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900000006

第6章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1)

内容提要: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遵循着如下的逻辑线索:传播技术发明——传播政策和制度完善——生活方式的形成——经典的广播电视文本的出现——广播电视文化的成熟。而从20世纪20年代,广播事业诞生以来,广播电视媒介几乎见证了20世纪发生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成为记录现实的有力工具。同时,广播电视媒介还大力发展文艺和娱乐类节目,为受众提供消遣,并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可以从历史进步的角度来理解广播电视媒介:首先,广播电视媒介的诞生和发展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它们都曾因人类新锐技术的发明走上历史舞台,并一再因技术革新而不断迸发新的活力;其次,广播电视媒介是在一定社会体制的作用下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形成的“社会装置”,它“镶嵌”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并为社会系统的正常运作发挥着重要功能;最后,广播电视媒介因为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状态,于是,特定的广播电视文化形成了。

本章将通过对世界广播电视媒介发展历史的扫描,渐次分析以下三种范式的广播电视媒介,即:作为技术的广播电视媒介、作为事业(社会装置)的广播电视媒介以及作为文化的广播电视媒介,从而为总结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奠定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

广播电视最初是作为人类技术的新发明而存在的。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单个技术的发明往往是偶然的,但某一类别或某一系统的技术发展背后却拥有“人类需求”的社会动因,即任何一种技术发明都是历史的必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不发明这样的技术,就一定会发明功能类似的其他技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人类需求”的层面上来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满足了人类一种本能的需求——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这一需求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不断拓展的渴望。媒介技术的发明得益于人类以下两种内驱力(本能)的作用。

一、克服空间限制的需要克服空间限制,意味着人类有能力了解和掌控更宽广的地理范畴,这就需要增加物质形态的传递和信息形态的传播两种能力。在拉丁语系中,“Communication”既有“交通”(人类社会物质形态的流动)的意义,又有“传播”(信息的流动)的含义。也就是说,若想克服空间限制,只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各种交通工具亲自到达远方;二是通过各种传播工具了解远方的信息。关于前者,人类不断发明各种交通工具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古代的原始车辆到今日的宇宙飞船,人类社会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达,所占有的空间也不断扩大;关于后者,人类则不断发明更有效的传播媒介以满足需求,而每一种新媒介的发明,都导致了人类能够更快、更远地获取信息。整个人类传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克服空间限制的历史。

最初是口语传播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类没有任何超越自己身体以外的媒介,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肉身器官即眼、嘴、喉咙、肢体来传递信息。这个时候,传播的限制,就是人自己肉身的限制。尽管后来人类发明了一些辅助性的媒介来帮助传递信息,比如所谓的“结绳记事”在《九家易》里有这样的记载:“古者无文字,其为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但是,这些传播工具都是非常简陋和原始的,无法传递一些复杂的内容。于是,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被新的传播方式所取代,这就是图像、语言和文字的发明,即人类社会抽象的符号体系的形成。

1.图像传播

正如Alexander Marshack所说:“人类开始制作图像并保存这种象征性的记录……是在25000年前,即在真正的书写被发明之前就开始了”Alexander Marshack,“The Art and symbols of Ice Age Man”,Communication in History,New York:Longman,1999,P.5.,图像是被许多考古发现证明了的人类最早使用的传播工具。比如,在澳大利亚,考古学家曾经在河边发现过一些刻有鱼形图案的石块,之后他们从河里果然捞上了一模一样的鱼。考古学家就此推断,这些刻在石头上的鱼形图案就是远古人们传达信息的工具:是先在河里打上来鱼的人要告诉后来人这条河里有这种鱼的信息。

图像的信息沟通功能不仅体现在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更体现在原始人的“自我传播”中,即人会以图像为工具进行各种心灵活动。此时,图像就是一种象征的符号体系。许多研究表明,原始人的绘画具有“图腾”的意味,即图像是另外一个更加灵异和神圣世界的象征。比如,李泽厚就认为,1973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彩陶盆纹饰中的舞蹈图案,就代表着原始的图腾活动,“具有强烈的巫术作用或祈祷功能”。在原始人看来,这些图像是另外一个更加神异世界的神灵,即彼岸世界在此岸世界的一个表征,这个表征是人自己想象出来的,就是说人是在和人自己构想出来的神灵进行交流。这种信息交流活动是在人体内部完成的,是一个封闭的体系,但如果作为神灵象征的图像缺失了,这种自我交流的信息传播也就不存在了。

但是原始社会的图像传播受到的限制太多了。一方面,图像传播的信息不明确,画在洞穴内壁上的一头鹿,可能说明洞穴附近有鹿,也可能是献给神灵用作祭祀的象征,即图像传播具有很强的含混性;另一方面,原始社会的图像符号都是固定在洞穴、树木等固体物上的,极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它要求人要亲自走到信息面前才能够开始传播——是人走向信息符号,而不是符号走向人,这种传播方式无疑是非常原始和低效率的。人类必然要发明新的符号和媒介来推动自身的进步,这就是语言的诞生。

2.语言传播

语言首先是以口语的形式出现的。口语是一种有声的信息传播方式,相对于图像,它的优势在于语言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可以依附人的肉身(喉咙和耳朵)而存在。于是,人自身作为传播媒介,走到哪里,语言就会被带到哪里,这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职业的信息传播者——吟游诗人。

在欧洲,吟游诗人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是当时的新闻记者。他们一方面用歌曲传诵历史事件、讲述英雄史诗,以富有韵律的形式表达对世事的感叹,便于百姓传播、理解和记忆;同时,他们也吟诵一些当代的事情,比如风俗时政、乡野传奇,被称为“报纸小诗”(newspaper song),诗歌易于记忆的节奏和诗人四处游荡的经历都有利于现实社会中信息最大规模地传播。在口语时期,吟游诗人口中的诗歌和故事成为传播面最广的文本,著名的《荷马史诗》就是这样被传颂下来的。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明确的“吟游诗人”的概念,但是也有类似的角色,而且诗歌也是以口语的形式出现的。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由风、雅、颂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的“风”大都是民间诗歌,而“采风”就是收集民间流传的歌谣,这充分说明了口语在文化传播尤其是日常生活的文化传播中的巨大作用。另外,相当多的中国民间文化的文本都是以口语形式广泛传播的,比如中国品类众多的曲艺艺术——京韵大鼓、山东快书、河南坠子等,在古代都是靠曲艺艺人走街串巷流传下来的,许多艺人自己并不识字,但还是凭借着优秀的语言和记忆能力将历史、传奇等说得活灵活现,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

口语传播最大的劣势是信息过耳不留,无法保存。同时,由于口语传播依靠传播主体的肉身作为传播媒介,所以传播的范围十分有限。就像许多优秀的中国民间说唱艺术,曾经是靠面传心授、口耳相传一代代传承,然而,随着某一位艺人的离世,伴随着这位艺人共生的许多技艺都将面临失传和消亡。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艺人自身既是“信源”,又是“媒介”,传播的广度极为有限,信息也不易保留。最终,是文字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

3.文字传播

文字的发明对于人类社会最大的意义在于,人类社会形成了一个抽象而逻辑严密的象征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最早被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字形与所代表的事物的形状十分相像。但是,文字越发展,其抽象程度就越高,逻辑也就越严密。如此一来,人认字首先需要学习运用文字的规则,比如语音、语义、语法。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和作为拉丁语系的英文在表意方面的差别。比如要表达“采摘”的意思,汉字的“采”是“一只手放在植物上”,这是模拟现实中的动作而形成的;英文的“采”是“plunk”,这六个字母和现实生活中“采”的动作没有任何联系,它是按照文字的构词逻辑形成的,而这种逻辑是人依靠现实生活经验无法获得的,必须经过专门学习。正如麦克卢汉所说的:“字母表是视觉分割和专门化的技术,它引导希腊人去发现可以分类的数据。”拉丁文字完全脱离了象形文字“形”的限制,用独立的语法规则指示着大千世界,表达着各种复杂的意思。

文字的发明使得信息记录变得很方便,更重要的是,文字可以记录复杂的内容,而且文字信息的准确性也比图像强得多。文字发明以后,人类社会的各种典籍出现了,这就是书籍的发明。文字利于保存,开始出现所谓抽象的文化积淀,这个时候,人类渐渐进入卡西尔所描述的状况:“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世界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如果说,语言、图像是人类象征世界的一部分,那么这个象征世界则是混乱、肤浅、即兴、多义且不易保存的。文字的世界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严整、有序、深刻、易于保存(也就易于文化的传承)成为文字世界的典型特征。

图像和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了不起的发明,但承载图像和文字的媒介却是笨重的和难以传递的,因为信息传递的速度取决于人类搬运物质的能力。在加拿大传播学者英尼斯的眼中,这类媒介是“偏向”于时间的媒介,即这类媒介——古埃及人使用的泥土、古巴比伦人使用的石块——上面的文字比纸张、兽皮上的文字更容易长久地保存,但它们不是偏向于“空间”的媒介,即不利于远距离地运输和传递,信息的传播依旧受到很大限制。英尼斯认为:“根据传播媒介的特征,某种媒介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而不是适合知识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笨重而耐久,不适合运输的时候;它也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而不是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轻巧而便于运输的时候。所谓媒介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其含义是:对于它所在的文化,它的重要性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向。”因此,如何长距离地传递文字,成为传播革命的下一个方向。

4.印刷传播

文字的发明使信息变得轻便和简单,而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则将这种轻便和简单真正地发挥出来。人类的传播第一次大规模地突破地理的限制,真正“偏向于空间”的媒介诞生了。

纸张和印刷术都是中国人发明的。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制造出结实耐用的植物纤维纸。到了7世纪的唐代,中国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之后的1045年,宋代的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中国的这两项发明广泛流传到东亚和西方各国,为推动人类传播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类推荐
  • 班主任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班主任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本书所提及的每一条建议,都结合了家庭教育的实际和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分析全面、论证合理、思想深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此外,在列举的故事中,吸取了大量的外国事例,令读者耳目一新,其教育方法巧妙,易于操作。不论是观念上还是方法上,对我国的家庭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技术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故而技术发明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刷新世界的100个技术发明》,让我们对那些影响深远的技术发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打开我们创新的思维。
  •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

    《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讲述了均衡规律指趋向平衡的规律;均衡观念指争取平衡的观念。《用均衡观念认识社会历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社会历史问题讨论》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第二部分《世界中古史讲义》是从封建国家的整体历史来说明均衡规律和均衡观念。
  •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是一部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探讨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所谓“慕课(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中文音译”,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所谓“翻转课程”,英文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反常规的教学模式。
  •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本书针对当代社会孩子成长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套颇具科学性的教育方法。
热门推荐
  • 女人好心态,职场好状态

    女人好心态,职场好状态

    在职场中,你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你总会有遭遇心情低谷或人生瓶颈的时候,你总会面临人、事、物的一些变化……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支撑,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以一个最佳的状态去迎接每一个和职场有关的日子,只有这样,你才会成就平衡、圆满的人生,成为职场中真正的“精品”女人!
  • 外科浸淫疥癣门

    外科浸淫疥癣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有一双血魔瞳

    我有一双血魔瞳

    《网游带我去修炼》已开新书,希望支持!萧三因位一次高考失利,穿越到异世大陆。获得天赋血魔瞳,究竟血魔瞳能修炼到何等阶段?能否实现他的英雄梦想?金刚决、咆哮之力、风云动、流行刀法、嗜血领域等技能不断提升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命运的捉弄两世相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麟儿报

    麟儿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终极之门

    终极之门

    《终极之门》是奇幻小说。在一个宇宙中,地球上住着4种智慧生物,精灵族、人族、矮人族各出一个战士,完成一英特殊的任务。他们须向极西而行,寻找能拯救世界的圣物。他们历经千辛万苦,闯过5道关卡,完成任务后,成为自己族人的首领,并齐心合力,让各族和平相处,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回话的技术

    回话的技术

    本书层层剥笋,条分缕析,以精练生动的语言,配合丰富典型的案例,详尽讲解了人生各种场合的回话方式和回答技巧,诸如如何抛出关键词,开口回答就能说中要害;如何听出对方的话外音投其所好地回答;如何察言观色随时调整回话;如何以问代答占据主动;如何依对方的性格选择回话方式,等等。通过本书,读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学会各种回答技巧,极大地提升自己的回话能力,达到既要回答对、更要回答好、回答制胜的境地,从而游刃有余地应对种种重要、疑难、复杂的工作和生活问题,成为沟通的达人,交际的红人,事业的强者,生活的乐者。
  • 窑洞

    窑洞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亲情、爱情、友情,伦理道德,乡土习俗注定了这里有故事。何存学经历的抗日战争和解放再到改革开放,在前西村是一个生活阅历丰富的老人,看透了世间的种种,不争,不急,过着自己的平凡生活。刘晓梅,性格强烈、争强好胜、目光远大,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为了何东不受来自家庭、村里环境的影响,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搬家,新的环境有着新的压力,打工没多久厂子倒闭,然后自己一个人扛起来,带病上班,到再次倒闭,前后几次住院,然后自己开商店;90后的何东起初的叛逆,不爱学习。加上何广义的愚笨教育使得何东一度走上歧途。刘晓梅的两次大手术让年少的何东慢慢的日益成长,何东的弟弟何亮是否会步入后尘,身体残缺不全的刘晓梅这次会向命运低头吗?每个年代都会有爱情、亲情的发生,前西村三代人的爱情故事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