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9000000031

第31章 尺度:媒介传播的本土性与全球性(3)

第四节 媒介与全球性

与本土性相对的是全球性,前者强调个人生存的具体空间,而后者带来的是地域的跨越和边界的消失。“城市除了对旅游者而言仍是一个文化幽灵之外,将不复存在。”麦克鲁汉关于城市将消亡的论断,并非凭空的臆想,而是对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生存状态与前景的预言。电子媒介、网络构筑的信息高速公路的确在改变着地方的外观与意义,这让人们不得不对全球性进行深思。全球性作为一个术语,近年来被频频提及,甚至达到了被滥用的程度。这一描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理想化的未来世界图景——世界成为无传播障碍的“地球村”。但实际上全球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一方面,它代表着一种对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趋势的描绘;另一方面,人们必须认识到,全球性带来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存在着各种裂痕,在各种层次的力量对比中,呈现出来的冲突与矛盾,才是全球化的现实。

本土性与全球性往往被视为一种矛盾,因为它们强调的是不同的生存体验。

但这二者不可避免地结合在一起,并产生更为复杂的地点意识。即使是全球性特征体现得最为突出的网络媒体,都无法抛弃地方所带来的影响。就像卡斯特尔所说,网络社会是由全球(global)与地方(local)两个相对体所组织起来的。经济、技术、媒体与制度化权威当局的支配过程都组织在全球网络之中,但是大家的每日工作、私人生活、文化认同和政治参与则本质上是地方的。

一、全球性的地方空间

《圣经》中的巴别塔被认为是寓意无限丰富的伟大寓言,也是希伯来民族智慧的结晶。当我们将巴别塔与全球性语境和文化的发展相连,从全球范围来看,多元文化之间的交融便是建立一座互通的巴别塔。从现实来看,资讯的发达使隔离状态瓦解,交流成为必然。虽然这种沟通难以完全实现,但巴别塔与巴别城的建造也不失为一种可能的途径。

至于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景观才是巴别城、巴别塔所能达到的目标,从巴别塔的故事里我们亦能看出端倪。“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人民,是导致上帝断送和摧毁巴别塔的原因。“相同”与“相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相同”并不意味着彼此之间能够无障碍地交流;“相通”则是经过人们的努力,消除交流的障碍,所达到的理想状态。上帝将人们分散,实际上是使得人们在理智成熟之后,运用其创造力与想象力,达成彼此之间真正充分的不同讯息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语言相通、文化互动,而不是建造属于乌合之众的喧嚣的巴别塔。

全球性使得地方文化的构成更加复杂。社会流动性的增加导致多样的文化景观的出现。与全球性带来的物质景观的变化相一致,地方文化同样也受到影响。

无论是媒介传播技术的发展,经济环境的改变,还是移民浪潮的兴起,都使得文化跨越了遥远的距离而增加了接触的频率。尤其对于大城市而言,比如洛杉矶,本土性逐渐转变成为不同文化组成的拼图。这些人口的流动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地理外观的改变,更在城市中形成了文化的混合空间。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全球化时代,城市之间的流动与交融,经由媒介,正在重建“巴别塔”。

1.“混血”之城

格洛利亚·安扎杜莱(Gloria Anzaldua)和凯利·莫拉加(Cherie Moraga)将这种由国际接触的加速和增多而导致的文化称之为“混血”文化。虽然混血文化最初是指在南美洲出现的非洲文化、美洲土著文化和欧洲文化的混合,但他们用这个词更多的是描述出现在美国(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之间、在人和文化的边界交往中所生成的互相渗透、不断变动的身份。当然,这种现象也是后殖民主义批评家关注的问题。在霍米·芭芭看来,曾经的移民潮就创造了一种文化杂交的“第三空间”。实际上,“混血”文化与“第三空间”的出现,最为直接的影响就体现在城市之中。

苏贾在描述洛杉矶城市景观时,对于在内城中由移民构筑的空间予以了关注。

正如我们从超市的商品标签上看到的那样,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货品积聚在一起,使得超市这一普通的城市地点成为文化的缩略图。而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族群,真正汇集到城市中,并建立起一个个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小型社区。中国人、日本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菲律宾人等等,在美国白人社会中存在的少数族裔作为城中的他者,占据了洛杉矶城市的一部分,而且在其他的国际化大都市都能够找到类似的区域。由众多差异性的文化构成的零散的拼盘,在城市中代表着一个异类的空间。在苏贾简练的语言描述中,这些少数族群呈现出生动的图景。

既有现代化的街区,也有古典传统的市场。各种风格迥异的大小区域透过各自的方式来确认在大城市中的位置,同时,也因其与美国主流文化的鲜明对比而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在此空间中的人群所具有的身份,是由于全球化促成的,他们在新的居住城市中,依赖文化之间的碰撞而寻求自身的认同,同时,这个过程也体现出文化之间的强弱对比。当然,在主流文化的强势环境中,为了展示文化融合的图景,我们的媒介往往会制造一些弱势族群的形象,亚裔、非裔等其他肤色的面孔在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对于洛杉矶这类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人们经常会用“熔炉”去形容其强大的包容力。但实际上,全球性并未真正实现文化的融合,绝对的霸权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对比呈现得异常清晰。大众媒介中所反映出来的激烈族群文化冲突,往往就以这些标榜全球化的国际大都市作为背景。因为在这些城市中,会有更多的移民汇集,也因此产生更激烈的文化碰撞。例如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故事发生地就选择在洛杉矶,而英国的斯蒂芬·劳伦斯事件则发生在另一个现代大都市伦敦。

2.媒介作用下黑人音乐的文化影响

虽然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并不少见,而且少数族裔的文化往往处于被排斥的地位。但这种文化力量的对比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黑人音乐在白人社会的流行,便在一定程度上,至少从形式上改变了人们对“黑色大陆”的恐怖想象,并成为美国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传统音乐中,除了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还保存了大量欧洲白人移民的民乐风格,其他诸如灵歌(soul)、福音音乐(gospel music)、布鲁斯(blues)、爵士(jazz)、摇滚(rock&roll),甚至到当今的Hip-hop和Rap,都是黑人文化浸染之下的音乐形式,并且已经在白人世界中风行。这种现象不仅体现了流行音乐的一种发展趋势,更生动展示出在全球化作用下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抗、影响及渗透的过程。

作为西方文化中的他者,非洲大陆被长久打上了“黑色”的印记。美国的非裔黑人,则被排斥在美国主流社会之外成为“黑色”弱势群体。而全球化、城市化的过程,却使得非裔黑人逐渐占据了城中的一些区域。例如纽约曼哈顿的哈莱姆(Harlem)区,作为20世纪20年代爵士音乐兴盛时期的著名据点,借助同处于黄金期的广播媒介的传播,成为一道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黑人音乐这一黑人文化的外在表征,原是非裔黑人对白人社会表达愤怒和不满的一种方式,但在大众传媒的加速传播之下,这类音乐逐渐消减了其对抗白人制度的情绪,而被更多的白人社会认同并模仿。电视、电影中对于爵士乐等样式的多样表现,也使得具有显著特征的黑人文化群体被美国主流文化所认识和接纳。对黑人音乐中的“自由精神”的肯定,取代原先“野蛮粗鲁”的刻板偏见,这些原本属于黑色族群的文化,被白人社会接受,并日渐从边缘状态得到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在城市的街头、酒吧、晚宴等场所,黑人音乐不再是受到压制的异类,而成为美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并进而在时尚、音像等文化和商业领域流行开来。爵士、布鲁斯这些音乐样式也突破了地域的边界,被更多人接受,并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城市文化中占据了一定位置。当然,黑人音乐在白人世界的流行,并不能被理解为黑人文化在美国文化中占据了主流位置,因为它只是一种族群的自我表达与认同方式。当今的爵士、布鲁斯等音乐中,早期的黑人精神已经被消磨,而加入了主流文化的因素。黑人音乐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的组成成分,同时也被当作美国文化的一种精美修饰。这种文化上的融合并不是彻底的,在其华丽的表象下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因为作为族群而言,他们在美国文化中的整体地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城市越来越成为文化的散居空间,在多种文化交叠的环境中,不同的人和社会群体对同一文化现象所进行的解读不尽相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散居的文化及社会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居住其中的人必须不断调适自身在文化中的位置。

二、异托邦与伊托邦:全球性媒介的地理边界

当今关于媒介所进行的重要而激烈的讨论,一般都集中在媒介对当下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地理上。越来越多的媒体跨越国界成为全球性传播机构。促使城市地理外观与文化全球化的原因,除了国际政治、经济的推动,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全球性大众媒介的形成。当然,换一个角度来看,媒介所发生的变化也可以被视为全球化的结果。2006年3月,澳大利亚联邦通讯部长库南宣布了媒体法修订案,该法案取消了澳大利亚媒介产业国外资本控股限制。澳大利亚政府的这一举措透视出媒介全球性与地方性的关系。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代表着一个地方,但它同时也是全球链条上的一环。

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外来移民导致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由此形成人与文化之间、个体与社群之间必然产生的紧张感或认同感。城市是个体的聚集地,如果不依靠各种媒介进行沟通,那么空间的流动性就无法形成,处于不同地方的人群就无法连接起来。正是由于媒介所制造的流动空间,使得城市突破了以往的存在形式。

城市所拥有的媒介环境,即从媒介的地理内容到媒介所创造的空间,对于我们感知城市的方式极为重要。例如电子媒介与网络出现之后,城市的物质地理被颠覆,形成了另一空间维度中的城市样式,例如“全球城市”。卡斯特尔对这一概念的解释,并不局限于将其定义为纽约、伦敦之类的“统治类型城市中心”,他认为,“全球城市并不是指任何特殊的城市,而是能把许多城市不同区段(segments)导进一个以电子科技串联的全球功能性支配(domination)的网络里。”因此,按照卡斯特尔的观点,全球城市是一种空间的形式,它的形成与媒介以及媒介科技是密切相关的。当然,某些城市,如洛杉矶、纽约、伦敦等在这个全球网络中占据了比其他城市更为重要的位置,但它们也只不过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这些城市之所以具有生命力,一部分原因是占据了更为丰富的传播资源。所以,在全球化进程中,媒介对于城市及城市文化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诸如网络之类的全球性媒介,更是打造了一个伊托邦(e-topia)之城。

福柯制造了“异托邦”(Heterotopia)一词,用以描述与乌托邦密切相关又明显有别的社会文化现象,即那些借助于想象力的真实地理。而威廉·米切尔(William Mitchell)在他的同名著作中,用“伊托邦”来描述在一个电子传播通讯无所不在的速成环境下,一种全新的都市形式。实际上,伊托邦是存在于另一个维度中的空间,同时映射着物质的城市空间。对于伊托邦而言,最为重要的,并不是街道、建筑、公路这些现实中可以触及的地理要素,而在于网络所构成的全新媒介地理。

同类推荐
  • 容易读错 写错 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容易读错 写错 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分“容易读错的字词”“容易写错的字词”和“容易用错的字词”三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的开始,都详细地介绍了导致错误的原因,并介绍了科学的区分方法,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思考和学习方法。每部分的内容中择取了目前比较常见的容易出错的字词,并进行了适当的注释和详细、清晰的辨析,最后还附有例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区分。《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中还穿插一些趣味故事、开拓思维题目和知识解读等内容,帮助大家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保证大家阅读起来轻松愉快,受益匪浅。
  •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睿文馆)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研究(睿文馆)

    本书是埃利亚斯的成名作,出版后轰动西方世界,成为畅销书。人们通常把文明看成一种现成的财富,但作者认为文明是一种过程,是历经数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而且,作者推翻了传统社会学把人和社会看成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的两分法,提出两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观的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文明的进程。总之,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仅研究社会经济,而且考察人的情绪气质和思维方式的变迁;不仅重视重大事件,也从小处着手,探讨人的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以小见大。是一部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熔为一炉的百科全书式的人文经典。
  • 民国图书出版史编年(1912~1949)(全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民国图书出版史编年(1912~1949)(全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本书是关于民国时期图书出版活动史料的文献辑录,借助编年史的体例,对民国时期的图书出版活动,依年代次序作历史的叙述,勾勒出民国图书出版的发展历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出版机构的创立,大型丛书、工具书、教科书、古籍图书的刊印,出版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书业章程业规的制定,各种版权上的争端,劳资双方权益的纠纷,查禁与反查禁的斗争,以及出版机构的有关经营活动等。
  • 沉默的权威:中国基础教育教研组织

    沉默的权威:中国基础教育教研组织

    本书探讨中国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织机构教研组(教研室)的性质、历史与现状、基本职能、以及与教研室工作相关的各种社会、教育因素,并对教研室的历史使命和未来发展作出了深刻的理论思考。
  • 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文体的现代转型

    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文体的现代转型

    本书是从文学语言变革角度研究中国文学文体现代转型的一本专著。文学形式是文学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文学语言是影响文学形式的关键因素。五四文学革命是在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基础之上完成的,语言变革是考察中国文学文体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切口。本书从文学语言入手,从总体上探讨了语言变革对文体功能、文体形态和文体格局转型的影响,详细分析了语言变革作用于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各类文体体裁程序而导致的文体转型,探析了语言变革对文体渗透这一特殊的文体现象现代转型的影响。同时,本书跳出文学的内部研究,将语言变革还原到民族共同语生成的文化语境中,探察这一语言现实对文体转型的作用情形。论题的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文学的现代性及当下文学创作的一些语言困境等问题提供启示。
热门推荐
  • 探源学海

    探源学海

    真的事高中生活啊高中生活,我们回不去的过往。
  • 上古开天传

    上古开天传

    本是一家族族长之子,谁知被家族迫害,父母失踪,跌落山崖,因机缘巧合,被老祖宗黄帝和蚩尤提上了修炼之路,这一路光怪离奇,在这神奇的修炼路上一步步变强,探出上古惊天秘密,曾经的三皇五帝,为何要相继争霸天下,执着长生,到最后却身死道消,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看来这东方巨龙的历史,不仅仅是五千年啊?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玄灵风水师

    玄灵风水师

    林梦本是风水世家大小姐,从记事起就未见过父母跟着外婆长大,因为天生性情寡淡与家族没有过多交集,度过了平凡的29年,某天无意看了一部热播大剧“灵海”后,疯狂的迷恋上了男主角,顶级明星余杨,从此心心念念,一心只想接近他,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可以过普通人的生活,可是她生来就不会普通,在遇到余杨后一切都变了......风水世家又如何?知命不可改命,天命难违。
  • 遇见我的前世今生

    遇见我的前世今生

    本书是潜意识大师高原在面临人生困境之时的一次心灵和身体的双重之旅——公司的破产、妻子的离弃,身体的疾病……在遇到事业的巨大挫折和人生的重大变故时,“我”曾一度迷失了方向。为了使自己的心灵得以解脱,“我”选择了旅行,从洛杉矶到印度;从东京到南美;从阿根廷再到中国西藏。在路上,作者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包括企业家、律师、小老板、修女、僧人、不得志的员工等。特别的际遇给了他特别的启示,最终作者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苏醒、觉悟,豁然开朗,这种的感觉,或许,一生只有一次。整本书中,作者通过知名人物的禅修案例,以及大量丰富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现了多种自我疗愈的神奇方法以及自我苏醒、自我觉悟的心灵过程。
  • 星语物愿

    星语物愿

    (随缘更新)妙龄富家少女意外得到神秘吊坠……从此一跃身姿,随意穿梭各大小说,想当主角就当主角。配角太惨,我来改版凭借着雷厉风行,不按常理的个人疯性格,成为了作者们梦里的文中天使。!!!写文遇危机??No哪里有卡文,哪里有断更……那么,,你的梦里就会有我文中天使@陈心颜慢着、我好像还有其它异能力!
  • 校园王道:MVP女友

    校园王道:MVP女友

    她是被十九所学校勒令转学的问题千金,他是圣灵三少之首的霸道少爷。初次相遇便燃起凶凶战火,之后持续的火花碰撞之下渐渐发现,她的神秘背景以及性格上的极端,却成了他眼中致命的诱惑……
  • 神武双修

    神武双修

    宅男叶飞,被一块从天而降的陨石砸中,转生在一个被家族放弃的废材少主身上,从此踏上了一条争夺武道至尊的残酷征途。层出不穷的天才,凶恶嗜血的妖兽,蛰伏万年的异魔……叶飞用拳头告诉他们,管你是什么玩意,只要挡了老子的路,统统给我趴下!九天十地,唯我独尊!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朝旧梦

    北朝旧梦

    他是先帝六子,岐国的风流王爷,她是酒楼的小二,遗落在落雪轩的相府千金。一道圣旨,她的命运从此改变,随他踏上征程。洞房之夜,她拂袖而去,换来他的坦诚相待。他许诺:一切有我,绝不负你。她许诺:庙堂江湖,并肩同行,她愿意为她挥出长剑,杀开血路……一路上,他们披荆斩棘,马踏天阙,携手而来,成为岐国帝王帝后。有道是,患难易共,富贵难享。他们能否一路走下去……他能否实现诺言:一琴一瑟一商羽,生生死死一双人,还是,系我一身心,负你千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