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500000064

第64章 价值转型中的广播电视艺术的(1)

生产与消费

当今社会正在发生史无前例的根本变革,中国的改革与经济发展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与飞速发展的消费时代下进行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的制度性改革,不仅造就了整个中国文化领域的广泛的结构性变异,同时,也在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部产生了相应的深刻变动,不断促成了广大民众在精神取向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迅速变更,进而形成了整个中国社会在文化层面上的精神分化与重组。另一方面,因为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外来消费文化,尤其是消费主义文化借助商品、广告、媒体的时尚视觉叙事等对我国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大众文化与消费娱乐文化正越来越成为今日中国的生活方式并在传媒上显著呈现。在消费逐渐取代生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兴趣的中心时,电视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亦呈现出一种向感性“享乐”动机的充分归趋。

2004年以来,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为代表的电视选秀造星节目在中国迅速崛起,此后,国内“造星运动”层出不穷、空前繁荣,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如火如荼的“造星”热潮。事实上,电视选秀造星节目能够红遍中国,形式上的突围与改造不是根本原因,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也至多是其产生的机缘,一定还有更深层的因素在成全它,那就是价值的现代转向。可以说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娱乐和文化的范畴,折射出的是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因此,电视选秀造星节目产生之初虽然是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但其后能够顺利得以发展却有其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它的盛行恰恰反映出娱乐消费时代人们消费商品,生产和消费欲望,渴望情感表达和人人平等的行为与心理,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大众价值观、审美心态以及传媒角色等方面的变化。在中国式的大众消费文化语境中,艺术消费的意识形态内核披上了商品消费的包装,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也像其他一切产品一样,被纳入商品经济的法则。媒体和经济联姻,和文化联姻,制造像选秀造星活动这样的“媒介事件”,从而在满足个体文化消费需要的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一节 转型中的中国当代社会

当我们从现代主义乌托邦般的梦幻中醒来,猛然间意识到时代的变化已在我们身上不知不觉地打下了烙印:我们喝着畅销全球的可口可乐,看着流行网络文学,休闲、娱乐、时尚成为我们消费的最重要标准,消费文化已经日益明显并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中国的个体空间和大众场域。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由现代走向后现代的历史转折时期,或者说一个广阔的历史的间隙地带。

一、商业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渗透与扩张

当今世界消费社会的基本形态对今天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个后现代或者后物质时代,文化已经商品化,而商品又已经消费化。也就是说,文化只有成为商品进入市场,才能被炒作、被关注。英国著名社会学与传播学教授费瑟斯通也是如此来分析文化与商品之间的互渗关系:“在文化产品的经济方面,文化产品与商品的供给、需求、资本积累、竞争及垄断等市场原则一起,运作于生活方式领域之中。”在技术高度发达、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商业主义在艺术—文化领域的渗透与扩张已然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后现代工业社会,“人们不再为艺术在‘技术上的可仿制性’而痛苦,人们懂得,工业并不意味着艺术的结束,而是意味着艺术的变革”。

在一个中国式的后现代大众消费文化的语境中,艺术消费的意识形态内核披上了商品消费的包装,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也像其他一切产品一样,被纳入商品经济的法则。随着文化的高雅目标与价值屈从于生产过程与市场的逻辑,文化工业也在商业利润法则的驱使与控制下,迎合大众消费欲望,利用现代的声像技术,对历史上的文化经典进行戏拟、拼贴、改写,以富有感官刺激的与商业气息的空洞能指(如平面图像或搞笑故事),消解经典文本的深度意义与艺术灵韵,撤除经典的神圣光环,使之成为大众消费文化的构件与装饰。

就这样,在文化工业与商品逻辑的双重胁迫下,文化、艺术与商品经济在交媾中融化,即一切都可以拿来消费,文化亦难免被消费的命运。在博德里亚看来,“一切都由这一逻辑决定着,这不仅在于一切功能、一切需求都被具体化、被操纵为利益的话语,而且在于一个更为深刻的方面,即一切都被戏剧化了,也就是说,被展现、挑动、编排为形象、符号和可消费的范型”;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快感和满足感以及体现身份和参与意识,一切存在物都被转化为各种各样的形象或类像本身,消费者的各种生活的欲望以及改变世界的愿望,都可在形象的消费中得到满足,一切又都可以美其名曰“文化”,“它配合着一整代新生消费者的新鲜口味,它笼罩着一个自我陶醉的影像世界”,在文化的氛围里人们捕捉着快乐时光,文化在这里是一个动感十足的花瓶。

文化艺术与商业之间的边界开始消失,文化生产本身正成为最强盛的经济产业之一。电子传播媒介的运作方式就是一种相当典型的经济活动。比如,电视影像生产产生了巨额的利润,无不暗示了传播媒介、文化生产与经济的共谋关系。我们说后工业化社会不断地生产和消费着欲望,这种精神的、想象性和虚拟化的消费正与电视传播媒介形成了很好的契合,它所传播的内容是一种适合全球共享的“文化快餐”,奉行的是“快乐原则”、“游戏原则”,更加注重商业性,采取适应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存策略,在娱乐性的面罩下,淡化和消解传统、世俗、意义。它事实上是调用人们的感官、本能作为赢得收视率、换取商业利润的资源,将商业逻辑运作深入到人的本能、欲望的层次,借人的快感满足以增殖。《超级女声》、《梦想中国》等选秀造星节目正是凭借商业操作和电视播出完美结合的赛制决定了其影响力。作为“超级女声”的品牌拥有者——天娱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鹏从来不掩饰“超级女声”在商业利润上的诉求:“整个赛程的安排完全是从商业的角度进行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贯穿着商业的味道。”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商业运作的大势使时尚、手段、风格、舞台都由商业给定,青年的所谓别出心裁可能只是商业齿轮中的狂奔乱跳,先锋性、批判性可能受制于商业利润驱动,成为在商业指挥棒下的寻找感觉、发泄激情。”

二、价值观的嬗变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综合。美国密西根大学政治学教授罗纳得·英格莱哈特明确提出,当今世界各国的价值观变迁实际上存在两个维度:一个是现代化维度,它反映的是从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转变的程度;另一个是后现代化维度,它反映的是从生存价值向幸福价值转变的程度。此外,他还依据近20多年来的纵惯数据,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当今世界发达工业社会出现的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从现代价值观向后现代价值观转变的文化变迁趋势。他认为,已经并将继续发生的这种文化价值变迁,在其方向上显著地不同于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的“现代化”,因而,人们再也不能用“现代化”这一概念来对它加以概括。相反,对于发达工业社会正在发生的这种文化价值变迁,用“后现代化”这一概念来加以概括则显得更为准确和恰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的制度性改革,不仅造就了整个中国文化领域的广泛的结构性变异,同时,它也在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部,产生了相应的深刻变动,不断促使广大民众在精神取向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迅速变更,进而形成了整个中国社会在文化层面上的精神分化与重组。另一方面,因为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影响,西方在后工业社会时期才出现的后现代价值观,无疑会渗入中国人的价值结构当中,影响到今日大众尤其是青年价值观的变迁。

一项最具有代表性的全国性的调查研究指出,青年的价值观变迁存在着三个基本的演变取向:“群体本位取向向个体本位取向的偏移;单一取向向多元取向发展;世俗性的价值目标正在取代理想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三个演变取向可以说既是从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从生存价值向幸福价值转变的后现代化维度。

所谓的从生存价值转向幸福价值,亦即从生存价值转向自我表达的价值,是指在消费社会中,现代人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然生理需要,而是为了表现自我或表现自我价值,最重要的是人是按照最自由的样态,按照人心中的欲望生活。在消费社会中,人的本性得到最大的张扬,“个人能通过努力实现愿望来塑造自我”,“人人都有更多的获得生活方式的自由——因此身份——即人们的选择就可能混入一个想象的机会平等的世界里,造成一个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表面现象,尽管某些人比其他人有更多的自由”。

除此之外,“新型中产阶级群体主张快乐道德观是一种责任。这一信条使不开心成了失败的标志与对自我价值的威胁。人们不仅允许快乐存在,而且要求快乐,这样才能促使个人快乐地工作。这是费瑟斯通所说的精明的享乐主义的基础,信奉这种享乐主义的个体会很策略地出入快乐设下的圈套,享受克制载美国的、受压抑的悬念所带来的欣喜”。他们想要的并不是传统的道德意义和精神层面的思考,而是一种轻松的调侃,不能满足人们工作之余消遣娱乐的作品受到了冷落。传媒消费主义倾向正是以个体及其欲望为内在基础,从日常消费的意义上来理解生活与人生,将享受、娱乐视为生命价值的实现。

在消费逐渐取代生产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兴趣的中心时,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亦呈现了一种向感性“享乐”动机的充分归趋。斯多特与伊丽莎白·埃文在《欲望的通道》中提到了关于近来消费文化发展趋势的三个征兆:“今天已没有风格,有的只是种种时尚”;“没有规则,只有选择”;“每个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人物”。还有被乔治·齐美尔视作时尚的核心动力的倾向于竞争、平等和效仿的趋势以及倾向于差异、个性和区分的趋势,这些均在媒体中得到充分的顺应并淋漓尽致地加以发挥利用。同时媒体也敏锐地认识到:“更年轻的边缘化的‘新X一代’才是后现代文化的更热心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正如西莉亚·卢瑞在《消费文化》中所指出的那样,“青年亚文化对打破高雅文化和俗文化的界限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当代后现代文化的一个特色”;“青年文化是在迅速发展的消费文化中争夺意义控制权的场地,这些争斗体现在服装、行为、音乐和语言中”;“‘亚文化回应’不是简单的肯定或拒绝,既不是‘商业剥削’也不是‘纯粹的反抗’……它既是表达独立、另类、陌生意义的宣言,也是对无个性特征的从属地位的拒绝。它是一种势均力敌的状态。同时,它也是对缺乏权力这一事实的确认,是对无能为力的颂扬。”同时,青年亚文化代表了对强化的市场的一种真实的回应。

“媒体生产商极度地依靠观众市场份额时,青年对广告商来说不仅变成了有特殊价值的销售市场,而且他们变成了这样的一部分观众:他们的观点可能预示着普通观众在未来几年内对电视的看法。因此,赢得这部分青年观众就能确保未来商业的成功。正如弗里思所说,在媒体内部市场化过程日益强化的环境中,这包含了对青年的一种认识:青年不再是变化的象征,而是进行选择的代表,在商业化媒体环境中做出选择的观众。”所以,自2005年以来轰轰烈烈的选秀造星运动在中国遍地开花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它给了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们寻找身份认同和欲望投射的机会,它顺应了大众生活过程中不再追求自身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深度,而是主动寻求能直接体现当下满足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的直接乐趣的民意。它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娱乐和文化的范畴,折射出过去十多年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自从步入消费时代以来,消费生活与当代人的生存意义之间开始产生不少差距,大多数人不再生活在饥饿和经济不安全中,这导致人们在精神归属和消费价值观念上的变化。在如今全球化语境中,创业者的传奇已到处让位于消费者的神话。“自我奋斗者”、创始人、先驱者、探险家和垦荒者的一生的传奇色彩已经失效,不再是新生代的偶像。对明星的追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大众最普遍的消费。明星是视觉文化的宠儿,没有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就没有明星。

同类推荐
  •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09年讲座精选

    2009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了厉以宁、高占祥、吴建民、海闻、张继钢、郁钧剑、韩少功、康洪雷、毕淑敏等多位名家大师举办了104场讲座,从讲座文稿中精选出72篇整理编辑成本书,内容包括新中国60周年、礼仪文化、励志教育、养生文化、创新文化、婚姻家庭、文学艺术等多个系列。
  •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 母语传播概论

    母语传播概论

    在人类跨文化、跨国界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存在着一种极为普遍的传播形态——母语传播。由关锐和李智主编的《母语传播概论》从国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双重视角观照母语传播,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案例相结合,论述了母语传播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基本模式和作用、语言转换、文化对接及效果评估等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母语传播实践为例,介绍了母语传播的两大发展趋势——新媒体化趋势和本土化趋势。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丁永为编著的《杜威》试图在一个历史的、发生学的视野中,观察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思考和参与的全部过程,以期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杜威教育思想。但同时并不打算“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地把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探究和实践的所有文章和事件都呈现给大家,而是试图选择每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此时期思想特征的文献和事件进行挖掘、比较、概括和综合。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热门推荐
  • 串雅内外编

    串雅内外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非罪:沉香水染

    爱非罪:沉香水染

    七年前,他在王城之中,她的花轿之前,没有一丝迟疑的下了屠杀令——可笑这一场惊动四国的婚礼,不过是他的阴谋!而她的爱,卑微如尘,逃不开他的掌控!心。凉透,她穿着染血的嫁衣悲痛离去:”“我回药王谷,再也不会踏出半步。”七年后,她为了知己好友的一场盛宴违约出谷,他却又再度出现,百般纠缠…战火里滚出来的情爱,似断肢残臂般深刻而破碎!她却笑的天真无邪:“你想要我救她?好啊,那就先从我的尸体上踩过去!”
  • 唤醒情商:不失控的情绪管理能量书

    唤醒情商:不失控的情绪管理能量书

    情商是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和技巧,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走向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诸多事实证明,一个人情商越高,他能获得的幸福也就越多。本书分为“自我成长”和“在关系中成长”两个部分,分别从“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和“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两个角度剖析情绪管理的深层奥秘,旨在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情绪模式,觉察到自己的内在小孩,从而疗愈自己,实现很好的自我成长,继而在各种关系中获得圆满。
  • 我家老公超护短

    我家老公超护短

    “老婆,听话……”“不要!”“乖,张嘴,我给你上药……”一场精心密谋的阴谋,她在逃跑途中跳窗闯入他的总统套房……从此,一宠上瘾。人前,他是权势滔天、腹黑霸道、冷酷狂妄、不近女色的祁少,人后,却撩她宠她再折腾她!谁特么说祁少不近女色?沈小姐怒而拍桌:“我受够了,我要离婚!”祁少扭头将小包子塞进她怀中。小包子泪眼汪汪哭断肠:“妈咪,你要抛夫弃子?”沈小姐黑人问号脸:“……”她什么时候生过孩子?
  • 万念收妖

    万念收妖

    世间苍生皆有其长,三百六十行凡有通达本理者皆可入道,入道方可修炼神魂以求长生,道之所存,人之所存。相传北苍有齐氏书生以画入道,挥墨便成千军万马;东海有烛龙以武入道,化作人形,拳脚震响三界;更在上古有秦王以剑入道,修得大成,一剑劈开三十三重天。
  • 精灵联盟调查员

    精灵联盟调查员

    默丹:“小子,要不要当联盟公务员?”易东的眼睛开始发光了:“是不是一茶一报一整天那种?”默丹:“一查一报?唔,应该是吧,毕竟组织很多时候比较关心成员的。”易东开始流口水了:“待遇怎么样,工资多少,有保险么,有公积金么,节假日怎么说?”默丹咽了咽口水,说道:“呃,这个待遇可能不是很好,八险一金,月薪上万,还分配一套房。节假日的话,我们一般有事干活,没事的话都是自由活动的,喂喂,你怎么倒了,你没事吧!”看着已经晕过去的猪脚,默丹不由挠挠头:“现在的年轻人,虽然待遇不好,也不用这么激动吧。”易东紧紧抱着默丹的手腿:“大叔,组织就需要我这样的人才,这个联盟调查员非我莫属啊。”——————————————————————————1.非幼儿向精灵宝可梦小说2.主剧情以参考游戏为主3.新手,码字时间不是很多,不喜轻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总裁别乱来:前夫,咱俩不熟

    总裁别乱来:前夫,咱俩不熟

    初识,她是大小姐,他只是个卑微的保镖,她追他逃,却一直纠缠不清。杀母之恨,新仇旧怨,他本以为自己怎么都不会放下,谁知道最后是怎么也无法对她放手!“吴晋寒,你到底爱不爱我?”她彻夜守在民政局的门口,结果第二天他带来登记的人却不是她。依旧是一身黑衣,依旧是俊脸冷酷,却不再是那个只对她笑过的男人。“嫁给我——你,不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强医生

    最强医生

    阎京本是一无业游民,在某次上网购物的时候,得到一本来路不明的医经,无师自通地学习医术,还开了一家小诊所,这里不但有奇形怪状的搏斗用具,还有见所未见的医疗器械,更重要的是,各式各样的美女,都喜欢往他这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