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9000000042

第42章 媒介符号地理(5)

语言是桥,也是墙。在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固然可以“分众化”和“本土化”,但切不可将“分众化”变成“屏蔽化”,将“本土化”等同“本地话”。因为分众化、本土化的根本目的,不是追求更狭窄的受众范围,而恰恰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更有效的传播。因此,在内容上挖掘本地新闻的深度和地区文化的精髓,在非本地信息中寻求本地化的读解,从方言及地方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以增强表现力,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新闻语言的创新,在规范的前提下追求活泼生动的节目形式和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这才是广播电视新闻本土化的应有之义。新闻实践证明,用普通话播出的广播电视新闻也完全可以是分众化和本土化的、受欢迎的新闻节目。

总之,广播电视新闻播报用语一定要使用标准语言,对普通话的推广起到示范作用。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大量使用方言,不仅不符合国家的语言文字使用方面政策法规的要求,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和社会文明进步,也是对非方言族群的歧视和不尊重,对国家和民族认同的淡漠和疏离,更是对新闻传播原则的无知和背离。凡是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人,对此必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

第四节 媒介中的非语言符号与地理

非语言符号是指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尤其是人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35%的传播是用语言来进行的。你说话时,你提供的信息有65%是以语言之外的形式传递的——比如语调、动作,甚至是站立姿势衣着,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以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也认为,面部表情最具信息冲击力,并远远超过声音和言辞。他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信息冲击力的计算公式:信息冲击力1=0.07×言辞+0.38×声音+0.05×面部表情。在大众传播媒介中,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相辅相成的,适当运用非语言符号有助于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非语言符号也是特定地理环境的产物。

一、媒介中的非语言符号

根据非语言符号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媒介中的非语言符号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视觉性非语言符号与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其中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动态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和静态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动态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主要包括体语、空间距离和运动画面。体语是指人的身体动作所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一般包括表情与眼神、姿态动作、触摸行为等。

空间距离是指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身体的距离。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研究传播过程中人对空间的使用时指出:空间距离是依据每个人所属的文化来确定的,此外空间距离还与每个人的个性和传播的情境有关。运动画面主要是指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中使用的一种符号系统。运动画面利用其光影、色彩、构图以及画面的组接和转换等元素来传递信息。

静态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外貌与衣着、静止体态、传播环境、装饰摆设、雕塑绘画、象征符号和指示符号等等。人的外貌与衣着由于形状和形式的不同,所传播的信息也不同。静止体态也是非常重要的非语言符号,戈夫曼认为,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静止体态不仅能沟通双方的思想和感情,而且还能反映出双方社会地位和审美的区别。象征符号代表某个抽象的意义,它往往是特定文化的结晶,如五角星、镰刀斧头等标志和徽记。指示符号表达某个确定的意义,其特征为简洁、形象、直观、易记,如狼烟、烽火、路标、信号旗等。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是指作用于人的听觉的各类非语言符号,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主要包括类语言、音乐和音响。类语言也称副语言,是一种通过声音的传播来表达某种信息内容的初级形式的语言,是具有某些语言功能类似于语言的声音,如语气、语调、笑声、掌声、哭声等人类发出的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类语言主要包括辅助语言和功能性发声。辅助语言是指辅助人类口头语言的声音要素,主要包括音色、音量、语速和语调等。当声音系统中的诸要素在口头语言的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时,就会导致口头语言意义的变化。不同的语速或语调会使相同的一句话产生截然不同的意思。功能性发声是指人发出的哭声、笑生、叹息声、呻吟声等声音。

它们并不具有固定意义,往往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音乐是传播媒介中另一种听觉性非语言符号,是指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例如在影视剧中,音乐能够恰到好处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烘托片中人物的情绪、渲染当时的环境和气氛;而在一些新闻报道中,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因素,达到深化新闻主题,渲染现场气氛,增强审美的效果。

音响是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包括自然环境的声响、动物的声音、机器工具的声音、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包括音乐音响和自然音响。

音响的运用是电子媒介尤其是广播的独特个性和优势,特别是在广播新闻中,自然音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自然音响是客观事物变动的环境和过程中自然发出的声音,比一般音乐声响具有更强的时空感和现场逼真性,有时候比文字语言解说更真实、更形象、更具体。

二、媒介中的非语言符号与地理

人们常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风俗习惯很多情况下是非语言符号的表征,同样是见面问候,西方人以握手或拥抱沟通情感,而传统的中国人却常以作揖表示敬意。这正是不同地理环境下产生的特定的非语言符号。但是,随着时空的变迁,世界地理距离的缩短,握手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社交礼仪。可见,非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与地理息息相关。本节中我们着重谈谈媒介中的非语言符号与地理之间的关系。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一样,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互为补充,共同完成信息的传播任务。广播是典型的听觉媒介,除语言之外,各种非语言符号是广播信息最主要的载体;而电视媒介近75%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播的。在媒介内容的生产、制作、播出过程中,媒介非语言符号始终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的作用是传递新闻信息,非语言符号在新闻的采访、制作过程中的运用必须考虑特定的地理因素。

在新闻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七分采三分写”,可见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在新闻采访中,记者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影响着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交流,决定着采访活动的成败。由于非语言符号具有地域特色,因此记者在新闻采访中使用非语言符号时要考虑地理因素的影响。

首先,记者需要考虑到在不同地理环境中表现不同的形象,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选择不同的衣着打扮。虽然记者的衣着打扮的总体风格应当是仪态端庄、典雅大方、举止得体,但不同环境中记者仍然要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着装。例如轻松、休闲的装扮与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较为协调,时尚、活泼的服饰与繁华的城市相吻合,正式、隆重的礼服与大型的节庆活动相协调。记者去不富裕的农村采访时,衣着就不能太讲究、太时尚,不能与当地的农民产生太大的反差,如果穿西装、打领带或穿着光鲜亮丽的服饰,似乎都不太合时宜,让人觉得不容易接近,增加了距离感,甚至会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因此这时候记者应当尽可能少化妆、穿着朴素,融入采访对象,这样才能获取他们的信任,取得较好的采访效果。

其次,记者需要注意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体语。尤其是在一些地域文化传统浓厚的地方,记者采访过程中的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向采访对象传达出特定的含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记者到这些地方采访时要充分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切勿表现出不敬或嫌弃。例如,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记者在采访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以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接受哈达并表示谢意,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

最后,记者还要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使用不同的空间距离。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空间范围内,从而构成他的领地,地理是影响人的空间距离的重要因素,记者在采访时,应当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使用。有一个故事说,一个阿拉伯人同一个英国人谈话时,阿拉伯人按照自己的民族习惯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英国人按照英国的习惯会往后退,因为他认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合适。阿拉伯人往前挪,英国人往后退。谈话结束时,两个人可能离原来所站的地方相当远了。确实,日本人、阿拉伯人和拉丁美洲人谈话时喜欢靠得比较近,记者在采访时不应与他们的身体距离拉得过大,否则会使采访对象产生冷淡、生疏的感觉。而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喜欢宽敞的空间,在谈话时也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记者在与这些国家的人交谈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否则会使人产生受到侵犯的感觉。

对于报纸而言,新闻采访往往是一些幕后行为,而电视将这种幕后行为搬到了前台,因此在电视节目中,尤其是电视谈话节目中,非语言符号的表达显得更加重要。谈话节目将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呈现到电视屏幕中,形成“类人际传播”。

谈话节目的中心是主持人,作为谈话节目中权威的角色,他可以通过一些手势、语音、语调等非语言符号控制谈话现场。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也要考虑到参与者所处的地理文化。例如在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即使是用欣赏的目光看)是不礼貌的,当节目嘉宾来自英语国家,主持人在节目现场时应当尽量少直视对方的眼光,以免引起尴尬。

同时,演播室的色彩、装饰等都体现出一定的含义,在使用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参与者和观众的情感体验。有研究表明,居住在热带的人喜欢亮色、白色或接近黑色的深暗色调,而温带地区的人除了旨在突出重点的亮色外,一般喜欢混合而朦胧的色调和中间色调。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热带地区太阳照射的角度能够使物体产生敏感对比、截然分明的阴影;而温带地区太阳照射角度小,物体都有轮廓模糊的阴影。同样,在不同国家也有对色彩的不同禁忌。例如在巴西,棕色、紫色和黄色是禁忌色,他们认为人死好比黄叶落下,棕黄色、紫色会给人们带来悲哀,黄色会使人陷入绝望,紫色加黄色就是患病的预兆;爱尔兰人喜爱绿色,忌用红白蓝色组合。因此节目现场的安排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地域文化的差异。

同类推荐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书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社会变革与思潮激荡的背景,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主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与否定篡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潮的交锋进行梳理、介绍、分析和评论,努力体现党性和科学性、理论性和可读性、论辩性和资料性的统一,是一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力作。
  • 谁是人才

    谁是人才

    本书对我国人才的制度框架、理论基点、科教平台、激励机制、业绩定位、宏观环境、管理队伍和企业用人等环节进行了问询,提出了解决人才的得与失、禁与漏、导与堵、权与责、信与滥等辩证观点与制度治理建议。
  • 致语文教师

    致语文教师

    本书以余映潮老师在全国各地的10个讲座稿为蓝本,分别从“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方面,提炼出关于语文教师成长的40项基本修炼,结合作者毕生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训,娓娓道来,是一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的必备书。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 帝国源纹师

    帝国源纹师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那是一串串的源纹,拥有它可毁天灭地,可创造世界。在这奄奄一息的帝国,只有他可以带领人类反抗异族,创造崭新的世界。
  • 当代文艺评论视域中的鲁迅传统

    当代文艺评论视域中的鲁迅传统

    本书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于2016年9月联合举办的“跨语际对话:文艺评论国际论坛”的会议论文修订稿的精选合集。书名“当代文艺评论视域中的鲁迅传统”即该论坛主议题。全书收入论文34篇并随文附有现场评议精选片断,作者和评议者包括孙郁、张福贵等知名高校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学科专家学者,共同探究中国文艺评论发展前景的学术氛围。
  • 穿书后抢了主角的光环

    穿书后抢了主角的光环

    穿成炮灰配角后,江玥只想好好的挣钱养相公们,不作死,过平凡的日子。没想到因为她的改变,剧情走向变化。莫名奇妙成了世子,她努力降低存在感,只求女主不要灭了她,可是女主老是往她身边跑,然后…一不小心就抢了主角的光环。
  • 玄门十事威仪

    玄门十事威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阮玲玉传:你是无声的离歌

    阮玲玉传:你是无声的离歌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因为美女明星云集而显得分外香艳。阮玲玉,这个中国电影百年中最美丽的女人之一,永远身着旗袍的美丽身影,至今依然震撼着人们。1935年3月7日夜,阮玲玉在上海寓所服下三瓶安眠药,从此与喧闹嘈杂的尘世告别。她自杀的消息传开,整个上海为之惋惜。25岁的青春韶华,如昙花凄美一现,匆匆凋谢。在她弃世后,上海万人空巷为其送行,鲁迅、聂绀弩等人纷纷撰文纪念。从处女作《挂名的夫妻》开始,9年共拍了29部电影,饰演过不同角色,只是这些人物都逃不过一个悲惨的结局——自杀、发疯、入狱、冰丝接头。
  • 胡三

    胡三

    吃过午饭,睡意朦胧。胡三上了床。连窗帘也懒得去拉。胡三住七楼,顶着天庭。太阳照在被褥上,暖融融的。被窝里头,七拱八拱地脱了衣服。睡觉再舒服不过了。眼下,胡三正接手一件非同寻常的重要材料,从上床的时间下午一时起,要在24小时之内起草一份给中央首长的汇报材料。胡三从未接受过如此光荣而机密的重大任务。关键的关键在于,胡三这会儿没情绪。胡三倘若没有情绪,是断然不肯动笔的。上司只会使用而不会尊重胡三的情绪,胡三只好自己珍惜自己的情绪。胡三本来是因为失去一次上佳的出差机会没情绪的。
  • 学生会生存指南

    学生会生存指南

    私立翎哲学院,曾是为了贵族和豪门所设立的教育机关,历史悠久的名门学校,甚至废除了贵族制的现在,多是生于富豪名家,将来背负国家命运的人才们在此就学。然而在这个顶尖学府里,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群体:学生会!欢迎加入宅san书友群:524588046(本作非辉夜大小姐同人,作者是根据辉夜大小姐开始剧情的设定想象的另一种校园故事,男女主角非学生会会长or副会长,本作青春恋爱喜剧,菜鸡互啄,段位不高)
  • 刘爱玲小说二题

    刘爱玲小说二题

    现在的我,除了把窗帘紧闭,干脆把我的窗户封上了。我住在枣乡街的一排公寓楼里,地方是我自己选的,窗口刚好向着街身,和我父母的家仅隔一条马路,窗户正中的玻璃被我锯了一个圆形的洞,以便窥视到他们以及我想窥探的东西。屋子有点小,对于我一个人来说已经大得可怕。大概是六楼,我把我的两扇窗户外表涂抹得极其抢眼,几乎在枣乡街上火龙一样跳跃着,窗户上色彩斑斓,有时是鲜血般的大红色,有时是香奈尔的小黑裙,有时是蓝宝石,在过去与现实中不断变换着样子。其实,我只有一个小小的目的,就是用无数办法将那两扇窗户武装得更像窗户。
  • 以武力征服

    以武力征服

    江湖是一个大染缸,有人染灰了,有人染红了,还有人不愿意染走了。江山代有天骄出,一代天骄胜一代,时间冲淡了一切痕迹。
  • 恶魔之愿

    恶魔之愿

    你眼中的善未必是善,他眼中的恶也未必是恶,善恶只是立场不同罢了。要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加诸在你身上,你是会因对世人的爱超脱成神呢……还是会被极度的痛苦吞没堕落成魔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