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9000000008

第8章 媒介地理学的历史与现状(3)

第三节 作为媒介中的地理样本

媒介地理学不仅关注不同人文地理环境对媒介的形塑作用,更关注“地理样本”在媒介中的呈现。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的地理观念更多地来自媒介的呈现,而非实地考察。但作为一个自然概念的地理和作为一个观念概念的地理是截然不同的。正如后殖民主义创始人赛义德所说的,西方人对东方的观念充满了想象。赛义德说:“东方几乎就是一个欧洲人的发明,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浪漫传奇色彩和异国情调的、萦绕着人们的记忆和视野的、有着奇特经历的地方。”这是一种典型的地理误读。赛义德在西方对东方的长期歪曲与误读基础上发展了其“后殖民主义学说”。

相同的误读也发生在美国学者对中国的描述上。“美国学者看中国,好比站在庐山之外看庐山,不必背负着传统华裔学者的心理和文化负担,的确出现不少观察敏锐、分析透彻的佳作,旁观者清,而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他们这个知识系统有独特的偏见和盲点:一般英美学术界和新闻界从来想当然耳,按照自己的现实需要和脑中的偏见,描绘出以偏概全、自以为是的图像。他们建构的当代中国,有太多东西随着国际冷战的大气候和美国国内的小气候流转,反复颠倒而多变,对中国的认知总是徘徊于浪漫情怀与怀疑抹煞之间,摇摇摆摆,觅不到持平点。”当然,这样的误解不仅发生在西方对东方,也发生在东方对西方,东方对东方,西方对西方,甚至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只要我们借助媒介(特别是各种权力操纵下的新闻媒介)来认识地理,这样的误读就不可避免。每个人都在试着开辟出一种现代性特殊的理解景观的方法。文学写作与地理写作虽然在互相借鉴,并考虑到读者的期望,但它们都有自己常用的写作方法,属于基于虚构和追求真实两种不同的知识系统,体现出了文学写作的世故性和地理写作的想象力。尽管文学作品有时被视为地理性的文本,能够从中梳理出有用的地理资料;历史叙述有时被当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它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文学家所塑造的地理与地理学家所描述的地理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在通过媒介再现地理或通过媒介认识地理的过程中,弄清这一点非常重要。

实际上,我们对地理乃至对民族国家的判断,从来都是依赖媒介(文学的、新闻的、图像的等等)的描述,我们所有的地理观念,更多的是媒介帮我们建构起来的,是一个“虚拟的实体”。正如美国学者安德森在其名作《想象的共同体》(Imaging Community)里所指出的,作为拥有疆界与主权的民族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这样的社区是想象出来的,这是因为即便最小的民族国家,绝大多数成员也是彼此互不了解,他们也没有相遇的机会,甚至未曾听说过对方,但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却存在着彼此共处的一个社群的想象。”而大众媒介是这种“想象”的中介,它提供了一种共同阅读的“仪式”与过程,使千百万陌生人形成同为一族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一个“想象的地理”。

可见,媒介给我们营造的“地理样本”实际上存于吉登斯所说的“人造环境”之中。吉登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时间作为劳动时间的买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成为根深蒂固的现象,扩展至整个社会。时间的商品化启动了工业生产的机制,伴随着时间的转型,空间的商品化也确立了一种特征鲜明的人造环境,表现出现代社会中一些新的制度关联方式。这些新形式的制度秩序变更了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的条件,并因此改变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近’与‘远’之间关联的性质。”自然地理距离对人类事务的影响大大减弱了,大众媒介已经模糊了现实空间的边界,压缩并创造出了一个深不可测的世界。“全球空间是流动的空间、电子空间,没有中心的空间,可以渗透疆界和边界的空间。在这个全球舞台上,诸经济和文化群落陷入相互直接的极度接触——与每一个‘他者’接触(这个‘他者’不仅仅‘在那边’了,而且还在内部。)”那么,这种媒介对真实地理空间的呈现是如何进行的呢?加拿大Ottawa大学教授Barry Wellar在论文中建构了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说明媒介对真实地理的描绘,将媒介对地理的塑造过程作了清楚的揭示。

可以看出,存在的现实(Exisiting Reality)在陈述(States)中变换(Trans forms)成了主观加工过的“偏爱的现实”(Preferred Reality)。毫无疑问,媒介对地理进行着充满想象的叙述和命名。那么,在全球化语境下媒介给我们建构起一个什么样的地理世界和地理空间?谁来建构,如何建构?什么样的权力关系将支配这种建构?这都是媒介地理学要关注的研究领域。在中国的媒介研究中,诸如中国的大众媒介如何呈现“西方”,在对外传播中如何建构“自我形象”?怎样选择地理样本?(央视九套中时常选取的少数民族地区样本能否代表中国?)中国的影视产品又是如何选取地理样本建构“中国形象”的?(如张艺谋电影中的陕北,贾樟柯电影中的“汾阳”等。)在国内媒介呈现的视界中,“农村”、“西部”(还有如“河南”、“东北”等)这样的地域概念是如何在大众媒介中呈现的,与其真实地理有多大的差异?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又是以何种地理形象出现在大众传媒上,进而进入公众脑海的?这些问题,都是媒介地理学关注的研究对象。

第四节 媒介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尽管媒介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将其与地理学相联系,并成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视野,还是近期的事情。媒介与文化、媒介与社会等等都是热门的话题和研究对象,但是,将媒介以及媒介塑造的文化采用地理学的视角,以及地理学的一些方法进行专门研究,并不多见。以Geography of Media作为关键词,在西文数据库Proquest-Accdemic Research Library搜索引擎中进行查询,并将搜寻范围限定在学术期刊及相关评论文章(Scholar journals&peered reviews)之中,发现从1975年至2007年4月搜索结果仅为269篇。就文章的研究主题来看,分别涉及种族主义、宗教、全球化、本土化、流行音乐、大众文化、特定的城市等内容,颇为广泛,但具体而言,并不都是从媒介呈现的文化样本中予以分析。也就是说,这些文章仍然是以文化地理的视角进行的研究,而非对各种承载文化的媒介予以特别的关注。

一、国外媒介地理学研究

保罗·C.亚当斯在《媒介与传播地理:一个批判导言》一书中围绕“空间中的媒介、媒介中的空间、地方中的媒介、媒介中的地方”等四个研究面向和观点以十二章篇幅进行分析和论述,系统地分析了作为地理和地方的媒介与传播方式,介绍了媒体和传播研究如何在地理层面得出了更深刻的见解与主题,如何打开陌生的壁垒并建构起更加熟悉的沟通的关系,合理解释了为什么媒介与传播理论会出现广泛性的文化地理的研究转向。

迈克·克朗在《文化地理学》一书中,以电影、电视为例,描述了“成倍增长的媒体空间”,实际上就是媒介地理学的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大卫·哈维则认为各种电影和摄影制造的影像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时空组织的变化,通过媒体形成的国际化空间在影片中无处不在。从电影中提供的世界景观来进行国家、民族以及社会文化认知,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电影地理学(Geography of Film)。由于存在着与“真实”世界的差异,电影中所展现的世界样貌受到地理学家的质疑。但他们也同样认为电影并非单纯的反映外部事物,而是以影像的视觉方式提供了意义的图景。

艾肯与佐恩(Stuart C.Aitken&LeoE.Zonn)所主编的《地方、权力位置与奇观:电影地理学》一书,对电影的观看场所、电影媒介本身以及电影中的景象所交织而成的复杂地理形式进行了探讨。莫利与罗宾斯(Morley&Robins)则更关注电影及其他电子媒介利用文本进行的文化生产。在《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景观与文化边界》中,他们认为电影依靠视觉的表达不仅制造出了电影故事,更为重要的是生产出了有关认同的文化政治,因为拥有不同地域背景的电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地理形式。

某些消费社会中所出现的戏剧化的文化事件,还引发了关于“奇观地理学”(Geography of Spectacle)的研究。文化庆典、博览会、运动竞技、主题公园等等,本身就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景观,经过了大众媒介的放大,就更成为一种充满诱惑性的“奇观”。当然,“奇观”并非只是单纯的影像,而是被媒介所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集合。居伊·德波(Guy Debord)在《景观社会》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按照“景观”概念所建构的媒介社会与消费社会。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 Kellner)则更为具体地展示了大众媒介文本中的奇观文化,并对媒体奇观中所透视出来的国家、民族、政治权力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近年来,西方少数地理学家已开始研究情感地理学(Emotional Geographies),试图分析和探寻人类情绪在地域和空间上的特点和功能。他们认为,情感是一个地理范围内的属于交叉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情感地理学尝试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和护理环境研究等角度对情感问题进行了多学科的解读和分析,有的研究情感定位的时距问题,包括人与身体的情感、人与空间的情感和人与社会的情感;有的分析自我与景观的情感关系,以解释个人情感与社会联系的心理何以影响地方生态环境;有的探索地方和性别对情感丰富度的影响,进而研究更为广泛地域的消费、老化、记忆等问题;有的研究从全球范围跨度的主题扩展到个人的情感空间问题,其中包括全球特许经营权和旅客的身份、区域的情绪、与景观相关的内存、对死亡的地点情绪反映以及治疗接触等。2008年11月还在伦敦教育学院专门召开了“教育的情感地理学”(Emotional Geographies of Teaching)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试图从地理这一神秘的角度提振人们对情感教育研究的兴趣,以弄清教师、学生、教室、学校、社会情感的关系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西方主流社会中,资产阶级白人男性占据了主导位置。我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电视、电影、广告等看到这种主流的姿态。因此性别的社会差异被地理学家作为一个研究面向。以琳达·麦克道尔(Linda Mc Dowell)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地理学家,对社会空间占有中体现出来的性别权力的不平衡进行了大量研究。她于1999年主编的《性别、身份与地方:理解女性主义地理学》,以一个地理学家的镜头和女性主义的敏感,深入探究了地理学与女性主义相交叉所展示的新型景观。

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将技术媒介与人体相结合,提出“电子人”(cyborg)的概念,以审视当前在媒介(尤其是电子、网络媒介)以及父权主义视点作用之下被动的女性生存空间。电子人作为一种受控的有机体、一个虚构的混合机器和社会生物,它模糊了性别差异、人机差异而导致人类提前进入后生物时代,它没有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只有偏袒、固执、听从、堕落和乌托邦式的不清不白,谈情说爱只是骗局,热情拥抱只是演戏,一旦动真她(他)就露馅。

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涉及到人们观察事物的多个方面。最为明显的还有人们视觉上的地理感知。因此,研究者会将影像作为一个关注的重点,注重地理景观的视觉表达。在这类研究里,视觉影像往往被视为制造社会意义的手段,并与历史和地理特性相结合,对影像的生产进行诠释。例如,大卫·哈维认为电影与摄影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时空组织的变化;而科斯格罗夫则将风景画视之为资产阶级的观看方式。这些通过媒介表现出来的地理景观,实际上是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反映。

还有一些研究涉及到更为细致的领域。有研究者就从媒介与地理等方面对艾滋病的媒介呈现进行了分析。媒介在传播或者阻碍因流行疾病而起的公共情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往往涉及到性、性别与地理。媒介对艾滋病的报道中,可以透视出人们对地域以及相关文化的认知。例如对于最初发现艾滋病的非洲,在媒介的描述下,它成为一个极度不安全的区域,甚至是“白人的坟墓”,对美国而言,是“国家卫生安全的威胁”。而后期的媒介报道,增加了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含量,并且在图片、影像资料的选取方面,媒介采取不同的角度,非洲大陆随之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同类推荐
  •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党报品牌建设研究

    本书旗帜鲜明地提出党报品牌这一中心概念,从党报品牌定义、内涵,当前党报品牌的现状,存在问题,党报品牌建设指导思想和道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在党报品牌建设这一课题的特殊性、深刻性、系统性、实用性四个方面系统展开论述,力求有所突破。本书材料丰富,论述充分,言之成理,颇有创意。总体来看,刻篇论文立论正确,结构严谨,论证周密,表述清晰,文献综述丰实,引用资料规范,显示了作者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
  • 特立斯非虚构经典著作:王国与权力+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

    特立斯非虚构经典著作:王国与权力+被仰望与被遗忘的+邻人之妻

    《王国与权力》1851年创刊,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以7万5千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用一期期报道奠定了自己影响美国、影响世界的首席大报的地位。它记录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重大的事件,而记录这些事件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人则往往隐居幕后。本书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首屈一指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特立斯之前,没有人如此打量城市、写作新闻:每天,纽约人要喝下46万加仑的啤酒,吃掉350万磅的肉,用掉21英里长的洁牙线。在这座城里,每天有250人死亡,460人出生,15万人戴着玻璃或塑料假眼行走。这是一部纽约交响曲。作者特立斯以他犀利的眼光,精准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纽约风貌:面目模糊的人潮中不为人知的奇闻轶事,镁光灯下的明星转身之后的尴尬境遇。俱乐部门口的擦鞋匠、高级公寓的门卫、公交车司机、大厦清洁工、建筑工人,与弗兰克·辛纳屈、乔·迪马乔、彼得·奥图尔等明星一样受特立斯尊重,他以同样的好奇心对待他们。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本书以新闻学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问题的一些理论思考,表达了作者“保卫新闻学”和“发展新闻学”的学术见解与理念诉求。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新闻学学术研究方面的志趣及成果,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新闻与传播院校师生、新闻实务工作者研修新闻理论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生进行上述方向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同时对撰写新闻学术论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社会常识全知道

    社会常识全知道

    什么是社会常识?“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曾说:“社会常识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为人处世中必须掌握且行之有效的知识,对于一个人而言,社会常识往往比知识更重要。”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社会常识,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自然也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了。
热门推荐
  • 赖猫戏人间

    赖猫戏人间

    七彩的华光晃过,赖猫懒懒地睁开双眼看到的就是一片白色。。。雪白的墙壁,棚顶连窗帘都是雪白雪白的。开心地扬起唇角品着周围的一切,终于离开那个半死不活的身体了,终于逃脱了天庭的追捕,终于可以无忧无虑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 美其名曰清莹竹马

    美其名曰清莹竹马

    一个比自己小四五岁的天才少年,在他机智勇敢的追逐下,退无可退,无奈从之,一起生活后天才少年不仅柔情似水还腹黑霸道,想逃之夭夭却总是失败。
  • 霍格沃茨之巫师宿敌

    霍格沃茨之巫师宿敌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霍格沃茨,一所孕育着年轻巫师的魔法学校。里昂·小天狼星·波特(LyonSiriusPotter),今年十一岁,正好到了入学霍格沃茨的年龄,他备受人们的关注。四十年前,里昂的祖父率众打败伏地魔为首的黑暗势力,保护了整个霍格沃茨,以及整个巫师界,他的名字叫——哈利·波特(HarryPotter)。他,是不朽的传奇!传奇的秘密法典、能预见未来的生与死之书、就连麻瓜都能用出魔法的神奇魔杖,渐渐侵蚀人们的心智,始作俑者,究竟是谁?在这一切的背后,暗流涌动,竟将一切矛头指向凤凰社,魔法部对其连声讨伐、大力打压,不知是谁在推波助澜,让魔法界在麻瓜生活的世界里公之于众,人人岌岌可危,魔法是如此神奇,可把它用在坏的地方那就不妙了……人都是自私的,对于无知的危险他们总是想法设法地先去摧毁,于是,麻瓜界与魔法界,一场弥漫着硝烟的战争将一触即发……(温馨提示:这是一部讲述哈利波特孙子的故事,当然铁三角哈利、罗恩、赫敏将有重大戏份,另外,我个人非常喜欢阿不思·邓布利多,所以这里将做出部分剧情调整,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长依然是由阿不思·邓布利多担任)
  • 邪王宠成瘾:精分王妃戏不停

    邪王宠成瘾:精分王妃戏不停

    这宁王妃慕容恩可是出了名的循规蹈矩,也不知怎的一失足竟摔成了精分戏精。时而刻板,时而机灵,时而温婉,时而霸气,把死水一般的王府生活,搅得是鸡飞蛋打、啼笑皆非!“王爷,今夜良辰美景、佳人在怀,不如,把钱结一下呗?!”“王妃可是忘吃药了?”“怎么一谈钱就吃药,王爷,您讲点职业操守好不好?!”本文纯属轻松消遣,切勿较真。
  • 比烟花寂寞的爱

    比烟花寂寞的爱

    女人如水,兑入酒中是酒,兑入醋中是醋,女人的身价取决于她的男人。张茜,典型80后穷二代,千千万万打工潮中普通一员,结婚三年,聚少离多。婚姻好比一桌上好的酒席,爱就是主食,面对没有信任,没有幽默,没有尊重,没有欣赏,缺少主食的酒席。张茜终于鼓起勇气打包行李,开始全新的生活。走出后,才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世上不是只有古子林一个男人!并因此,因祸得福,工作顺风顺水,节节高升。婚姻失利,事业得意。面对昔日前夫,今日生意上的竞争对手,张茜感慨万千。而且这时候张茜身边也有了英俊潇洒的爱慕者付刚和神秘网友。是向钱看,还是赌一把接受良心发现的前夫,张茜决定把这一切交给老天,在某月某天如果下雨,就选-----,如果晴天就-----如果那天是阴天那么-------此书献给仍在打工路上的兄弟姐妹,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 我的北师大年华:庆祝政治教育系成立60周年

    我的北师大年华:庆祝政治教育系成立60周年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为庆祝政治教育系成立60周年出版的文集,围绕梦圆师大、校院史话、恩师教诲、同窗好友、学有所成、教育实习、文体生活、社团活动、轶闻趣事等专题的回忆录、访谈、故事、口述、诗歌、散文、专论等展开内容。
  • 农村卫生保健

    农村卫生保健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介绍了影响农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第二章介绍了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的保健措施;第三章介绍了农村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传染病基础知识,农村卫生室的功能与建设。
  • 花子房

    花子房

    《花子房》是长篇原创小说之一花子歌谣(一),花子歌谣(二)穷人要饭跑大门,八仙东游我西游,爷奶不离两片唇,一世荡悠为快活。打狗棍要饭的筐,要上二年三年饭,剩菜剩饭往里装。给个县长也不换。
  • 主公的弱娇军师

    主公的弱娇军师

    这是一个病娇与弱娇的故事……她有惊世之才却弱不禁风,只能隐世而居;他是师父口中命定的天下共主,却残暴病娇,满手鲜血。两个没有交集的人因一个预言,一场雪中偶遇,注定纠葛一生……为了苍生她以“栖梧公子”之名被推到他的面前,她试图用她的办法减轻他手中的血腥,却不知所谓的“辅助”竟成了他留住她的枷锁……有人说“军师”是一剂解药,可保天下太平;有人说“军师”是一剂毒药,在侵蚀他们君王的灵魂……可谁又知天地两极,相生相克,总有一物降一物的时候……
  • 妃要种田:倾城悍妻养帝王

    妃要种田:倾城悍妻养帝王

    失去挚爱后,她一夜宿醉,醒来却发现挚爱就在眼前!可不等她惊喜,却发现他并不是他,只是一个痴傻古代男人。“娘子,你想做皇妃吗?”痴傻的爱人,询问的真诚。“咳咳,咱先填饱肚子成不?”话落,弯下腰,不管泥地脏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