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9000000059

第59章 网络地理:自由的赛博空间(1)

在人类传播史上,每一次传播革命都为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第五次传播革命——网络传播革命。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传播形态学的面貌,而且全面更新了媒介地理学的版图,地理以重要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中。

同时,地理环境对网络的发展并非束手无策,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网络中发现地理的影子。随着传统媒介纷纷上网和网民队伍的日益扩大,网络不仅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媒介高速公路”,成为人类社会生命进化的加速器,而且正在将人的生存竞争演变为一种全新的数字竞争、传播竞争和网络生存,并催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化生活”和“地球村文化”。

第一节 网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加速器

电脑和网络传播的出现,就像其他传统媒介的诞生一样,会再一次成为人类传播史上轰轰烈烈的一场革命,成为人类社会生命和精神世界进化的助推器和加速器,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和传播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电脑和网络传播第一次建构了超越地域限制和意识形态束缚的全球传播网和“传播的世界化”,世界各地的人们无拘无束、无所顾忌、无远弗届地上网交流和沟通,传统的国家垄断走向终结,固有的地理边界逐渐模糊,常见的地域媒介的渐渐消亡,一种没有地理标识的最大空间尺度的全球媒介却迅速崛起,“传播世界整合运动的图式扩大到参与者以及非国家的、跨国的和跨政府的互动。传播网络位于这种重新表述的突出位置,剩下的就是指定新的参与者。”导致媒介传播重心发生历史性迁移的导火索也许可以追溯到1969年9月2日。这一天,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群研究生用一根4.6米长的导线成功地将两台电脑对接,目的只是为了能像电话那样传递信息。同年,出于应对战争的需要,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即“阿帕网”)的网络,它是由美国国内四所大学计算机的主机连接而成,这个阿帕网就是互联网最早的雏形。进入70年代,一些类似于ARPANET的区域网络开始在世界各地零星出现。但不同的网络之间使用的通信协议是不一样的。1974年,IP(Internet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问世,合称TCP/IP协议。

随后,美国国防部决定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TCP/IP,这为互联网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人温顿·瑟夫(Vinton Cerf)提出一个想法:在每个网络内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讯协议,在和其他网络通信时使用TCP/IP协议。这个设想最终导致了互联网的诞生。在这之后的十几年,各种各样的网络应运而生,又先后相继并入互联网而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互联网成为全世界各种网络的总汇。互联网在80年代的扩张不仅带来量的改变,同时亦带来某些质的变化。由于多种学术团体、企业研究机构,甚至个人用户的进入,互联网的使用不再限于纯计算机专业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新的使用者发觉计算机相互间的通讯对他们来讲更有吸引力。于是,他们逐步把互联网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

网络传播因其具有交互性、快捷性、隐蔽性、多媒体、多界面、视屏化、人性化等特点,的确能与传统媒介有所区别。但是,网络传播革命既是上一轮传播革命的终点站,又是下一轮传播革命的新起点;既是对人类传播史上的全部媒介进行的一次全面整合和展示,使以往的媒介形式几乎通通可以放在网络上,又是未来人类传播活动中各种新型传播媒介、传播形态的试验平台。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将网络比喻为“信息高速公路”,这是非常贴切和形象的。

他本来想说的是,由于有了网络,信息在传输上犹如驶上高速公路,速度极快,时效极强,信息量非常大。但是,随着传统媒介纷纷上网,网络不仅成了真正意义上“信息高速公路”,而且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媒介高速公路”,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和一些人际传播媒介则成了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使的各种装满货物的车辆。

因此,从网络的整合性、展示性、容纳性的特点来看,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齐全的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媒介综合平台或媒介演出舞台,网上的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和电话、电函、传真、BBS等人际媒介都不过是“演员”。当下,网络的这种模糊性和难以预测的特点,使它正处于变革创新的转折点,对其形象和特点的瞬间定格分析,既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在,更无法展示其未来。因为,跨出这一步,它不是变得焕然一新,就是变得面目全非。

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人可以在共时状态和同一平台相互交流和沟通,时间和空间被极大地压缩了,人们仿佛生活在“地球村”。网络传播打破了人类习以为常的媒介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过去以地方命名的媒介或以地方为传播对象的媒介将面临困境甚至消亡,一种基于更大对象范围或更小对象范围的传播媒介将迅速崛起,传统的媒介市场将重新划分边界。

第二节 网络地理的颠覆与重建

网络传播带来的第五次传播革命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传播活动,而且还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影响。人们常常不无调侃地说,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越来越多的凡夫俗子正在参与并创造着当下的社会史;也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正在摧毁我们自己乐在其中的生活、文化和历史。网络提供了身处不同空间中的人们互动的可能性,人们可以与世界自由交流而无需中介。一些人预言,网络的出现意味着地理的消亡,地区在网络中消失了。

但事实上,地理是以重要的崭新方式重新出现在网络中。网络为人们开辟了新的职业、活动场所与社会关系,这些都在现实地理环境中一一体现,网络与物质地理之间的依存与交织形成了新型景观。

网络对地理的颠覆和重建是全方位的:第一,网络传播中信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第二,网络传播兴起后出现了许多全新的地理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空间”的概念;第三,网络颠覆了地理空间之间的界线,并且重新划分出新的边界;第四,网络中也建立了一些虚拟地点,地理以新的面貌出现在网络中;第五,网络削弱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取而代之的是虚拟空间中的交流。下面我们将从这五方面一一论述。

一、网络时代的“地球村”

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迅速压缩了时间和空间,相比20世纪的电子传播时代,在网络传播时代我们真正生活在了“地球村”。网络传播的重要特点是高度的开放性和全球性。所谓开放性,指网络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开放平台,而非封闭的。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中,各种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都能并存于同一个网络系统中;而不同的网络之间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可以相互传输数据、交流信息。国际互联网是网络开放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互联网将各种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一个庞大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这样,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共同分享信息、交流情感、体验娱乐。

网络传播的全球性,则意味着信息可以跨越国界自由流通。互联网毫无疑问是一种全球化的传播媒介,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易地跨越国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自由交流,传递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性总是相伴而生的,它使人类社会“重新部落化”,全球已经超出原来的信息格局,成为一个信息共传、共享的大村落。

互联网自诞生起就标榜着“开放、共享、无国界”的口号,但是“开放、共享、无国界”不意味着同质同步,相反,在网络时代信息的流动非常不均衡。这个“地球村”里,网络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仍然是有所偏斜的,各国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发展水平、科技力量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从而导致信息传播的不平等。

国与国之间传播的不平衡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全球文化多元化遭到破坏。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网络传播中存在的文化霸权主义却严重损害了文化的多元化。

以语言为例。世界上有2万多种语言,但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中只使用了其中的64种,这造成使用其他语种的人们无法享受到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和几乎一切的网络应用软件,也就意味着这种语言丧失了网络传播中的话语权。同时,英语在网络传播中占据了霸主地位。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最早出现在英语国家,而目前英语国家在计算机和网络科技领域也占有主导地位,全世界使用的计算机从出生起就与英文绑在一起,各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网络传输协议、产品开发设计等使用的都是英文,所有的编码和编程也都是用英文书写和开发,英语几乎成为全球计算机通用语言。英语还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流传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互联网的发展意味着英语取得语言霸权的同时,侵蚀了更多的语种。在互联网传播的信息中,英语占到了绝大部分。只要打开互联网,映入眼帘的几乎全是英语。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文化创造有着密切联系,它既是文化重要的载体,又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一个民族失去它的语言也就意味着失去本民族的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失去语言似乎成为很多民族将要面临的困境。而英语在互联网传播中的霸权则意味着英语文化在世界的强势地位。

从互联网传播的内容来看,也存在着国与国之间的不均衡。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发布的《多种世界,一个声音》的报告充分揭示了国与国之间信息传播的不平衡性。报告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面临着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的巨大失衡。世界80%以上的媒介在发达国家,传播媒介技术更是被发达国家垄断。而传播内容上,发达国家习惯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猎奇的态度,报道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灾害、抗议事件、动乱、战争,而对发展中国家的进步视而不见。在网络传播时代,这样的传播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网络时代造就了“地球村”,但这个“地球村”仍然是不平衡的,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

二、网络空间:媒介地理学新概念

网络空间,又称赛博空间(Cyberspace),是哲学和计算机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赛博空间一词由居住加拿大的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在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融化的铬合金》(Burning Chrome)中首次创造出来,并在后来的小说《神经漫游者》中被普及。《神经漫游者》描写了反叛者兼网络独行侠凯斯被派往全球电脑网络构成的空间里,去执行一项极具冒险性的任务。进入这个巨大的空间,凯斯并不需要乘坐飞船或火箭,只需在大脑神经中植入插座,然后接通电极,电脑网络便被他感知。在这个广袤的空间里,看不到高山荒野,也看不到城镇乡村,只有庞大的三维信息库和各种信息在高速流动。吉布森把这个空间取名为“赛博空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网络空间。美国的科技哲学家迈克尔·海姆认为,“赛博空间暗示着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维度,在这里我们把信息移来移去,我们围绕数据寻找出路。赛博空间表示一种再现的或人工的世界,一个由我们的系统所产生的信息和我们反馈到系统中的信息所构成的世界。”

网络空间并非地理学意义上的三维空间,而是一种新的空间形式或主观性空间,亦即一种新的媒介地理学空间。它存在于网络系统、虚拟现实、电脑软件之中,它“显然不是由现实世界中一种同质性的空间(homogeneous space)组成的,而是指无数个迅速膨胀或迅速萎缩的和个性差异极大的空间。每一种空间都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数字相互作用和数字通信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网络空间被创造出来。它的出现往往取决于人们的需要和知识,而且会随着观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观念的成熟而扩展和延伸。在网络空间中,不存在物理约束力来指令那些被描绘的虚拟空间的动力学或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也不存在地球引力或摩擦力。它不限于三维空间,因为任何二维的平面或者点都可以显示另一个多维的空间环境。因此网络空间可以是非连续的、多维度的和自我映射的;现实空间中的所有原理都可能违反网络空间。总而言之,网络空间完全是一个人造的空间。

同类推荐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展现十六大以来党报改革、发展的新成果;交流十六大以来党报新闻宣传、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新经验;探讨今天和明天党报应对诸多挑战的新方略,既是“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三届(2006)年会的主题,又是业界和学界大力支持年会的原因。据统计,年会共收到论文、演讲稿105篇,反映了近五年来党报工作的基本面。现取89篇,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以飨读者。
  • 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

    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

    英国脱欧后,西方眼睁睁看着末日降临?本书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以大量数据和事实指出,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大包大揽的高福利民主制度已经不堪其累,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导致内生动力不足和经济增长乏力,必须依靠移民来支持;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的到来和增加,因其文化和信仰的差异,不仅改变了欧洲的人口结构,而且凭借民主制度改变了政治版图,因而产生所谓欧洲伊斯兰化和欧洲人逃离欧洲的现象。西方世界的政治精英们也把此书作为处理复杂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重要参考书。
  •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一个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行政机关需要一套完备而科学的文书系统作支点,因而,规范的文书写作就成为行政机关执行规章制度和步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本书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解力求完备,内容新颖规范,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写法指导,更有范文借鉴,使正在从事或将来有志于投身国家各级政府管理工作及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有志之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放矢,对问题有鲜明、深刻地认识,水到渠成地写出高质量的公文来。
  •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和谐家庭建设,古往今来积累了丰厚的和谐家庭建设的宝贵经验。本书有目的、有计划、有章程地介绍和谐家庭建设,并总结出系统经验。全书分前言及家规、家风、家长、家教、家庭关系、家务管理六章,全面规范了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
  • 外行看热闹:社会热点话题冷思考

    外行看热闹:社会热点话题冷思考

    本书是作者就经济领域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话题包括房价、教育、食品安全、城市交通、名牌与驰名商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假日经济、慈善与公益事业等。
热门推荐
  • 妖女驾到:弃妃难再求

    妖女驾到:弃妃难再求

    前世她身怀异能,却死在了流弹之下。一朝穿越,魂魄归来。却被困在了一个小小的王府之中。什么?王爷不喜欢她?那走!什么?王爷不让她走?那揍!什么?王爷爱上她了?边走边揍!
  • 宫思

    宫思

    ·明明想唤你一声阿寻,却只能道一声成王殿下……·本宫不管你们的小手段,但若是你们敢把主意打到薰儿身上,休怪本宫无情!·草原上的太阳已经陨落了,难道彩虹也要消失了吗?·其实,我挺喜欢你的,你信吗?——摘自《宫思》Ps:本文非所有女孩都喜欢皇帝,她们各自有各自的命运,当然,也有喜欢的。
  •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人一生的路不都会是平坦的,如何去克服在中间道路上的一些挫折
  • 克鲁索

    克鲁索

    1989年夏的东德,24岁的大学生艾德因女友意外去世而备受打击,他选择暂时逃离原来的生活,独自来到了希登塞岛上。一分是陆地,九分是天:希登塞岛是度假胜地,也是边境内的自由之乡,它属于那些得享极乐的人,白日做梦和梦中起舞的人,属于失败者和边缘人。艾德加入了岛上的克劳斯纳饭店,成为一名旺季洗碗短工。他结识了一群性格和背景各异的同事,其中有克鲁索——希登塞岛的精神领袖。他是一种奇特的混合物,包含着几达禁欲的严格和克己,近乎狂热的果决,对奇幻和禁忌的偏好,还有他那种神圣的严肃,静静振动着的气场,或者说——克鲁索能量。岛上,围绕克鲁索形成了一张由各种关系和活动组成的网。在克鲁索身旁,艾德拷问着自己和他想放弃的心……然而,随着时局变化,柏林墙倒塌,岛上的人们需要为自己的何去何从而做出新的选择……
  • 流经存在的邂逅

    流经存在的邂逅

    《流经存在的邂逅》讲述了双胞胎兄妹周浅易、聂双以及他们周围的好友们,在最美好的青春懵懂时光,分别遭遇了各自的爱情:聂双暗恋上哥哥周浅易的好友季橙,羞涩女生在爱情来临时,像个冲锋上阵的战士……种种误会叠加,开始懂得,爱上了一个人,也就赋予了那个人伤害自己的权利……考入大学后各奔东西的少年,五年后又重聚,彼此的爱情又该何去何从?《流经存在的邂逅》献给在爱情道路上,一路摸爬滚打,在爱中默默受伤,也在爱中磨磨成长的你们。
  • 从红苕窑走出的人

    从红苕窑走出的人

    小说《从红苕窑走出的人》描写了陕西西关中农村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的成长和人生历程,以主人公李厚品的生活经历为主线,艺术展现了主人公以及村民们于困苦中互相扶持、砥砺前行,再现了过去那些艰苦岁月,折射出广大农村普通家庭在艰苦逆境中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可贵品质。
  • 逆天神医妃

    逆天神医妃

    她萧沐凌强横狂傲,是人人闻风立逃的现世修罗!一朝睁眼,竟在一个废物身上苏醒,明明是家族嫡女,身份尊贵,却一直被白莲花堂姐利用陷害,最后被渣男一剑穿心而死!有仇不报非修罗,岂能让这一对渣渣再安生!堂姐白莲,将她抢走的一切夺回!再一点点玩死她!渣男作死,将他所拥有的全部毁灭!再让他生不如死!至于那些欺过她,辱过她的,她统统不会放过!而她,修至尊灵诀,召上古神兽,炼绝世神丹,横行苍穹,傲视九天!她是废物,这个世界可还有天才!?
  • 阴影下的行者

    阴影下的行者

    七神、教会、艾利之书...凡是信仰,高高在上;贵族、平民、奴隶...凡是生命,贱如尘埃。法师与骑士、神官与巫师,职业者的前路,注定无光;挣扎与反抗、混乱与死亡,阴影下,前行者尸骸累累。欢迎到书友群:773146945一起催更,聊天
  • 半生红尘,半世空门:李叔同传

    半生红尘,半世空门:李叔同传

    本书是关于李叔同的传记。他从小家境优越,饱读诗书,小小年纪便跟着佛教徒吟诵《大悲咒》。15岁时便能吟出令人惊艳的诗句,其才华令李鸿章惊为天人。后其经历不圆满的初恋,醉心艺术,并培育出丰子恺等各领域的人才。而他本身,也是一个集诗词歌赋,绘画文学戏曲于一身的绝代才子。39岁那年,在功成名就之时李叔同剃度出家,弃了红尘,遁入空门。
  • 这一帮子

    这一帮子

    这是一帮生活在现实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和打工仔。他们大多数是处在八零后,工作、婚姻、家庭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生活压力使他们气喘嘘嘘。然而他们放弃太多的自由只身在喧哗的都市中跳蚤似慌乱般蹦跳穿梭在城市与城市,高楼与高楼之间寻找可以栖身之处。 这是一群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一代人,他们正用一双双勤劳的手打造自己幸福生活的美好明天。即便在生活中都会遇见那样这样的不易。尤其是像他们这些从外地农村来城里的打工者,他们用智慧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美丽的东西。他们勇于在自己的家庭充当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当得起了一个社会的主角,为这个蒸蒸繁荣的社会和他人服务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