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900000042

第42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2)

离欲即是持戒,戒能得定,定能生慧,这是禅修的基本次第,是禅悟的前提。在那神奇的禅定状态下,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相互交融,息息相通;在这种境界里,诗的灵感与禅的妙悟浑然一体。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许多没文化、不识字的禅僧(如六祖慧能)也能出口成章,吟诗作偈。

禅定与智慧,是禅修的两个车轮,是开悟的必由之路。而刘禹锡、苏轼等人,从定慧修行中另辟蹊径,找到了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因此,黄州的五年,由于参禅所彰显的智慧,升华了苏轼的文才,并且风格一变,迎来了前所未有创作高峰。《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都诞生于斯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轼之黄州诗文,构思巧妙,晶莹剔透,大气磅礴,瑰丽雄奇,不但是有宋一代之文学巅峰,而且名垂千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黄州城外,长江之畔,如同屏风一般耸立着一列巨大的石崖,其色如凝血,其形似墙壁,人称赤壁。当地人都说,这里就是当年魏、吴、蜀三国鏖兵之“赤壁”。元丰五年(1082)六月的一天,迎着猎猎江风,东坡居士站立在赤壁绝顶,举目眺望,长江从遥远的天际逶迤而来,混混沌沌,浩浩荡荡;风催潮涌,江涛拍击着坚硬似铁的礁石,飞溅起朵朵浪花……

千百万年来,江水一直这样流淌着。山河过眼,犹如岁月入梦。于是,大江洪流之壮阔,化为东坡居士诗情之澎湃,《念奴娇·赤壁怀古》之词句,从胸臆中流淌而出……博学的苏轼当然知道,此赤壁并非周郎、诸葛、曹操表演的历史舞台,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在蒲圻长江南岸。然而,以佛教《华严经》“法界诸法等同一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尽缘起”的理论,宇宙人生的一切事物,彼此相互摄持,互相融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因而,此赤壁何妨当成彼赤壁。

一个月之后的七月十六,日落西山,暮云合璧,大江之上,飘来一叶轻舟。东坡居士同二三雅友,携一壶老酒,夜游赤壁:正是日已落月未升时分,初秋的夜风徐徐而来,温润中带有一丝清凉;月与日分处东西地平线上,波涛不兴,江面平静如镜。天映水中,水光接天,江天同流动,光影共徘徊……月升天上,影落江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赤壁依旧,流水长逝,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遥想当年,一代枭雄曹操破荆州,下江陵,旌旗蔽空,投鞭断江,天地为其惊,鬼神因之泣,而今安在哉?

梦里雄风劲,江畔箫声咽;风清醉新叶,月淡隐芦花;闲拨月光千秋韵,醉撩江水万古流……于是,《前后赤壁赋》应运而生。

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文论家评析这两篇奇文,然而,始终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从未窥见其实相;历朝历代,又不知有多少人力图模而仿之,但不幸的是,从来没有人能做到神似。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莫非,飘逸灵妙的《前赤壁赋》真是宇外天籁?清冽孤寂的《后赤壁赋》乃神鬼绝唱?

其实,苏轼并不是第一个用这种禅宗心法描摹山水的人。王维之诗,柳宗元之文,都曾用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佛门居士,都曾深入禅定。柳宗元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他们以博大宏阔的佛理,以自己止观修行的心境与体验,以禅定之中的万千意象,来阐释、描述人与心灵、人与自然、心与宇宙之重重无尽的机缘。

也就是说,唯有亲自经历过神奇、玄妙的禅修体验的人,才能有那种境界、那种意象、那种感悟、那种哲理。试想,一些佛教、禅学的门外汉,试图剖析东坡居士诗文之“法界一相”的宇宙时空观,岂不是隔靴搔痒!

说些题外话:宋代儒者张载(1020-1077),其主要著作《太虚即气论》深受佛教唯识、华严思想之影响。然而,他与其他理学家一样,返回来又著《正蒙》严厉批判佛教,说:释氏诬天地为虚妄。元代刘谧撰《三教平心论》(《大正藏》第五十二册),驳破张载说:“何不观《赤壁赋》曰:‘自其变者而观之,虽天地不能以一瞬。’则天地之终穷,固出于苏东坡之说也,岂独释氏有是言也。”——这表明,苏轼之《赤壁赋》比较完整地传达了禅的意念。

正是皈心佛教,长期禅修,使得东坡居士对于人生、对于挫折有了全新的认知,悲喜无波,从容淡定,历经磨难而升华。所以,他同一时期的《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表现了从未有过的人生况味: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参禅使得人们整日飘荡的性灵回归寂静,混沌的心念得以澄清,它的妙用是觉悟人生,重新找回湮灭在尘埃中的本来面目,而绝对不是为了创作一些诗文那样肤浅!

因此,东坡居士此时的文思之慧,当属世智辩聪,尚未真正契入禅机。《续传灯录》卷二十记载他与玉泉承皓斗机锋,被当头棒喝,便是明证。

玉泉承皓乃云门宗第五代禅师,机锋迅捷,锐不可当。苏轼行遍天下,拜会过的高僧大德不计其数,尤其是云门宗的著名禅师,他几乎都相识,对其宗风、禅法了如指掌,所以,很想与玉泉承皓机锋相见。那日,苏东坡换上便装,进到寺里,开口就要住持出来相见。见知客不肯通报,他不禁高声叫嚷起来。承皓禅师应声而出,问明缘由,客客气气将他请到禅房用茶。双方落座,承皓禅师侧身合十,恭谦地问:“尊官高姓?”

苏东坡微微一怔:这老和尚好眼力。他下意识地整整衣衫,乜斜着眼说:“我姓秤,就是称量天下长老的秤。”

侍者听到这句极不礼貌的、故意挑衅的话,眼都瞪直了。苏轼才不管这些呢,他是故意这样做的:你若是动怒发火,有违佛家慈悲;若是忍气吞声,便被他挫了锐气,占了上风。正当苏轼洋洋得意之时,冷不防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苏东坡以为老和尚恼羞成怒了。可是,当他扭头观看时,发现承皓禅师正在笑眯眯地望着他。承皓说:“尊官既然姓秤,就请你称一称我这一喝有多重?”

宛若重拳打到棉花堆,苏东坡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敢情说食不饱,口头禅也有不灵的一天。

三、庐山开悟

元丰七年(1084),苏轼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四月,他乘船顺江东下江州(今九江),计划到高安(江西)看望因受他牵连而被贬的弟弟苏辙,因而顺便在庐山畅游了数日。正是这几乎被所有史学家忽略的庐山数日,使他悟入了禅之大道,进而使他的整个人生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庐山北带长江,东连鄱阳,巍峨多姿,壮哉俊极。白居易评价云:“匡庐奇秀甲天下。”李太白更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川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匡庐不仅为天下名胜,也是佛国净土。远在东晋时期,著名书家王羲之将自己的别墅舍给西域僧人达摩多罗作为寺院——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归宗寺。北宋时期,“僧屋五百住庐峰”,苏辙曾赋《归宗寺》咏叹:“佛宇争雄一山甲,僧厨坐待十方供。

欲游山北东西寺,岩谷相连更几重?”

这是东坡居士第一次亲近庐山。在这里,他见到了书信来往已经四年多的佛印了元禅师。在佛印、道潜陪同下,他沿着四十年前父亲的足迹观胜景,访高僧,识新朋。

四月二十四日,东坡一行来到苏洵曾经流连许久的圆通寺。而今,物是人非,苏老泉与居讷禅师都已作古。第二天,恰恰是苏洵忌日。于是,东坡夜宿寺中,亲手书写了长达七十二行的《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宝积长者献盖颂佛偈》,赠给现在的圆通寺住持可迁(仙)长老。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原来,昨天晚上,可迁长老梦见佛像头顶的宝盖飞了起来,所到之处,华光四射。没想到,梦中瑞象应在苏东坡的墨宝上。

于是,东坡以诗记之: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圆通禅院》)

庐山东林寺是中国最著名的寺院之一,系东晋时期慧远大师创建净土宗的圣地。

古来,东林寺方丈在佛教界有着崇高地位。此时,东林寺方丈乃可迁禅师的师父——东林常总。常总(1025-1091),号照觉,原籍四川剑州尤溪,俗姓施,系临济宗黄龙派创派祖师慧南门下三大高徒之一(其余二人为黄龙祖心、真净克文)。据说,慧远大师曾经留下谶记:吾入灭七百年后,有肉身大士,革吾道场。果然,元丰三年,朝廷诏请常总“革江州东林律居为禅席”。肉身大士,就是活菩萨。自然而然,人们相信常总就是慧远大师悬记的大菩萨。

因此,到庐山,不游东林寺,不在寺前记载着慧远与陶渊明“虎溪三笑”千古佳话的虎溪桥上走一走,不参谒东林常总禅师,就不算到过庐山,必定终生遗憾。东坡居士在圆通寺为先父作完法事后,来东林寺拜会常总大师。一个是名重禅林的长老尊宿,一位是倾心禅宗的当代才俊,二人的会面,当然离不开禅。

黄龙宗门庭严峻,人喻如虎,禅不假学,贵在悉息心。常总禅师不像苏东坡原来交往的那些禅师,大都与他惺惺相惜,对他十分客气。而这老和尚冷眼看去,发现东坡居士寄情山水,对自然之道悟性颇高。恰恰,东林常总是演绎“无情说法(自然三昧)”的高手,曾特地开示说:“乾坤大地,常演圆音;日月星辰,每谈实相。”回忆先师黄龙曾经说过:“秋雨淋漓,连宵彻曙;点点无私,不落别处。”他老人家还说:“滴穿你的眼睛,浸烂你的鼻孔。山僧我则不然。这一句话怎样说呢:终归大海做波涛!”

号准了东坡的脉搏的常总禅师,三言两语之间,便将话题引到山水自然。他刻意向东坡开示,如何在大自然中体会禅的美妙,怎样感悟无处不在的佛法真谛。在他的启发下,苏东坡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当夜,他躺在东林寺的禅床上,回味着常总禅师的话语。忽然,隐隐约约中,耳边传来虎溪之水咕咕流动、泠泠似琴的声韵,由是,他豁然有醒,四句诗偈从自性田中流出: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赠东林总长老》)

东坡居士将溪水比作佛祖说法时的广舌相,将山色等同佛的真身,可谓深得无情说法之自然三昧。

引导开悟的恩情比山高、似海深,故而,苏东坡著文颂赞东林常总说:“堂堂总公,僧中之龙。呼吸为云,噫欠为风。”——好一个东坡式的赞辞。

苏东坡在庐山的最后几天,常总禅师与他一同游览五老峰之后,又来到西林寺。

禅机洞然,自性之光璀璨;山川壮美,灵感火花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坡《题西林壁》第一句诗,是从南山道宣律师(中国佛教律宗开山祖师)《通感录》之语“庐山七岭,共会于东,合而成峰”化来的,可见他对佛典是多么的熟悉。后人都说,丰富而深刻的哲理,是这首山水诗的灵魂,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其实,这首诗更是苏轼悟透人生的“见道”之偈,表达了他所感悟到的意境。深谙佛学的黄庭坚读了此诗之后,评论道:“东坡对般若(通达真谛的无上妙慧)了解甚深,横说竖说,得其真谛。”

其后,东坡居士还写过一首与庐山有关的诗偈: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见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禅的境界,如同“庐山烟雨浙江潮”,气象万千,波澜壮阔,却又是如此的朴素,如此的真实!甚至,真实得普通人不敢相认,更不敢承当!

如果说,庐山见道之前的苏轼也很潇洒,但那是抑郁不得志的发泄,是对拘谨官僚生涯的“反动”,是刻意而为之;那么,从此之后,他性灵上步入了自由王国,真正如行云流水,沉浮不伤其情,苦乐不动其心。

四、前世今生

东坡居士在临济宗黄龙派大长老东林常总的激扬下,豁然开悟。之后,他从庐山继续南下筠州高安,去看望弟弟苏辙。

苏辙任职高安时,黄龙宗另一位大长老——真净克文(1025-1102)正在此地著名的禅宗祖庭洞山任方丈。真净克文生性淡泊,在僻静处另筑了一座草庵居住。因他的草庵名曰“云庵”,故而人称“云庵和尚”。苏辙与苏轼一样,笃信佛教,经常来洞山随从真净克文打坐谈禅。同时,高安圣寿寺的聪禅师也是四川人,他方逢乡亲,自然过从甚密。

《冷斋夜话》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日,苏辙来到洞山,真净克文说自己昨夜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与苏辙、圣寿寺的聪和尚一起出城迎接五祖戒和尚。五祖戒禅师是云门宗著名尊宿,可是,他早已过世几十年了啊!苏辙也感到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尚未等他询问详情,聪和尚也从圣寿寺匆匆赶来了。苏辙迎出门来,拉住他的手,开玩笑地说:“刚才,正与洞山和尚说梦,你来,也想和我们一起谈梦吗?”没想到,聪和尚居然说:“正是如此。我昨天晚上梦见我们三人一起,去迎接五祖戒和尚。”

苏辙不禁惊诧得抚掌大叫:“世上果真有三人做同样梦的事,真是奇怪!”

同类推荐
  •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本书立足于现实,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务文书、宣传文书、科技文书等八个方面,对各种写作文体进行了新的梳理与阐释,并注意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为文秘工作者与公务人员量身打造了经典的办公室写作范本。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阿瑟·史密斯是一位美国公理会教士,中文名字为明恩溥,1845年7月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1872年,偕妻子来华传教。侨居中国54年,完成《中国人的性格》那一年,他已经有了22年的中国生活经验。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
  •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及发展前沿问题探究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及发展前沿问题探究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相关概念的简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分析体系的发展现状、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转型、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创新以及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分析的实践研究等。本书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分析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具体矛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思政话语分析创新、转型的建议。
  •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以宏大构架、多维视野和立体思维,全面勾勒中国和谐社会视野下舆论传播的特点、模式、影响、作用,对舆论传播学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描述、客观介绍和深刻分析,探讨当下舆论传播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舆论传播成功引导的方法、手段、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精的见解和观点。全书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简洁,涉及广阔的国际国内背景,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意义。适读对象:宣传教育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学术研究者。
热门推荐
  • 锦绣汉书

    锦绣汉书

    随着汉书的开启,一夜之间形形色色的古怪事迹如雨后春笋,争相出现。孤坡上的乱葬岗,绽放千万霞光。遗世的帝陵,凶煞冲天。就连苏州城外的十里桃林,都出现许多金色的小怪物,尖尖的耳朵,长长的鼻子,背着一个大大的缝缝补补的口袋,泛金的眼睛总是望着天空,若是有人靠近,它一定会说一句:“遵从神的旨意,人类,交出你的祭品。”江湖风起云涌,争端四起,作为不标准白痴的末阳棠,不出意外地陷入绝命漩涡中,且看这一枚棋子如何逆转风云。
  • 带着一群玩家在异世界为所欲为

    带着一群玩家在异世界为所欲为

    这世界少了日理万机的我可怎么办呀!原本正玩着游戏的宅男被卷入了唤作“次元震”的bug,等他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已经身在异世界,而且还是个落魄中的君王。顶着原来在游戏中羞耻的ID作为自己的名字,拉格纳罗斯开始了在异世界为所欲为的崛起之旅。
  • 曾经的爱情

    曾经的爱情

    这是一年当中的最后一天——除夕之夜。四周噼噼啪啪地炸响着爆竹,千万盏彩灯渲染着传统春节的喜庆气氛。年末岁首,人人都有一番回顾,一腔感慨。既缅怀已逝的时光,又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岁月交替,季节轮回,许多事情都可以从头再来,惟独时光不可倒流,往事不再。年夜饭,已名存实亡。叶国庆出车未归。不知是事情原本如此凑巧,还是他有意为之。尽管他已打过电话说尽可能赶在午夜之前回家,但那种通过电线传递过来的声音,使温碧云更感到虚假与凄清。
  • Biographical Study of A. W. Kinglake

    Biographical Study of A. W. Kinglak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看请别看我

    你看请别看我

    你有没有看到什么?那闭上眼睛呢?你听到了什么?
  • 高冷的我遇见沙雕的你

    高冷的我遇见沙雕的你

    “唉~你就真的不打算理我一下?”苏嘉末丝毫不削的瞄了他一眼“好歹我也是你同桌,要不要怎么高冷啊?”面对这个每天叽叽喳喳的同桌,苏嘉末只觉得头疼,当初怎么就和他做了同桌?…………“没想到,你还会跳舞啊?看不出来嘛!”排练时易北尘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对苏嘉末瞧了又瞧,简直就是不敢相信高冷小姐姐,还会跳舞,而高冷小姐姐不削的说:“我会的可不止这一点”…………
  • 穿成影帝的小辣妻

    穿成影帝的小辣妻

    男人太凶怎么办?没关系,武力镇压。堂堂女尊战神穿越成一个追星的小丫头,明明该娶进门的夫郎,却变成了她要嫁给男人。这怎么能行,她的女人尊严怎么能被践踏!某影帝:“嫁不嫁?”从追星女成为影后的某战神委屈的摇摇头:“不嫁,我娶你啊。”某影帝呵呵一笑:“行啊,嫁妆给我我嫁。”某影后一脸得意的赶紧点头:“好啊,好啊。”“嫁妆就是:第一。第二:对外公布我是你老公第三:你以后只准对我温柔。”某影后:“可是他们是男人,女人就得宠着男人呀!”某影帝:"..."好想咬死面前的女人怎么办?
  • 九州天启

    九州天启

    大禹治水,分鼎九州,每逢乱世,群雄并起。王侯将相,谁能问鼎天下
  • 兴风作浪在三国

    兴风作浪在三国

    大汉将亡,那便取而代之。拼不了爹那就拼自己,用这多出来的两千年见识,在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抛开世家立足底层,招谋士,揽名将,收美女,拓土开疆。书友QQ群号:693701890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加一下,一起聊聊。
  • 逆妃嫁到:王爷你好狠

    逆妃嫁到:王爷你好狠

    朝堂之上,黎羽是个狂徒,他冷心冷肺,凶残暴虐,把大周朝堂搞得乌烟瘴气。生意场上,楼霁华是个恶霸,她囤积居奇,胡作非为,把京城商户闹得人心惶惶。黎羽最后悔的,就是留下了那个恶霸的命。楼霁华最懊恼的,就是进了这个狂徒的门。小小一座王府,是定北王黎羽的战场,也是奸商楼霁华的舞台。当刀光剑影遇上诡计阴谋——黎羽:女人,给我回家生娃!楼霁华:瞧一瞧看一看了啊,夫君一枚,打折出售,谁要谁带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