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6100000006

第6章 问题意识: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四大“紧箍咒”(1)

“紧箍咒”是明代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中的概念,是一种佛教法器。是释迦牟尼佛为保唐僧西天取经,赐给观音菩萨的法宝。原本有“紧、禁、金”三咒并附有咒语。其中,“紧箍咒”给孙悟空戴着。这样的一个圈圈套在孙悟空的头上,在猴王戾气未除、道性未成之时,成了唐僧牢牢控制他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检验猴王修行程度的指标之一。至于后来修成正果,得道成仙,成了“斗战胜佛”,脑袋上的“紧箍咒”就自动消失了。

于今看来,中国在21世纪的文化发展,也同样面临几个大的紧箍咒。文化产业和跨国媒介是从外部被加到中国头上的,因为这两者在西方国家已经发展比较成熟了,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从话语权的把握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学习摸索阶段;东西方共同面对的则是文明的世界范围内转型问题。

第一节 文明转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知识,尤其是基于工业现代性、凝聚于现代化成果和过程中的知识,已经演变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紧箍咒。启蒙时代以来的知识内容、形式和使用,已经形成强大的惯性,桎梏着后现代社会理性的超越式发展。“从进步思想最广泛的意义来看,历来启蒙的目的都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成为主人。但是完全受到启蒙的世界却充满着巨大的不幸……过去启蒙的纲领曾经是使世界清醒。启蒙想消除神话,用知识来代替想象”(欧力同,张伟,1990,p.1)。不管是中国历史上“混沌”之死的寓言,还是美国纽约“罗浮沙洲之王”的困惑,都来自于特定“知识”的咒语。同样,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过程中,也是自我文明演进形成的知识和文化他者知识的碰撞。至于已经踏上了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转型“三级跳”的西方国家,则又将基于生态文明(潘岳,2007)建设的文化话语这个“箍”扔到中国的头上,试图让中国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过渡期“飞”到生态文明——则是一个双方的“箍”,都在念咒,都头疼。

美国《纽约时报》1970年2月20日刊登了这样一则报道。位于牙买加湾内、肯尼迪国际机场西南5英里有一个罗浮岛,因无人居住,也称罗浮沙洲。人们在一定的距离内可以看到一条绰号叫“罗浮沙洲之王”的狗。它大概已经在岛上生活了两年,显然很健康,相信它能在半野状态中生存下来,抵御不测,度过余生。然而一些好心人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便向美国“保护动物免受虐待协会”作了报告。于是,一场“大营救”由此展开。由于人们无法接近“国王”,所以只能设置圈套。据《纽约时报》报道:“每天,一艘警察汽艇从羊头湾出发,直驱罗浮沙洲这个除了那条狗以外别无他物的沼泽小岛。每天,警察的直升机在罗浮沙洲上空至少盘旋半小时。”无线电新闻广播节目报道了直升机怎样想方设法使狗进入圈套,但均是徒劳的(它拒绝上当),或者一睹其风采。警方对记者说,这条狗“看上去样子还不错”。当记者向动物保护协会的代表提问时,他们回答说:“狗被捉住后,我们将请兽医给它作一次检查。如果健康状况良好,我们将替他物色一个舒适的家。”事实上,警察在两年前就得知这条狗的消息,但他们一直心安理得地让它留在岛上。甚至在他们执行命令的时候,他们在感情上还是站在“国王”一边。有个警察说:“他们为什么偏要去打扰这条狗呢?”另一个说:“这条狗本来就像在泥洼里打滚的猪一样自由自在。”2月23日,《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报道,详细叙述了狗被捕获的经过,重申了“快乐家庭”这句话(爱德华·T.霍尔,1988,pp.2-3)。

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奠基人爱德华·霍尔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侧重点在于“小小的人与大大的官僚之间的关系”——“保护动物协会为逮住这条狗而到处奔波。他们一旦行动起来,便堂而皇之地把警察缠住,那官僚机构一旦被调动起来,就暴露了自己可怕的特征。”

现在已无从得知“国王”的下落,究竟是“被快乐、被舒适”了一个新的家庭,还是不解风情抑郁而终,还是桀骜不驯乃至“被舆论化”后被处死。一只狗的命运,在现代传媒上三两篇报道也就结束了,多少还带上了一些喜剧色彩。推而广之,一个族群、一个国家呢?谁是警察,谁又是那条狗呢?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考虑如何占领日本而又不激起过多的反抗问题时,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1887—1948)在《菊与刀》中进行了分析:

在对各民族的文化有客观研究的今天,人们认为“真正的尊严”可以由不同民族作出不同定义,恰如他们对屈辱作出不同解释一样。有些美国人叫嚷,只有我们推行平等的原则,日本人才能获得自尊。他们其实是犯了民族自我中心主义的错误。如果这些美国人确如他们所说,真的希望有一个自尊的日本,他们就必须认清日本人的自尊的基础。我们可以承认,(正如托克维尔那样)这种贵族制度的“真正的尊严”正从近代世界中消逝,我们相信,另一种更优异的尊严正在取而代之。日本无疑也将如此。但在今天,日本只能在它自身的基础上重建其自尊,而不是我们的基础上重建。而且,它只能用它自己的方式来纯化自身(鲁斯·本尼迪克特,1990,2005,p.105)。

其中暗含的道理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

另,《庄子·应帝王》载: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混沌之死,让人感受到一种文明的消亡。在《历史研究》一书的开头,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就尖锐地指出,以往历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一般范围,这大大限制了历史学家的眼界。事实上,欧洲没有一个民族国家能够独立地说明自身的历史问题。因此,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A·J.汤因比著,D·C.索麦维尔节录,1958,1962,1964)。

如汤因比所说,历史研究在过分地将视角聚焦于民族国家时,就无法摆脱这些民族/国家框架地域视角下的利益平衡,很多在这个框架下看似合理的东西,当置放到人类文明的大范畴来看时,就不仅不合理,不文明,而是野蛮,于是才会有佛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谈到:“我们正在经历失去理智的……黑暗时代。”转引自爱德华·T.霍尔著,居延安等译:《超越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年版,第4页脚注。换言之,被一些主体所首倡的“文明”,并没有被这些主体身体力行,甚至还在不断地背道而驰。

导致这样判断的原因是视角的转换,从民族/国家的利益视角提升到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这样视角的转换究竟有多重要?编辑《人类文明编年纪事》的施泰因(Werner Stein)在该书的序言中深深叹息:“在20世纪,许多希望破灭了,代之以恐惧和忧虑,是否可以这样说,人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巨大的能力,但是,能否驾驭这些知识,人类并没有把握,甚至是会因滥用这些知识而走向灭亡。”(维尔纳·施泰因,1992,序言)

如何又能不滥用知识呢?首先需要视角转换,其次回归自我,去除偏见。再次,进行文明转型背景下新知识的生产。

在现代工业文明尚未给予世界足够的时间去普及、反思和享用,两大自然界却已经不堪重负,一个是人类生存依托的自然界,一个是人内心的世界。前者的污染、沙漠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升温等等自然灾害在不断挤迫人类日渐促狭的生存空间。就在“罗浮沙洲之王”的报道过去不到30天的时间,建筑批评家阿达·路易斯·胡克斯特伯在1970年3月15日的《纽约时报》上写道:“一个接一个现实的决定使我们走到了宇宙毁灭的边缘,我们生活在污染和混乱中,企求地球的灭亡。你还能多现实呢?”(爱德华·T.霍尔,1988,p.4);后者从现代工业革命以来,18世纪康德默认现代工业文明的努力需要宗教的抚慰,黑格尔预言艺术的终结,马克思批判资本这个“每个毛孔都带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来到世界,德国通过“狂飙突进”运动唤醒日耳曼人,打造德国文化以对英法主导的工业文明进程保持清醒和批判,弗洛伊德为人类内心的困境找寻出路的努力,斯宾格勒再度预言西方的没落等等,代表德国思想界对英法开启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文化批判,也是所谓人类理性的一脉。但这一脉在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因为经济上的衰退而式微,战争后崛起的美国,再次接续上英法一脉的文明观,将工业文明在北美大陆发挥到极致,并被推广到全球。

但是,源自德国的思想并没有因为德国自身的衰落、苏联的解体就此沉寂。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在通过各自的方式传承着来自德国的文化批判精神。他们通过吸纳西方工业文明来发展自己,但随时保持着对这种工业资本的警醒,朝向一个新型文化模式的建设。但资本并不允许一个竞争者出现,同时,更不允许一个与自我思想相左的竞争者出现,这就是事实。于是,遏制、包围、超越遏制战略等“低烈度战争”在不断深化这种博弈的形式和内容,甚至有可能不惜一战。

就在这个统一的工业文明衍生出来的不同文化之争的过程中,工业文明本身的形式和内涵却走入了一个时代转型的轨道。什么是文明的转型?“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潘岳,2006)。几百年前,西方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开启的工业革命,开始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人类几千年文明史,都是以破坏自然来换取人类人口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取代传统工业文明的生态工业文明,即是新文明。它将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更大的和谐”(潘岳,2006)。

曾任法国总理的多米尼克·德维尔潘(Dominique de Villepin)也认为,如今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是一场长期的“结构性危机”,将对世界能源、环境、粮食等基本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由于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主宰世界长达五个世纪的欧美的权力秩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建立起和平共存的规则。新的世界秩序需要新的理念……美国依靠强权统治世界的时代已经结束……超级大国的时代和单边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世界正在从单极时代向合作时代过渡……地区领导应该有能力基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基础建立新的关系。应该将传统和现代、正统和独创这些矛盾的事物统一起来。世界需要超越这两种境地的能力。世界进入文明“转换期”(日本《朝日新闻》记者,2009年2月3日)。

但这样的世界性的文明转型阶段很复杂——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整体转型,发达国家物质层面上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但在文化层面上依然停留在工业文明时期奠定的文化观念上——或者也可以这样说,西方发达国家正处于一个文明生态和文化观念双重转向的过程中。从后者来看,印证着学者的研究,“每个国家都有大量的事实足证,在很多主流的社会关系中,标准意义上的价值观正面临一个转型期”(Zhongdang Pan,1994,p.introduction)。

中国面临一个从“农业文明+初级的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工业文明”的并置,包含了文明演进历程中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历史分野,点明了我们当前所处的工业文明的时代特征(余英时,2004,p.23)。这样物质层面的文明转型同时面对的是对建基于其上的文化话语结构的转型。既包括自身为这样的转型建构一个文化内涵来与之逻辑上相配,也包括如何向外界阐释自己。

同类推荐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我们——医与患:相爱,还是伤害?

    我们——医与患:相爱,还是伤害?

    在当下中国社会,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已经成为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作者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从中西文化史的高度探究中国当下医患关系恶化的症结所在及解决方案。作者引入中国传统儒学来观照医患关系中的价值失范,并运用福柯及哈贝马斯后现代理论寻求解决之道,其中又以接近田野调查的方式引用大量案例来探寻当代医患之间的问题与解决之道。医患双方要同舟共济,共同面对疾病,才能终战胜疾病。医患两者组成亲密的联合体,才是人类对付疾病的有利武器。当“我”成了“我们”,则医患之间的所有恩怨,都会化成“我们”共同对抗疾病过程中的插曲。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阅读、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思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给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性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对当下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这是中国第一部现场记录留守儿童内心成长的非虚构书,本书通过采访留守在黔南平浪,三都的孩子,和他们在福建霞浦下浒渔排打工的父母的生存状态,真实的记录了当下农村农民进城,孩子逼迫留守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留守儿童在今天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是必须解决和考虑的中国社会问题。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 中国新闻报道

    中国新闻报道

    本书的宗旨在于分析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现状以及报道原则、报道方式等相关问题,研究和探讨中国如何向外部世界传递发生在中国的事实信息,以便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从而向世人澄清事实,减少误会,提升中国软实力。
热门推荐
  • 傲娇少爷独霸伴郎假小子

    傲娇少爷独霸伴郎假小子

    他霸道冷面,看似万花丛中风流,实则纯情傲娇。她清纯像夏天却又假小子般朗爽,为了心上人励志成为名媛。他偷偷把她放在心里,带到大洋彼岸,她却歪歪头对他毫不知情。阴差阳错却又如愿以偿。傲娇毒舌纯情小少爷假小子呆萌假名媛方屿衾&苏熠熠##方屿衾听到呼救声冲进女厕所,“兄弟,我背后的拉链开掉了,想找人帮我拉一下,一时叫不到人才...”在外面故意堵了五分钟的小少爷尴尬地揪揪领结,“这我好像没有办法帮你啊。”“兄弟,以后你是我大哥!帮小弟个忙吧!感恩”......“这里吗?直接往上拉?”安屿衾极力掩盖自己的害羞,干巴巴地问苏熠熠。苏熠熠艰难地看向自己的后背,小声地说:“对对”又忍不住说“小心点,可容易夹住肉了。”方屿衾:“......”苏熠熠小心地吸气,将小腹吸得紧紧的。两人无言,一片沉默。“哎,大哥,你手还挺凉的啊,挺舒服的。”方屿衾面色依旧,神色自若,只是细看,才能发现方屿衾的耳尖红得像滴血了一般。
  • Lady Susan

    Lady Sus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御战九天

    重生之御战九天

    即不羡前世,又不望未来。豪情如火,百战不殆;美人如玉,温婉婉约。已至通天,大战四方,却终为力竭,只得一残魂穿越诸天。前世孤为北帝,笑傲九霄。今生重为少年,再战九天。
  • 他从山中来

    他从山中来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应邀前往桐城市采访安徽信诚电脑有限公司董事长,桐城市民生担保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克胜先生。汽车出了合肥,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盛开的油菜花宛若金色的海洋。伴隨着阵阵春风,金黄的油菜花海浪般涌动,其间偶尔夹杂着的几抹鲜亮的绿色,是那样的鲜嫩和活泼。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窗外的原野在快速地移动,生机盎然的春天,使旅途中的人们心情无比舒畅。汽车一路往南,经过一片山区,山坡上是一层层郁郁葱葱的茶园,一层连着一层顺着山坡向上升展,仿佛欲触天空的脸;山脚下的小河潺潺,静静的仿佛看不到流逝的痕迹。
  • 重生女王的日常

    重生女王的日常

    (双重生)什么叫青梅竹马?能吃吗?凌知薇故作懵懂的样子,望着将自己抵在墙上的某恶魔少爷。“凌知薇,本少爷有没有警告过你,不准你对除我以外的男人笑,而且还笑的那么灿烂,你是不是不把本少爷放在眼里了?”恶魔大少上官修年警告的目光,紧紧锁定怀中女孩。凌知薇表示好怕怕,瑟瑟发抖地不知如何是好了。她自知自己身份低微,哪里敢高攀上官家的大少爷。但这种时候,她也只能回答,“不,不,不敢。”“最好不敢,如若再犯,看本少爷怎么治你!”凌知薇连连点头,狗腿道:“不敢犯不敢犯,你是少爷,你说了算。”然而一转眼,上官修年就又看到她在跟某男聊地火热笑地灿烂。这他怎么忍得!
  • 一把砍刀平大唐

    一把砍刀平大唐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关中汉子汤章威和表哥孙啸冒在长安县城开个小饭馆,因为拒绝拆迁,惹了混混宋魁涛。汤章威不得不连夜逃亡,没想到忽然进入了晚唐。更让他感到的可怕是,他进入的时间居然是黄巢即将攻破长安的那个年代。汤章威与沙陀人李克用大战黄巢,以及黄巢的继承者朱温,谱写了一曲热血长安的战歌。凭着一把刀,一群兄弟,他能挽救大唐的文明吗?请诸位看完这个故事,自然可以见个分晓。
  • 丫絮和岳绊

    丫絮和岳绊

    毕业不久的新手幼师~高考不久的准大学生~一段不得可以的悸动~
  • 重生之灵草也修仙

    重生之灵草也修仙

    一觉醒来变成了一株草。又一觉醒来自己还是自己,还是熟悉的房间。是选择留在现代,还是选择死亡呢?留在这里的话,她还是一无所有,但是死了之后到了那边生活说不定会精彩万分。所以说,现在要怎么选呢?----------江舟:这是我找来给你的,快吃吧。吕青青呆呆的看着眼前的这株草。江舟:怎么了?快点吃啊。这是化形草,然而她自己现在也是一株草,那请问一株草要怎样才能把另一株草给吃掉?最重要的是,这对她来说还是一株大佬级别的草,光是看着就觉得心里发憷。
  • 少年少年

    少年少年

    我用布包了铁锅里的青草和盐,让细君老婶拿着烫膝盖。细君老婶走的时候,要了剩下的青草,说回去能自己找来治了。阿爸一直盯着我,我突然不怕他的目光了,抬起脸看他。那件事以后,我第一次这么看阿爸。我又想起那件事,可好像不那么害怕了,不那么怕记得了。怪的是,我不怕记得的时候,就有点记不得那件事了。像有块橡皮擦,把那件事一点点擦掉,写上别的事,就是有那件事,上面也盖了别的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