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500000048

第48章 广播电视的审美接受(2)

这里,首先,广播电视艺术所营构的意象世界是与广播电视的“此在”性及其受众审美的直观性直接相关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往往都是“现在时”的,并且与受众“此时此刻”的直接收视(听)分不开。虽然每个广播电视节目的具体所指可能是任意时态的,但是它们给予受众的却都是当下的直观,是一种活生生的直接体验。特别是各类直播性节目,受众更可以直接从中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于是,对于广播电视艺术的意象审美来说,现实与对象之间的时空差消失了,一切都变成“此在”甚至就是“此刻”的,变成受众自身生活的一部分。它源自于受众对于广播电视艺术随时的、直观的视听。受众的审美想象直接受制于他自身现实的生活体验,或者说,受众对于广播电视艺术的意象体验是以其当下生活为背景的。侯宝林的相声、刘兰芳的评书、各种流行歌曲及各类走红的歌星、通俗电视剧与其中主人公的扮演者、春节联欢晚会乃至于作为亚艺术的各种广告,等等,构成了当代中国广播电视所营构的意象世界的主体,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受众心目中的世俗英雄,成为大众趣味的集中体现。

其次,广播电视艺术以其全息性的特质及趋近现实的品格所营构的意象世界,直接地满足受众的视听欲望,塑造着机械复制的声画时代人们所特有的世界观。当代广播电视所营构的意象惟其是一种“类象”,所以对于受众来说,就不可能有以往那种田园诗般的接受和品味。有论者甚至曾经指出:“面对类象,人类成为视觉心理上的速食主义者,沉溺于过度的图像化、幻觉的世界。

追求简单、刺激、无须费力、无须用脑,天天‘暴饮暴食’,想象的空间因此而萎缩,成为一味观看着的颓废者。而且,不思索,故一切都无深度;不回忆,故一切都是新的;不感受,故一切都无意义。它意味着某种普泛化了的集体仿同和闲暇追逐,是精神的松懈而不是精神的执著。”这里,事实上,一方面,受众通过广播电视感觉到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在我们的眼前耳畔,仿佛一切都触手可及,人们不再迷信权威,不再有精神上的皈依;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却又在不断地为当代受众编造着一个又一个历史寓言和现代的神话,制造出众多而又迅速更替的世俗偶像。所以,一方面,受众从中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图像化信息的便捷;另一方面,又心甘情愿地欣赏着自己内心世界中的幻影,并从中获得一种游戏的乐趣。一方面,广播电视艺术的直接性(直播)、纪实性不断得以强化,立体声、高保真、高清晰度的广播电视音像设备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它们所表现的又是被刻意编码过的一个个现代成人的童话、寓言或神话。广播电视受众仿佛又回到了人类的童年时期,或者说,它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镜像”时期。人们从广播电视的“镜像”中认识自我的同时,也在逃避着现实。“镜像”成为受众普遍依恋的对象,犹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水仙花的传说,受众对于广播电视所提供的“镜像”的依恋明显带有某种自恋的性质,或者说根本上还是出于受众对于自我的无意识的发现,甚至可以说是某种集体无意识的显现使得广大的受众热衷于沉湎其中而难以自拔。

然而,广播电视艺术所营构的意象世界又并非是受众可游可居的精神家园。它给予受众的应该说只是一个瞭望外部世界的窗口。它不同于传统的剧场或影院里的戏剧和电影所给予观众的那种感性的沉醉和梦幻的效果,而是一种让受众置身于其中,与其生活纠缠在一起却又挥之不去、难以拒绝的影像的诱惑,犹如一个幽居室内的人抵挡不住窗外诱人的景色一样。这就是广播电视艺术所营构的意象世界的一种“窗口”效应。它之所以不同于戏剧、电影所给予观众的那种梦幻效应,就在于观众置身于剧场和影院中观赏戏剧和电影总不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甚至与之产生共鸣,因而,戏剧和电影的观众所获得的意象体验本质上是一种幻觉性质的;而广播电视受众从节目观赏中所获得的意象体验,由于日常化审美环境的制约以及种种现实性因素的干扰,因而往往是非幻觉的甚至是反幻觉的。通过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而生成的种种意象就现实地存在于人们的感性生活之中,正如人们从窗口所见到的种种景象就那样真实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一样。而且,问题还远不止于此。广播电视艺术所营构的意象世界是那样深深地浸润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进程,冲击着人们的视听感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甚至左右着人们的种种生活选择以至价值取向,表现出一种巨大的感性诱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光阴。而这也正是当代广播电视艺术要么偏重写实,追求新闻性、纪实化,要么偏重娱乐,讲究趣味性、寓言化的原因之所在。

广播电视受众在这种“窗口”式的意象体验中并非是全然被动的。当代广播电视固然已经渗透进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仿佛作为一种隐性的权威,已经成为维系社会平衡、实现人际沟通、满足社会的想象性需求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制约性力量,但是,它又并非是绝对强制性的,至少在受众选择与拒绝的意义上还有着相当的自主性与可调节性。受众可以收视(听),也可以不收视(听),可以选择这一个频道,也可以选择另一个频道。广播电视的审美接受越来越成为受众的一种纯粹消遣性的行为。这种消遣性的接受显然有别于传统艺术欣赏中的凝神专注。“面对艺术作品而凝神专注的人沉入到了该作品中……与此相反,进行消遣的大众则超然于艺术品而沉浸在自我中。”作为一种消遣方式,广播电视的审美接受可以说是具有相当自主性的。它有别于真正的审美状态中主体凝神专注的非自主性,受众自我的趣味在广播电视艺术审美接受的意象体验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或者可以说,受众自我的趣味在当代广播电视艺术的意象创造中应该占有核心地位。从而,能否真正体现出受众的兴趣和要求,也就成为广播电视节目(栏目)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当然,受众的非专注的审美根本上还体现出广播电视艺术作为一种当代大众消费文化的基本品格,广播电视的意象世界也就基本上只是一种以人们的感官为对象的消费性的存在。

与此相关,广播电视艺术从节目编排给人的总体印象到受众的非专注化审美所带来的随意性,决定了受众在广播电视的审美接受中所体验到的基本上只能是一种“意象的碎片”,亦即广播电视的意象世界本质上缺乏一种总体性;或者说,正是这些无数的“意象的碎片”,构成了广播电视的意象世界的整体。

这种“意象的碎片”,源自于受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种浮光掠影式的或者说是散点式的审美接受。它在本质上有别于传统艺术的“典型”观照或“意境”体验。所谓“典型”观照,代表的是一种再现性艺术的审美经验,它离不开主体对于对象本身的由表及里的把握,需要主体由对象的具体、独特的个性而领悟其广泛、深刻的共性;所谓“意境”体验,代表的则是表现性艺术的审美经验,它更与主体对于对象的整体境界的浸润分不开,与主体的一种悠然自得的观赏态度及对象本身的虚实结合、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品格分不开。从而,无论是“典型”还是“意境”,作为传统艺术的审美规范,无疑都要求它的观赏者至少具备一种关于对象的完整的意象体验,主体与对象之间应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与交融,否则,便只能流于浮泛而谈不上真正的审美。然而,广播电视艺术在其制作、播出及审美接受的方式上都难以做到让受众完全地沉浸其中、凝神专注,难以像传统艺术那样普遍而有效地通过创造“典型”的方式叙事,或者以古典的诗化意象营构某种独特的“意境”特别是广播电视的大众传播的特性及其散点接受的状态,决定了其受众的意象体验只能是一些片段式与自省式的,因而,广播电视所营造的意象世界便明显给人一种“破碎的镜像感”,不仅是平面化、无深度,且只能是大众消费的快餐,它所提供的是一些只有热量而缺少营养的精神食品。甚至等而下之,是人为地制造出一些想象的垃圾。当然,广播电视的意象世界作为对于社会的想象性关系的构造,仍然有其内在的整合性因素的存在。那也许就是这种想象性关系对于现实逻辑与公众趣味的依赖,以及人们不断变化着的消费心理的倚重。所以,包括当代社会的市场观念与媚俗心态在内的各种现实逻辑也都无情地渗透并制约着广播电视的意象世界的营构,只是这种制约和渗透仍不免表现出现代消费社会的“零售”性特点而使得广播电视的意象世界破碎而零乱。

第三节 倾听与参与——广播电视受众审美感受方式的演变

在人类的口头传播时代,受众主要的接受方式便是“倾听”。所谓“倾听”,代表着信息传播中一种严肃的、虔诚的、无条件的接受状态,它既意味着传者特别是所传达的内容的一种显而易见的权威,也体现出受传者神情的高度专注。当然,这种“倾听”基本上是一种单向度的、灌输型的,因而也是带有某种程度的被动性与强制性的接受状态。人类习惯于倾听,最早乃是与神谕分不开的。在远古的原始巫术乃至于晚近的各种宗教中,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与信服往往通过仪式化的顶礼膜拜和对于神谕的洗耳恭听来体现。其形式便是巫师的作法或传教士的宣讲。在人类早期的巫术活动中,维系巫师与那些俗众的便是神谕。巫师是神灵附体、代神说话;俗众往往是如醉如痴、俯首帖耳;而在后来各种宗教的宣讲布道中,也都要求信徒对于其教义倾心聆听。

惟其如此,神灵对于众生们才有着无所不在的影响与不可抗拒的威力。与这种神谕或教义相类似,后世举凡代表各种权威的政令或公告的发布,各种重要知识和经验的传授以及种种以“教化”的面目出现的文艺形式,也多需要受众的“倾听”,并且往往是通过种种仪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倾听”之中,重要的并不在于传者本身,传者也许只不过是一种“传声筒”,而传播内容的神圣以及受众的虔诚向往才是“倾听”核心之所在。

与“倾听”相对应的是受众对于传播过程的“参与”。所谓“参与”,乃是受众并不满足于信息的接受,而是主动地介入传播的进程,有效地进行着信息的选择,充分发挥受众接受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并且积极地将信息的获得转化为某种现实的效应。“参与”不仅体现出一种传者与受众之间的施受关系的可逆性的一面,而且更重要的,从“倾听”到“参与”本质上意味着一种传播的模式和立场的转变,即从传者先入为主的灌输转变到自觉接受受众的选择、激发受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上来。在这里,传播已不再意味着传者总是居高临下,高坛讲章,而是表现出传者与其受众之间所应有的一种理解与沟通、一种发问与应答,体现出两者之间切实的交流与互动。如果说,“倾听”代表着人类传播历史上的一种专制的传统,那么,“参与”则显示出现代传播所应有的一种民主的气息。“倾听”是受众对于传者所传达的信息的臣服,是从传者直接指向受众的;“参与”则意味着受众对于信息的选择乃至改造,存在着传者与受众之间的明确的交流与反馈。所以,相对于“倾听”的单向度接受而言,“参与”更显示出受众接受的主动性及其与传者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的一面。“参与”使得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变成一个自觉与自主的过程,并通过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平等对话、交互作用而产生一种特殊的“传播场”效应。

同类推荐
  • 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研究

    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研究

    风俗是长期相沿、积久成习的社会风尚,对社会政治的整合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是一种软控制。两汉时期是中国传统风俗观念的形成期。本书通过对两汉时期的风俗观念进行政治文化考察,探讨两汉风俗观念和社会软控制之间的联系,可以认识到:两汉士人及统治者往往从政治文化角度来阐释和理解风俗,比较偏重于探讨和处理风俗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通过美化风俗来实现对社会的软控制。因此,两汉风俗观念表现出比较鲜明的政治文化特性。
  •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本书系作者在《有效教学十讲》基础的最新学术成果,以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现在及未来的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作者以教育学为思考的立足点,同时又有课程学、学习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视野,且长期深入一线,坚持做课堂的考察,所以,其著述颇受一线教师欢迎。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如何做田野笔记

    如何做田野笔记

    近几年,许多人类学家开始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而众所周知,民族志写作的起点和基础是研究者的田野笔记。那么,如何做田野笔记呢?为此,三位具有丰富田野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人类学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而又指导性的建议。本书通过大量的正在撰写的、“未完成的”田野笔记实例,考察了田野研究者如何将亲身经历和观察写成田野笔记的过程,讨论如何运用田野笔记来讲述民族志故事的方法,以及帮助研究者基于田野笔记撰写民族志的关键步骤。本书致力于提出一套实用的田野笔记写作指导,以帮助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口述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因为田野研究和人类学方法在以上学科中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政治学、商业管理、传播、社会福利及公共卫生等学科,田野研究和民族志也可以作为次一级的辅助研究方法。《如何做田野笔记》系美国当代知名人类学家罗伯特·埃默森等撰写的一部有关人类学研究专著。田野调查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关键之处,就是如何作田野笔记。此书结集的数位人类学家的经验谈,对此项工作作了详尽、清晰的阐述,也是该学科基础方法的指导之作。
  •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从古至今,学术论著不知有多少华章,然思考的世界的且影响今日的又有多少呢?本书收集了中外一百篇思考世界的学术论著,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壮景,让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瞻望未来的辉煌!
热门推荐
  • 外星进化病毒

    外星进化病毒

    村里落下了外星病毒,感染者获得了生物变身的能力。但是,此能力消耗能量极大,只有张宏靠着自己五百斤的脂肪储备存活了下来……
  • 我家系统会作妖

    我家系统会作妖

    蓝溪一分钱没花买了一个衣柜回家,谁知那个衣柜竟然是一个换装系统,天天让蓝溪穿它的那些奇装异服上天入地的四处作妖……
  • 豪宠妖妻:喵一个,你敢应吗

    豪宠妖妻:喵一个,你敢应吗

    【本文已完结,推荐新文——惹火符咒师:妖王没下限。】他是扮猪吃老虎的霸气总裁。她是借居在他家里的蠢萌猫妖。本来平凡的生活因为她的出现,变得不平凡了,吸血鬼,狼人,妖怪都一一冒了出来。猫小萌表示很委屈,这又不是她故意的。没想到去个学校还给自家的总裁惹来一朵桃花。紧接着,无数的桃花出现在总裁的身边,猫小萌愤怒了,总裁是她的!哼哼,看她的绝招。
  •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本书选取了一百多个名人故事,并将其划分为品德篇、求知篇、智慧篇、励志篇,名节篇、交往篇、成功篇、天才篇,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激励斗志、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 深衣考

    深衣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际最强超能力

    星际最强超能力

    殷九夏是一个非常懒的人,不过,她却拥有着星际史上最碉堡的超能力。没错!只有最碉堡,没有更碉堡。
  • 狂颜

    狂颜

    新文《煌祭》*【本文大坑,女主狂,强势,说粗口,但非女尊,非NP,若不喜者请自行离开,恕不招待!】她狂妄,狂得不可一世。“在我面前,你是虎就给我卧着,是龙也给我盘着。我宫洺汐不是神,但我能做到的事,神未必能做到。”她残暴,残得令人发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人要找死,我也没办法。麻烦总是越少越好。”她冷酷,冷得无情无义。“别以为我在跟你开玩笑,我只跟朋友开玩笑,而我,没有朋友。”她运筹帷幄,敌人闻风丧胆。“他们之所以逃得快,不是因为你不怒自威,而是因为我来了。”她武艺超群,单枪匹马破敌。“我既然能自如地进你军阵中取大将首级而面不改色,自也能杀光你们这些散兵游勇。六十万人之军,又能奈我何?”她玩世不恭,令人咬牙切齿。“爱?我从来不需要这东西。如果你想从我这里得到情,劝你趁早放弃。”*敌国君王,邪魅难测,对她饶有兴趣。“这天下,只有我能与你匹敌,你舍得杀我?”沙场夙敌,脾气暴躁,恨她入骨之深。“宫洺汐,总有一天,我会在沙场上胜过你!”效力之主,温文尔雅,竟也欲罢不能。“圣将又如何?你效忠的人是我,因而你也是我的,不是么?”淡漠祭司,无情无欲,终也动了凡心。“我能看透人前世今生,却独独参不破你的命格。”诡异傀儡,孤冷乖僻,仍是被她驯服。“迦说,我一辈子只会碰到一个让我心悦诚服的人,但我会为她死,且心甘情愿。”临风少年,淡雅如水,视她珍若性命。“我从来不想叫你姐姐,你是我的汐。”*卷一简介(初步估计约八万字):国既破,则无家可言。人已亡,更无亲可究。十年孤身游历,已足够她长出一身胆色与过人武艺,性子却日见狂气,平日笑眯眯已无人敢惹,若是仰天长笑一声,那又是何等气势!她狂妄残暴冷酷,她是宫洺汐!她本不想效忠于那温文皇帝,自然悠然了她一生,便是有纵世将才,惊才绝艳,也情愿就葬在山水之中,她是放纵惯了的人,不能容忍被束缚。奈何那个众国不得不从的祭司,在天下人面前为她卜了一卦,将她推至风口浪尖,再也没有机会全身而退。*卷二简介(初步估计要有十五到二十万字):既然当了圣将,就要当得不负众望。她借他人之手轼沧帝,只为报当年隔岸观火之仇;灭司国,也只为报双亲之仇——当然,也是为了避开那个人。既然有胆做,就要有胆承受她的怒火。夸下海口,三月之内覆灭司国,她收西北,定草原,狼烟之中攻入司城。
  • 复仇旅

    复仇旅

    父母接连遭到金鹏堡杀手暗杀,姐姐也不知所踪。于是,愤怒的少年踏上了复仇之旅。
  • 竹马是个渣

    竹马是个渣

    三岁程子佳说:“周晓微,你敢跟别的男孩子说话,你死定了。”五岁程子佳说:“周晓微,你要是在跟隔壁的小明说话,我不教你做作业了。”六岁:周晓微,还不走快点,快点,后面有鬼的,赶紧过来,拉着我。”七岁:“周晓微,你下次再敢这么晚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十岁:“周晓微,你怎么这么笨啊?走路都会摔倒。“十二岁:“周晓微,你是不是收隔壁班男生情书了?交出来。”十四岁:“周晓微,你要是在敢跟隔壁班男生说话,你就死定了。”十五岁:“周晓微,我要走了,你不准喜欢上别的男生。”二十岁:“周晓微,你丫的搬家也不告诉我,害我站在雨里淋了三天三夜。”二十三岁:“周晓微,我要结婚了。”二十四岁:“周晓微,我离婚了。”二十五岁:“周晓微,你丫的怎么就这么狠心?”二十七岁:“周晓微,赶紧回来,儿子哭了。”周晓微跟程子佳住在一个大院里,两家就隔了一个墙,从小,程子佳就欺负周晓微,周晓微暗暗发誓,一定要报仇,原以为程子佳走了,自己就好过了,偏偏,他又在一次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两人抵死纠缠,
  • 极品帝妃:废材庶女太嚣张

    极品帝妃:废材庶女太嚣张

    前世新婚夜被情敌剔骨而亡,每世活不过二十,有仇必报的她王者归来,灭渣男渣女。当废材觉醒,身负上古神女之力,锋芒无人能敌。天界太子“要么进地狱,要么屈服”战神帝君:“一路杀戮,弃尽我所有扭转你的天命。”鬼君:“十万冤魂只为祭奠你”昔日惊艳六界的龙公主华丽归来,引动天上地下翻云覆雨,长达千年的阴谋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