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8400000028

第28章 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5)

一、播客———改变了传统广播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的及时性、丰富性、全面性和互动性已经将传统媒体各自的优势融为一体,并形成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互联网的兴起既为广播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又与传统广播进行多方位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播传播稍纵即逝、仅有声音而无图文、不能自由选听节目的缺憾,使广播能吸引更多受众的参与。正是这种优势互补性,为广播以另一种形态发展提供了条件。2004年11月,美国MTV电视台的主持人亚当·科利为推广个性化的收听习惯,和软件师戴维·温纳一起开发出了一种软件,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订制、下载喜欢的电台内容或者上传自己的私人电台内容。2004年2月12日,英国《卫报》一篇题为《听觉革命:在线广播遍地开花》的文章最早提到播客这一概念。

ipod的发明者亚当·科利于2004年8月13日开通了世界第一个播客网站———“每日源代码”。亚当·科利也因此被称为“播客之父”。当前,许多世界国际广电媒体网站甚至报刊网站,如美国迪士尼、ABC News、ESPN、美国公众电台(WGBH)、加拿大广播公司(CBC)、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等均已提供播客节目。

播客的发展很快蔓延全球。2005年的下半年,ABC、NBC、ESPN、迪斯尼和美国国家公开电台陆续在其网站上推出了免费的“播客”服务。中国的播客发展出现了“菠萝网”(Podlood.com)、“播客天下”(Imboke.com)、“中国播客网”(vvlogger.com)等主流播客网站。播客,即英语的Prodcast或Prodcasting,这个词来自苹果电脑的便携式数字音乐播放器“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播客与其他音频内容传送的区别在于其订阅模式的不同,它使用RSS2.0文件格式传送信息。该技术允许个人进行创建与发布,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可以定期检查并下载新内容,并与用户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内容同步。播客并不强求使用ipod或iTunes,任何数字音频播放器或拥有适当软件的电脑都可以播放播客节目。如果说博客是对人们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颠覆,那么播客是对人们被动收听广播节目的一种颠覆。可以写、可以说、可以表演是界定播客的三大重要元素,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生活角度来诠释自己的播客,它可以是收集到的一段有趣的声音、好笑的生活短片,也可以是策划表演的节目,只要个人觉得这些东西有他人共享的价值,通过简单的上传便能达到目的。在互联网上,多媒体内容的草根性成为紧密联系群众的黏合剂。它完全颠覆传统媒介把关人的作用,播客们成了主宰自己作品的唯一决策者,每个人都能通过简单的申请注册自己的播客,开辟个性的空间。内容的原创性成为播客点击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播客的操作十分简单,这也为它拥有众多的播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人在准备好摄像头后便可进入网站注册或登陆播客,点击在线录制,根据提示操作,预设定后便可开始表演、进行录制,完成后可进入最新视频页试看效果,感觉不好还可以删掉重来。并且它的播放也没有特殊要求,任何数字音频播放器或拥有适当软件的电脑都可以播放播客节目。

与网络广播相比,播客具有一定优势。网络广播包含广播网络化和网络化广播两个概念。网络广播作为传统广播在互联网上进行延伸,可以称之为广播网络化。目前主要的形式有直播和点播。直播(Live)是电台实际播出节目的网上传输形式。时效性强、生动实际,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点播(Audio/VideoOn-demand)则将节目根据内容做成一个个片段,用户可以根据标题或分类选择所关心的片段收听。点播可以更合理地满足用户的要求,是目前广泛采用的网上广播形式。无论是直播还是点播,大都只是将传统广播电台的节目搬到网上进行“转播”。网络化广播则是借鉴传统广播方式实现互联网多媒体信息的独立制作和传播。它要求从网络发展的角度来看广播,跳出传统广播模式,真正发挥互联网广播优势。

“播客”技术的诞生,是广播进化的一个全新转折点:它继承了传统广播的优势,并且弥补了传统广播的天然劣势。利用“播客技术”的“播客广播”具有与传统广播相同的特点:传播迅速、可移动接收、接收设备都具有“便携式”特点。

“传统广播”是利用无线、有线传输的广播形式;而“播客广播”则是利用播客技术来传播的一种新型广播形式。

传统的广播理论认为: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传播的一种大众媒介。

它具有“传播迅速、廉价、方便、移动收听”等优点,但由于“线性传播”的传播方式,决定着广播同时还具有线性收听、可选择性弱、保留性差、过耳即逝等弱点。

从播客技术本身来看,播客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广阔。播客技术的不断提高将有利于用户更加方便地制作、使用播客。播客与传统媒体将进一步融合并不断释放出其巨大的经济价值。播客的核心技术RSS改变了文字和声讯传播,它也将进一步改变视频传播,在手机上收听播客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播客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无论其最终如何发展,都在不断地延伸和完善互联网这个平台。随着播客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将更加体验到网络的无限魅力。

播客最大的优势是其收听方式的自由性。除了在网上的在线收听,播客还可以借助任何便携式音乐播放器,通过RSS或者“ipod”的软件自动更新所订阅的频道上的节目并离线收听。这一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广播的单向传播和收听的固定性,同时也让人们摆脱了固定在电脑前收听的刻板性,增强了随意性。

二、每一个听众都是一个播客

数字时代的出现使许多人渴望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成为了可能,而播客恰恰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平民化的空间”。播客颠覆了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和传播者,使个人创建与发布音视频节目成为可能,个人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电脑、一个麦克和一个音频软件就可以制作广播节目,而任何数字音频播放器或拥有适当软件的计算机都可以播放播客节目,每一个播客都是一个听众,每一个听众也可以是一个播客。

播客的出现加深了受众与媒体之间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二者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单纯的我传你受单边传输关系,受众地位的主动性越来越突出。因为门槛比较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播客,所以播客天然具有平民化、口语化的制作特色,完全就是彰显个性的空间,用口语化进行自我表达,彰显个性和个人价值。

作为一种大众都能参与的媒介形态,播客受到去中心化、体验性、分享性、草根性、去权威化等网络文化特性的影响,其创作者试图摆脱传统大众媒体已成定式的文本形式,在一个几乎不受限制的创作空间里无论从信息内容还是文本形式上都获得了空前自由的表达。从目前播客的表达形式看,播客创作者一般借用传统大众媒体的影像文本作为新的文本载体,在对这些影像文本符号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上,形成互文性的播客文本,进而建构新的社会意义。

Web2.0技术促动了播客的快速发展,在播客的传播平台上,受众不仅得到了参与内容制作的机会,获得了与人分享的权利,而且延续了网络舆论互动的自由,拥有了影像传播的话语空间,以此使得播客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网络广播在新闻制作和节目传播对象上,首先要考虑网络受众的需求,实现网络化广播信息接受的舒适性、第一时间的传播性和文字音频的互动性。通过在线节目直播,网络化广播的播出采用不受制于传统广播的“网上直播”形式。虽然网上直播比转播和录播对制作者及主持人要求更高,但这是为了便于网络电台主持人能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而必须采取的方式。因为一旦播出的节目全部采用转播传统广播或录制节目方式,网络电台的网民第一性和互动特点将会丧失。传统广播上网和网络电台有区别也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他们都是一种声音艺术。

声音艺术都是通过声音来传播信息的,但是传统广播上网,目前从互联网上的运作形态来看,传统广播上网基本上是传统广播声音节目的一种网络化,或者把整个的节目搬到网上去,或者对有些传统广播的节目进行一些重新组合。完全面向网络听众,专门为他们制作的节目,传统广播上网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实际上是声音节目视觉化了,或者传播更加形式多样了。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网站———“国际在线”不是国际广播电台的简单延伸,其变化是实质性的。由于短波发射会存在盲区,而互联网不存在这样的障碍,打开音频文件,就可以很好地听到节目。许多发达国家的听众开始在网上收听国际台的节目。即使错过时间收听节目也没有关系,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广播的含义不仅是Radio而是Broadcast,要走多媒体发展的道路。

既要大力促进无线广播的发展,又要着手推进互联网在线广播。

在节目制作和栏目制定上,网络广播可以采用QQ、手机短信、论坛发帖、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与网民互动。网民可以通过以上任意一种方式与节目主持人交流,以增强节目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如节目播出时可在论坛与网民进行实时交流,也可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即时沟通,在网络节目中提供短信评论、短信点歌、短信抢答、短信调查等。网络加入广播节目,变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是对广播优势的拓展。这不仅需要主持人熟悉电脑和网络知识,还需要主持人适应从主导地位向真正开放的网络谈话组织者的角色转变,这种角色转变对主持人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对全局的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播客可以实现网上点播。网络上可以实现广播节目尤其是音乐的在线收听和点播。与一般广播上网不同的是,网络电台以网民为第一受众。网民可在网络上更加自由地点播自己喜欢的歌曲、乐曲等。从某种意义上看,网络可以代替广播,实现广播所能具备的一切功能。网络广播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就要集纳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积极开展与广播电台合作。

播客等公民媒体的成长以及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加速了网络舆论的社会化过程,目前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已经部分地融入了网络舆论的倾向,因此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报道的符号系统的塑造并没有与网络完全割裂。播客对社会问题批判式和娱乐化的双重色彩的网络思维模式,使网民更加关注长期存在的大量社会问题中的突出个案,并放大或深化其社会影响力。

以播客为代表的网络影像传播在改变了被传统媒体垄断的传播渠道的同时,也改变了其传播的内容和模式。技术跨越了由地理和政治框定的媒体范围,更多的跨国、跨地区的影像内容通过网络传播与共享。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各种信息资源,其中也包括传统电视媒体的内容,以数字影像的模式被大量复制到网络上,通过网络实现了全球化的传播。Web2.0技术构建的开源共享的网络结构实现了用户增加价值的模式,共享型数据库的构建不同于以往付费数据库和开发源码数据库模式,它使任何用户均能主动地为数据库增添价值,以一种技术结构来取代用户的“志愿者”服务。Web2.0模式下的网络影像传播不仅集中于对传统媒体内容的复制,而且也为独立制片DV等原创影像提供了自由传播的渠道。播客的出现正是继承了Web2.0技术下的传播渠道自由和共享模式,继而获得了与博客文字公共话语权相似的自由渠道发布的权力。

随着视频播客数量的增多,播客网站逐步取代独立的个人播客成为主流。

而独立播客在个人网站之外也借助播客网站进行推广和传播。早期的精英播客试图构建独立的自媒体机构,尽管可能只有一到两人组成,但随着播客的快速发展,从选题、策划到制作、发布,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媒体组织结构,成为和传统媒体相似的媒体组织形式,播客网站已经取代了独立的个人播客,成为了一个网络视频的传播平台。像国外的Youtube和itunes等视频播客网站为大量的个人播客提供了一个卖场式的公共空间,这不仅降低了播客制作者的网络技术门槛,同时也减少了用户群体的关注成本。“让受众在收看、收听传统媒体内容时得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改变了传统媒体主导一切的传播方式,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对传统媒体内容的集纳和以个人需求为目标的点对点的二次传播。”虽然原创型个人播客借助播客网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播客网站的原始生命力量,原创型个人播客将成为草根平民参与媒体制作和舆论表达的重要形式,也是播客作为自媒体传播平台发展的主要方向。播客可以为传统广播提供新鲜的素材、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和制作成品的节目,传统广播可以设立播客平台,播出播客中广泛流行的节目,也可以将传统节目制成播客,播客与传统广播完全可以开展合作达到双赢。

同类推荐
  • 哈佛东方新秀

    哈佛东方新秀

    本书只是想以海雯步入哈佛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培养海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海雯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和人生设计,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并以我的所见所感为视野,介绍美国的家庭和中小学教育,以及美国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教学、考试、评估学生的方法和道理等。
  • 何处用心?何处用脑?

    何处用心?何处用脑?

    研究经济现象,最大的困难是用心、用脑,会用得不是地方。在需要用脑判断的时候,我们用情感去替代,我们用价值观去替代。这样的话,就会使我们在经济现象中,常常达不到最起码的要求。周其仁教师用浅显易懂的案例告诉我们用脑和用心的区别以及如何正确地运用他们。
  •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本书站在时代高点,总揽新世纪传媒领域出现的新案例、新技术、新理念,荟萃高端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领域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加以系统归纳,进行趋势研究,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广播电视理论体系集大成之作。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本书以电视传播思想为核心內容的讲座文集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应景而设的,而是一种学术的习惯,一种思想力的凝聚——试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申,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室里,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名师讲座在每周五的下午总是准时而热烈地进行着,热烈于每每现场里的学术氛围,热烈于人人脑海中的思考延伸……
热门推荐
  • 公主监国

    公主监国

    皇帝病危,时局动荡,不安势力蠢蠢欲动,皇族诅咒甚嚣尘上。恶名昭彰的监国公主,大婚前夕接手命案,深陷祸国谣言;只手遮天的禁军统领,行事诡谲,奉命随侍左右,护一世平安。智囊团一二三,愤青京兆尹,中二刑部侍郎,毒舌随从,外带不靠谱郎君一枚。奇案迭起,桩桩件件直指唯一的谜底,到头来却不过一场镜花水月。棋盘上风云变幻,执棋的人却化身为卒;长孙姒不知道别家监国公主是什么样的待遇,只知道自己水深火热。以前是扑面而来的美貌郎君,现在是从天而降的诡异案子。
  • 吾吾类稿

    吾吾类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如相见初

    爱如相见初

    如果没有爱,什么都没意义。所以我愿在缱绻时光里,将全部爱与温度都交托在你掌心里。我爱你,像血液在血管里流淌;我爱你,像骨髓在骨骼里滋长。我爱你,是交织在灵魂里最深重的愿望。初次相遇,林未央知道,他人如其名般温暖。阳璟荣,是阳光般明朗和煦的男子。婚后,她说,我知你早有预谋。他浅笑,我的心告诉了我答案。她问,是什么答案?他答,Iloveyou,always.然而,当谜题逐渐显露,归回至许多年前;我们灵魂里最深重的愿望能否守得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龙魂帝尊

    龙魂帝尊

    神陨大陆,天人至高无上,奴役亿万民众,执掌人间生死。穿越者楚天,觉醒灭世神龙武魂,得到无数龙魂武者传承。拼武力,我有天魔神体肉身无敌。拼修为,我双武魂修炼,升级速度无敌。拼技巧,我是最为天才的魂符师,一秒钟能给自己加上万个buff!神陨大陆,我最能打!天人有令,觉醒龙魂者死?那我就杀上诸天,屠尽天人!
  • 大叔,求放过

    大叔,求放过

    未婚夫敢勾引她妹妹,她就去勾引未婚夫的哥哥!何安暖拉着傅笙年的皮带,醉眼朦胧:“傅笙年,今晚陪我!没意见吧?”只是,好像惹了不得了的人物?!“吃干抹净了就要走,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傅笙年咬牙切齿:“要么跟我结婚,要么被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林帝国

    武林帝国

    元末周初,西北边陲的偏远小镇上,黑瘦矮小的孤儿元封被马肉铺子老板收留,过着平淡孤寂备受欺凌的生活,一切从他以精湛的刀法杀死马贼头目的那一刻开始改变……曾辉煌一时却又顷刻间覆灭的神秘王朝究竟和元封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年轻的西凉王如何一步步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继而揭开一个旷世大秘密……
  • 最美的花儿献给您

    最美的花儿献给您

    在小小说界里有“拼命三郎”之称的作家陈勇,已经用自己对文学的执着,为自己的家乡,为年轻人谱写了一曲曲赞歌。作家很多处都描写了老~江河的如画美景。像“此时的老~江河,水天一色,被黑夜融化了”(《鱼鹰》);“雨中的老~江河,一片灰蒙蒙的,这是老~江河最寂寞的颜色”(《水嫂》);“旭日东升的老江河,渔船碧水相映,白云与渔民共影”(《水姐》);“傍晚时分,老江河神奇莫测,气象万千。晚霞的光芒,依然将江面上细小的波纹映得熠熠生辉,几只洁白的鸟儿舒展双翼,自由地翱翔在江天之间”(《吹萨克斯的男孩》)等等,这样描写老江河美景的句子俯拾皆是。
  • 巾帼枭雄:祸世王妃(全本+第二部)

    巾帼枭雄:祸世王妃(全本+第二部)

    云烈焰,中国维和部队中的一员,在结婚的前一日被急召回部队执行一项特殊任务,谁知一去不复返,因爆炸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在异世,为了与她未婚夫拥有同一张面容的君曦天,她弃红装,着戎装,纵马驰骋疆场然而,他却说要把她送到敌国去和亲,顺便打入敌人内部去当无间道,去当诱*惑敌国君王的祸水红颜好,既然他要利用她的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她成全他!★★★★★★风无痕,为她倾尽所有,誓言此生为她一人而生,一人而灭慕容澈,为她大开杀戒,一袭白衣终染血红泪顾若白,为她以命换命,却笑言那是他今生最幸福的一刻柳翼,为她成为影子杀手,让所有伤害或妄想伤害她的人,从此在这世上消失这一切的一切,只因她是云烈焰!那个对仇人,够狠;对不相干的人,够绝;对跨过她心里的那堵墙,真正走进去的人,够情、够真、够好的云烈焰!------------------本文女主非善良之辈,她的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十倍二十倍的奉还!总之,有仇必报,而且要加倍的报。喜欢善良、柔弱女主的亲,请绕道而行!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变革史》是一本讲述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土地制度变革的书。它立足当今中国第一热论的土地问题,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周代的“分封建制”和“不籍千亩”,北魏的“太和改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最终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