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9100000068

第68章 民间艺术,路在何方——由“葡萄常”看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1)

杨胜利、张贝、胡宇杰、易方兴

一、“葡萄常”的传奇历史

“葡萄常”始于清末,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是1894年甲午海战之际,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内庆贺自己的六十大寿,园中摆满了全国各地朝贡的寿礼。当慈禧来到德和园大戏楼准备听戏时,突然发现了一架葡萄,这架葡萄硕果累累,颗颗晶莹剔透。当时葡萄早已过了生长季,慈禧惊奇之余,当即传旨采摘食用。

这时太监才禀明,说是咱们大清朝的能工巧匠用玻璃做的假葡萄。慈禧听后大为惊讶,随即召见了做假葡萄的工匠韩其哈日布,赐名常在,赐匾“天义常”,后改为“葡萄常”。这件事轰动京城,各王公大臣、富贾大儒,都以有常家的葡萄为荣。

1915年,“葡萄常”应邀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一等奖。从此,“葡萄常”名震海内外,产品远销英法等20多个国家。

常在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子扎伦布,次子伊罕布,长女桂福,次女桂禄、三女桂寿。扎伦布有四个儿子,以“华光普照”起名,分别叫玉华、玉光、玉普、玉照。

一个女儿叫玉清。伊罕布只有一个女儿,就是常玉龄。常在活着的时候,两个儿子跟着他学手艺。常在去世后,两个儿子把“天义常”的字号继承下来,靠父亲传下来的绝活儿踏踏实实地挣钱养家。但是到了第三代上,华、光、普、照这哥儿四个却不学手艺、好吃懒做,经常打着“天义常”的旗号去借钱赌钱,要不就是偷姑姑们做好的葡萄拿出去卖,最后干脆偷家里的东西往当铺里送。1930年,已经36岁的桂福一气之下削发出家当了尼姑,二姑桂禄和三姑桂寿为了家里的手艺能传承下来,横下心来,发誓终身不嫁。1937年,伊罕布去世,1944年,扎伦布也撒手人寰。玉华、玉光也前后脚死去。玉普、玉照出家当了和尚。从此,桂福、桂禄、桂寿、玉清、玉龄这五位女子操起祖宗的旧业。由于恨自家的男人不争气,她们立下了传女不传男的规矩。为了保持自家的手艺不外传,她们都决定终身不嫁。“葡萄常”手艺因此得以很好地保存并流传,姑侄五人,为此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后来毛主席还为她们赐名“常家五处女”。1956年,常氏五女加入了北京手工业合作化运动,但依然保持着自己“天义常”的字号。邓拓曾为“葡萄常”题过一首《画春堂》:“常家两代守清寒,百年绝艺相传。葡萄色紫损红颜,旧梦如烟。合作别开生面,人工巧胜天然。从今技术任参观,比个媸妍。”区区数十字,却描述出了“葡萄常”曲折跌宕的发展史与不同凡响的艺术特色。

二、“葡萄常”传承难题

改革开放后,人们重新想起了“葡萄常”。北京市有关部门四处寻找,欲恢复“葡萄常”传统民族工艺,终于在崇文区花市一个大杂院中找到了常氏的唯一传人——常玉龄。此时,她已是七十古稀的老人。

1978年,崇文区花市街道组织“葡萄常联社”,常玉龄不顾年迈体弱,从垒灶、吹珠到上霜,都亲自动手,并把家传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从社会上招来的一批待业青年。常玉龄的侄孙女常弘、常燕因正在上小学而失去了学艺的机会。但生活中的有意无意间,常玉龄已把制作葡萄的家传绝技口授给了她们。

1986年,常玉龄去世,“葡萄常”由此销声匿迹。但“葡萄常”并非后继无人。

2003年,在看了北京某报刊刊登的一篇名为《“葡萄常”难寻,绒鸟不再》的文章后,常弘有了恢复“葡萄常”的想法。她和妹妹常燕通过一点点的回忆和琢磨,经过熔料、溜条、加色、吹捏、成形等多道工序的近三个月的试制,终于制出了第一件一米见方的葡萄盆景。2004年,姐妹俩的作品参展了为庆祝国庆55周年举办的“还看今朝——大型书法、摄影、民间艺术展”,吸引了众多民间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媒体的重视。在两姐妹的继续努力下,“葡萄常”不但恢复了技艺,还改进了工序,增加了新品种。

“葡萄常”的复出,令许多人为之欣喜,媒体以及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等相关部门,都为其做了大量的宣传。然而,喜悦之余,却又有许多问题摆在了常氏姐妹面前:

一是技艺传承问题。“葡萄常”的葡萄是纯手工操作的技艺,除了掌握必要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吃苦。“葡萄常”的消费市场有限,也卖不出高价,所付出的劳动和报酬并不相符。不要说让外人来学,就是常弘自己的儿子,也不愿花时间花气力来学这项“苦差事”。

二是资金问题。为保住家族绝技,避免类似产品的投机行为,常弘申请注册了“北京葡萄常民间工艺坊”,但这个厂却一天都没有投入生产,因为根本没有运行资金。每日朝九晚五拿着固定工资的常弘,实在是拿不出开办工厂的资金。

三是市场开拓问题。在各种文化错杂交织的现代社会,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了。虽然各种集会、展览、论坛活动都能为“葡萄常”作一定的介绍和宣传,但这项民间艺术在群众中尤其是年轻人中的影响力依然非常有限。

四是不能大批量生产问题。这是由民间手工艺的本身属性决定的。“物以稀为贵”,量少必然价高,但“葡萄常”的市场认可度有限,价高就意味着更加没有市场。因此,如何把“葡萄常”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有效地转化为商业价值,是摆在常氏姐妹面前的最大难题。

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难题,常氏姐妹虽然想尽办法,却也无力解决。她们只能在闲暇时,思考着如何改良“葡萄”这些纯粹技术上的问题。例如,为了避免玻璃制品易碎的特性,她们设计出内置有海绵垫的礼品盒;为提高葡萄的观赏价值,她们设计出精美的玻璃匣……总之,她们倾尽了一切的努力让自己的祖传技艺不要在昙花一现后再度销声匿迹。

“葡萄常”面临的问题是当前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变化,许多历尽千载风霜硕果仅存的民间艺术,都在社会的变更和人们的观念改变下消失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多数年轻人对传统民间艺术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商业化浪潮席卷的当代社会,当这些艺术不能带来实际功利性的价值时,毫无疑问会遭遇无人问津的尴尬。然而,作为一项以纯手工操作为基础的传统民间艺术,“葡萄常”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就是传承人,一旦传承人出现断层,这项艺术也将消失。

老艺人的逝世无可挽回,一个老艺人的逝去之日,也可能是一种手艺的失传之时。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所言:“一旦失去传承人,马上就会断绝”。如果没有引起下一代的关注,没有完好的传承,长此以往,无论多么丰富多么优秀的文化艺术,都会走向衰亡乃至灭绝。

三、民间艺术,谁人问津

在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那些承载民族情感,体现中华祖先基因的民间艺术已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巨大挑战,民间艺术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葡萄常”的传承难题与发展困境绝不是一个单独的案例。在它身上,可以折射出当今民间艺术面临的普遍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现代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可度不高,尤其是年青一代对它们难以产生感情。因而,单纯的扶持与保护,并不是一种理性的手段。提高民众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才是当务之急。民众的热情与参与,是民间艺术得以发展的一大外在因素。

为了解民众对民间艺术的态度,我们在北京市海淀区、崇文区、朝阳区进行了民众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度与认知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民众普遍关注,但活动参与度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对“您认为保护民间艺术有必要吗?”的问题,89%的人选择了“很有必要”;对“您愿意出自己的一份力保护现存民间艺术吗?”的问题,76%的人选择了“愿意”。调查结果说明,对民间艺术的保护问题,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关注。

然而,在“您通常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了解、参与民间艺术的相关活动”的问题中,选择“定期观看,参加民间艺术家参与的集会或者论坛”仅为5%,选择“购买民间艺术作品”占3%,选择“通过媒体进行了解”占76%,选择“与他人交流,获得少量信息”的占10%。6%的调查者选择其他方式。由此可以得出,虽然民众对于民间文化有着普遍的关注,但是在获取相关信息,参与民间艺术活动方面还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政府和媒体对民间艺术活动的推广和宣传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

民间艺术发源于人民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并在人民的代代传承中得以流传至今,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它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土壤。因此,要切实抓好民间艺术的普及推广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出版音像、文字等资料,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全民推广。

同类推荐
  •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在广大的通讯员队伍中,有些人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新闻专业教育,他们工作热情高涨,但对新闻理论和新闻报道采访写作规范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我国的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加强对新闻通讯员的正确引导,通讯员有意识地自学,对于提高新闻通讯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新闻理论素质和采写业务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且紧迫。在这种形势下,《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的出现,就显得十分及时了。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 乔治·斯沃德的勇士叙述

    乔治·斯沃德的勇士叙述

    古代游吟诗人是如何将冗长的口头叙述作为史诗进行记忆的?这是一本人类学、语言学和世界文学专业读物。是斯坦福学者关于印第安口述历史的研究专著。长期以来,口头传统就是任何知识代代相传的单一途径。乔治·斯沃德,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勇士,在与白人的历次战争中,屡受挫败,接受了白人的任命,担任负责维护部落日常治安的警察队长。目睹了部落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位后来做了教堂执事的印第安勇士,执意要将周遭事实与自己的想法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将为你们介绍古老的习俗与仪式,我将写下所知的一切。”
  •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魏书生的教育特色

    本书既注意挖掘魏书生特色教育方面的实践成果,又力求向读者展示一位立体的、有血有肉、有灵魂思想的魏书生。全书遵循由实入虚、由形叭神、由术入道的顺序,从介绍魏书生的思想特色开篇,依次介绍教学特色、班级工作特色、管理特色和成长特色。读完全书,或许让你越到后边越深刻,越到后边越高远。如果耐心地读完全书,相信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实施特色化教育,对如何通过学习魏书生使自己真正得到提高,都会有所帮助的。
  •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城市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忧患意识淡薄,安全话题、危机意识、自救常识对于他们就显得格外陌生。利用2008年“汶川地震”这一契机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增长自然灾害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亲历亲为,他们的忧患意识得到增强,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优秀道德品质得到了完善;面对危机,镇定、勇敢的良好心理素质已经形成。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蒙田随笔全集上卷:Essays of Montaigne  Complete Vol.I(英文版)

    蒙田随笔全集上卷:Essays of Montaigne Complete Vol.I(英文版)

    《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100余万字,于1580—1588年分三卷先后在法国出版。此后,该书再没有绝版过。《蒙田随笔全集》卷帙浩繁,旁征博引,文采斐然,娓娓动人,与培根的《人生论》和帕斯卡尔的《思想录》(已经收录于“最经典英语文库”),并称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之作。从此,随笔(essay)作为一种文体确立下来。《蒙田随笔全集》创作的背景正是法国内战期间,宗教战争的残酷深深刺痛蒙田的心,家国离乱的悲哀与痛楚,贯穿随笔创作的过程中。然而,思想者的身份使他在创作中尽量保持一种理性和深沉,他将愤懑之情化作清新激扬的文字,通过谈自己而谈人类、谈世界,侃侃而谈中,引导人们去体会文字间蕴含的人生真谛。
  • 快穿邪妃霸天下

    快穿邪妃霸天下

    她,是21世纪顶尖杀手,但又是一个怪胎黑客,天生体温只有20℃。生气时,眼睛会变成红色,不是像美瞳一般的红,而是如血一般的颜色。一朝被杀害。重生在一个废物上面。什么倒霉运气?穿回来的第一天,就遇上了他???被误认为是女变态,嗯?女主内心我也很无奈,却不知……
  •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一枚陀螺的勇气,源自它所经历的疼痛;同样,它的释然,也来自对过往深切的理解和深情的拥抱。让我们和作者共同回忆故乡与亲人。
  • 王爷娶我回家吧

    王爷娶我回家吧

    久经沙场的冷傲王爷,活泼好动话有多的王妃。还有一个满嘴s话的弟弟????
  • 妖王的宠妃

    妖王的宠妃

    他绝美,温柔,却又神秘,身上总有淡淡的花香。她清秀可爱,外表看似坚强,内心却有无人知晓的脆弱,除了他之外……命运为何如此安排?为何让她知道,她与他本是错误?残酷的现实,她该如何面对?他们之间的感情又该如何收场??
  • 超神灵主

    超神灵主

    一场发生在诸神之间的战争,终结了无生不灭的神祗时代。陨落的诸神留下“神之烙印”,继承者将获得神的力量,成为灵主,主宰世界。平凡的少年戚歌,偶然间得到了一把神秘的小黑刀,唤醒了沉睡的黑暗古神路西法,在命运的驱使下与同伴一同踏上超越诸神的成长之路。沉睡了不知多少岁月的黑暗古神从死者之地重返人间,是否要向诸天宣战,重新夺回称王的冠冕?在信仰和力量的交锋中,借由平凡少年之手,能否揭开这世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别让印象骗了你

    别让印象骗了你

    不被印象所定格,摆脱印象的束缚,跳出印象的圈套人人相处时,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所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往往形成日后交往时的依据。人不可以跌倒在“第一印象”上,我们必须具有看透对手的本领,学会从观细节识人,从细节上把人看透,看到表象下的本质,才能避免印象下的欺骗。不被印象表面所欺骗,抛开“第一印象”的束缚,与人相处时,从言谈、举止中窥探他人;从为人处事中,洞悉他人内心深处的玄机;跳出“第一印象”的“圈套”,不要被“印象”所骗,练就一双识人的“慧眼”,真正地看透一个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驾驭人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如鱼得水!
  • 渔樵闲话录

    渔樵闲话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