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900000026

第26章 触摸虚无主义的脉搏(1)

王俊

一、从杞人忧天说起

在《列子》中,有个杞人忧天的故事。故事说,有个杞国人担心天崩地裂,无处可存,整日忧虑,寝室难安,后经他朋友的一番劝导,终于醒悟过来,不再终日忧虑了。具体的故事如下: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这个故事没有说到杞人具体是个什么样的人,因此,他为何忧天,人们不得而知。

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我们可能会把他说成一个哲人,一个思考终极问题而陷入思想深渊的哲人。

天地会不会崩坠?一般的人是不会去思考的,只有哲人才去思考。因为,只有哲思才有这种不切实际的特点。按冯友兰的说法,哲学是对“真际”的思考,而非对“实际”的思考,故而,“哲学可以不切实际,不管事实”。依照冯氏的规定,“真际”是形而上的问题,亦称之为“本然”;“实际”是形而下的问题,亦称之为“自然”。研究“本然”的是哲学,或者说,是“最哲学的哲学”;研究“自然”的是科学,或者说,是接近科学的哲学。用冯氏的话说,“凡哲学中之派别或部分对于实际有所肯定者,即近于科学。

其对于实际所肯定者愈多,即愈近于科学”。依照这一标准,杞人思考的“真际”,是形而上的问题,或者说,是哲学问题;而他的朋友(晓者)主要肯定的是“实际”,更接近科学,或者说,是用科学回答哲学问题。而故事的结局是,“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应该是科学回答了哲学的问题,或者说,科学对“实际”的肯定取代了哲学对“真际”的玄思。然而,科学能否真正地回答哲学提出的问题,或者说,科学能否真的让哲人停止对“真际”的思考而转向“实际”?事情远不像寓言的结局那样皆大欢喜。

如果我们把眼光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上转开,投向19世纪末和20世纪后的欧洲哲学世界和历史世界。我们会发现,一场新杞人忧天的故事又在上演,或者说,它不只是故事,而是事件,既是思想事件,也是历史事件,与之相伴的是半个世纪甚至更长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有两次世界大战,有奥斯维辛事件,有原子弹的爆炸,有冷战,等等。可以说,科学的蓬勃发展,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安慰,人类安身立命的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倒是显得更加岌岌可危了。用海德格尔在《唯有一个上帝能救度我们》中的一段话来说就是,“一切都运转起来了。这恰恰是令人不得安宁的事,运转起来并且这个运转起来总是进一步推动一个进一步地动转起来,而技术越来越把人从地球上脱离开来而且连根拔起。我不知道您是不是惊慌失措了,总之,当我们而今看过从月球发向地球的照片之后,我是惊慌失措了。我们根本不需要原子弹,现在人已经被连根拔起”。

对于海德格尔的“惊慌失措”,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呢?说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还是“杞人忧天”?当然,“杞人忧天”者,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但问题在于,这个“忧”是“瞎操心”,还是“生于忧患”之“忧”?而要真正理解这个“忧”,理解它是否适度或者过度,则需要我们严肃而严谨地进入那个被称之为危机的时代,进入那个时代的思想者们和他们的思想,然后再进一步反思他们,进而反观我们的历史和我们当下的历史处境。只有这样,我们或许才能明白那个被称之为“虚无主义”的问题,才会知道,它离我们有多远,才会知道,我们是否也陷入其中,是否需要回避或从中走出来。

二、尼采的疯狂与他的“新发现”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说了一段既像预言又像警示的话,“照雪蒙尼德的话,‘自然的秘密只许神知道’,人类应安分于人间的知识,不宜上窥天机。如诗人之语不谬,则神祇亦复怀妬,是故人之以此智慧(泄漏天机)胜者,辄遭不幸”。两千年之后,亚氏的这段话似乎应验了。一个窥测天机的人惨遭不幸,他疯了,这个人就是尼采。

尼采疯了。然而,疯了的人很多,如果我们走进精神病院,我们可以找到无数的疯子,可是,为什么偏偏是尼采的疯狂特别惹人注目呢?一般的回答是:因为尼采是一个哲学家。然而,这一回答是否确切呢?哲学家的发疯真的会特别惹人注目吗?问题可没这么简单。

对于尼采的疯狂,一般人都持幸灾乐祸的心态,就连鲁迅都说,“尼采称自己是太阳,可是他疯了”,更不要说其他的人了。其实,对哲学家之不幸的幸灾乐祸自古有之,我们可以在柏拉图的《斐多》中看到,在苏格拉底宣称“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时,西米随即提到人们会幸灾乐祸,他说:“嗨,苏格拉底,我这会儿虽然没有兴致笑,你却招我笑了。因为我想到世上万万千千的人,如果听到你形容哲学家的话,准会说你这话很对;我们家乡人对你的话也会完全同意,说哲学家求的就是死;他们还会加上一句,说他们看透了哲学家,哲学家就是该死的。”

为什么人们对哲学家的不幸会如此幸灾乐祸呢?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哲学家总是些不务正业、胡思乱想和胡言乱语的人;他们的奇谈怪论不值得人们费心计较,甚至让人讨厌,他们的死活也不值得人们特别关注。在一般人看来,哲学家就是这么一群怪人,他们疯了或死了,实属正常;如果他们不疯疯癫癫、胡言乱语,才是怪事。就此而言,“哲学家就是该死的”或者说“哲学家就是疯子”,是一般人对哲学家的普遍看法。

故而,哲学家的死亡或发疯,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大惊小怪。在他们看来,这些哲学家都是咎由自取,并不值得同情,反倒是让人感到好笑,或者说,他们只是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笑料。在这种意义上说,民众是不理解哲学家的,或是不能理解哲学家的。因为民众都是实际的,他们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能让他们信服的只是科学,因为科学研究“实际”。

回到冯友兰的说法,哲学不研究“实际”,或者说,“最哲学的哲学”不研究“实际”,而是研究“真际”,研究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想知道它的人,不能依靠感官,只能依靠思想,真正的哲学家都是些思想者。他们是思入事物之中去,思入宇宙世界人生之中去,思入意义或无意义之中去,总而言之,思入“真际”之中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民众是不思考的,研究“实际”的科学也是不思考的。他们只是计算、操作、操控和获取,只是面对具体的事实,而不面对作为“真际”的真实,因为“真实者是仅能被理性和思考所把握,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就此而言,海德格尔的这两个说法是对的:“科学是现实之物的理论”;“科学不思想”。

因其思考“真际”,而不是研究“实际”,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哲学总是不合时宜的,总是被人嘲笑或被人误解的,哲学家也总是孤独的。而之所以如此,都在于哲学思考的是“真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超出“实际”的,或者用海德格尔两段比较精彩的话说就是:哲学的一切根本性问题必定是不合时宜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哲学或者远远超出它的当下现今,或者反过头来把这一现今与其先前以及起初的曾在联结起来。哲学活动始终是这样一种知:这种知非但不能被弄得合乎时宜,倒要把时代置于自己的准绳之下。

哲学本质上是超时间的,因为它属于那样极少的一类事物,这类事物的命运始终是不能也不可去当下现今找到直接反响。要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了,要是哲学变成了一种时尚,那就或者它不是真正的哲学,或者哲学被误解了,被按照与之无关的某种目的误用于日常需要。

是的,哲学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它是对“天机”的窥测;哲学家也是不合时宜的,因为他们是“窥测天机者”。对民众来说,这些“天机”都没什么用,故而,哲学就成了“无用”的代名词,哲学家也成了无用之人的另一种说法,一种好听的或反讽的说法。正因如此,对民众来说,哲学家总是可有可无的,有其不多,无其不少,他们的死亡和发疯,算不了什么大事,不至于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可是,尼采的疯狂却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原因何在呢?原因在于,他说出了埋在大家心头的话,“上帝死了”。尼采的“上帝死了”之所以会引起特别的轰动,并不是他说出了别人不知道的真理,而是说出了大家都知道而不敢说的秘密,或者说,说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就像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孩子,他说出了每个大人都知道的事实,“他一丝不挂”。但是,这个说出“上帝死了”的人是不可饶恕的,因为他羞辱了所有的人:这个大家都知道而不敢说的秘密,他竟然敢说出来,这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吗?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然,说大家都知道“上帝死了”的秘密,可能不是很准确。准确地说,至少是在潜意识中,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个秘密,或者说,这个秘密已经隐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了,用齐泽克的话说,“潜意识就在外面,并不是隐藏在什么深不可测的深渊中。引用电影《X档案》中的一句名言:真相就在那里”。

按照拉康所揭示的拓扑学原理,真相就附着在事物之上。在事实与真相之间,或者说,在“实际”与“真际”之间,只有一层薄薄的纸,一层人们一捅就破、但从来不知道去捅或不敢去捅的纸;因为一旦捅开,真相的恐怖就显现了:人们一直寻觅的东西,只是人们早就知道的东西,或者说,人们总在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因此而言,真相是个纸枷锁,一个可即而不可触的纸枷锁。在电影《梅兰芳》(陈凯歌导演)中,有个纸枷锁的场面:梅兰芳的大伯因触犯了权贵,被套上了一套纸枷锁。按理说,纸枷锁只是一个象征,并没有真正的束缚力,可是不然,在电影《梅兰芳》中,这套纸枷锁比真正的木枷锁或铁枷锁还更可怕,因为它是容易破碎的,而一旦弄破了,就有杀身之祸。因此,在纸枷锁下受刑的人更加不自由。

纸枷锁是不能撕碎的,撕碎它就是撕碎人们自欺的面纱,就是否认他们的实际和毁灭他们的生活意义。关于这一点,尼采是清楚的,他说,“在内心里牢牢守住谎言,有力地让谎言变成文化的基础”。但是,揭示真相的强烈冲动还是没有被遏制住,他最终还是忍不住道出了不可道出的真相:上帝死了。虽然他是用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的形式表达的,但这种“高贵谎言”的形式已经捂不住被揭露的真相了,因为“上帝死了”已经被明明白白地说了出来。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一旦那孩子说出了“他是一丝不挂的”,他父母的责骂和遮掩都是没有用的。真相已经被捅破了,接下来的事情是人们怎么面对真相,或怎么处置捅破真相的人了。

按照施特劳斯的柏拉图解读,两千年后被尼采所揭露的真相,早就被两千年前的柏拉图所知晓,所不同的是,尼采把它揭露了出来,而柏拉图把它隐藏了起来。用朗佩特诠释施特劳斯的话说就是,“尼采公开表明的东西,柏拉图早就想到了,但柏拉图也想到,这些东西不宜说出来。二人对哲人是什么样的人有相同的看法,不过,尼采把这种高深的认识拿出来展示,柏拉图却将它隐藏起来”。很显然,按照施特劳斯的阐释,柏拉图意识到,哲人是窥测天机者,而不是泄露天机者;尼采的错误在于,他不但窥测了天机,还泄露了天机,因而,他会惨遭不幸。

回到施特劳斯的看法,尼采发现了柏拉图曾经发现的东西。这个东西被柏拉图隐藏了两千多年,直到尼采,才又被重新发现。但是尼采缺少柏拉图的审慎,作为一个现代人,一个受过现代思想洗礼过的人,虽然尼采崇拜希腊,但他还是没有摆脱现代人的自我中心,他鲁莽地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这一切又都有其现代思想的渊薮,按照施特劳斯的说法就是,“现代思想达到其顶点,达到其最高的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最为激进的历史主义主张的东西这里:把永恒的观念置于弃置不顾的境地。忽略永恒的观念,或者说不再理睬人的最深切的愿望,因而撇开人类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现代人从一开始就得为自己想要成为世界的最高主宰,想要成为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想要征服命运而付出的代价”。

同类推荐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学习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该书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阐释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对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全书共有17多万字,9章内容。第一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第二章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经济发展是统一的,第三章为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第四章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第五章为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六章为治理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第七章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态文化,第八章为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第九章为习近平同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实地介绍了文书教研论文及科技报告各部分的写作内容及写作规范,并附上真实的案例,让您即使没写过类似的文书也能轻松上手!
  • 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

    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哪里?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我们工作的目标、价值和意义才能更明确。糊涂的校长办糊涂的教育,自觉的校长办自觉的教育。本书是“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版”的部分成果,展现了部分优秀中学校长对教育和办教育的理解与反思。
  •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2010年全球出版业共同面临了金融危机,数字出版等新命题,各国出版业在技术研发、发展模式、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调整,其中不乏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转型之举。作为“海外新闻出版实录丛书”之一,本书包括出版、动漫游戏、印刷与纸张、发行、版权、阅读、政策管理、海外看中国等几方面的内容,全面反映了2010年世界各国出版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出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寻找爱情的邹小姐

    寻找爱情的邹小姐

    时光是一条永远无法逾越的河,所有的爱恨嗔痴,所有的悲欢离合,都被悄无声息地侵蚀殆尽,终至消散无痕。十年前,她与他经历了最铭心的爱,最刻骨的恨。她曾那样用力爱过他,他也曾那样执着于她,她以为他们的爱牢不可破。然而,当命运无情地举起镰刀,当罂粟花绽放邪恶微笑,他不过是漠然地转身离去。那一刻,她才知道,一切不过是一场蓄意已久的阴谋。她从天堂跌入地狱。爱也好,恨也好,她说,如果她真的忘记了,她不愿再记起。十年后,前尘往事如烟消散,她真的没有再忆起。她以为自己另有所爱,他身边来去如云,他们不过是咫尺天涯的陌生人。然而,当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当真相的卷帘慢慢掀开……他们是否还能寻回失落了十年的爱?
  • 篮球皇帝成长手札

    篮球皇帝成长手札

    他们总称呼我为篮球皇帝,但我不会承认……好吧!大家都知道,我最低调了。“从今天开始,有志于总冠军的老将们,随时欢迎加入我的团队!”“虽然赵北从不承认自己抱团,但我们不信,不然奥尼尔的奶奶是怎么回事?”
  • 我的极品专属盟主

    我的极品专属盟主

    在HC学院里,有着各帮各派的武林人物,而她则是叱咤江湖、远近闻名的魔女大人!只是没想到,向来“恶名”在外的她也会有被人调戏的一天,而且接二连三的“凶徒”还是同一个人……哼!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我是KT猫呢?管你是谁,得罪了本小姐就没你好果子吃。正当魔女大人发威时,竟然发现帅气“凶徒”的身份竟然是未来武林盟主的候选人!
  •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种批判性的研究(人文与社会译丛)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种批判性的研究(人文与社会译丛)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一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将会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带来深刻的启迪,促使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理论反思。里格比在书中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探讨,围绕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遗产是模糊的,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功能解释是不能回应对它的各种质疑的,正确的解读是强调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具有首要性,强调经济基础不仅包括生产关系,还包括那些发挥生产关系功能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在里格比看来,马克思主义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目前的社会理论和历史学尚处于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 倚梅听晚箫

    倚梅听晚箫

    君暮寒:“夫人。”梅晚箫:“滚。”君暮寒:“夫人,可是为夫惹你生气了?”梅晚箫:“你不是断袖吧?”君暮寒摇头。“很好,我也不是。”梅晚箫冷笑:“你若再叫我夫人,明日便叫你毒发身亡。”君暮寒认真道:“我并不喜欢他人,是以并非断袖,我只心悦夫人,即便夫人要我的命也不能改变我的情谊。”梅晚箫:“……”妈的智障,这是哪来的戏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攻略对象画风总是不对

    攻略对象画风总是不对

    水殊是游刃有余的职场OL,一个意外被系统选中穿越回古代,不想变成一个被禁足的小小妃嫔,还附赠了个只会惹事的包子!本来已经做好宫斗的准备,结果任务却是攻略帝王。坑爹的是她根本不会谈恋爱,更坑爹的是这个帝王画风总是不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不弱于人

    我,不弱于人

    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并不是我想要的,但不管是在哪里,我,都不弱于人。
  • 倾城凰后:帝尊,宠上天

    倾城凰后:帝尊,宠上天

    此为【陌华书】系列的续缘篇,本系列共有二篇,续缘为第一篇。 华家嫡女,真心错付,付出所有,得来的却是自己的灭亡。 带着无限的恨意,在这个充斥着阴谋诡计的盛世之中,她踏着无尽枯骨重生,冷眼瞧着前世仇人一步步陷入深渊,灵魂随着一起迷失在了无尽的仇恨之中……他,被神诅咒的黑暗之王,暴戾恣睢,冰冷嗜血,却为了一个根本等不回的人,被钉在镇魔塔万年,日日夜夜饱受着锥心之痛……“这世间,唯有她才能让我喜乐。”“宿命轮回又如何,她的生生世世必定属于我!”…… 曾有一人,为了她敢散尽元神,失去所有,只为了与她一起轮回。 他发誓过,不论她到了哪里,他都会找到她。 即使世界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