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3200000006

第6章 国内外体育新闻发展概况(5)

二、体育新闻的传入时期(1840~1909年)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国也开始有了现代新闻传播事业,但它基本上是“洋人”按照自己模式操办起来的,其关注的体育活动也是在西人眼中有价值的东西。这时无论是《上海新报》《时报》《申报》中的体育报道,都是以西方传入的体育为主,虽然这时的体育消息与报道总量来比还是凤毛麟角,但是随着印刷媒体大众化的到来,体育传播方式较以往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一时期无论是报刊的管理、出版,还是报刊体育的内容都由西方一并传入中国。

1.体育新闻的萌生

随着西方人进入中国,也带来了西方的现代休闲生活,报纸中对杂技、马戏的报道使得体育新闻报道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体育新闻的报道在内容、报道方式上开始具备了现代的意味。

《上海新报》在1863年开始频繁刊登有关马戏、杂技、戏法的内容,向中国介绍西洋马戏种种奇巧精妙。

第一个关于西洋戏的消息是一则带有图片的广告,并以此来招揽生意。1863年9月22日,上海新报刊登西洋戏法的广告云,“启者现到有外国有名做戏法之人名华兴吞,于本月13日夜间九点钟在洋泾浜汉口路外国客寓内做戏法与中国人去看,是日将己之头取下复又装上,因请中国商人前往,每人给洋二元”。《上海新报》(第238号),癸亥年八月初十(1863年9月22日)。这则在头版的广告中,绘有一副身着西装的无头人手捧自己脑袋的图片,以此刺激人们的好奇心。时隔不到一个月,1863年10月15日又刊登西洋马戏的广告云,“昨由香港到来外国跑马戏班,即日欲在洋泾浜搭帐开演,此班在外国甚为有名,种种精奇巧妙大有可观”。《上海新报》(第248号),癸亥年九月初三(1863年10月15日)。

1874年创刊的《汇报》是一份商业气息浓厚、关注跑马戏的报纸,它对1874年意大利马戏团在上海的报道进行了连日跟踪报道,跑马戏报道一般位于报纸的第三版、第四版中。

2.跑马报道引领体育新闻

最早的具有新闻性质的跑马报道是《遐迩贯珍》(月刊)对赛马运动的报道。《遐迩贯珍》在1856年3月1日出版的第三号刊——“近日杂报”一栏中刊登一则新闻,“本港于2月19至21日在黄坭涌斗马”。寥寥18字的报道隐藏在报纸上不甚显眼,但却是一则新闻要素较完备的消息,比赛举行的时间是2月19日至21日,地点在香港的黄泥涌,内容是斗马。

这一时期的上海报刊如《上海新报》《申报》《时报》《新闻报》也极度热衷于赛马运动的报道。

《上海新报》作为上海创刊最早的中文报纸,在创刊一年后的秋季赛马盛会上对红火开展的赛马运动给了相当的关注,赛马公司会在报刊发布公告售卖门票。一些商人也看到商机,在马场旁边修建茶馆、看台,再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吸引民众前往观看。

《上海新报》在1863年11月10日出现了第一则赛马广告“请领赛马票”,这类广告往往一登数日,以吸引商人、百姓的关注。在赛马结束后,1863年11月14日,《上海新报》在“新报”一栏中对秋季赛马前两天的比赛进程进行了报道,这是近代报刊中首次出现对赛马过程的详细报道。

次年,至春季赛马时,《上海新报》对赛前、赛中、赛后的情况均有相关报道,该报在赛前刊登赛马公司广告贩卖门票吸引观众,并宣布比赛的赛程公告,对参赛马匹进行介绍,随后对比赛的详细进程进行报道,赛后还公布比赛结果,构成了完整的赛事报道。

19世纪末创刊于天津的《时报》同样热衷于赛马运动的报道。这类新闻经常刊登在其“京津新闻”一栏中,如“赛马有期:春秋佳日,西人年例赛马两次,其秋赛每有延至冬初者,今岁定于十月初九日起至十一日止,举行三日,届期天高木落风疾蹄轻,诸君于安排暖阁烫贴寒衣后往观乎,以助清兴”。《时报》(天津,第137号),1886年10月21日。

1872年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申报》在第一号报纸,也就是4月30日的创刊号中刊登的第一则新闻就是一篇赛马报道。

此外,这一时期很多具有新闻性质的教会报也刊登跑马新闻,如《益闻录》《益闻录》(周刊),1879年3月16日发刊于上海,在徐家汇天主堂出版。作为教会创办的一份新闻报刊,有《海上跑马记》《益闻报》(第127号),1881年11月19日。《赛马定期》及报道日皇观看赛马并赏花,题为《走马看花》的报道。

随着赛马等西方休闲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开展,国人对赛马等运动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与认识。最初国人只当它为舶来的难得一见的稀罕玩意儿,会被奇巧的技艺所震撼,为激烈的竞争而叫好。但随着休闲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引发了国人更多深入的思考,这也体现在这一时期报人对休闲体育从最初朦朦胧胧的好奇到面对一些弊端产生的质疑。至1868年一篇对“西商赛马”的评论将报人对赛马运动的失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对随赛马而生的赌博表示极度的反感。文曰:“连日西商赛马,虽云热闹会场,究属近于赌博,谁胜谁负本馆不暇过问。”《上海新报》(新式第121号),戊辰年九月二十三(1868年11月7日)。

这时在《上海新报》等报纸中,由于一些报人对跑马比赛产生的质疑,使得跑马比赛的报道仅仅刊登比赛于何时举行,比赛过程往往一笔带过,即使有也不如以前的篇幅,对赛马的报道从最初的好奇和崇奢心理驱使下,逐渐变得理性,报纸对赛马运动的报道也走向了下坡。

在这一时期的报刊中,除了赛马外,对“田径”“赛船”“打弹子”等租界体育运动的报道也出现在报章中。

3.学校体育报道

在近代很长一段时间,西方的体育休闲活动不过是西人炫耳目的奇技,是租界上层中国人所从事的崇奢和炫富的娱乐活动。直至西方现代体育教育观念的出现,人们惊异地发现“体育”或“体操”作为教育方式对个体、民族的重要性,这时忧国忧民的中国人开始将体育作为育人手段,并奉体育为“救国保种”的良药开始主动地学习和引进西方现代体育。

这时体育报道的重点也由对西方休闲体育运动的报道转向对学校体育的报道。1899年《申报》发表“体操说”一文,文中详细地介绍了泰西学校中的体操课,认为学生在嬉戏之中可以使得筋骨得到放松,日本人就效仿了泰西的体操教学,在每个学堂中设立体操课,呼吁中国的学堂中也要设立体操课。

在新闻史上,这是一段教育报刊繁盛的时期,人们振臂高呼“摒弃科举,改习西学”,并创办了众多教育报刊,这些教育报刊中经常出现对体育功能、价值、活动方式、比赛的报道,在开始阶段这类报道还是停留在对外国体育活动的介绍和传播。至20世纪初“中华民国”建立,我国学校中体育活动广泛开展,这类报刊对体育的报道和比赛的关注始终保有浓厚的兴趣,随着现代西方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引进而达到高潮,并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了相当数量的教育刊物,在许多官办或是私人筹办的报刊中均能看到体育报道的影子,如1901年5月在上海创刊的《教育世界》(半月刊),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刊物,其中刊登了大量体育内容。在学校体育报道迎来高潮之际,不仅教育报刊关注学校体育的报道,国人创办的其他报刊,无论革命报、商业报、宗教报,还是文学报刊都有大量关于学校体育的内容。

三、体育新闻的凝变时期(1909~1949年)

1909年留日归国的体育教育家徐一冰在上海创办《体育界》,这是当前普遍承认的中国最早的体育专业报刊,随着中国人办报热情高涨,传播体育意识的增强,体育新闻报道在报刊中经常出现,大众普遍接受了体育新闻,在广播中也出现了体育报道。《体育界》的创办,对体育新闻的传播成为一种持续的现象,在发展过程中有相对稳定性并不断继承下来,这种传袭和继承正是体育新闻传承性的重要标志,而体育新闻的传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为相对固定,即体育新闻的“凝变时期”。

1.辛亥革命前后体育新闻的初兴

(1)第一份体育专业报刊的初创

1906年,清廷学部通令全国各地学校广泛开办“体操课”,由于国内原来没有体育专业,清政府相继派出留学生学习体育。这批留学生归国后,大多按照外国体育学校的办法和内容创办了中国体育学校,其中创办于上海的中国体操学校最有影响,它由留日归国学生徐一冰、徐傅霖和王季鲁等人创办,修业期限一年。1909年4月,该校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体育专业报刊《体育界》。

《体育界》,1909年4月20日(清宣统元年三月初一)由徐一冰在上海创办,这是中国最早的体育专业报刊,初为不定期出刊,后改为月刊。该刊24开本,铅字排印,由中国体操学校编辑出版,总编辑徐一冰,高仲南为发起人,中国图书公司发行,在南京、通州有发行所,为不定期刊物,出版十期后停刊。1918年10月复刊,改为月刊,刊号续前,出至第20期因为学校迁往浙江南浔而停刊。

该刊物以宣传体育学术、联络留学日本体育界同志并交流心得为宗旨,内设论说、研究、教材、问答、杂录等栏目。主要内容包括体育思想与理论方面的研究、体育教学与教材教法方面的讨论、体育活动的介绍、健康与卫生方面的知识以及最新的体育动态消息。

徐一冰其人

徐一冰(1881~1922年)是我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原名益彬,又名逸宾,浙江南浔人,前清秀才。徐一冰的青年时代,正值外侵辱国,他以“东亚病夫”为耻,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渡日本,进大森体操学校,立志体育救国。

1908年2月28日,与徐筑岩、王季鲁等在上海创办中国体操学校,徐一冰出任校长,该校在宗旨、学制、课程、招生、升留级、奖惩、考试等方面均有详尽的规定,是中国早期体育教育中较规范的学校。他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并身体力行,严格要求学生,在学校中实行军事训练。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支持学生参加革命,组成学生军参加攻打制造局之役。“民国”三年(1914年),他获国民政府教育部一等金质嘉禾章和“思教无穷”的匾额。1988年,南浔镇人民为记念他,建造了一所游泳池,以他姓名命名,其子作家徐迟写了碑文,女婿伍修权为游泳池题词。

徐一冰在《体育界》创刊号中说到,“此残弱不支之身,而今而后使与他强国强健不屈之男子竞争于天演界中,其可得乎?故吾为此危,吾为此惧”。他希望通过改变国民的体质以争取国家的强盛和进步。1981年在浙江大学体育系发现了该刊物的创刊号,至今一直保留在体育系资料室。在《体育界》之后,中国又相继出版了一批体育刊物,其中较著名的是上海的《体育杂志》、东南大学体育系出版的《体育季刊》和长沙的《体育周报》。

《体育杂志》(上海),1914年6月(“民国”三年六月)创刊,在上海出版,是上海中国体操学校的校刊,铅印24开本。它由上海中国体操学校体育杂志社编辑,编辑人为王均卿、徐一冰,由国学维持社、鸿文书局、国华书局发行,停刊日期未详。它的内容有论文专著、体育史、体育教授法、体育资料、游技资料、生理卫生知识、译文、小说、文苑、杂谈等。杂志以“忧国之羸弱,造学子于健全”为宗旨。现今它被保存于浙江大学体育学资料室、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

《体育季刊》(上海),1922年5月(“民国”十一年五月)创刊,在上海出版,季刊,由南京东南大学体育季刊社(后改由中华全国体育研究会)编辑,麦克乐主编。从1923年第二卷第一期起,改为中华全国体育研究会会刊,编辑机构仍设在东南大学体育系。1923年12月第二卷第四期起,增辟卫生专栏,由中国卫生会编辑。主要内容有研究论文、体育教材、教法、体育建筑、器材设计、运动生理、卫生、体育工作通讯等。1924年3月第三卷第一期更名为《体育与卫生》,卷期号续前。1925年起并入中华教育改进社《新教育》杂志内,每年出两期体育与卫生专号。该杂志在南方体育界有一定的影响。

《体育周报》(长沙),1918年12月9日(“民国”七年十二月)创刊,在湖南长沙出版,周刊。由长沙储英源23号体育周报社编辑并发行,黄醒(原为长沙楚怡学校体操教员)任主编,其联合湖南体育界人士陆鸿仪、陈奎生、徐凯、蒋葆三等30余人创办,以普及国民体育知识、研究体育学术、促进体育事业为宗旨。1920年10月25日(“民国”九年十月)停刊,出至60期,现今它被馆藏于国家图书馆。

其内容分言论、学说、研究、材料、调查、记事、讲演、音乐、小说、通信、杂俎等。每周出版一期,每期6~12页,约一万字左右。从创刊第二年起,每八个月增刊一期特号,主要讨论体育上的重要问题,广泛征求当时名人意见。

《体育周报》内容丰富,文章犀利,思想活跃,对各派主张兼收并蓄,受到当时一些进步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也得到读者和体育界人士的好评。陈独秀、蔡元培、徐一冰等人均在这个刊物上发表过文章,恽代英、毛泽东、陈奎生等人,还担任过该报的发行员。

此外这一时期还有《体育研究会会刊》《体育杂志》《精武杂志》《武术》《体育研究》等。

同类推荐
  • 00后“熊娃”逆袭:巧妙应对班级管理新问题

    00后“熊娃”逆袭:巧妙应对班级管理新问题

    00后、“独二代”、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群对“规范”二字熟视无睹的“熊孩子”。该如何管理这种“熊娃”横行的班级呢?本书就是一位班主任亲身实践的案例,既有面对面的直接“斗法”,让这些“熊孩子”的行为慢慢走上正轨;又有班级管理中的巧妙出招,让闹腾的教室里日渐有序;还有和家长们的联手“使计”,从家庭教育寻找根源,让孩子真正逐步转变。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PR视域下的中国人权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PR视域下的中国人权

    本书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PR这一独特视角,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国接受第一、二轮审议时形成的国家报告、联合国信息汇编、利益攸关方报告、各国问题清单和工作组报告,系统总结中国第一轮审议以来在人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尚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第二轮审议时各参与国提出的建议,对即将到来的第三轮审议中中国面临的新旧问题做出预判,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以期为中国顺利接受第三轮UPR提供现实的和现成的解决方案。
  •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一个国际新闻工作者走过的路》作者一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工作。他曾长期担任驻外记者,在国外新闻王作岗位上当过翻译和记者,在各种情况和环境下采写新闻。他也在国家通讯社的编辑部门和领导岗位上,从事编辑业务和组织指挥报道工作。他在约60年前走上新闻工作道路后至今,始终没有放下记者手中那支笔。他当记者的经验,是在漫长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
热门推荐
  • 如是,无憾

    如是,无憾

    一个傻子和哑巴的生活趣事,一个是重生只为平淡如水的哑巴,一个惹人疼爱的傻瓜,这两个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
  • 栖迟录

    栖迟录

    这世界上边有天宫,下边有地府,人间有国名天启,天启国外有山名栖迟。栖迟山里住着个姑娘叫阿离。阿离爱听故事也爱写,笔下的故事是第二番洞天,凡人进去了信以为真,仙人进去了也会彷徨困惑。观者看得分明,也空留遗憾。阿离说,这人间最不缺的就是故事,若有幸遇上个出彩的,连手旁那盏破琉璃灯似也添了几分光彩。她也不知道那盏灯要过多久才能聚全,也许三百年,也许九百年,也许更久。只是雪落栖迟,谁也不会记得那些消散的未消散的爱与恨。
  • 总裁蜜令,独宠新妻不许逃

    总裁蜜令,独宠新妻不许逃

    从小是天之骄女的苏夏被人莫名贴上飞扬跋扈、骄纵蛮横的富家千金标签!但她不在乎,仍旧我行我素。直到跟某人的婚约摆在眼前!苏夏不淡定了!这个好看到犯规的男人是她未婚夫??第一次见面直接民政局见?现在人都这么简单粗暴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独立韩娱

    独立韩娱

    他曾见过一个渴望复仇的男人甘愿学狗叫;也曾看过一个自私自利的记者壮烈的按下红色按钮!憎恶,凶狠;勇猛,正义!不同于中日两国厚重的文化沉淀,野蛮生长的韩国电影似乎有着独特的气质?--------------------------------------PS:轻松干货向,也可以看作《韩国经典电影备忘录》,想了解韩国电影的书友请抓紧阅读。
  • 优波离问佛经

    优波离问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不当炮灰

    快穿之不当炮灰

    穿越不同的世界,完成不同许愿者的愿望,获得永生的生命,同时在现实世界,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成长型女主,女主开始会的东西少,弱小,后期会的东西越来越多,会越来越强。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命运的改变

    快穿之命运的改变

    女主乔芊因在家看叶罗丽这部动漫,对这部动漫的吐槽点太多。于是,天道:既然你看不下去,你就去改变吧!系统花生:宿主,你好,我是你的系统花生。乔芊:......不,我不想,我错了。乔芊欲哭无泪,早知道就不吐槽了,,,让我回去啊啊啊啊!!!系统:完成任务即可回家!乔芊:好好好。为了回家拼了...
  • 梅花道人遗墨

    梅花道人遗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