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5500000037

第37章 结语(3)

(三)就策略而言,中俄传媒现代化转型的深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传媒民主化建设,从政治改革的高度,为传媒民主、信息传播自由和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保障创造良好的政治制度环境。这包括从《宪法》到各种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等,对相关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如颁布《新闻法》、《信息公开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实行阳光政府、各种形式的新闻发布制度、官员问责制度等,从体制和法治的高度确保媒体民主化建设取得实效。

第二,要以打造公共领域、构建公民社会为目的,突出传媒的公共性。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公民社会则指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关联概念,其形成和作用的发挥,是一个国家社会民主化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当代社会,传媒作为社会公器,是公众传递信息、表达意见的平台,具有很强的公共领域属性,也是公民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中俄由于历史原因,作为公民政治互动的公民社会远未形成,传媒公共领域的作用发挥也十分有限,但随着两国政治民主化转型的深入以及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当前两国公民社会正处于历史构建的最好时期,因此,在传媒转型的过程中,两国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媒体的公共属性,在多元传媒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国家媒体的公共服务性质,对市场化媒体进行公共利益服务的监管和评估,还要重视专门的公共服务体制下的传媒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以大众传媒为核心的社会公共领域,为实现政府执政和市场发展的有效监督,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要正确对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彻底解决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由于传媒行业的特殊性,就中俄传媒的现实而言,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厘清政府职能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当前中俄政府无论是在产权方面,还是资源分配与传媒管理中,均居主导地位,推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理顺传媒管理与企事业单位关系,是两国传媒未来现代化转型的关键。

我们知道,关于经济体制可以有两种模式,政府主导的完全集中分配模式和市场主导的分散分配模式,但是,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完全等同这两个模式,而都是二者的混合物,只不过从程度上偏向一种模式而已。同样,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世界银行在1991年的报告《发展面临的挑战》中就提出,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是发展的核心,这不是干预和放任主义的问题,二者各自都有巨大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竞争性的市场是人类迄今为止发展的有效的生产和分配货物与劳务的最佳方式。国内与国际竞争带来了刺激因素,挣脱了束缚企业家和技术进步的羁绊。但是,市场不能在真空中运转——他们需要只有政府才能提供的法律与规章体系。就其他许多任务而言,市场有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在确定和保护产权、提供有效的法律、司法和规章制度体系以及提高社会服务的效率和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国家构成了发展的核心。所以,如果市场的功能发挥正常而且可以这样做,就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如果市场无法正常运转,政府相应地进行谨慎的和明智的干预,那么收益会更高。如果两者一起运转,那么就会像经验告诉我们的那样,产生比总和收益更高的收益。当市场和政府能协调一致地运行时,就会取得惊人的成就,当它们相对立时,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根据这些共识,对于传媒转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指导原则也很清楚,政府绝对控制和绝对市场化的路径都是危险的,必须实现政府和市场的有机互动。由于大众传媒产品具有公共产品和商业产品属性的现实,政府应该是公共产品生产的管理者,对于媒体产品涉及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道德风尚、风俗习惯等要素组成的主流价值塑造和舆论引导方面,政府必须积极参与发挥重要作用;就市场化商业产品而言,市场则作为主要经济杠杆,对资源配置起主要作用,政府主要维护法律和秩序,纠正市场失灵、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界定产权,充当修改产权和其他经济博弈规则的工具,强制执行契约等,也就是要把竞争规则制定的制定者、裁判员、运动员分开来,为传媒产业发展营造真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也是中俄传媒未来现代化转型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方向。

第四,构造中俄现代化传媒多层次、多类型的结构体系,发挥不同的社会作用和功能。根据政府职能转变和传媒地位的特殊性,中俄传媒最终必然选择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2003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其主要核心就是把传媒分为公益性传媒和经营性传媒,在各方面政策予以区别对待。2009年3月25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新闻出版体制的改革,已经走出了探索和试点阶段,要全面铺开;改革的关键是巩固和推广已经取得的探索成果,实现三分一转,即政府和企业管办要分离,公益性和经营性出版单位在管理上要分类,采编业务和经营性业务要分开,改革的核心是转企改制。李良荣教授在谈到中国传媒分类时,提出把我国传媒分为四类,包括以党委机关报、电视新闻综合频道、电台新闻综合频率组成的政治性媒体;以教育电视台、少儿频道等组成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事业性媒体;事业性质、企业化运作,除一报两台外的所有媒体;体育类、娱乐类、休闲类、生活资讯类组成的纯企业媒体,并指出政府要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管理转变,对四类媒体管理和政策方面区别对待,重点扶持政治性媒体等等,均为我国多类型的媒体发展和体系建构指明了方向。

俄罗斯经过传媒转型,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所有、私人所有和国家与私人资本混合所有三种类型的传媒结构,外资也陆续进入俄罗斯传媒市场,但是,在这些媒体类型中,国家所有的媒体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占有率与影响力,均居主要地位,传媒市场化的程度还比较低。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面临着逐步放权,减少市场干预,同时进一步对传媒结构进行调整,对一些国家控制的媒体进行转企改制的任务,打造多元、多类型的传媒结构体系,以满足社会对传媒不同功能的需要。

第五,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指导,加大传媒市场化规律研究和转型的力度,融入传媒业国际化发展轨道,打造大型综合现代传媒企业,不断提升传播软实力。在转型期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相关政策影响下,当前中俄传媒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产权不明晰,媒介集中化程度低,传媒产业链不健全,资本运营不到位,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程度都不高,条块分割,封闭发展,缺乏大型、综合、有较强实力的传媒集团。因此,在解决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媒体多类型发展的同时,对于市场化的媒体,要加强创新和改革的力度,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尽快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要站在国内和国际传媒发展高度,创新资本运营,吸收多方资本,推动传媒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打破竞争壁垒,建立统一的传媒市场,加强传媒企业的兼并重组,组建跨区域、跨媒体、跨产业的大型传媒集团。

总之,当代中俄传媒转型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必须花大力气,尽快解决阻碍传媒转型的根本问题。可以看出,中俄两国政府均十分重视传媒在社会发展的中的重要作用,对未来传媒发展均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制定了比较明确的政策。中国2003年以来已经开始进行文化体制改革,7年时间里,改革已从试点转为全面铺开:2006年9月,国务院颁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作出全面阐述,对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部署;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明确提出了把文化业划分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层次,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改革开始进入全面、深入阶段;2009年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获得通过,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2009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从更细化的角度,提出了新闻出版业改革推进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加快推进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转变政府职能等八大任务,全面展现了政府对当代中国传媒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的转型思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9月,拍摄了众多商业大片的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申请获证监会批准通过,成为内地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影视制作公司;2010年6月,人民网完成了股份改制,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为首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改制个案;2010年8月,上市公司粤传媒拟向广州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其控股的广州日报报业经营有限公司、广州大洋传媒有限公司及广州日报新媒体有限公司100%股权。根据采编与经营两分开的相关行业政策,广州日报社及其下属企业所控制的报刊经营业务资产进入上市公司,以上报刊的采编业务仍保留在广州日报社等,均成为新时期我国传媒改制转型的关键事件。2010年8月13日至14日,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

要积极推进出版发行、电影、演艺、广电网络等领域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稳步推进新闻单位相关改革,努力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事业发展能力和传播能力;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能,积极推进政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把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文化发展效益,增强文化发展后劲。要把促进繁荣发展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加强引导、有效激励,推动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化精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刘云山的讲话为我国文化产业改革和传媒转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和传媒转型全面提速时期已经到来。

为了推动俄罗斯传媒现代化转型不断走向深入,近几年俄罗斯政府也针对传媒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致力于传媒的深化改革,例如将文化产业提升到与经济、国防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大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力度,形成国家以资本形式进入广播电视,政府人员与政党人士基本不参与广播电视的具体管理,尊重专业人士对广播电视的管理的国家部分所有公共服务体制;加大电影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008年12月,成立了由总理普京亲自挂帅的国产电影发展委员会,以保证联邦各部委、文化活动家和经营实体在国产电影发展问题上有效合作等。

2006年6月,俄罗斯颁布《俄联邦2015年前文化与大众传播发展战略及执行方案》,提出了2015年前俄罗斯文化与大众传播发展的四大任务,包括:发展与保持俄罗斯文化与信息传播系统的整体性、统一性,发展与保持俄罗斯多民族文化,完善俄罗斯人文艺术教育和科学体系,进一步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增强俄罗斯文化凝聚性并巩固其正面形象,提出了为实现四大任务从政府职能转变、资源分配到市场化发展的诸多策略,如创建多功能的文化机构、创建文化服务流动体系、对文化机构进行技术设备更新、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制定服务质量标准,扩大实现高质量文化服务的途径、有效利用财政手段对文化服务质量进行监控;构建信息系统,为公众了解社会重要信息创造条件、完善广播电视登记制和传媒权利机制,加强如广播电视数字化的传媒技术开放与利用、制作更多的有社会意义的节目,如信息新闻类、文艺类、科普类、体育类、儿童类、音乐类等,满足公众需要;完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实现文化机构重组、组建新的法人组织、构建国家、私人体制和谐共生关系、保护著作权和合作权、完善文化市场的自我调控和货币调控体系等,全球化时代俄罗斯文化产业发展和传媒转型正逐步走上良性的轨道并不断深化,也为俄罗斯文化及传媒产业的复兴带来了希望。

同类推荐
  •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睿文馆)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睿文馆)

    本书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人们通常把文明看成一种现成的财富,但作者认为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而且,作者推翻了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的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文明的进程。总之,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以小见大。是一部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的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
  •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全书100万字,分认知之路(引论)、新闻之路、新闻本质论、新闻复杂论、新闻价值论、新闻表现论、新闻超越论七大部分。这是一部构建新闻哲学大厦的奠基之作,一部揭示新闻深层奥秘的鸿篇巨著。它以一线新闻记者的探索和感悟为基础,吸收了新疆经济报20年新闻改革的理论成果,集中西新闻思想之大成,以最新科学哲学理论成果为支撑,填补了中国大陆“新闻哲学”领域的学术空白,为信息时代新闻理论创新做出了新的探索,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 中国心绞痛

    中国心绞痛

    本书是著名文化学者、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以一个中国独立文化学者的良知及社会责任感所发表的随笔评论的集结。书中文章谈及文化、政策、教育、民风等诸多方面。其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更催人省思。
  • 半世繁华半世劫:宜红旧事

    半世繁华半世劫:宜红旧事

    宜红,中国红茶三大品牌之一,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至爱,占据晚清民初红茶出口的半壁江山。东方茶港汉口,一场围绕宜红的商战正在上演。这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一场特殊战事,洋行连横,华商合纵。国际茶市刀光剑影,波诡云谲。家国情仇,华茶命运,全在一曲宜红挽歌深处……
  • 国家战略中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模式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家战略中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模式与实践(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家战略中的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模式与实践》从城市战略发展的视角出发,根据特大城市特点(多圈层、国际化、广辐射等),分层构筑、分步研究。在理论层面,对上海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城市发展机制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不同空间主体包括创新城市、创新城区、创新新城(智慧新城)、创新都市区(创新城市—区域)发展的经验与规律;在应用层面,主要研究上海多层级空间体系(创新城市—中心城—新城—都市区)在多领域(社会—经济—建设—管理)的创新发展任务,提出上海创新驱动在各空间层面的发展思路和应用决策,最终形成一个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完整框架。
热门推荐
  • 一只猫的使命

    一只猫的使命

    一只名为小橘的流浪中华田园猫,是否可以找到真正的主人?又是否可以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 佳偶都绝色

    佳偶都绝色

    你怎样对别人,最终,别人就会怎样对你。感情也一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生活就像蝴蝶效应,你永远不知道一时冲动,带来的会是什么。是心机报复,还是纠缠不休,抑或释怀领悟?
  • 花事

    花事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这里继续着她的乡村叙事,她独特的开掘让人想起村庄对于一个人久远的意义;这里有对生命过往的回首,她对岁月的珍视让人感叹一个人生命质地的纯美;这里有对各色风景的展示,她独特的思考让人心生对自然、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她的文字是沉思的文字,是独特而有底气的文字;她的文字是沧桑的,但又是温暖的;她的文字是朴素的,但又是诗性的;她的文字是精细的,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夺人的力量。
  • 东方舞蹈审美论

    东方舞蹈审美论

    “东方”这个词总是勾连着独特的美学意象和文化气质,“东方舞蹈”则是这种美学意象最为生动、可感的呈现。本书作者从“东方美学”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日本、印度的传统舞蹈艺术进行了形态描述与学理分析相融合的研究,从身体观念、审美特征、美学气质与艺术精神四个层面论述了“东方舞蹈”的独特艺术魅力。
  • 萨图恩战记

    萨图恩战记

    人类之间的诸国混战,引发异界入侵,是诸神的庇佑,还是罪孽的审判;异界残留的恐怖组织、难以捉摸的神秘教会,封印的怪物、天降的巨龙。命运将如何引导乱世中的人们?
  • 总裁别闹:天价萌妻不好惹

    总裁别闹:天价萌妻不好惹

    她为救父亲的建筑公司而委身于他,只是逢场作戏,却没想到堂堂亚风跨国集团的首席确是个恶魔。夜夜强取,步步紧逼,她万般逃离,却始终逃不过他的手掌心。他的初恋回归,她终是“人间蒸发”了。四年后,她变身成为环宇集团的天价女首席回来找他复仇,他却将儿子送到她身边当卧底。“妈咪,你为什么要干这抛夫弃子的勾当?爹地说,你要是再不回去,他就把觊觎你的那些怪蜀黍全给‘废’了!”
  • 女扮男装遇真爱

    女扮男装遇真爱

    她,玩心大起,女扮男装来到学校,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俩一直作对。后来他渐渐的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她。当他知道她是女生时,惊讶,惊喜还伴随着愤怒。你个臭丫头,竟敢女扮男装骗我,居然还让我爱上你,害得我纠结了好久。看来不收拾收拾你,是不行啦!
  • 钻石之地:财富就在你身边

    钻石之地:财富就在你身边

    本书是一位历史名人不朽的励志演讲,也是关于杰出人物成功的故事。这个神奇的演讲曾每年举行200多场,共发表过5000多场次,激励鼓舞了上千万的听众!它充分阐明了人人都有成功的希望。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始终如一,这就是:在我们的国家,每个人凭借自己的本领、活力与朋友,都有机会比在各自所处的小天地里更有作为。
  • 这个皇后很迷人

    这个皇后很迷人

    世间有一种草叫石仙草,喜爱长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传说它有两种奇异的功能,孕妇吃了它,生出的女孩可以让天下间的男子为之倾倒。成年男子在端午节午时三刻吃了它,便可成为一方霸主。然此草世间难寻,千年才长出一珠。
  • 相师堂

    相师堂

    作女子时,她出身名门、容貌一绝、亦有凌云志。这时,她是顾谙,相师堂少主。扮男子时,她才谋冠绝天下、善攻心。这时,她又是名扬天下的简兮公子。居朝堂时,他三岁起蒙、四岁发问、五岁骑射如今六艺皆精。这时,他是南杞国王子南宫轶。处江湖时,他一身惊绝武艺、满腹谋略奇计。这时,他是闻名于世的半璧公子。他,一心逐鹿天下,却遇到生命里的克星——她。他,自小便沾不得女人身,却几次三番被她戏耍。越戏越耍越难舍。情,不知为何起,起时却惊天动地。情到深处,爱江山爱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