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0200000004

第4章 境外媒体 记者与报道(4)

一、境外媒体驻华机构类型及特点

(一)新闻通讯社

目前,在中国最常见的外国通讯社包括美联社、道·琼斯新闻、路透社和法新社等。另外还有为世界各地不同的媒体集团服务的其他组织,如Cox Newspaper和Knight-Ridder。这些通讯社的记者关注的重点是突发性的新闻,因此他们非常关注本地的中文媒体,并能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进行报道。通讯社大都对记者每天的发稿量有明确要求,一个通讯社记者一天之内通常报道十几条新闻。另外,大部分在华的通讯社还安排摄影师与记者同行,通过专线将来自中国的照片发送到世界各地。

(二)日报

许多世界级报纸都在中国有派驻机构或记者,其中包括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华尔街日报》,英国的《泰晤士报》、《独立报》,日本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在报道风格上,很多日报记者与通讯社记者一样对突发性新闻感兴趣,对新闻特写也十分看重。日报记者在撰写新闻时往往比通讯社记者更加深入,所报道的新闻会体现出他们所代表的报纸的倾向性。此外,不同于通讯社对记者每日发稿量有定量要求,日报通常要求不漏报重要消息即可。

(三)杂志

驻中国的新闻杂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时代》(Time)、《新闻周刊》(Newsweek)和《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之类的周刊,另一种是《福布斯》(Forbes)和《财富》(Fortune)之类的月刊。周刊由于周期较短,竞争非常激烈,通常采用攻击性的报道风格。同时,经常采用专刊的形式,进行大量的调查。月刊则用更长的时间报道一个新闻事件,跟踪报道的范围可以从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而且通常会进行深入的专题报道和分析。

(四)电视和广播

知名的国际电视广播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派驻机构,不过大部分公司仅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派遣员工来这里工作。这是因为电视和广播新闻具有高度竞争的特点,而且安排播放外国新闻的难度较大。仅有CNN和BBC这样设有24小时新闻台的机构能够经常性地报道有关中国的新闻,有时一周报道几次,而其他大型的美国和欧洲电视台则可能每月仅报道两到三次。另外,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电视新闻出现了标题化和娱乐化倾向,新闻长度也逐渐缩短,难以实现全面报道。对电视和广播而言,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新闻事件才更具有报道价值。

(五)互联网

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体报道形式,成为紧随主流媒体之后的快速传播新闻的强大渠道。

二、近年来境外媒体驻华机构、记者及涉华报道新变化

(一)规模和人数逐年扩大

根据外交部新闻司的数据,截至2008年1月,共有来自54个国家及国际机构的378家机构、700名记者在华常驻。其中驻京机构322家、记者577名,驻沪机构107家、记者108名,驻穗机构8家、记者8名,驻渝机构6家、记者3名,驻沈机构3家、记者4名。

其中美国驻京媒体机构最多,有52家,记者达126名。

相比2002年,2006年驻华外国新闻机构增加了93家,记者人数翻了一番。而从2006年到2008年,短短两年时间,驻华外国新闻机构就由291家增加到378家,记者人数增幅更达36%。其中,《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已经达到5名,成为该报最大的外国记者站。仅2005年,《纽约时报》就刊登了3000多篇涉华的报道,其中445篇出自驻华记者之手,86篇新闻上了头版。

与1995年同期相比,报道总量是原来的3倍多,头版文章数翻了一番。而英国路透社则是最大的常驻机构,共有30名记者常驻中国,其中北京22名、上海7名、广州1名。很多驻华媒体机构纷纷表示,还将不断地扩大规模,以应对越来越重要的中国报道及各家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

(二)“伞兵”记者成为对华报道新力量

在中国生活工作的700名常驻外国记者,大多会讲普通话,不少人都有中文名字。当然也有一些驻华记者不懂中文,需要中文秘书随行。这些长期驻华的记者,是报道中国新闻的中坚力量。

除此之外,每年还有数以千计的到中国来进行短期报道的记者(习惯上称之为“伞兵”)。他们或是隶属于某家境外媒体,或是以自由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例如,英国《卫报》就曾于2004年11月派遣了一个由十几名记者组成的特别采访小组(“伞兵”组),在上海展开为期一周的采访,然后将采访小组写成的十几篇角度不同的报道,集中发表在《卫报》的“上海特刊”。而诸如北京奥运会、四川地震这样的重大新闻事件,都促成了“伞兵”记者来华进行新闻采访报道。由于部分“伞兵”记者是初次来华,在中国停留的时间周期又相对较短,对中国缺乏一个长期和直观的认知,所以其对中国的报道有时候会根据预设目的去采访。

(三)城市区域特征明显

一般常驻北京的外国记者都是擅长采写政治题材的新闻记者,而常驻上海的外国记者往往是财经记者,他们的关注点往往聚焦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驻华记者都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背景以及较强的新闻敏感。从驻华记者的分布,也可以看出城市的特征和他们的报道重心。

当然,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聚集了最多的驻华记者,这也意味着驻华记者的报道重点是北京和上海。对于其他城市的一些常规性新闻,驻华记者并不十分感兴趣。能够引起他们关注的城市,一般都是发生了突发性新闻事件,或是发生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新闻事件。比如在报道金融危机这一热点主题时,驻华记者无一例外都会涌向广州。而2007年,杭州凭借着“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天堂硅谷”四大名片吸引了全球19家知名境外媒体,如美联社、彭博新闻社、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日本共同社、法新社和凤凰卫视等聚焦杭州。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外国记者涉华报道的目的是发现新闻、报道新闻。如果充分了解了他们的这种需求,与他们打交道会成为一种对外宣传的良好契机。

(四)传播手段更趋形象化、快速化、网络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驻华记者使用的传播手段更趋形象化、快速化和网络化。

如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007年专门开设了一个“中国博客”,由4位驻华记者主笔。主笔之一的奥斯汀·拉姆茨在博客里曾质疑青藏铁路建设的必要性。现在,这位从2003年开始就在香港为《时代》做中国报道的记者认为铁路通车为西藏地区发现的矿藏带来了开发的价值,同时为拉萨带来了建设豪华酒店、迎接四方游客的热潮。这些都告诉当初对此怀有疑问的人,西藏的发展对绝大多数人都有好处。另一主笔比尔·鲍威尔现在是《时代》驻上海的记者,曾经被《财富》杂志派往北京。他在该博客既讨论中国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也关注外国人在华投资的情况。其他两位分别是驻北京的苏珊·杰克斯和艾西门·埃勒根特。其博客中的文章涉及中国股市过热、中国春晚传统地位动摇、中国整改不规范英文标志牌等社会热点话题,也提到了南京大屠杀相关电影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国在伊朗问题中的态度等时政问题。然而,这个博客也没能摆脱西方媒体对中国负面消息的一贯猎奇心理,其博文中不乏负面报道和误解,如渲染中国贩卖人体器官等。

(五)特刊、系列片增多

早在2004年10月23日,加拿大的英文主流报纸《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以《中国崛起》为题在周末推出大型报道,共分10组、65个版,气魄宏大,一时洛阳纸贵,不到一天报纸便被销售一空。《环球邮报》为了刊出这组报道,派出36名记者和学者到中国采访,历时3个月。加拿大报纸协会把它称为“从未有过的最成功的报道”。

一年后的2005年10月29日,《环球邮报》再次推出《中国特刊》,继续讲述中国崛起的故事。加拿大广播公司(CBC Television)与美国《纽约时报》联手,在2006年初推出了4辑题为《中国崛起》的电视系列报道,从政治、经济、环保、社会四个方面报道中国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惊人成就。

俄罗斯著名的旅游杂志《周游世界》在2006年8月份推出了《中国特刊》,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还介绍了北京、上海、苏州、香港等城市。CNN北京站曾派摄制组前往四川、山西、温州、上海等地进行采访和拍摄,制作了《第三只眼看中国》的系列片,连续一周在CNN国际频道向全球播出,每天早间播出两个故事,内容涉及三峡大坝落成、北京的奥运准备工作、传统文化和古建筑保护、浦东的工业贸易繁荣等有关中国发展的各个方面。而《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也纷纷推出中国特刊。这些特刊和系列片的制作报道,有很大一部分是出自驻华记者之手。

当然,这些特别报道中也不乏对中国的误读。德国《明镜》周刊就以“远东入侵”为题推出中国专刊。杂志封面上手里捧着汽车、手机和数码相机排排站立、身披银盔的秦兵马俑,表情严肃而且阵势吓人。这样的封面更加突出了“中国威胁论”的主题。

(六)接触中国百姓,关注普通百姓生活

除了一贯的对突发性新闻和重大政治经济新闻关注之外,近年来,驻华记者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兴趣浓厚。日本共同社驻华记者芹田一郎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以街头的年轻人身着“我爱中国”的T恤衫为报道素材,写成了一篇专题报道。他认为日本人会关注这些文化现象。而信用卡的消费热、中国年轻人的婚姻状况、老百姓的房贷等,都受到外媒们的关注。

同时,名人和普通人一同出现的频率增加。“一些外国记者在介绍中国时,既关注流光溢彩事业有成的名人,也没忘记那些寂寞乡野的普通人。于是我们就看到,甘肃卖干蘑菇的妇人和范冰冰一起出现在外国媒体上,中国著名建筑师也与街头行人一同公开亮相。这是一个矛盾的中国,也是复杂的、充满贫富差别但看上去每个人都各得其所的国家。”

第三节 境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

一、境外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

世界上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中国,那就是它在发展,逐渐变得富裕,与有陆地边界的所有国家都在改善关系。另外还有一个世界各国人印象中的中国,它的形象就复杂得多了。而决定这个形象的,除了我们自己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方大媒体公司,即它们如何向世界讲述这个变化中的东方巨人。那么,截至目前,美国等西方主流媒体是怎样反映和描绘中国形象的呢?

2006年6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向外界公布了一组研究数字,在2005年,美国的三家主流媒体即《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报》关于中国的243篇抽样文字报道中,肯定报道占报道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否定报道约占三分之一,中性报道的比重是40%。国务院新闻办得出的结论是:在倾向性上,三家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中性报道占多数,负面报道仍略多于正面。而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主流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报道占涉华报道总数的60%到70%。两相比较,可以看出,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妖魔化中国仍是西方一些媒体涉华报道的主题。

国务院新闻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综合了这三家美国报纸对中国形象的描绘,大致可以表述为———经济形象:高速增长,前景广阔,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交往;政治形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人权、民主状况不佳;社会形象:传统文化魅力久远,但公共卫生和环境状况比较差;政府形象:以中性和负面为主;企业形象不鲜明。我们不难发现,国际上对中国形象的总体评价分为两种趋向:一种是积极的、正面的,另一种是消极的、负面的,甚至是妖魔化的。事实上,在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中,中国以负面形象为主,“妖魔化”、“威胁论”仍是隐约的主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既折射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又为中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决策提供了参照。在中国日益走向开放和加快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新世纪,这种参照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从一些境外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的案例中来分析其涉华报道的特点和原因。

二、境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阶段性抽样

(一)《纽约时报》网站

平面媒体与网络联合,是当前新闻媒体的新特点。《纽约时报》作为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之一,拥有点击率极高的网站。相对于平面版《纽约时报》,网站突破了地域限制,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该网站关于中国的报道呈现的是什么样的中国形象,以及如何呈现中国形象,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形象,并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应对关于我国的正负面新闻报道。虽然《纽约时报》网站上的大部分新闻都来自平面版的《纽约时报》,但网站还有很多特色内容,包括多媒体新闻报道。鉴于《纽约时报》的国际新闻量居美国报纸之首,想要了解境外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以及其他国家的受众对中国的认识,我们首先对该网站进行分析。

王艾莎《〈纽约时报〉网站涉华报道研究》一文对《纽约时报》网站的涉华报道进行了研究。文章把《纽约时报》网站涉华报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报纸相同的部分。文章对《纽约时报》2006年所有的涉华平面报道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首先对报道的整体情况进行勾勒,接着对涉华报道的常规议题、重大事件报道以及倾向明显的典型报道一一进行剖析。

同类推荐
  •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这里浓缩了中国社会近六十年的风雨变迁,描绘了那个激情年代的人生百态;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细细品读这些珍贵的独家资料,在流金岁月中慢慢感悟人生,接受时代洗礼!
  • 如何在一流期刊上发表管理学论文

    如何在一流期刊上发表管理学论文

    一流的英文管理学期刊有A与A-/B+等两级。《北大微讲堂:如何在一流期刊上发表管理学研究论文》给出了一流管理学期刊的期刊名称、特点等,帮助读者发表论文。
  • 超级分析力训练

    超级分析力训练

    本书介绍分析力的培养方法,并且附有测试题,使人提高分析能力、掌握分析力,使人提升素质,丰富自己生活。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新旧教育的变与惑

    本书由南怀瑾先生的专题演讲整理而成。在演讲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内容叙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知识丰富。
热门推荐
  • 魔妃临门:邪帝大人不好惹

    魔妃临门:邪帝大人不好惹

    遭人耻笑的废物宫主,装上执掌天下,魔道女君的灵魂。楚云央捏捏新身体的包子脸。这姑娘貌似混得有点惨啊!管不了这么多了,邪帝大人,您缺腿部挂件吗?一脸嫌弃的阕九卿:“……缺。”
  • 用fate能力拯救世界

    用fate能力拯救世界

    魔王?拿我的Excalibur来,秒了咦?我的Excalibur怎么变成树枝了?原本轻松的异界之旅,为何变成地狱开局
  • 韦十一娘传

    韦十一娘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隐婚BOSS:陆少,宠上天

    隐婚BOSS:陆少,宠上天

    白天,宋乔是陆胤宸的秘书。晚上,她是他的隐婚妻子。起先,宋乔以为他娶她是为了报复,可后来却变成了他步步紧逼,不给她退路。宋乔不知道,他的有生之年,只处心积虑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娶她。
  • 重生之不死剑魔

    重生之不死剑魔

    一手异能!一手武学!我要异能翻天!还要武学覆地!我乃于川,不死剑魔是也!
  • 九山剑魔

    九山剑魔

    杨战杨武两兄弟从小承担的重要责任,哥哥扬战为责任因种种原因而走向邪道,弟弟杨武为天下苍生与邪道誓死不死不休……
  • 太后万福

    太后万福

    蓝依依出了车祸,灵魂却被随身带着的古朴戒指带到了异世大燕王朝。从二十多岁的处女一转眼变成了四、五十岁的半老徐娘,还是三个孩子的妈,蓝依依童鞋表示鸭梨很大。不过没关系,空间在手,天下我有。什么灵浆、灵果、灵兽咱应有尽有,随便吃点灵果喝点灵浆,还不马上变美变漂亮。啥?你说咱贪恋权势,把持朝纲,祸国殃民?没关系,咱放权还不行吗?What?你说便宜儿子女儿都不待见咱?没关系,感情可以慢慢培养嘛!什么?你说年轻俊美的丞相大人对咱有意思?这…这个…姐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不搞第二春吗?really0408亲亲帮我建了一个群,群号是:131812162。验证是书名。O(∩_∩)O~有兴趣的朋友就加一下吧!小猪宝贝笨亲亲帮我建了一个新群,群号是:170162650验证码为任书中任意一个名字。谢谢两位亲亲的帮忙!!(*^__^*)嘻嘻……本人玄幻文《逍遥侯》赵凌霄,忠勇侯府废世子,女扮男装,胆小懦弱,孤僻寡言,众所周知的废物。凌霄,现代武学宗师关门弟子,性格果断狠辣,谨慎坚毅,穿越之后,却发现周围危机重重。女扮男装十五年,致死不肯泄露秘密,究竟为谁?父母兄弟,本是血脉相连的亲人,为何要置她于死地?四大王领,明争暗斗,隐世宗派,纷纷现世,意欲何为?被迫离开家族,走上布满荆棘的变强之路,何处才是终点?中土神州,新一轮的争霸即将开始,究竟谁会一统神洲,成为新一任的霸主?……强者之路步步荆棘,修炼究竟是为了什么?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不,都不是!修炼,是为了长生,为了超脱天地,永世逍遥。————凌霄———————————————————————————————————————————————————————————————以下为推荐小说区:《姐姐的日记》好久才间《天凰》兰若惜———————————————————————————————————————————————————————————————以下为领养区:女主蓝依依由亲亲安静守护你领养!!丞相大人由亲亲雪沫v领养!!皇帝大人由亲亲moommii领养!!瑞王宇文晟佑由亲亲刘佳爱许剑领养!!灵狐波波由亲亲倏久安然领养!!玉茗郡主由亲亲应怜荷领养(调教?)!妖孽易清流由亲亲w875557529领养!先皇宇文觉远由亲亲月依浅雪领养!
  • 七世情劫

    七世情劫

    轩辕情殇,一个被情所伤的男人,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让他拥有许多回忆的地方。在到前女友想去的五川时,误进了深山。被困之下见识到了传说中的修真者大战。修真者明心自爆元婴,魂魄进入了轩辕情殇的身体,轩辕情殇的命运从此改变,在都市中修真的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
  • 一拳超人之狩猎英雄系统

    一拳超人之狩猎英雄系统

    这里没有一拳超人琦玉老师,只有一拳怪人。不管你什么英雄,不管你什么怪人,通通一拳打到。我就是英雄猎人,我就是饿狼。【玄幻新书】【免费新书】【热血爽文】
  • 究竟哪个才是你

    究竟哪个才是你

    他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军阀大人而她是…她是挟持军阀的“反派”她是劫富济贫的“小偷”她是贫民窟的“老师”她还是夜总会第一“黑玫瑰”她也是整个军阀系统的第一要犯当这样的她,遇到我们的军阀大人居然对他说:“军阀大人求放过”究竟哪个才是真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