登陆注册
3286900000032

第32章 定性受众研究方法(2)

三、案例:奥普拉的跨国观众

奥普拉·温弗瑞是美国著名的黑人“脱口秀女王”,她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平均每周吸引3000多万观众,连续多年排在同类节目的收视榜首。她在1996年推出的一档电视读书节目,也在美国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黑人女性,奥普拉声名远播,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关于《奥普拉脱口秀》的研究也为数众多,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甚至开设了一门课程,专门研究奥普拉·温弗瑞其人其事。

在国际传播受众研究领域,有研究者曾经以奥普拉的脱口秀节目为典型,采用焦点小组法,对亚洲观众进行接受分析,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西方传播文本在亚洲观众心理上所引起的效果反应。以下是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者以奥普拉的脱口秀节目为范例,选择在马来西亚考察亚洲观众收看节目后的心理效果,确切地说,探讨在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国别或族裔的亚洲观众是如何看待和解读西方节目的,尤其是在政治和伦理等方面,他们是如何对奥普拉谈话节目中西方式的行为方式和规则做出反应的,总之,他们的心理认同如何,这是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之所以选取奥普拉的脱口秀节目作为范例,除了语言无障碍(多年的殖民地历史,使多数马来西亚观众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长期沉淀下来的西方文化也帮助他们能够理解英语文本)之外,还有三个原因:其一是收看节目的便易性。《奥普拉脱口秀》在当地电视台定期播出,虽然是美国节目,但是收看方便。其二是节目本身的互动性。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与节目参与者在现场进行言语互动,容易在观众心目中产生与节目直接互动的印象,引发观众真实鲜活的反应。整个观看过程也是观众与节目所提供的信息不断协调的过程,最终要么进入,要么逃离节目话语所预设的身份。其三,节目话题的个人性。《奥普拉脱口秀》节目的话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讨论时也显示出鲜明的美国特色,尤其是美国文化中特有的个人主义色彩,以及奥普拉本人对美国某些方面的不满。总之,有许多个人化、个性化的东西被公之于众,这使得观众易于产生亲近感和共鸣感,能够积极参与到节目中去。

(二)确定研究对象和组别

研究者选择居住在马来西亚的中国人、印度人、马来人作为样本观众。

第一次研究,考察3个焦点小组,参与讨论的成员共有12名,均来自马来西亚吉隆坡林国荣(音译)创意科技学院,由一名中国女讲师和研究者本人担任联合主持人。

第二次研究,考察4个焦点小组,参与讨论的成员共有15名,来自槟城的马来西亚科技大学,由一名马来西亚男技术员、一名教师负责主持工作。

这两次焦点小组研究的参与者中有中国人、印度裔马来西亚人和本地马来人,所学专业包括大众传媒、管理、公共关系等。

第三次研究,考察1个焦点小组,参与讨论的成员是4名女性,分别为中国人、印度人和马来西亚人,是非大学的槟城消费者协会雇员。研究者本人主持讨论会。

(三)时间和地点安排

焦点小组研究的时间从1996年1月到6月,历时约半年,共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是1996年1月到2月间,第二次紧随其后在同年3月左右,第三次是同年6月间。

三次小组讨论地点选择在大学教室和有相应设施的机构内。

(四)研究实施

确定了研究主题、观众样本、时间和地点安排之后,接下来便是具体实施。

研究选取马来西亚无线二台(TV2)中午时段播出的《奥普拉脱口秀》节目中的部分片段作为传播内容,向焦点小组讨论的参与者们播放,并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以此考察跨国观众的反应。

播放内容由三个片段合成,共约40分钟,分别在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录制完成。节目涉及家庭和规则等方面的问题,能够很好地反映《奥普拉脱口秀》节目的主题特征。这三个片段分别是:(1)《我要让我的伴侣学会什么》,曾于1994年10月19日周二下午2∶00在10频道播出(在澳大利亚录制);(2)《你的伴侣那么做是什么意思》,曾于1995年10月22日周日下午1∶00在2频道播出(在马来西亚录制);(3)《脱口秀好不好》,曾于1994年10月18日周三下午2∶00在10频道播出(在澳大利亚录制)。

(五)研究发现

通过对焦点小组讨论意见和观点的分析,研究者从人类学与文化分析的角度,将跨文化传播的观众心理效果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开放性认同、个人性认同、选择性认同和保持足够距离。

1.开放性认同

开放性认同是指观众在接受跨文化传播的电视节目时,忽略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尽可能与节目中呈现的人物、故事情节达成一致。

例如在马来西亚科技大学,学生们认为,他们对奥普拉节目中围绕“性别与传播”所呈现出的态度和行为感到非常熟悉。在被测试的焦点小组中,至少有一组表现出对《奥普拉脱口秀》中所呈现的美国日常生活的认可,这时观众的反应更多的是与节目达成共识,对其中的情节和人物产生亲近感,而短暂地忽略掉自己与电视人物实际存在的物理距离。观众发觉自己的经历在电视屏幕上重现,于是他内心那些曾经存在但却受到约束的社会角色意识再次被唤醒,此时,观众经历与节目内容的相似性占了上风,差异被忽略不计。想象中的身份认同抑制了原有的身份隔离,共鸣式的认知跨越文化界限得以存活下来。正如一位印度女生所言:“我能体会她所说的,能体会观众席上每个人所说的意思。不仅仅因为我自己有过那样的经历,而且在我身边,我认识的人也都经历过。”而在一名马来西亚科技大学的中国女生看来:“这个主题很贴近我们的心灵,它不是遥远的、不可触碰的,而是实实在在与我们的生活相关的东西。”

2.个人性认同

个人性认同是指观众在收看节目时,不可避免地与节目内容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和身份认同,但在很多情况下,它都是观众个人私底下暗自进行的一个过程。

焦点小组中一位在消费者协会工作的印度女性参加者认为,在观看《奥普拉脱口秀》时,观众都会独自地与节目内容产生共鸣,暗地里与节目情节达成认同。众多参加者就收看《奥普拉脱口秀》节目时产生的矛盾心理展开讨论,认为公开宣称与节目内容保持距离,可能隐藏私下积极参与的热情,而一旦全身心进入身份认同之后,就会将之前的断言抛诸脑后。这些亚洲观众认为,节目中的一些日常生活主题尤其是一些家庭内部事务,与他们自己的情况非常相似,但是这些话题几乎从未在公开讨论中被提及,观看西方的节目为他们提供了机会,使其得以谨慎地参与到这些在他们自己的文化中尚属私人事务的讨论中去。“美国人乐于分享他们的生活,但马来西亚人就更容易对这些事保持沉默。”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科技大学的马来西亚女学生如是说。

3.选择性认同

所谓选择性认同,是指观众会持续收看和默许这个跨文化传播的节目中所呈现出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但不一定立即接受。

第三组焦点小组成员在观看《奥普拉脱口秀》后认为,这个全球性节目展现了他们生活中存在的主要文化差异,但若是将差异暂搁一旁,就会发现节目能给马来西亚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很多启发和帮助。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科技大学的马来男生说,“尽管文化环境不同,但是某些话题还是很有相似之处的,例如成长的话题、女性行为方式的话题,等等。”跨文化传播的节目文本为观众构建了一个身份角色,观众则在文化差距的感知与有选择的认同之间徘徊,最终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联系,影响其新的社会行为。在马来西亚科技大学,由一名马来西亚男教师任主持人的焦点小组成员表示:“当然其中的一些观点我们可以借用,但我们自己现在拥有的价值观、道德准则,我们自己的文化还是要保留下来。”另一个小组成员表示,他们在有选择地考察节目内容与自身生活的相似性时,也会小心地与节目保持距离,形成谨慎的认同。

4.保持足够距离

在众多焦点小组成员中,有一部分人与上述提到的观看反应不同,他们排拒节目与自身的相似性,而是强调社会生活和身份的多样化,强调亚洲与美国之间存在文化差异。

例如,一名马来西亚男生就认为,两者在生活方式和观念上的距离是不可抵消的:“他们讨论的一些东西让我们实在很难接受。”生活在马来西亚文化中,持这类观点的人们会很执意地限制自己与荧屏上的“他者”形成一致。有参加者认为,奥普拉的脱口秀节目更适合美国社会,美国人更加开放和善言,而在马来西亚则不是这样。甚至有一位来自消费者协会的马来西亚女性觉得奥普拉的脱口秀是“一档相当垃圾的节目,讨论的一些话题都很愚蠢,我无事可做时才会看看。这个节目的意义就在于每个周日让我们看看美国人是怎么‘自愚自乐’的”。另一位中国女性则认为:美国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他们更加独立、敢言,对他们看到或者感觉到的东西都直言不讳;但是我们就不喜欢引起冲突,会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总之,在收看《奥普拉脱口秀》中这些外来的讨论话题、观点和生活方式时,观众一方面会将荧屏上的内容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认同感;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两者的差异保持警惕心理,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与西方的不同,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已有观念。这种心理具体表现为:要么与节目中演播室的嘉宾形成认同,要么将其看做是与自身完全不同的个体,与之保持足够的距离。

第二节 实地观察

实地观察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指在非人为环境中,通过视、听、接触等行为收集资料的方法,也称为自然观察法。按照观察环境的不同,实地观察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验室人工环境中的观察,这种观察往往是实验研究的辅助手段;另一种是自然环境中的观察,即当做一种独立、系统方法运用的观察。本节主要讨论后者。

在实际研究中,单独采用实地观察法的案例并不多见,实地观察与其他定性或定量方法配合使用的情况比较常见。

一、实地观察的类别

在新闻传播实务界,常常可以看到应用观察方法采写新闻的例子,不少新闻名篇都源于记者的观察。虽然在传播研究界,实地观察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有其相对严格的规范,不过它与记者采写新闻时或许是无意识中采用的观察法,有许多相通之处。可见,实地观察法并不神秘,也不高深。

实地观察可以按照两种方法分类:其一,按研究者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其二,按观察的隐匿程度,可以分为公开观察和非公开观察。如果用一个二维坐标来表示,实地观察可划分为如下四种。

区域1表示公开不参与观察,即研究者并不参与其所观察对象的活动过程,只是观察,且观察者的身份是公开的。区域2表示公开参与观察,研究者参与所观察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观察,并公开其观察者身份。区域3表示隐匿不参与观察,研究者的任务只限于观察,不参与活动过程,只是一位旁观者,且隐匿身份,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人观察。区域4则表示隐匿参与观察,研究者参与所观察对象的活动过程,是团体中的一员,但是其身份不为被观察者所知。

在受众研究中,常见的应用实地观察法进行的研究包括:研究者深入家庭,观察谁是家庭中收视选择的主导者或遥控器的主掌者,以及家庭成员的收视特征;研究者对电视剧暴力情节影响儿童行为、对广告影响女性消费倾向进行研究;研究者对车载广播节目的收听情况进行研究,以及观察一档广播节目如何从策划到制作完成的全过程,等等。类似研究也可以自然延伸到国际传播受众研究领域。

同类推荐
  • 最草根生活

    最草根生活

    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平民阶层生存状态的纪实力作。以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展示了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
  • 智慧六讲:犹太人的精英教育(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6)

    智慧六讲:犹太人的精英教育(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6)

    孩子是我们真正的产业,对孩子的投资就是对未来的投资,再多的金钱也弥补不了孩子教育的失败和家庭教育的失败。我们不应该做金钱的奴隶,让我们同孩子和事业共同成长。犹太教育智慧的精髓,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会提问,能够解决问题,树立目标和理想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犹太精英教育的核心有六大价值观:没有灵魂的人永远不会忏悔,过有节制的生活、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智慧、问号代表一切、捍卫生命的价值和尊严、思想能不能烤出面包。
  •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 哈佛东方新秀

    哈佛东方新秀

    本书只是想以海雯步入哈佛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培养海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海雯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人生设计,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并以我的所见所感为视野,介绍美国的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以及美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学、考试、评估学生的方法和道理等。
  •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热门推荐
  • 野丫头:霸道校草独宠

    野丫头:霸道校草独宠

    她是一个野丫头,不知天高地厚,屡次顶撞校草,他是学院有名的校草,著名珠宝集团的继承人,她后来成为他的女佣,他便故意为难她。
  • 铁血安西

    铁血安西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孤守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许你向未来

    许你向未来

    宅小花,轻松活泼系少女作家,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搜集世界各地的帅哥,无论明星、校草,还是幻想中的美少年……都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见钟情之后,往往没有太好的结局。生活不是童话,但许晴嘉却始终坚信,只要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最起码,方竞能多看她一眼,也算是好的。始终不愿放手,究竟是那一抹执念,还是永不放弃的希望?她只知道,有时候上帝,总会在绝境赐予惊喜。
  • 我在三月初春看见你

    我在三月初春看见你

    黎洛洛第一眼见到严复的时候,她六岁,他二十岁。她叫他小叔。严复是她爸爸的学生,她们之间的关系比一般父女之间还要亲近。她们相互陪伴了大概有十年之久。然后,他们分离。严复去了美国深造,她留在原地念书长大。他们之间没有联系。很多事情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五年是一个分界线,黎洛洛第一次发现自己喜欢严复的时候,是在五年后他回国之后。她第一次向他表白,他拒绝了。她第二次质问他是不是喜欢自己,他还是否认。黎洛洛在追严复的路上从不回头,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五年前关于自己的秘密暴露了。一些属于过往的疤痕也在曲曲折折中被人撕开重见天日。她选择了放弃。不再追着严复跑。很久很久以后,那个时候,严复已经跟黎洛洛在一起了。他没有告诉黎洛洛,他其实比她想象的还要早喜欢上她一点。这个世界最好的事情,大概就是,我喜欢你的同时,恰好你也在喜欢我。
  • 奇妙的日食与月食现象

    奇妙的日食与月食现象

    “天狗食日”这是中国古代人们对于日食的最初的认识。由于对日食和月食认识的局限,保留下来了很多这样的传说和故事。现代人已经不会再对日食和月食产生恐惧,偶尔出现的日食和月食成为了天文爱好者们的观测目标。天文学家对于日食和月食的研究,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人类根据日月食形成的规律制定了计时的历法。根据日食的科学研究观测潮水的涨落等。
  • 仅一人得道

    仅一人得道

    这个世界,由我主宰,不会有人何的不悦与烦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成蛊

    异成蛊

    世上有人,便有神。神也是人。神也能生,也会死,也有情义爱憎。仅此而已。怨憎会,纠纠缠缠一世。爱别离,分分合合一世。求不得,寻寻觅觅一世。梁雁曾经痛恨背叛,因为背叛使人五蕴皆苦。可当孽缘落成之后,一切的背叛都是皆大欢喜时的理所应当。“曾有蛊为祸,有命为一人。”闻人异如是说。【是古今两代小魔仙伙同一群妖魔鬼怪四处折腾的——现代非主流版本聊斋志异。不开心的时候就点进来添个堵吧!_(┐「ε:)_】
  • 狼尊你夫君跑了

    狼尊你夫君跑了

    活了十几万年的狼尊想不开了,借着众神逼她交出混元珠的机会跳下亡神崖,然后成了凡界一只妖兽蛋。所幸实力未失,她也乐得在众神看不到的地方逍遥。只是她的契约者总是护着她,她有点动心了怎么办?某契约者:开始我只是觉得她可爱,后来觉得她帅气,再后来只想把她拐回家!狼尊:不本来就是你家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