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900000011

第11章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6)

三、广播业务的早期发展:兼容性的发挥

广播刚刚诞生的时候,虽然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技术,它的传播力是惊人的,但是却缺乏自身独立的节目制作力量。因此,广播必须从其他媒介和艺术领域借鉴信息制作方法,形成广播节目,主要表现在新闻和娱乐节目两方面。随着自身力量的发展,广播逐步摆脱报纸等媒介的控制,发展出自己欣欣向荣的信息业务。

1.和报纸的合作与矛盾:早期的广播新闻

关于广播和报纸媒介早期发展的矛盾,美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美国早期广播节目的内容非常有限,很多时候,广播播音员仅仅是简单地报道一下当地报纸的新闻标题。听众如果想了解这则报道的详情,那么还要购买相应的报纸,这显然对报纸销售有利。很多报社正是看重了这一点,干脆自己办电台。根据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广播委员会于1927年发表的报告,当时全美有48家报纸拥有自己的电台,69家报社出钱到电台主办自己的节目,97家报纸上刊登广播新闻节目,几乎一半以上的高级电台都与报纸有着某种联系。这一时期,广播之所以如此依赖报纸,一方面是因为它缺乏自己独立的新闻采编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收音机还未普及,即没有足够的听众构成广播的广告市场,同时还无法承担较高的节目制作费用。因此,早期的广播新闻节目是靠兼容报纸的内容来完成的。

但是,广播的发展非常迅速。到1928年时,美国已经拥有800万台收音机了。当年的总统竞选人赫伯特·胡佛和艾尔弗雷德·史密斯都在广播中发表了自己的演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广播了解新闻信息。1929年席卷欧美的经济大萧条是广播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详见第二节),同时也是广播新闻业务全面超越报纸媒介的契机。经济危机、社会动荡造成了人心惶惶的社会心态,人们需要的是“即时”信息,此时广播新闻“传播快”的优势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广播新闻开始对报纸构成挑战。1932年,美联社为了挫败合众社,把1932年总统竞选的结果提前供给了广播网用以现场直播,还报道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大会,而这一切以前都是报纸新闻的招牌。这使得报纸忍无可忍。1932年底,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召开董事会,向其成员发布通牒:在报刊发布新闻之前,不得将新闻出售或透露给广播电台,广播只能播送一些简单的要闻,以鼓励大众读报。迫于压力,1933年,美联社成员召开会议,决定不再向广播网提供新闻。其后,合众社和国际新闻社也都停止了向广播网出售新闻。

新闻来源的断绝,迫使广播电台必须开发自己的新闻采编体系。CBS率先建立了一个一流的新闻搜集机构,这是一个集合了众多记者并涵盖了美国各主要城市的新闻办事处网络。不久,NBC也建立了自己的记者采编队伍。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台开始独立地采编新闻,更重要的是随着听众数量的增多,1935年,合众社等通讯社恢复了对广播的新闻供应。广播终于在竞争中摆脱报纸的压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域。不过,这种对报纸新闻的兼容并没有就此完全消失,反而作为广播节目的一个特色被保持了下来。在今天的广播中,摘取并播读有价值的报纸新闻是广播司空见惯的做法,甚至延续到电视传播中(报摘节目也是电视新闻的一种形态)。

2.广播文艺的雏形

在早期的广播节目中,文艺是十分重要的节目内容。而广播文艺节目的形成,更加凸显了广播媒介兼容性的特征。

广播诞生伊始,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第一次广播播音,是费辛顿于1906年圣诞夜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播音,当晚播出的主要是圣诞歌曲。后来,音乐节目成为广播节目主要的文艺内容,广播也因此成为音乐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20年,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工程师康拉德播出了自制的广播节目,因为对连续的说话感到厌倦,于是开始播放录音唱片,没想到大受欢迎,甚至有听众来信主动要求点播并增加播放时间。于是康拉德与唱片店合作,借用唱片,并答应在节目中提一下商店的名字作为报答。精明的商店主人发现,播放唱片的销售量要好于其他唱片。可见,广播对于唱片产业利润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作用。可惜这种作用一直未被充分重视,直到50年代,美国摇滚乐之父艾伦·弗雷德有效地将广播媒介和唱片产业结合起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广播文艺中另一块不可忽视的内容是广播剧。广播剧是广播媒介兼容舞台剧的产物。最早的广播剧是直接转播舞台的表演,让人们通过收听舞台的音响来想象演员的表演,加上一个描绘者,用语言形容看不见的舞台动作。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剧非常繁荣,很多作家都是靠写广播剧成名的。

综艺节目也是广播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类型化的滑稽节目在广播中日益成熟。这类节目的原型是马戏团的杂耍表演。由于广播是听觉的媒介,因此广播中的杂耍更多的是说唱、笑话、滑稽短剧等内容。

总之,人类社会有多少种文艺娱乐方式,广播就有可能产生多少种文艺娱乐节目形式。因为广播可以用音响将文艺娱乐方式变成自己独特的声音语言予以播出。

第四节广播的黄金岁月

广播发展的基础是技术,但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广播的发展却是得益于社会变迁。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两次重要的社会变迁推动广播真正走上了历史舞台,成为绝对的强势媒介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装置”。纵观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席卷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广播事业发展的两大契机,它们造就了世界广播发展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广播传播的两个基本特性——感染力强和伴随性收听。这两个特性至今依旧是广播传播的优势所在。

一、“大萧条”对广播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1929年开始,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陷入了普遍的经济危机,这就是所谓的“大萧条”。危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振荡,继而引发了社会恐慌。广播媒介正是凭借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灾难中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岁月。

1.社会动员作用的发挥

“大萧条”让美国经济陷入危机。为此,罗斯福总统采取了“新政”策略。他意识到,除了实施这种必要的经济措施外,还必须扭转民众普遍沮丧和彷徨的心态,这就需要一种思想意识和情感的沟通。于是,他利用广播这一当时新兴的媒介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动员——号召全美人民恢复信心,鼓起勇气,走出困境,这就是著名的“炉边谈话”罗斯福进行“炉边谈话”的目的,一是向民众解释新政的意义,二是通过谈话给予民众克服危机的信心。第一次“炉边谈话”发生在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8天。当时,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的经理哈里·布彻说: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吧。于是就此定名。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就职总统后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采访录音,任期间总共进行了12次,从大萧条时期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新政”推广中,“炉边谈话”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比如,面对美国大萧条中银行信用丧失的问题,上任第二天,罗斯福便发布了两条总统通令:第一,要求国会于3月9日举行特别会议并宣布所有银行休假4天。后者有助于打破充斥于金融界的恐慌和紧张状态,使政府扼制了挤兑风潮和有时间赶印货币。第二,国会特别会议赋予政府控制金融的权力和根据银行资产发行货币的权力,同时赋予政府对囤积和输出黄金的行为实施严惩的权力。就在银行休假结束的前夜,罗斯福对全国6000万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他以亲切诚挚的声调、质朴实用的语句,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对全国人民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有效地消除了社会恐慌,增强了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同时,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最大限度地表达了他的亲和力,他甚至会用一些非常生活化的语言使得谈话过程更像是日常生活中的聊天。比如他会在谈话过程中起身拿起一杯水喝,或者他会让他的秘书从壁炉里拿出一些柴火,因为他感到太热了。这让听众对总统产生很强烈的“自己人”的感觉,心甘情愿地按照罗斯福的指示来做事情。广播在此显示出非常有效的社会动员功能。

2.流动人口造成的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

经济危机造成了众多的流动人口。在城市,高失业率使得大批人背井离乡,出外打工。在南方,破产的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四处流浪,寻找新的生机。当人群流动的过程中,传统的媒介如报纸、杂志等已无法被有效地接受,只有广播可以随身携带,伴随着他们在大萧条中的艰苦岁月。广播在此显示了它的“陪伴功能”。这样,广播已经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技术,而是具有陪伴功能的、人性的伙伴了。广播的伴随功能至今依旧是广播媒介的优势之一,也是受众利用最多的广播特性,这在本书后面的论述中还会不断涉及。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广播媒介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强化了广播“社会动员作用”和“伴随性收听”的优势。

1.社会动员作用的继续发挥

二战造就了一批伟大的电波里的英雄,他们成功地利用广播电波在自己的国家里进行了相应的战争动员。

二战期间,罗斯福继续着他的“炉边谈话”,同时又在关键的时刻发表广播演说。在日本轰炸珍珠港的第二天,罗斯福在广播中宣布美国加入世界反***阵营的决心,强大的排比句式取得了巨大的震撼效果,他说道:

昨天,1941年12月7日……

昨天,日本政府还发动了对马来亚的进攻。

昨夜,日军进攻了香港。

昨夜,日军进攻了关岛。

昨夜,日军进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夜,日军进攻了威克岛。

今晨,日本进攻了中途岛。

……

我要求国会宣布:鉴于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无故发动卑鄙的袭击,美利坚合众国同日本帝国的战争业已存在。战争期间,广播能够发挥令人意想不到的社会动员的效果。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也是一个善用广播媒介的政治家,他在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中,通过广播向全国人民发布号召,希望所有有船的人,只要他们的船能在英吉利海峡上开动,就请到敦刻尔克帮助运输英法联军。广播的电波迅速将这个消息传遍英伦三岛,很多英国人响应国家号召,驾驶自己的船只加入英国皇家海军的营救队伍。于是,在1941年5月26日至6月4日英吉利海峡的海面出现了这样的奇观:英国皇家海军的各类舰只与各种民间的船只——渔船、游艇、拖船、货船夹杂在一起,不断向英国本土运送着溃败中的英法联军。可以说,如果没有广播媒介,英国政府根本无法在短时期内调集这么多的船只来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敦刻尔克撤退”,甚至整个二战的历史将可能重写。当“敦刻尔克撤退”胜利后,丘吉尔又即刻发表了如下著名的演说: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德国人拼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撤出了远征军!……我们决不气馁!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以不断增长的信心和力量在海面上战斗!在空中战斗!不论代价多大,我们将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决不投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演讲给予了欧洲反***力量以极大的鼓舞。除罗斯福、丘吉尔外,诸如斯大林、戴高乐在内的很多政治家也都充分地利用广播媒介,进行过战争动员和鼓舞国民士气。

2.广播伴随性收听的优势的发挥

广播伴随性优势的发挥突出地体现在广播的“心理战”当中。在战争期间,无论是难民还是作战的士兵都是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他们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因此,利用广播开展心理战术是交战双方都非常重视的事情,由此形成了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争欺骗。

比如,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人在空中的电波中制造了“东京玫瑰”的形象。“东京玫瑰”是由12位嗓音甜美、英语流利的日本女性组成的群体,她们用自己的嗓音和倾向性极强的信息(比如阅读阵亡美军士兵口袋里的家人来信)力图勾起美国大兵的乡愁,激起他们对那些送他们上战场的美国军方领导人的怨恨。在欧洲战场上,德国人故意在BBC频率的附近设置了一个英语电台,让听众调台的时候误以为这就是他们信任的BBC。德国人还制造了“好喝爵士”的形象以欺骗欧洲战场中的地下抵抗组织。“好喝爵士”是一个英国叛徒,他说一口流利的牛津英语,在电波中散布了大量的虚假消息,或者是采用小骂帮大忙的方法,力图瓦解欧洲的地下抵抗组织及被占领区民众的信心和士气,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盟军一方也不甘示弱。英国情报人员赛福特·德尔曼在伦敦成立了著名的“乔治苏格第一”电台,专门针对德国民众。播音员完全一派德国人的口气,散布一些虚假的消息,对战争后期德国社会的混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在二战期间,广播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是和人口的流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战时的流动人口(如难民、游击队等),限于种种条件,最方便接触并使用的媒介就是广播。而报纸等传统媒介战时同样受到来自印刷、发行等地域因素的限制,其普及率和信息接受的方便程度都远不如广播。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广播媒介的极大发展,还因为人们急于了解变动莫测的现实世界,得到对这个现实世界的合理解释。这一切,都使广播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国空前的重视。这正是广播的“黄金时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新闻的黄金时代”。

同类推荐
  •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对立战略与电视品牌

    大道至简。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并不复杂,复杂的是缠绕在规律周围的、种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旦把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及由此产生的干扰、误解逐一消除,规律也就水落石出了。电视品牌决非有些同志想象的那么繁复,电视品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一、核心价值的精确定位;二、普通观众对核心价值准确的认知;三、核心价值得以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是电视品牌对立战略的核心任务。
  • 公司法实务与企业改制

    公司法实务与企业改制

    本书的第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与公司法”阐述了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是实行公司制。第二部分“公司组织过程与运作”着重介绍了公司组织过程中进行设立、组织变更、重整、破产、清算等一系列活动的揉作规则和程序;第三部分“公司组织形态与运作”分别论述了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股份合作公司等组织形态的出资、股份的发行与转让、机构管理的操作规则和程序。
  • 红月亮:一个孔子学院院长的汉教传奇

    红月亮:一个孔子学院院长的汉教传奇

    本书是作者在被委派到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担任院长两年间所撰写的教育经历及教育感悟。目前汉学热正在国外流行,本书对传播汉学文化,让国内人士了解汉语在国外现状,以及了解汉学工作者的生活及工作也大有帮助。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热门推荐
  • The Life, Adventures & Piracies of the Famous

    The Life, Adventures & Piracies of the Famous

    The Life, Adventures and Piracies of the Famous Captain Singleton is a novel by Daniel Defoe,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720. It has been republished multiple times since, some of which times were in 1840, in 1927, in 1972 and in 2008. Captain Singleton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partly inspired by the exploits of the English pirate Henry Every, who operated in the late 17th century. The narrative describes the life of the Englishman, Singleton, stolen from a well-to-do family as a child and raised by Gypsies, eventually making his way to sea. The former half of the book concerns Singleton's crossing of Africa, the latter half concerning his life as a pirate in the Indian Ocean and Arabian Sea.
  • 诸天万界中修仙

    诸天万界中修仙

    修仙界第一天才万法圣地的圣子叶无涯,在一次探索遗迹的时候被人暗算。却是意外重生,并获得了神的认可,有了穿越诸天的能力,为了复仇他不得不踏上穿越之旅,且看他如何穿越位面吊打诸天。(先是斗罗大陆)
  • 再见小寒

    再见小寒

    一些回忆,在一次做梦后突然想写下关于小寒的故事。
  • 全职之旅

    全职之旅

    锻造师,药剂师,铭纹师,附魔师,炼金师,驯兽师,酿酒师,烹饪师......成为全职业大师的墨久,原以为能在异界大展身手,但命运好似在不断的和他开着玩笑。“什么我是奴隶?还是个人人嫌弃的傻蛋?”“哇,好不容易跑出来了,居然迷路了!”“妈呀!魔兽!别追我啦!快跑!快跑!”墨久异世界的全职之旅,就这么在一堆悲剧中拉开了序幕。
  • 万古神龙劫

    万古神龙劫

    天帝崩,战神、炎神争为帝,战神败,灵魂不灭,入战神图,炎神封印战神图于炎谷。炎帝九万四千年,啮铁叛变,盗取战神图,遭天神追杀,逃入盘古祖大陆地球。啮铁濒死反扑,送刘强于莽荒,欲改天立命。
  • 散仙俱乐部

    散仙俱乐部

    开宗建派?对不起没那个闲心。要开就开个散仙俱乐部,想加入?请问你是散仙吗?不是?那你就改修散仙,我负责培养。飞升仙界、神界?没意思,仙神二界,我想去就去,哪用飞升。
  • 凰引决

    凰引决

    那浩大的花雨像是一场奢绮的梦境,如今那柄涂色弯刀正嘲讽地揕入她的精魄所在。
  • 玉虚聊天系统

    玉虚聊天系统

    代替卫生纸用小石棍居然是个仙界的聊天系统!实名注册发现,自已的姓名不对!江得宝有点懵,那我是谁啊!
  • 你的天堂我的彼岸

    你的天堂我的彼岸

    如果命运让我遇见你,是为了提醒自己的过错如果有生之年,还能遇见如果当年我没有回头…熹微,让我自私点吧,对不起“大家好,这是我男朋友,宫阳。”“怎么样,很帅吧,他学习也超好的哟”没回信息的第一天没回信息的第三天没音信的第3年阳,你究竟在哪里
  •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民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林徽因传诵数十年,最唯美最经典的诗歌精选合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翡冷翠的一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中国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心灵碰撞,爱与美的永恒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