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2400000023

第23章 电视采访内外的思考(6)

现在倒回去,你再看看“文革”时期的那个宣传片,那种腔调、那种做法完全是两回事。但是在这个电子媒介时代,声音出现了,我能不能听到你的声音?声音出现了,这个传播量就大了,但是同时它也人性化了,我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动力。能不能看到图像呢?电视上能看见图像,发明了电视以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才有电视的普及。但是现在,到今天为止,我们电视屏幕上所充斥的这些节目,我觉得违反人际传播要求、需求的例子相当多呀,这种节目比比皆是啊。所以它不好看。大家觉得你没说人话啊,你说的都是鬼话,都是神在说话,谁听你的?这也就牵扯到一个概念,就是宣传和新闻,舆论和新闻、传播的一种区别。我觉得里面是有这样的例子。

那到今天电视有没有缺陷?它有缺陷,它的及时性还不够,它的参与性还不够。那么现在我们发明了网络,网络它仍然无法取代这个人际传播要求,跟我们面对面交流不一样。如果可以的话,那我今天坐在家里就完了,大家坐在这里看呗,一个视频电视就够了,对吧?但是不一样,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它永远也无法取代这样一种人际传播的需求,它永远也不可能把大众传播变成人际传播,所以我大概说的就是这个主题——我的论文的主题。那么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我觉得只有理清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很多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我来读这个博士,是因为我在工作当中感觉到瓶颈的问题,这个采访到底应该怎么做?其实我得到肯定的时候,我走到这个话筒、走到镜头前的时候,我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我记得我进《东方时空》的时候,当时我问制片人,“我行吗?”“不行啊,普通话就这样?”当时他跟我开玩笑说,“你普通话能听得懂,绝对没问题,而且你看,这个脸上长酒窝的人我上哪儿去找啊?”当然,他这个是玩笑话。但是还有一句话,我永远记在心里。我说我不知道怎么采访。他说,“不知道怎么采访,你想问他什么问题呀?”第一个采访对象是骆玉笙,唱那个京韵大鼓的。他说你想问他什么问题呀,你谈谈你的看法。好,我搜一下他的材料,完了以后我提出我的看法。他说,“这就挺好啊,就把你想知道的问出来不就行了吗?”大家不要小看啊,我就觉得这是一种最初级的人际交流状态,我们起步就得益于这个。

我跟选手说,“你们真的很了不起”,如果像今天一样,你让我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接受大家的考验——主持人是让这么考出来、评出来的——我说我肯定没戏。我镜头感觉都找不着,我到今天都不会找镜头,演播室灯光一照我都嫌麻烦。穿件花衬衣,你觉得时髦,人家说你看你这个人连常识都没有,怎么能穿这种颜色的衣服呢?那我穿个条衬衣,那师傅又说,“你看,还是不懂吧,新来的。”对吧,闪哪!我换件白衬衣人家也说了,还是不行,这个衬衣太白了。我说你不会调光圈吗?眼镜不行,眼镜不行那怎么办?取了眼镜吧。取了眼镜,我啥都看不见我还能说话吗?不会说话。他说那你把眼镜片取了吧。取了我一样的,我看不清啊!所以,电视这种技术手段的限制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但是我们现在要回到原点,做记者,做一个好的记者一定要回到原点。回到原点什么意思呢?从常识出发,你用你的头脑来思考,你用你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这个就是我说的,就是一定要回到原点。

我们很多人会这样,就是不能够自说自话,因为这种场合会有很多因素来干扰你。就像我刚才说的,为什么今天我会觉得很自在呢?因为我觉得我无所谓,我也不收大家的门票,而你们已经读了研究生,学传媒的,我应该对你们讲一些真心话,不是光制造一点笑声,对吧?就是你们要知道怎么样当一个记者。怎么当一个记者,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得清楚的。一个石头它能孵出小鸡吗?你只有一个鸡蛋才能孵出小鸡呀,对不对?就是得看你是不是这块料儿。

当然不是说我记者有多牛,刚才说的那个漂亮女孩,她让我点评,我就跟她讲了。我说你这都是优势,我说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什么呢,你穿上泳装在沙滩上走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夸你,懂吗?但现在问题是你穿着泳装站在客厅里,这不对呀!懂吗?你可以去做别的节目,会很好,但作为一个记者,你的底线就是真相。你一定要专注,一定要严肃,一定要认真。严肃不是让你板着脸,我告诉你有时候我笑着问出来的问题,你可要小心了,富有欺骗性的,对吧?我觉得没必要在态度上加重这种东西,但是你的力度一点都不可以减。采访王岐山,对吧?态度不厉害呀,但这些问题都很厉害,哪个问题答不好都可能影响他的形象啊,都可能会影响市民对信息知晓的这种权利,就命悬一线啊,都是这样的。你用不着那种很厉害的样子。有时候用我们一句话叫什么?举重若轻啊。但是问题到位了。大家可能做过足浴吧?你们去做过按摩吧?不好意思,我就有这点腐败的习惯,喜欢做足浴。做足浴不要求力度用多大,你一定要按着那个穴位才行,懂吗?通的呀!我们采访是一样的呀,你就按对穴位,所以很多人怕接受我采访,但采访完之后我告诉你,所有人都说两个字:“舒服!”他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懂吗?他想表达的意思他表达出来了,有些他自己原本都没有想到的东西他也说出来了。你给他一个升华的机会呀,是这么样的,但这个不是玩出来的。不光是我,大家都可能殊途同归,都可以到这个高度,但是方法不一样。不过我觉得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一样的,对吧?你不能说光顾抖机灵啊。这不成,对不对?你毕竟是在做新闻。为什么我说是一个底线和真相问题,我强调这两个词呢?

再回到我们为什么要用双机。有的人说双机那可能是把我拍得很好,最后你剪出来的,如果你把这些毛边的信息都给剪掉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很多时候我对我们节目提意见就提这个,毛边信息都剪掉了,就不人性化了,不人文了,它就不好看了,为什么呢?全是干货了,几条内容就告诉你了,没有旁边的说明、没有旁边的信息。有些毛边的信息看似无用,但是实际上是有用的。

我采访姜玉峰大家可能都记得一个问题,其他问题咱们都忘记了,就记得“今天的媒体有什么不好”,对吗?问了很多问题,采访一两个小时啊,播出来有45分钟啊,为什么大家只记住这一个问题?就是这一个问题我觉得他的回答最像人话,是普通老百姓最想听的话。他说了那么一大堆腐败分子忽视世界观的改造,现在我们反腐的任务有多么严峻,完了以后你看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每天都是金钱啊,美女呀。金钱和美女没什么错,我坐在镜头前的时候,我已经能够用正常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了,真的没什么错,找个老婆、找个对象不也选漂亮的吗?没有说我找丑的,当然你说心里美,心里美那是另外一回事,她心里美外表也美多好啊?对不对?非常简单的问题。我听着心里就是不舒服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不对?不是说爱钱是不对的,是那个钱你不该拿,这是问题的实质,这是核心,这是穴位所在。你得点这个穴位,所以我这么一说,金钱和美女有什么不好吗?你表面上听起来是一个大白话、是一个大俗话,但我告诉你这就是一个穴位。反腐也得反得有道理,腐败你也得找到它的根本原因。

我们采访胡长清的时候,为什么让我们再去呢?行啊,我们《焦点访谈》有个组去了呀,去了两次,他一共说了四句话,说的都是废话,不能叫做废话啊,都是“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我辜负了党和人民的培养”。这样的话任何一个人都会说,变成一个官话、一个套话了。那最后我们节目为什么好,为什么成功呢?因为他说的是人话。我们把它转化成一种人际交流。单机能行吗?不行。你说胡长清你再补一下,他说我再补一下,没可能的。那费多大劲去。

我就希望能把面对面这种状态做成一种直播状态的东西,文责自负,你说出去的话你负责任,不可以更改。克林顿最后不认他也得认,他前面已经说了,你撒谎了,对不对?已经留下白纸黑字了,这就是传媒的力量。那我进行重新包装的话完全可以弄啊,对吧?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我也可以说。有一回有个领导念稿子念错了:黎巴嫩、约旦是西亚我们应该发展关系的国家。念成什么了?这个字念错了,念成黎巴嫩约,但是我们改过来了,可以改过来,懂吗?技术上已经完全不是问题,一秒24帧,每一帧我们都可以换掉。但是它还是真实的吗?它还符合我们人际传播的要求吗?那是一种虚假的大众传播,所以为什么要用双机,虽然双机是一种很豪华的阵容,我们的录音阵容也很豪华,广播学院毕业的都不一定要,要电影学院毕业的——不是说电影学院的比我们强啊。大杆,用那个拍出的工作照是很漂亮的,这都是表象。如果说,你脱离了我们这个本质,你不了解这个真相,不了解我们在干什么,这一切都是浪费,我觉得纯属浪费,知道吗?你摆那个姿势有什么用呢?我不要话筒也可以啊。

昨晚我看了一个关于“9·11”的片子,就是“后9·11”,“被遗忘的9·11”那个片子。镜头太震撼了,规规矩矩拍的时候全都像电影一样,但不规矩的时候,那个镜头你没法用我们任何一个文字或者教学中的概念去叙述。最后拍摄这个人被打死了,打死的时候摄影机他拿在手里面。为什么知道拿在手里?镜头上看不见,他在镜头中已经斜着了,他已经倒在那儿了,最后,另外一个人拿起摄像机,给了个交代。这种力量不是用我们简单的概念或者理念去概括的。所以,实践永远是丰富的,理论永远是灰色的。我是这样理解这个概念的。所以为什么说今天请我到这个地方来给大家讲一讲,意义就在于此。我今天不是跟我们教授比,我一辈子也达不到这个高度了,所以当年我也放弃了。我说我干一辈子也超不过你,对吧?实践永远是很丰富的,你不要用这个灰色理论去套,用这个概念去套。

像前两天,清华有一个博士生参加这个比赛,条件很好——他好像原来是我们这儿毕业的。很好,但是讨论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不对了,因为他确实有这方面的优势,完了以后满嘴都是专业术语,那谁听你的呀?当我们出发很远的时候,你一定要回到起点。我们为什么出发,我们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一定要说人话,要了解电视是一种人际传播,是一种拟态人际传播。我们是在用人际传播的手段实现着大众传播。我们传播的对象是人,对吗?在我们的镜头前,虽然双机的对面坐的是我和嘉宾,但是实际上不是,实际上我代表的不是我,你代表的也不是你,你代表的是事实啊,我代表的可能是观众们。当然,观众不一定给我这个权力,但你一定得有这个意识,有第三者存在,虽然我们是在同时空——共同的话语空间。

所以我才会强化“人际传播”这个概念,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我觉得其他问题都很好解决,你怎么去做都可以。因为什么呢?我做这一行的时候,我确实想知道我该怎么做呀?我也找了很多书啊,我看啊。光电视台对主持人的那些规定,你去看,那不是一般人能做的,那必须是圣人才做得到的。第一条,肯定要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对吧?政治素质要高;要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要遵守台里的规章制度;要爱护自己的形象,镜头内和镜头外一样;专业要特别突出。这些要求都没错,但是谁能做得到呢?而且你就算是把这些都背下来,你也不会做的。规则都是人制订的,我觉得把底线把握好就够了。

我见过很多大的媒体,它们的这个规则都那么厚一本。我说这个多累呀,我说你们都记得吗?谁能记得?不可能记得,但有些最基本的必须记住。打个比方说,像电视台现在不是不让主持人出来参加这个社会活动吗?对吧?不让你们出来从事商业活动,这是对的,没错。对吧?但是你得把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活动可以参加,什么样的不可以参加,这个界限在哪儿?后来我就跟他们讲,别想那么多,第一,我不犯法,你可能觉得这也挺虚——确实也挺虚,但作为主持人来说,你肯定知道爱护自己的形象,不要对电视台这一形象造成影响,造成坏的影响,ok了。你自己去判断,因为这个实践千变万化呀,这个都搞不清楚哪成啊。那你说我今天这个算不算哪?你要严格地讲,那也算,但是也可以不算,因为我是传媒大学学生啊,我是在做一个业务探讨啊,所以还要请求各位,我今天在这里说的话,你们千万别给我挂到网上,对吧?否则就像当年《东方时空》一样,就麻烦了,下次我出来就不太容易了。所以你要明白这是一个大的原则,把大原则划细了,很具体的。

同类推荐
  • 不焦虑的青春

    不焦虑的青春

    这个时代给80、90后制造的落差有些大。他们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社会现实:资源被垄断,贫富差距被急剧地拉大;阶层固化,上升通道被堵塞。外面世界看上去选择很多,却无从选择;呐喊声很大,但却虚弱…… 这是一个致力于时代完善与自我完善的青春,在空虚、迷惘、焦虑中,找到内心充实的正能量。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1979年,哈佛学者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前一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定义了之后十年“向日本学习的风向”。2016年在中国的新版亮相,傅高义特别撰写新序,再度肯定日本,认为日本即使经过了“失落的二十年”,属于《日本第一》时代的优良特质依旧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的经济体,仍能给予重要的启迪。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并非来自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从日本社会模式的成功中亦可窥一二:日本的教育水准高且普及度好;社会治安好,犯罪率较低;有一套培养精英官僚、抑制腐败的有效体系;强调认同感却不缺乏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提供合理保障又不致养懒汉的福利体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有关“日本第一”这个说法的热议时,傅高义强调:“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复旦大学美研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沈丁立译新版序。
  • 超级分析力训练

    超级分析力训练

    本书介绍分析力的培养方法,并且附有测试题,使人提高分析能力、掌握分析力,使人提升素质,丰富自己生活。
  •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关于语言学理论、文字、音韵、语法、训诂、方言调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热门推荐
  • 喜欢你不是碰巧

    喜欢你不是碰巧

    巧克力的甜度,由1%-200%而这里面到底包含着几个故事?悲伤,温馨?甜蜜。里面全是我丢掉的稿子,勉勉强强凑了些故事出来看,不许勿喷。
  • 上海,不哭

    上海,不哭

    小说从单身美女炎炎的视角,用现实与回忆相交替的手法,讲述了四个年轻的外地女孩在上海的职场与情场的打拼与浮沉——她们曾经怀揣梦想、充满朝气。在懵懵懂懂地历经了人际的伤害、金钱的诱追和各式各样的男人之后,开始对幸福和人生有了自己的理解……作品以都市白领生活为缩影,描述了当下都市人的孤独、惶惑、漂泊,对爱情的追逐与理解,以及对幸福的坚持和信仰等,真实地再现了在大都市寻梦的年轻男女的情感与生活,将成长蜕变的痛楚凝结成了一轴鲜活的画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春-哲理卷

    青春-哲理卷

    一段爱情的重生是要等待一个人的死亡,同时也可能让死亡毁掉一切。以青春换明天的爱情,从来凄怆。爱是难分彼此——彼此的优点和缺点。我以为这是我的优点,你却说是缺点。你的缺点太多,我却喜欢你,这是我的优点。爱就是难分彼此。理想,在实现以前,有很多名字,它们是:幻想、妄想、白日梦,和不可能。可是,就是它,使得一个只能爬行的看鸭子的小男孩,变成了受众人崇敬的学者与勇者。
  • 陪席

    陪席

    六张小饼傍晚,日头已经磕着地皮了,队长杨麻子站在齐腰深的坟坑里,还是不肯吹响嘴里咬着的那个铁哨子。朝坟坑外铲了二十几块沾着石灰疙瘩的青砖,歪头朝西天边瞅了一眼,见日头已经插进地里一小块,他这才鼓起两个腮帮子,嘟嘟地吹响了放工的哨子。哨音还没落安稳,我们三十几个挖坟的劳力一个个急不可待地跳出坟坑来。我和肖大牙等一些人扛着铁锨、大镢和铁镐,杨麻子和另一些人用小推车推着砖头、石条、墓碑和棺材板子,顶着刮脸的寒风,大步往家奔。急着回家吃饭的脚步,把一条小路弹起一阵阵飞扬的尘土,路面上的一堆堆细小光滑的沙疙豆,被一只只飞快的脚掌碾得滚来滚去。
  • 品悟南怀瑾:做人与处世

    品悟南怀瑾:做人与处世

    本书从《南怀瑾谈生活与生存》作为出发点,根据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等著作将人生分为“人生的价值”、“事业的真义”、“圣人与英雄”、“君子与小人”、“读书与学问”、“修身养性”、“人情世故”、“时位与贵贱”、“烦恼”等,从这些主题入手,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哲学基础上加以理论,使读者有机会在南怀瑾先生的人生哲学里获取更多的为人处世、安顿身心的人生智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传术

    传术

    国术者,古今同义,国之术,修身之艺也!——
  • 废物娘亲的倾世田庄

    废物娘亲的倾世田庄

    嫡女也废柴?还落魄到爹不疼,娘不爱,妹妹欺辱行陷害的地步!未婚夫退婚也就罢了,还要把她赶出家门?哼!你们等着瞧!乱世创个业,娘亲管田,儿子经商,母子二人齐心协力,跨国企业那还不是小case。五年后,她左手天才宝贝,右手酷帅夫君,背后的强大势力,看不闪瞎你们的狗眼!
  • 丞相不敢当

    丞相不敢当

    私生女谢殊被迫无奈女扮男装成为当朝丞相。皇帝为了遏制谢家势力,将武陵王卫屹之调回都城。然而卫屹之表面看似和谢殊争锋相对,私底下却主动与她示好。二人从争锋相对到兄弟相称,来往密切,实际上虚情假意。谢殊遭人劫持,卫屹之出于利益考虑救了她,发现破绽,对她的性别起了怀疑,但被谢殊机智地隐瞒过去。卫屹之不自觉地对谢殊动了心,愈发想要确定谢殊的性别,但每次谢殊都圆了过去。卫屹之确定心意,用尽方式追求谢殊,但谢殊根本不信他是真心。谢家家族内斗。卫屹之出手相助,发现了她的女子身份,不仅没有威胁利用,反而一直暗中相助,终于使谢殊放下心防,情愫暗生。然而紧跟着的皇权争斗又将二人拉到了对立面……
  • 随闻小记

    随闻小记

    我鉴天与地我写爱与恨我照日与月万物在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