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900000069

第69章 下乡记:茅屋读书(外两则)(2)

粮管所会计开导我:“稻子价格不低了。”他一笔笔算给我听:“按7折出率计算,143斤早稻出100斤米和40斤糠,国家按0.096元/斤,收购143斤早稻付出13.73元。而大米销售价0.12元/斤,糠0.024元/斤,销售收入合计12.96元。也就是说,从农村收购再到城市销售100斤大米,国家要贴0.77元。”

公社干部跟我说:“粮食价格是商品中最基本的价格,要保持稳定。如果粮价有变化,城市生活水平就有变化。所以粮食价格由国家调整,而不能牵涉到市场价格。”

他还好意提醒我,《资本论》讲的是资本主义,不适合社会主义。

说法尽管迥异,但我还是明白了书本与书外根本的不同之处。《资本论》的背景是充分的市场经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平均利润是在资本流动中才能实现,我国是城乡隔开、封闭的二元体制,投资农业是国家的事,农民除了“修地球”没有其他出路,不种地,你能流到哪里去?价格在自由交易中才最接近价值,我国实行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国家定价,实行工农产品“剪刀差”。至于自由贸易、市场经济、自由定价等等,正是农村“两条道路斗争”中要割掉的资本主义尾巴。

尽管理解了大背景,然而我还是想不通。国家因一时困难,只能先发展城市,不可能同时向农村、向农业投入,国家有国家的难处,这都能理解。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硬要给农民戴上“小生产”的帽子?农民想“大生产”,是国家没有钱;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是国家投入少。农民不想做“小生产”,他做梦也想进城当产业工人,是制度不让他进城,限制他只能做“小生产”。

农民生老病死,天灾人祸,一切全靠自己扛,靠自己两只手,靠省吃俭用,甚至靠讨点小便宜,靠小偷小摸;他们必须务实,他们不能浪漫,“漂亮脸蛋不能长大米”,过了今天才有明天。这并非是农民的天性,而是社会对他们的保障几乎为零,农民得不到国家保障,得不到外部救援,除了自己不能指靠任何人。他就是这样的生存环境,为什么还苛求他狭隘、保守,说他们鼠目寸光?

粮价高低不仅是钱,也是社会地位。粮价低,农民地位就低。日子过得苦,被人看不起,还说农民对国家没有贡献,税收都是工业创造的。很长时间人们不懂得或是忘了中国的工业是从哪里来的,不懂得“剪刀差”抹杀了农民多大的贡献。

国家为筹集资金发展工业而实行“剪刀差”,这应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从长期看应该创造条件逐步缩小。消灭工农产品“剪刀差”关键是提高农业生产率,而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根据马克思的说法,是提高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即提高固定资本的比例,也就是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机械化等方面的投入。为什么不仅不增加农业投入来缩小“剪刀差”,反而还人为地在价格制定上拉开差距,保持和扩大“剪刀差”?

特别难以理解的,说小生产“每日每时、自发地、大量地产生资本主义”。用自己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支撑整个社会的农民,倒成了社会的对立面,成了罪恶的渊薮。

根据这一理论,农民的作用是被抑制的,农村的发展是被限制的。为防止“资本主义”,农民限制养鸡养鸭,家前屋后限制种树,规定数量,超过的树要砍,超过的家禽要抓走。我也参与过夜晚到农家数树、掏鸡窝,弄得鸡飞狗跳。

那一阵脑子里全是这些问题,想不通,闷闷不乐。然而农民听我说一句两句,不觉在理,反认为我自找神烦,他们自己倒像没事人一样。是啊,农民自己并不觉得不正常,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粮价低,应该;不准进城,应该;他们吃苦,应该;戴“小生产”帽子,也应该——真是“天下烦恼识字始”。

慢慢传了出去,一些人知道我读《资本论》,让我到县里“学理论座谈会”谈体会,“知青办”专程派人拍照,白天在小桌上放上点着的油灯,放大展出的说明是“深夜读《资本论》”……《资本论》真成了我的资本,而我自己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羞于谈《资本论》。

《资本论》应是武器,不应是装饰品,应是为大众的,不应成个人的资本,更不是“敲门砖”。常听农民念叨土地改革时工作队的口号——“帮哑巴说话,搀瞎子过桥”。

为什么没有人替农民讲话?谁能替农民讲话?为什么农民自己不能讲话?——又蒙太奇了。

下乡记之25:再“再教育”1974年秋季的一天,正在蹲点队劳动,有人急急地找来,说来了一群城里学生要采访我,人已到了大队部。被人采访?还是第一遭。采访什么?意欲何图?事先没有任何人联系,不明就里,摸不着头脑。

见面略谈几句便知来龙去脉。县中搞教育革命,实行“开门办学”,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以社会为教室,请工农兵当教师。制订方案时,班主任蒯老师建议他们可以找找我。这就有了所谓的采访。蒯老师夫妇是“文革”中毕业于南京师院的大学生,分配来我县。下放劳动与我同一公社,交往不多,相知却深;后来夫妇双双回城当了教师,在小城实属优秀,有口皆碑。

自从领袖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我们注定是被人再教育,如今竟有教育别人的机会;农村生活数年,确实有些不同寻常的想法无人可诉,今天倒是个机会。

从“很有必要”讲起。城里学生不知农村,不知农民,就不知天下,就干不成“革命”——当年讲这些大话脸不红的。过去虽也多次下乡“学农”、三夏“支农”,但与插队完全不一样;插队是将自己的身份真正变成农民,将自己的命运与农民连在一起,根本不敢奢想这辈子还会返城。这时,所想所愿就会发生变化,看问题的立场就自然改变。譬如我常盘算造三间茅屋需要哪些材料,大到木材、毛竹、土基、盖屋的麦草,小到铁丝、铁钉;需要多少人工,包括木工、茅工、瓦工、小工;需要多少花费,钱从何来……

这些都缺一不可。没有人能帮助你,国家不会分给你,一切都靠自己谋划,靠自己动手,缺少一项屋就盖不起来。过去看农民整天盘算这些,就认为他们私心太重,光想着自己家里的小事,现在不会这样看了。改变的不仅是对农民的看法,也改变了思维方式,不再好高骛远,不再崇尚清谈,不再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学生插问:这个变化是进步还是退步?我说插队前肯定认为是退步,现在则认为是进步。我知道这个小伙子还是几年前的我。

有学生问:农民真能当老师吗?这是我当初的疑问,也是现在多数学生的疑问。

下乡前种种渠道都在灌输:在学校受的“封资修”教育必须改变,要脱胎换骨;农民尽管“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但他们是天然的老师。抱着虔诚的态度下乡,而实际却与想象的相去甚远。所谓忆苦饭、痛说革命家史、贫下中农结对“一帮一,一对红”之类,只存在报纸上和宣传材料中,在实际生活里是没影的事。再看农民,他们不会也没闲工夫跟你一本正经讲道理,要说也是直来直去,更多的是有一句没一句、东一犁西一耙的。有些农民还会口无遮拦地说一些落后话。农民与老师——两种身份确实很难重叠在一起。知青聚在一起议论时,有的不以为然:跟农民能学到什么?有的认为上当受骗,跟宣传的完全是两码事。我也是有反复的,记得当时父亲来信到结尾都不忘叮嘱“力戒骄傲”,“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几年过去回过头看,再教育的作用是明显的,处处留下了印记。在田里撒草粪,有时捧在手里的畜粪像刚排泄的,稀稀的,真臭真脏,已心无波澜,很无所谓;听广播里说今年全国粮食丰收,达到超历史的4700亿斤,会自然想到里面有我们生产队的30万斤。而这一切都那么自然,不做作,不夸张,也不再动不动就拿“最高指示”说事。农民的“再教育”没有讲义,不在课堂,它是春风秋雨的浸染,它是水滴石穿的渗透,它是共同命运的契合,它是人心换人心。

有学生问:再教育给你留下的印记集中起来是什么?

我笑笑说,我从再教育得到的是集中知青与农民两种不同的优势,形成“边缘优势”。我希望保持知青的优点:好学向上,善于思考,没有框框,想天下事;也企望学到农民的长处:务实,肯干,一切依靠自己,不怨天尤人。所谓“边缘优势”意思指我在农民中肯定不是最优秀的,在知青中也肯定不是最优秀的,要在两者的结合中出类拔萃,我的追求目标——有文化背景的农民,真正懂得农民的知青。

结束时好像戏说一句:我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你们通过我接受了贫下中农的“再‘再教育’”。一笑而散。

“再‘再教育’”并非戏言,而是确实存在的。教育我们的除了贫下中农,也有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如早于我们下乡的邢燕子、董加耕、侯隽(黄宗英写过她的报告文学《特别姑娘》,风行一时),他们的事迹在全国传播,给我们的教育和影响是很大的。还有当时不断树立的其他知青榜样,记得的有黑龙江农场的上海知青金训华、黄山茶林场救火牺牲的知青烈士,等等。

那次信口开河、大言不惭说了很多,能想出的或能完整写出的大概就是这些。费力写出以上文字时我在想,究竟为什么力图将当年情景重现?其实很可能吃力不讨好,画虎不成反类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者那次活动确实是枯燥乏味的下乡生活中比较有趣的一件事,不忝列《下乡记》实在可惜;再者那时也是思想演变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现在复述已涂满当今色彩,但基本想法就是那样,可以录以备考。第三个原因下面说到。

到了年底,突然收到县中某学生来信,姓名不熟悉,估计是上次活动中的一位。信写得像作文一样,起承转合,说了许多想法,有体会有疑惑也表决心。让我感动,觉得有责任“开导”一番。刚想回信,不料次日收到更多。顿时明白肯定又是学校的名堂——布置学生做一篇书信体的作文。过去在校我也写过的。于是索然无味,回信也不写了。

第二年也是出于蒯老师力荐,县中邀我到学校上课。蒯老师说得轻描淡写:还照上次那样说,随便一点,放开一点。傍晚到了学校方知,不是一个小组,也不是一个班级,而是在大礼堂给全校同学“上课”。已经下不了台,硬着头皮也只好上了。晚上准备了几条提纲,反正就这些话,再准备也多不出来,不写也忘不了,不过是给自己壮壮胆。

第二天上午,大礼堂坐了黑压压一片,学生都来了,老师也来听新鲜。从未在这么大的场面讲过话,更没有上过课,心里有点怯。更担心讲农村的事他们未必感兴趣,甚至未必能听懂。忐忑中开讲,起头的客套讲得结结巴巴,进入预定轨道就流畅起来,应该也会生动起来。礼堂里光线较暗,看下面模模糊糊,很是恍惚,找不到呼应,让我难以判断。人多,场子大,各种微小的声音汇集起来,“嗡嗡”作响。怕下面听不清楚,就提高嗓门;下面动静更大了,我声音已提不上去,只得停下,要求大家安静。反引来一阵哄笑,蒯老师在一旁也微微地笑。我有点泄气,顾不上其他,只求尽快结束。演讲“处子秀”就在这样的气氛和心境中收场,时近半天。午餐时蒯老师和其他老师都鼓励说讲得不错。还解释说,学生纪律其实比平时好多了,有些议论正说明听得认真。

我自己还是有点儿沮丧。

多年以后到县机关工作,时而听人说当年听过我的“报告”。我马上想起那黑压压的大礼堂,追问什么感觉?答:印象中讲得蛮好玩的,具体内容已经忘了。

多年来我们不停地接受教育、再教育、再“再教育”,包括我也给人“再‘再教育’”。言之谆谆,满腔热情,然而效果如何?即使在“文革”那个非正常年代,基层也有不少可圈可点可鉴可学的典型,其积极价值是不容否定的;但在真情倾诉、真诚倾听的同时,整体错误的思想体系、偏执一端的思维方式、食古不化的搬弄经典、有违人性的帮腔帮调,不是也一揽子输送出去,“生动”地打动了受众?如果言者有意无意地扬善溢美隐恶,宣传者出于某种需要任意拔高,甚至造假,那么,仅存的一点积极价值也被抵消殆尽。联想到当年的学生、青年,及至成人,尽管物质条件贫乏到极点,而无不信仰坚定、热血沸腾。而如今还有吗?热血是如何冷却的?信仰是怎样淡出的?虽然有众多原因有待分析,难道跟这些伪教育没有一点关系吗?也不知当年学生中可有因受我蛊惑而影响后来生活道路的?

今天还有伪教育吗?

(作者系老三届上海插队知青)

同类推荐
  •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

    《国家传播战略》在梳理国际传播和国家战略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国家传播战略概念,并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角度展开思路,探讨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传播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具体问题。为阐释国家传播战略演变的历史逻辑,《国家传播战略》还对大众媒体发展不同时代的国家传播战略模式作出整理;而作为把握全球传播竞争的横向视野,本书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性质国家的宏观特征对国家传播战略进行比较研究,进丽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新格局这一命题。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实用办公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办公文书写作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处理行政公务往来的文书。公文是应用文中最重要且用途最广泛的文体。一、从公文的性质分公文有党内公文、行政公文、社会团体公文及各企事业单位公文等。本书详细介绍了办公文书的种类和写作方法。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超凡大城隍

    超凡大城隍

    这个看似平凡的世界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夸父饮江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些,真的只是传说吗?他们,到底是人、是妖、是还是神仙?许先,一个身世成迷的神秘青年,却因为一次诡异的遭遇,让他逐渐觉醒了潜伏在自身体内的超凡力量,窥探到了隐匿在这个世界背后的秘密。临危受命,接任城隍一职,保一方土地,佑一方平安。从此,超级英雄,不再是传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从一个猎人的角度出发。描绘了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乡村生活。它以反映农村生活的新角度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给文学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并以其细腻逼真的笔触再现了19世纪农奴制下的俄国农村风貌和世态人情。这部作品的问世标志着屠格涅夫的创作个性的形成和他的现实主义道路的开端。
  • 灰太狼的征途

    灰太狼的征途

    没有人可以真正的掌握命运,一切皆有可能,世界本是如此,奈何世人无知。
  • 弑天剑仙

    弑天剑仙

    一剑东来,日月西去。圣神归寂,万仙伏首。群魔乱舞,天下水火。我持一剑,荡平八荒。……苍天已死。来生,我愿成仙。此生,我愿成魔,只求乾坤朗朗,正气长存!……陆青河,带着通天圣人证道圣剑青萍,跨越星海而来,无上剑锋,碾压诸天万界。
  • 重生之魏氏庶女

    重生之魏氏庶女

    开新文了,《玉暖京华》欢迎围观吖!本来是双腿尽断被丈夫遗弃在园子里的残废。不曾想天降好火,让她重生到十三岁那年冬天。一切尚未开始,老天爷还赐给了她一枚能力非凡的指环。从此靖州魏氏女开启了新一世的逆袭之路。侯爷当丈夫,郡主是朋友,日子越过越好,钱财越赚越多。但当按照指环上的指示救下一个个上辈子身死之人后,一盘早就被动了一子的棋局渐渐跃然眼前……
  • 刺槐

    刺槐

    十五年前,一场救援被拐儿童的行动,简桦初遇季城楠。他是为人民服务也为她服务的警员,而她心有困兽不让人靠近。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关系,他用他心里仅存的善良关心照顾着这个女孩。她忍受亲如家人的生离死别,他陪她一起面对;她在学校生活里受尽欺凌,他把她推至前面让她学会反抗;她萌生爱意,他却误以为是对另外一个人,把她推向别人。她想要找回亲生父母,他虽不愿意却尽心帮忙。季城楠,我这一辈子,从坏到好,从死到生,都是你给我的。只要想到你的名字,哪怕前面是高山,是深海,是荆棘万里,我也义不容辞奔向你。
  • 重生之豪门媳妇

    重生之豪门媳妇

    重生在豪门,华衣美食帅老公。可是老公太花心,小三带球找上门。当偶好欺负吗?偶要大爆发!!!本书有群了,群号115191847欢迎大家的加入,敲门砖:书内任何一人物名。新坑《阿杏》,宋劭琳穿越到古代的故事,简介:她本是现代的豪门小姐,真正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可却穿越到古代的贫苦人家,她该怎么改变她和家人的生活?~~~~~~她说:这一辈子我都不可能爱上任何人。他说:阿杏,如果能让你在梦中也叫我的名字,我就是死了也甘愿……点开作者信息就可以直接点开。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谢亲的支持!O(∩_∩)O~
  • 末日世界当领主

    末日世界当领主

    末日,奇幻,种田,打丧尸,和控制丧尸打别人。终有一日,我要这世界恢复和平!以便过没羞没臊的贵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