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2400000018

第18章 电视采访内外的思考(1)

主讲人:王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制片人、主持人、记者。1989年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07年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获博士学位。从1994年进入中央电视台至今,王志先后在《东方之子》、《新闻调查》、《面对面》担任主持人,并于1995年、1996年和1999年三次荣获中国电视学会新闻奖一等奖,1996年,他参加“金士明杯”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获得了新闻类的金奖。王志的采访风格也得到了国际新闻界的认可,1999年《生命》获得亚广联大奖,2000年《大官村里选村官》获得蒙特卡洛国际电视节银质女神奖。2003年11月,王志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荣誉——金话筒奖,12月,《与神话较量的人》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政府奖。

整理者:孙正亮、石林

各位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

每一次到学校做讲座压力都特别大,因为我们只是当记者的,我做记者已经有18个年头了,可能在实践方面有自己的体会。我自己的博士论文虽然通过了,我还是不满意,还要进行整理。当初选这个题目是因为自己的专业,自己从事的工作。实际上当时读这个博士也是有这个原因——觉得自己有这个优势来做这件事情。

我的危机感

第一个题目我想讲一讲我的危机感。大家可能会有疑问,王志会有什么危机感?当记者当了18年,当到这个份上,有点小名气,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现在老婆、孩子也有了,不应该有什么危机感。我这个危机感实际上是从我这个专业上来说的。我是湖南人,1965年5月生人,身高和体重就不说了吧(笑)。我一直在湖南念书,没有离开湖南。在1989年之前,我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北京,而且只来过一次,其他地方都没有去过。中学在县城的一个中学读的,跟你们大家不同的是,我是半天上课,半天运动,大家知道业余体校吧,就是像那种。我当时很野的,身体很棒。以至于到大学,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我拿铅球第二名,大家很惊讶,说你怎么能把铅球推那么远呢?而且在我没有展示自己在田径方面的技巧的时候,我跳高居然得了全校第三名,那是需要专业技巧的。我弹跳很好,得益于业余体校的那段时间。那段时间基本上没有读太多的书,早上训练,上午上四节课,下午训练,晚上上一个自习,这就是我的中学生活。

高中也是在县城的一个中学读的,但是这个学校比较好,升学率也比较高。当时选这个专业,与我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我不是一个特别刻苦的学生,但我是一个很有效率的学生。高考的时候出乎意料,我认为没什么戏,但高考的结果非常好,可是录取的结果又不好。高考的分数超过重点线十几分,录取的结果不好,在湖南师范大学,培养中学老师的地方。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这么高的分会录取在这个学校?后来才知道,师范院校当年是优先录取的。我的第四志愿就成为我的第一志愿了。我三年级的时候,我的辅导员非常高兴地跟我说,你看我就没有看错你,把你选到我们学校来了。我心里在想,谢谢你啊,没有你我现在就到北京念书去了。

我当时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高考这个结果对我来说已经非常好了,班上有好几个同学成绩非常优秀,有一位分数非常高,后来哭了一个星期,因为也录取在湖南师范大学。也是因为体制问题,当年是先填志愿,再录取,填完之后就不由个人决定了。人的命运非常有意思的,那个同学哭了一个星期,觉得特别不平衡,我们俩同时进了湖南师范大学,他进校第一天就哭着说我一定要考研究生,结果四年之后,他没考上,我考上了。其实我没有想过考研究生,我是个很喜欢玩的人,在学校参加集邮协会、演讲协会、文学社、田径队、排球队、篮球队等等,我觉得大学生活应该比较愉快一点。

当时我的成绩比较好,但不是拔尖的。包括现在做主持人,我不愿意领跑,跟着别人跑比较舒服,最后一圈有希望的话超一下,没有希望跑第二、第三也不错。但是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连续三年我都当三好学生和标兵,每一年的奖学金我都有份,但是突然一夜之间失掉了“群众基础”,大家都不选我了。后来我才知道有人在后面操作,说怎么每年都是他,要换个新面孔。这个时候在我心里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决定要考研究生,这样才可以挽回我的名誉,因为考上研究生是没有任何情面可以循的。大家说这个人表现那么好,他就是因为想捞一个好的工作,不想去中学教书。考上研究生以后,这些都迎刃而解。我是在很匆忙的情况下决定考研究生,当时离考试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没想到考上了。之前我们学校的一个副校长还找我谈话,因为我当时是学校学生会的主席,他们认为我是若干年来我们学校少有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可能是因为爱玩,成绩也不差。他想让我留校,他跟我说的原话是“我觉得你可以接我的班”,就是做行政,但是当时我不想,我必须找一个借口,我就说我要考研究生。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我真的去做了行政,同学对我的这些议论就成了真的了,我很在乎大家的议论,要打破议论的话就不能走这条路,于是我就考了研究生。当时心里其实特别没底,没想到考上了。所以我大学四年最愉快的时刻是在毕业的那一个星期,因为我没有就业压力。大家对我的看法一下子就改变了,现在回想起来也很有意思。

考研并不是自己的一个真心的选择,而且选择了最难考的——文艺理论,就是美学。考上了之后我发现我对它并不了解,也没有兴趣,因为它是纯理论的东西,但是歪打正着。美学事实上就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在这三年期间,我读了很多哲学书籍,但都不是太明白。等到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有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还是留校,担任学校的团委书记(副处级)。我当学生的时候已经兼任学校的团委副书记了,因为我在学生之间享有崇高的威信,再不喜欢我,开田径运动会得让我去拿分呀。评三好生,投票到最后,黑板上剩下的就是我和另外几个同学的名字,竞争力就明显地摆在这个地方了。

这样一个环境对我成长的好处在哪儿呢?就是夹着尾巴做人。记得当时我在毕业总结中说了,我说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为别人克制自己,能在年轻的时候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做一些事情,别人都休息了,我可能会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学生干部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这两点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很管用。我前两天搬家,书一本都没丢。你想,一个湖南人,那么年轻跑到北京,现在成家立业,很多东西都丢了,但是书一本都没有丢。现在翻开看看,摆在书架上的那些书,有些是我20年来读过的,有些是还没有读过的,没有读清楚的。这就是支撑我人生的一个支点,在我生命中起指引作用——有些在我现在看来已经没有用了。但是这两点,恰恰不是从书本上学到的,我觉得对我现在做新闻这个工作来说恰恰是最重要的。一个是控制自己、克制自己,不管是为什么目的。另一个就是通过读哲学书培养一种逻辑思维。有的人觉得很奇怪,你也不是广播学院的人——当然现在算了,但不是播音专业出身的,不是专门培养记者的专业出身的,你怎么能这样?而且在我们这一行里面,大家总觉得这个人可能跟别人不一样,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啊,可能就觉得你的提问方式、思维方式不一样,或许与这两点有密切关系。

为什么选择当记者呢?是由我们的时代决定的。我们的同学正好新老交替,77级、78级,带着孩子来上大学,我们跟他们曾经在一个校园里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那种学习氛围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不可能再有的,对我们影响很大,是一个理想主义教育的年代。当然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我不是诋毁今天的生活方式,但它的确是另外一个年代。我现在虽然在广院读了三年,但是我对校园生活还是很陌生的,只是听过只言片语。现在有点小名了,还容易脱离群众,不容易深入群众,人家不跟你说心里话了。来做讲座,校长、老师陪着,讲完以后照几张相就走了,我也不会把电话给你们,你们也不知道我住哪里,我也不知道你们生活的情况,确实对校园生活还比较陌生。

这几天我在当一个主持人大赛的评委,中央电视台从1988年开始搞了第一届主持人大赛,到今年是第五届。为什么搞这个比赛,要我去当这个评委?因为我是第二届的选手,1996年,叫金士明杯,而且我很荣幸,得了个金奖。为什么得金奖呢?我很客观地说,因为你们分了类:新闻类、社交类、青少类、综艺类,分了四类,我得的是新闻类的金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年的《东方时空》如日中天。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的,无论当时《东方时空》派谁去,我估计其他人都夺不去这个光彩,这是实话。但是这个奖对我个人来说很重要,因为这个比赛,我后来到了《新闻调查》,这是后话了。所以参加这个比赛,我的危机感在哪儿呢?看看台上有很多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去参加比赛,形象、气质非常好,很多其他学校的学生,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都有。有从国外回来的,很多名牌大学,像LSE,就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有牛津的,很多名校的学生。大家怎么对我们这个行当都那么热衷呢?其实我在选这个行当的时候,并不是对这个行当那么热衷——当然,我觉得这个行当很刺激。我就问别人,现在有没有了解到,培养的记者、主持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我问了原来我们广院的一位教授,他说没有统计过,但估计每一所学校都会有。一千所大学,每一所大学算五百人,大家可以算一算。五百人怎么算出来的?某一个年级可能没有,但一共不是有四个年级么,现在听说还要招硕士生、博士生。其实这个专业怎么说,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有多少人在从事这个职业,现在每一年用的人是多少,得了解清楚,对吧?我倒不是说怕竞争,大家向往这个行业,说明这个行业很吃香嘛,大家看重这个行业可能因为有名有利,无利不起早嘛。咱们现在也没有说招清洁工爆棚的,我们从小父母打骂我们就是说好好读书,不好好读书以后就扫地,对吧。说明记者、主持人这个职业很吃香。

我的忧虑是学校在培养什么?好记者、好主持人究竟需要什么?我举个例子,有的选手形象、气质真的都不错,会四门外语。我今年42岁了,考大学的时候考了英语,到现在英语说得还不利索,还不能说过了关,人家懂四门外语。至于形象、气质,我一看我当时的形象,我就跟所有的评委说,就这个人,当时你们要是当评委,会给他打高分么?我当时出图像的那个形象出来,大家就发笑,反差太大了。当然头发比现在茂密很多。(笑)

现在学校到底在培养什么呢?我们有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连线,就是现场做一个报道,我现在作为总主持人,在主演播室跟你们说话,你们做一个现场报道。这是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是共同空间,就是有一个话题,大家一起来讨论。前面有一个自我介绍,最后有一个待定区,通过的选手就通过了,没有通过的选手还有一个机会,当然这是操作方面的了。

我的忧虑在哪儿呢?我就觉得现在不是技巧上的问题,是意识上的问题。比方说,一个选手形象非常好,很漂亮,气质非常好——我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形象、气质非常好,但是一开口就完了。自我介绍的时候说:我叫XXX,我那个地方出了两个美女,两个大眼睛美女,一个就是演员XXX,另一个就是我。另外一个选手就说,她的名字的一部分跟我们一个主持人的名字是重的,她说她何时能成为XXX。另外还有一个男选手,他站在一个假设连线的现场——可可西里,做一个世界环境日的报道。撒贝宁问:“你在哪儿?”他说:“我在可可西里。”撒贝宁说:“你能不能介绍当地的一些情况?”他马上说:“我也不明白领导为什么把我派到这么艰苦的地方来。”可能我是用一个挑剔的眼光去看,但是不是一个选手,很多选手在比赛中流露出来的情绪很脆弱,我觉得是不对的。

同类推荐
  • 一起重生:三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中国灾害社会心理工作丛书)

    一起重生:三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中国灾害社会心理工作丛书)

    2015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7周年,本书全景式记录了汶川大地震中,三位普通小学老师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作为教师、丈夫、父亲和灾民等不同角色所面临的挣扎和痛苦,以及重新接受生活逐渐走出困境的努力和坚持。震后至今,社工一直与三位老师一起工作,一起成长,留下了详实的记录和全面而真实的资料。除外本书每一个个案之后都附有内地及香港的精神科学专家对个案的点评,通过专家的点评透视每个个案的生活,给人以启示。
  • 课程改革:新世纪的国际视野

    课程改革:新世纪的国际视野

    本专著主要对新世纪以来美国、英国、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别从其课程改革的背景、进程、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等方面开展系统探讨,并对国外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乃至课程论的学科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 南开大学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南开大学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本书是向广大读者介绍南开大学近百年办学历程的一本普及性读物,也是面向社会大众讲好南开故事的一个尝试。书中分历史概述、南开往事、南开名人、走向未来四部分内容,并附有大事年表,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南开大学近百年来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系的发展道路、“公能育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特色、“认识中国,服务中国”的学术传统,成为中国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记录南广

    记录南广

    钟灵毓秀,虎踞龙蟠。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天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为创建南广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地利:“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为南广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人和: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的大力支持为南广学院的创立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从“南广”构想的提出,到选址南京江宁方山脚下;从第一栋建筑破土动工到四季芳香的美丽校园;从800学子入学江宁高中的租借校园到万人大学目标的实现,南广学院为中国民办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热门推荐
  • 将门宠女:王爷请接招

    将门宠女:王爷请接招

    为什么宫宴上那劳什子王爷这么咄咄逼人,还要求娶她!等等,他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不情不愿嫁入王府的沈柒表示:王爷,请接招!
  • 公考的那些日子

    公考的那些日子

    比真实更真实的“公考”故事;比现实还现实的“公考”真相!回味小平民跨过“华夏第一考”的喜怒哀乐!品味小草根考取“镶钻金饭碗”的酸甜苦辣!
  • 都市之我的神豪系统

    都市之我的神豪系统

    萧霖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少年,偶然间得到了一个系统,从此他开始在装逼砸钱的道路上走的越来越歪……“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花他个1个亿”
  • hello路先生

    hello路先生

    前世乔妤被背叛,被毁容,被羞辱至死。侥幸重生,不好意思,这辈子本小姐不做好人了!“乔妤,你要不要这么作?!”某男:“我宠的,有意见?憋着!”乔妤:“我乐意作,有人愿意宠,嘻嘻,你嫉妒呀?”#1v1双洁,齁甜!#
  • 晚安,千亿前夫

    晚安,千亿前夫

    向晚n年以前被丈夫嫌弃“不干净”,一年多不碰自己,被父母遗忘到爪哇国,明明同城却从不联系,就连高中曾暗恋的对象也觉得对她需要关了灯才能下口,在公司更是被上司同事视作废物的存在……就在众人都以为向晚这辈子就这样儿了的时候,向晚却摇身一变,瘦身成女神,职场上也闷不吭声做成了大项目。前夫哥,白月光通通找来献真心,向晚冷艳拒绝。“走开,别妨碍姐寻找第二春!”岂料前夫哥竟从身后掏出红本本,“老婆,你卖身契还在我这儿呢?想找谁?嗯?”向晚: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被暗算了,糟!
  • 倾世妖语

    倾世妖语

    街角奶茶店,606号,暮梦轩。走进来,有你喜欢的奶茶,和故事。猫妖,血族,人鱼......自上古起就存在的故事,经过时间的发酵在今天由我向你缓缓道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樱花味的夏天

    樱花味的夏天

    童年、成长、家庭、身世……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种归属感。新鲜感、占有欲、好感、喜欢……我们挣脱不了命运的枷锁,却也阻挡不住命运的相逢。有人在底层仰望星空,也有人深陷现实的泥潭。不是谁救赎了谁,而是心底的那片阳始终为你而生。真相会浮出水面。
  • 君若有情卿必随

    君若有情卿必随

    记忆全失,他助她寻找记忆,且步步为营,十里红妆,娶她为妻。记忆恢复却没想到面对的是血海深仇,他携她之手,手刃仇人,然而,几国联手,江山动摇。真实身份逐渐浮出水面……
  • 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

    全书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离奇的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贫民教养所”中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终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
  • 妃常有爱萌妃难逑

    妃常有爱萌妃难逑

    她游走于黑白两道,“暗界”的高级首领,可冷静睿智,也可慵懒迷糊,离奇昏迷,异世重生,成为洛家千年以来第一个女子,国宝程度可想而知!被视若掌上明珠她欣然接受,可那个王爷未婚夫,还得看她愿不愿意。不过这未婚夫来头可不小,大禹国天才二皇子,更是外人眼中冷酷无情的战神王爷,可为什么初见便被一个小小的婴儿吸引了目光.....片段一:“云疏哥哥,不能人道是什么意思?”初晴面上天真笑着,眼底悄然划过一丝邪恶。“.....”君云疏眼神有些纠结。“那人道是什么意思?”小丫头眼中的求知欲很强。“为人之道,犹指人伦。”君云疏给出了标准的答案。“那云疏哥哥你能人道。”初晴根据君云疏给的答案给出了自己的结论。“.......恩。”君云疏的耳根后面悄悄红了一小片。片段二:“这个林公子有些奇怪......”初晴微微皱眉。“哪里奇怪?”暮雪有些好奇。“不过林公子肯定不会是凶手!”暮雪继续写着验尸报告。“为什么?”“林公子长得那么帅!肯定不会是凶手!”暮雪抬头嘻嘻笑了起来,“可是被你夸过长得帅的男人一般都是凶手。”初晴眼角都没抬。“......”片段三:“呵呵,你真的了解战王爷吗?你知道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他是怎样的残暴无情吗?”对面的女子面上一阵嘲讽。“那又怎样?”初晴淡定的喝了口水。“你不是一向很善良的吗?就那么任由他手上沾满了血腥?”女子微微瞪了眼,根本不相信。“那与我何干?若因为所谓的善良便要放弃自己所爱的人,我宁愿与他一同下地狱!”轻轻放下手中的杯子,优雅起身,笑着补充了一句:“还有,我之所以破案只是因为喜欢,不要认为我很善良。”疼爱包容的家人:“晴晴,想做什么便由着自己的心去,谁欺负了你,我洛飞云灭了他!”温柔体贴的大哥:“晴晴需要什么档案,大哥都给你拿来。”一同重生的妹妹:“她是本公主的姐姐!岂能容你欺负?”可是让她觉得重生最大的收获,还是她六岁时便被定下来的夫君......怎么说呢?这是一个异能少女重生为备倍受宠爱的大户人家的小姐的故事,这是两个个异能少女带领着团队去侦破各种奇闻冤案的故事。更是一个大龄王爷历尽艰辛终于追到娇妻的血泪史!萌萌的女主,萌萌的年龄差,爱看宠文与推理的菇凉戳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