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9000000002

第2章 媒介地理学的对象与意义(1)

媒介地理学的基本源流

天人合一,百学同源。当代学术研究由历史转向地理、由时间转向空间,正是对中国远古智慧的一种理性呼应。媒介地理学在媒介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地带应运而生,绝非偶然。秉持“天地人媒”整体互动、和谐平衡、共存共荣的研究理念,对媒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研究领域进行分析和论证,对中外媒介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回顾、总结与展望,媒介地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界和研究方法,也为新闻传播学科拓展空间和扩大影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创新的成果。

媒介地理学(Geography of Media,又译传媒地理学)是从媒介学与地理学的交叉边缘地带划分出来的一块小小的学术领地,也是传播学、媒介学、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搅拌、混合而建成的一座理论大厦。

它既秉承了媒介学、地理学这两门学科的优良传统和遗传基因,又吸收了许多相关学科的活性因子和知识营养。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周易·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管子·水地》)媒介地理学的提出与建构决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些学者专家在书斋里的想象与臆造,而是由愈演愈烈的媒介冲突、媒介危机和媒介灾难逼迫出来的,也是当代传播学研究与其他学科走向整合、走向交叉、走向互动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向现代学术空间的延伸和发展,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合一、天学地学人学同源”思想的当代复兴。

第一节 作为交叉融合的媒介地理学

如果说人类社会同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永恒主题,那么人类与媒介、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则是媒介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矛盾。媒介地理学思想来源于客观世界而又改变着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纷纭复杂、千变万化,但是人与人、人与地理之间的结构图式和空间关系体现了某种规律。地图、气象图和GPS由于反映了客观世界的人地关系和空间结构的规律,已经成为没有它们人类社会就无法“运转”的基础工具。同样,媒介地理学的种种思想也将成为人类社会没有它们就无法进而感知、理解和分析现实世界的基本观念。

一、地理学:开放性与交叉性并重的科学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人类和环境的学问。“地理”一词最早见于《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一直都十分关心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面的状况,从而萌生出各种地理概念,产生了系列地理知识。

“地理学”(Geography)一词首先诞生于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由“geo”(希腊文,意指大地)和“graphein”(希腊文,意指描述)组成,即“大地之描述”,描述和分析发生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重要的区域类型。艾利森·布伦特(Alison Blunt)精辟地总结道:如果“地理学”意味着“描述世界”,那么地理学家就是以世界为对象,对世界进行思考并以不同方式进行写作。地理学的产生,并非因人们好奇于地平线的另一端存在着什么发展而出,而是因为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环境,以及与环境相关联的文化,使得人们产生了对自然认知的渴求。而且,地理学的知识形式,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文化中。人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运用地理学的思考方式去审视其他领域。

地理学是一个古老的研究领域,曾被称为科学之母。作为一门具有极强生命力和繁殖率的科学,地理学从来都有一个开放的视野和广阔的范围,其自身的价值也通过与其他研究领域相结合,进而表现出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并以此进行文化阐释和世界改造。地理关注历史积累效应、因人的参与而遭到抑制或扭曲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以及造成一群人与另一群人之区别的文化行为的差异。地理学本身就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在自然与环境的表象之下,它还重视其中包含的文化与社会成因以及哲学意味。思想家康德及其追随者赫特纳便认为:地理学属于宇宙学,不是理性科学,是对宇宙的最深层的思考。地理的目标不是解释规则和确立定律,而是探索经验中具有时空结构的特殊性资料。于是,时间和空间被康德用作形塑其理论的基础结构。

社会与经济间的互动,影响着空间的分布,地理学也从此找到新的研究方向。

1968年,古德(Gould)在哈泼杂志(Haper's Magazine)发表的一篇论文首先使用了“新地理学”(New Geography)一词,并对文化景观予以特别关注。次年,大卫·哈维(David Harvey)在其所著《地理学的解释》(Explainin Geography)一书中,使用新实证主义的观点(即不仅重视资料搜集的重要性,同时还强调理论的重要作用)来解释过去十年来新地理学的发展。而英国的人文地理学家彼得·哈格特(Peter Haggett)以及自然地理学家理查德·休雷(Richard Chorley)通过新书的写作,加速了新地理学的成功。社会内部的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由于地域的复杂差异而增强。因此,约翰斯顿指出,现代人类生存的最重要的事实,是社会的空间差异,而不再是自然的空间差异。在创新浪潮的推动之下,社会问题、社会关系对地理学的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而生活空间(城市、景观、集群)、社会尺度、社会时间、社会意义与人本主义也成为新地理学的研究取向。地理学研究课题的多样性已经被人们所关注,包括与主流地理学相对的女权主义地理学,以及以后现代主义的方法,质疑表述世界的“精确性”的地理学研究方法等等。

通过记叙性描写、图画、电影、广告、照片和雕刻等各种描述形式所展示出来的地点、空间与景观,与自然地理一样真实可信。通过这种文化形式和描述视角所形成的文本,便是李特尔和德国的拉采尔建立的文化地理学,也是地理学研究“文化转向”的具体成果。作为一门研究地面上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的学问,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旨和学术愿望是:理解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和精妙性,从而在实践上更多地注意质量而不是数量、是心理而不是经济。于是与人文有关的地理研究应运而生,葛绥成在1936年编译的《世界文化地理》一书中,就以18章篇幅分别论述了平原、高原、盆地、海洋、沙漠、海峡、河流、湖泊等地形的文化地理,以及气候、交通、都市、国别、民族、人口、产业等文化地理现象和问题,视野开阔,内容丰富。

近年来,又有所谓情感地理、符号地理、内容地理、创作地理、电影地理、媒介地理、书法地理、音乐地理、体育地理、新闻消费地理等。文化与地理互动所产生的意义,远比二者作为各自孤立的个体所具有的意义更加丰富。文化,被当作是多样的、碎片化的事物,就更需要从地理的角度去进行观察与审视。

地理学与政治学的互动关系历来倍受关注。荷兰地理学家哈姆·迪伯利(Harm De Blij)的《地理学何以至关重要》一书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美国当前所面临的三大挑战——气候变化、中国的崛起和全球恐怖主义。迪伯利预测,如果我们依旧和过去一样对大气污染不闻不问,现在的气温极有可能会达到“间冰期时代”(Eemian Era,13万年前和7万年前之间)的水平,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中国崛起并取代美国的原因也主要在地理:地理位置优越,领土辽阔,人口庞大,文化富有吸引力,有担当世界盟主的历史及雄心。至于恐怖主义,迪伯利认为,最具威胁的并不是一两次恐怖事件,而是在一代甚至数代以前即已从中东等地来到西方国家的穆斯林移民中蔓延的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和恐怖主义思潮。因此,如果不能成功解决这三大挑战,美国势必将在世界新格局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那么,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迪伯利提供的答案很简单:提高美国人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意识,尤其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的了解。因为无论是为将来的气候变化做准备,还是防止与中国发生新的冷战,以及彻底击败和消灭恐怖主义,都需要掌握良好的地理知识。

“媒介地理学”这一概念正式出现的时间比较迟,国外直到1985年才有一本直接与媒介地理学研究有关的论文集出现(Burgess and Gold,1985)。1992年,邵培仁在《电脑与网络:媒介地理学的颠覆者》一文中曾四次讲到“媒介地理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和最新辞书中还查找不到这一条目,相关的专门研究非常稀少。但是事实上,从人类发明媒介的那一刻起,媒介就与地理产生了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和学术姻缘。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千年、留之后世,是因为地理之子——媒介的存在。地理的物化形式——媒介在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中起着记录、储存和传播文化的作用。从甲骨、草叶、竹简、木简、金石和羊皮等相对笨重的物化媒介,到纸张、磁带、硬盘、软盘等相对先进的物化媒介,都是这种结合的实例。物化媒介虽然不能等同于精神内容,却是一种寓精神内容于物质实体的特殊文化载体。物化媒介的过程,既是人类精神思维由符号到媒介的具体化、实体化的过程,又是文化的记录、存贮、传播、引申和变异的过程。从提出概念到进行研究,浙大学术团队不仅在媒介生态学研究中走在前列,而且已经在媒介地理学研究中积累了许多学术成果,使媒介地理学研究向更为广泛的领域延伸。作为媒介学与地理学相融合的一个学科,媒介地理学不仅合理承继了两者的知识精华,而且也科学吸收了两者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并将研究对象集中在人、媒介、社会和地理四者互动的关系上,集中在各种媒介文本的文化意义的生产、经营、传播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之中。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动漫、电脑、网络等既是具体的媒介,也是观照分析的具体对象;空间与时间、尺度与景观等既是地理学中的关键概念,也是在媒介地理学的视野下进行解读的重要内容。

总之,地理学作为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其核心元素是空间、地方、景观、尺度和时间,它同其他学科结合或联姻,可以产生出不同的交叉科学。

二、媒介与地理的互动互助

1.特定的地域生态产生特定的媒介形态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内篇·齐物论》)人类的生存和传播活动,总是要受到特定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生活在森林中的原始人类能够就地取材,在树叶、树皮上写字,后来则在木片或竹简上刻字;生活在河网湖区的祖先们则学会了通过苇叶写意传情;而生活在广阔沙漠上的人们要将一则信息传送到远方,就只有通过“泥版书”。此外,还有我国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青铜器铭文”,春秋战国时期的玺印、货布、陶器等文字,都和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密切关联。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出现一种古老的图书——纸草书卷,又称纸莎草纸书卷,是世界上最原始的一种图书。纸莎草是一种类似芦苇的水生莎草科植物,草叶呈三角形,在古代主要生长于埃及的沼泽和池塘之中,现在则只分布于埃及哈尔图姆(Khartum)地区北部的尼罗河谷地。纸莎草茎高可达3米多,粗细与人的手腕相当,茎部富含纤维,用它为原料制造出来的书写材料就是纸莎草纸。可见古埃及人发明出纸莎草纸书卷是地处尼罗河沿岸的地理环境决定的。与之相似的是,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中东地区的帕加马人发明的“羊皮书卷”,是指用羊皮或羊羔皮为材料制成的最原始的一种图书。羊皮书就是拉丁文中“帕加马”转义而成的。在帕加马帝国欧迈尼斯二世时期(前197年-159年),由于埃及人停止供应纸莎草,帕加马人没有了制书的原料,被迫发明了用羊皮作为原料的羊皮书。这种书的原料开始是绵羊、山羊等的皮,后来,又用牛、羔羊等的皮为原料,质地变得更好。这也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产生的特定的符号和媒介形态。

同类推荐
  •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都市中的青少年:发展危机与社会管理

    本书立足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与积极的青少年发展视角,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出发,分析当前中国都市青少年成长危机的影响因素,探索青少年社会管理的路径与方式。
  • 传播力+的风口:融媒体时代的党报转型

    传播力+的风口:融媒体时代的党报转型

    该书是当前我国传统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所选的案例基本上是近几年体现转型与融合发展实践的代表性案例。全书八篇,聚焦新闻生产、新媒体平台、全媒体采编、媒体融合、传播效果及其测定、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成功案例解析等问题。在对“总书记赞的12位优秀党员”的特别策划、“东方之星”救援报道带来的过亿、湖北随州二中校长演讲刷屏朋友圈、微博直播市委书记讲话等一批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的典型案例行全面解析的同时,作者还对网络时代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报业的转型行了探析。
  • 女性乌托邦: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二十讲

    女性乌托邦:中国女性/性别研究二十讲

    女性/性别研究在20世纪末成为显学,是1960年代新女权运动的成果;在中国,它是1980年代“妇女研究运动”的产物。本书以公开讲座为基础,上篇“新中国妇女研究”多与现实问题相关,从1980年代至今,可见中国妇女发展的具体进程;下篇“性别研究与基础教育”侧重学理讨论和学科建设,与西方女性主义对应并相互呼应,在寻根溯源的基础上为中国妇女研究开掘本土资源。
  •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每一个词的背后郜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每一个俗语的形成都记录着一段历史生活。在故事中r解词汇的历史、典故、深意,使你成为一个更懂表达和倾听的人。《中华词源(超值金版)》精选汉语中妙趣横生的近千个历史典故,可以让广大读者朋友充分体会词语的奥妙,了解历史的真相。为完成《中华词源(超值金版)》,我们参考研究了大量专业书籍,从人类灿烂的文明中撷取最光辉、最耀眼的词语典故一一辑录在此,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来源。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热门推荐
  • 改变决定人生

    改变决定人生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对普通人而言,工作是他们最普通的生存状态。人之为人,都应当乐意并有能力去工作。诚实劳动的人认为要生存就必须工作;其实,对于一切生存着的和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人来说,同样如此。当别人辛勤劳动的时候,怎么会有人游手好闲呢?那他怎么能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赢得荣誉并承担责任呢?工作是最好的老师,它迫使每个人和其他人以及现实的社会打交道。如果我们研究名人传记,就会发现:那些最伟大的人都是那些在工作中最勤奋刻苦的人;都是那些在科学研究中孜孜不倦的人;都是那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的人。实际上,人类的知识、才干和社会的进步、文明,都源自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 怒天决

    怒天决

    他,只手遮天;他,独身一人迎战众多强者;他,天赋异禀,身份高贵,傲视群雄,但是他并不是主角,主角另有其人。
  • 昭觉竹峰续禅师语录

    昭觉竹峰续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男神苏炸了

    快穿之男神苏炸了

    倪戴萌,人如其名,又呆又萌。但她天生霉运附体,她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竟然衰到被自己萌死,于是绑定了一个叫“运气”的系统......
  • 那年的爱情输给了谁

    那年的爱情输给了谁

    走出大学校门的韩奕,怀着对爱情的执着,寻找她的初恋情人苏小然。而小然却在韩奕到来之后,郁郁冷淡。韩奕一度陷入了情感的迷茫漩涡中。然而曾经的刻骨铭心与不甘,使他想要走进小然的内心。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小然却从他的视线里消失了。孤独的韩奕遇到了貌似小然的女子小允,直觉告诉韩奕,这个女子,可能与小然有关。而当小然真正出现的时候,一切已无法挽回,握着她的手,韩奕心如刀绞……这是几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有爱情,友情,还有梦想。执着的韩奕,孤独的小然,刚烈的小九,腼腆的余可,纯真的小指……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历经快乐,疼痛,迷茫,忧伤,蜕变。然而,当青春落幕,曲终人散,才发现曾经的所有也不过是一片沧海。
  • 浮生事迹

    浮生事迹

    无脑玛丽苏,搞笑图个乐
  • 琴动剑天

    琴动剑天

    “忻妍,弹琴的时候不能走神,更不能偷偷看本王。”“别自恋,我那是光明正大的看。”“王爷,我要成亲了。”……她,热爱探险,却探到了翎姜国,成了王府侍女,绕了半天还有一个身份,最可恨的是王爷欺她骗她,老虎不发威,真当她是病猫!什么?还有一个深仇冤屈?不把这些事解决都对不起她自己!什么身份、什么套路,她只认公平,没有公平?那她就创造一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九神星辰诀

    九神星辰诀

    前世战斗中牺牲后到了异界,意外获得了双世神魂和上古邪神附体还保留了前世的一套剑诀,在这个异界中.......他的命运又会是怎样呢?
  • 中国心绞痛

    中国心绞痛

    本书是著名文化学者、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以一个中国独立文化学者的良知及社会责任感所发表的随笔评论的集结。书中文章谈及文化、政策、教育、民风等诸多方面。其文字风格犀利,文章主旨清晰、论述简洁有力,往往一针见血命中问题之要害,其文字在带给读者阅读快感之余,更催人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