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7500000003

第3章 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 范畴与历程(2)

(二)电视艺术与电视艺术美学的合法性讨论

20世纪80年代初,在广播影视界爆发的一场学术争论是:电视是不是艺术?电视艺术有无建立自身美学的必要?

这股争论风先从电影界吹起。1980年第一届全国优秀电视剧奖(“飞天奖”前身)评出了一等奖获奖剧目《凡人小事》、《女友》、《有一个青年》,随之第二届又评出了一等奖的单本剧《新岸》(丹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合拍)。

《新岸》标志着年轻的中国电视剧艺术在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它不仅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广度,展示人物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方面,达到了新的审美水平,而且在电视剧镜头语言的探索创新方面,也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了电影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电影界陆续发表了一批探索电视艺术特性和电视艺术美学方面的文章,大体上都是持肯定观点的。1981年第4期《世界电影》杂志发表了邵牧君先生的一篇持否定观点的文章——《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认为:“一些仿佛是探索电视艺术特性的文章,实际上只是说了电视表现的技术特点,并无美学意义可言……至少就电视的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把它作为一种新艺术的诞生来礼赞,似乎还嫌为时过早。”顿时在影视界掀起轩然大波。当时,接近邵牧君先生这种观点的还有四篇文章。一是张瑶均的《影视美学系统观》,发表在《电影艺术》1986年第8期,文章提出了“同质异量”说,认为“影视是同一门类艺术,没有质的区分,但有量的差异”。

两者具有一种相同的“系统质”,影视“是同质异量的艺术”。二是韩小磊的文章《试论电视剧(故事片)的文化特征》,连续刊登在《中国广播电视》1986年第9期至第12期。他认为:“电视与电影同属影视文化,在社会的文化体系里,它们有着影视文化的共同性又存在差异性”;“在影视艺术中要把电视与电影在美学体系上分开,创造独立于电影之外的电视美学体系,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三是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电视剧艺术》上发表谈电视剧艺术的两个问题,《中国广播电视》1986年第7期以文摘形式摘登了他的看法:影视都属于视听艺术,两者在美学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四是钱海毅的文章,题目是《电视不是艺术》,刊登在《当代电视》1987年第4期,顾名思义,论点是:电视非艺术也。

与上面的文章相反,持肯定观点、主张电视有独立美学品格和自己的“个性”的,有如下专著和论文:一是王维超先生的专著《电视剧初探》,书中指出:“电视剧不是电影,更不是广播剧。它既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电视剧就是电视剧”。张凤铸在1983年发表了《电视剧的欣赏和创作浅谈》,继之又发表了《博取广纳,自成一体——电视剧探讨之一、之二》和《发挥优势,强化特色——电视剧理论与实践管窥》。他认为:“电视剧,顾名思义,就是电视的剧。它不是舞台剧,也不是银幕上的剧,而是荧光屏上的剧……既要博取广纳,为我所用,又要独辟蹊径,走自己的路,逐步形成自己的美学体系”;“只有发挥电视艺术独特的个性,以其所独有的一套描写表现手段表现出耳闻目见的世界多样性,才经久不衰,青春长驻。电视剧既不向话剧靠拢,也不向电影靠拢,要经过实践和研究,探索出电视剧自身的道路”。蔡骧、朱汉生等同志在1986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编辑部召开的“电视剧理论座谈会”上的发言也是持此观点,强调“电视剧理论研究要以我为主”,“寻求电视剧的个性”。

王迪教授的《在比较中认识自己》一文认为:“我们可否提出这样的课题来加以研究,如电视剧照相本性、电视剧蒙太奇,就是说,我们不仅将电影本性融入电视剧之中,更重要的是寻找有别于电影的电视剧的美学特点。”如荧屏感问题,“尤其是屏幕小和观看者的家庭氛围。因此,室内性应该被认为是电视剧的总的特点;而且从这里出发,可能出现电视剧独有的种种特点。”钱世梁的《电视剧审美感受的特殊性》一文认为:舞台剧和电影是群体化情感体验,而电视剧的情感体验则是个体化的。作为审美主体——电视剧观众,是在非常现实的环境中观赏电视剧的;作为审美客体——电视剧,又是穿插在新闻、体育、教育等许多非常纪实的节目中播出的。这就迫使电视剧的编导要十分注意电视剧的真实性与现实感,加强电视剧对于电视观众的亲近感和亲切感,以此来缩短电视观众因情感体验的个体化所造成的心理距离。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广播电视艺术作品(节目)的丰富和提高,特别是广播剧、电视剧、春节电视联欢晚会等艺术形式日益深入人心,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以及广播电视艺术论著的相继问世,这场争论逐渐得到共识,即电视既具有艺术的品格,也有必要和条件建立自身的美学。许多电影艺术家和电视理论家纷纷介入电视,从事电视剧创作和电视艺术理论研究。

三、自成一体的研究———成熟期(1990年至今)

广播电视艺术研究在经历自发、自觉两个阶段的积累之后,逐步有了一些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播电视艺术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成熟时期,出现并取得了一些前所未有的丰硕的成果。

1988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电视节目制作丛书”,它是“国内第一套电视专业的丛书”,由任远的《屏幕前的探索》,李兴国的《摄影构图基础》,钟大年、王桂华的《电视片编辑艺术》,宋家玲的《电视剧艺术论》,刘恩御的《电视色彩学》,温化平的《电视节目解说词写作》,赵凤翔、徐舫州的《文学与电视》,任金洲的《电视摄影基础》,高廷智、李近朱、郝俊兰的《电视音乐与音响》,丁海宴的《电视编导的智能构成》,叶家铮的《电视传播的艺术》,高鑫的《电视剧的探索》,毕根辉、马百山的《电视摄制技术》,王纪言的《电视报道的艺术》,李平云的《电视摄录手册》,朱羽君的《电视画面美学》等18种组成。此外还有杨田村的《电视剧作艺术》、周华斌主编的《文艺基础论集》、张凤铸主编的《广播电视文艺论集》、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奖办公室编辑的《全国广播电视获奖论文集》、当代中国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上、下)、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研究所编的《广播电视论丛》(上、下)等。由此可见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广播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发展之概貌。

1990年9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学编委会编辑的《中国广播电视学》正式出版,主编是阎玉,副主编是何大中、赵水福、白谦诚,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该书除导言、绪论外,分为40章,由26位专家、学者执笔写成。全书以广播电视节目研究为中心,包括“总论”、“广播节目系统”、“广播电视节目要素”、“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广播电视节目传播”、“有线广播和有线电视”、“广播电视的传播者和受众”、“广播电视的立法和管理”八编,力求从理论上阐明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并初步建立起中国广播电视学的理论体系。该书被公认为广播电视的母学,奠定了广播电视有“学”的学术地位。此外,它对中国广播文艺和中国电视文艺也均有专门论述,从而为它的子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创立和完善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1990年3月8日,在天津揭晓的首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获奖作品有《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集体编著)、《播音发声学》(徐恒著)、《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著)、《播音基础》(张颂著)、《中国电视概述》(壮春雨著)、《荧屏前后》(裴玉章著)、《实用广播语体学》(林兴仁著)、《电视节目制作》(钟大年著)、《国际广播探析》(赵水福著)、《奋蹄集——关于广播影视的若干思考》(何光著)等,它们代表了广播电视某一学术领域的水平。

1990年8月,在兰州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奖结果表明,广播电视理论研究人员在多个领域尤其是广播电视艺术学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留下了开拓者的脚印。

1990年,《电视文化学》(田本相著)、《论播音艺术》(张颂、乔实著)、《广播电视学术论文选》(钱海骅、李崇尧主编)、《话说电视节目主持人》(全国电视学研究委员会编)以及译文《电视与艺术》(〔苏〕瓦尔唐诺夫著,林明虎译)、《艺术电视》(〔苏〕尤·鲍列夫著,李邦媛译)、《史诗的电视》(〔美〕约·菲克斯等著,田民译)、《电视剧导演艺术》(〔苏〕叶·谢·萨巴什尼科娃著,方造译)等相继得以出版。

1990年5月,山东文艺出版社推出了“电视文化丛书”,其中《当代电视剧文论选》和《电视剧审美特征探索》等,触及电视剧的艺术理论和美学问题;王朝闻为该套丛书所作的代序《彼此彼此》和阮若琳的《九届“飞天奖”后的回顾与思考》都讲到电视剧的“理论工作远远赶不上事业的发展”,存在“理论贫乏的严重问题”,提出要研究“新兴的电视艺术”。丛书中还有纪令仪的译著《电视表演》,译自美国的詹姆斯·辛德曼、拉利·克尔克曼的原著。

1991年,学苑出版社出版了由王云缦等主编的《电视艺术辞典》,有“电视文化”、“电视艺术美学”、“电视评论与欣赏”、“电视传播学”、“电视比较学”、“电视心理学”、“电视符号学”、“电视色彩学”、“中国电视剧”、“电视文艺”、“外国电视艺术”等分类栏目。其中“电视艺术美学”词条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电视艺术辞典》认为:“电视艺术美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宽阔,尚待开拓。电视艺术美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既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也不能眼高手低,消极等待。当前电视艺术美学应在电视艺术的特征与形态、结构与功能、媒介与机制、思维与形式、创作与欣赏、制作与队伍、风格与流派、观念与心理、真实与假定、画面与声音、评论与比较、功能与潜能、当代形态与审美走向、创作论与形式美、技术因素与艺术元素等问题作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研究,从而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当代人的正确的电视艺术审美观。”

此后,有关电视美学和电视艺术理论的著作、论文等陆续出版或刊载在国内的一些报纸、刊物上。当时的广播电视事业类的核心期刊已有《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影视》、《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声屏世界》、《音像世界》五种。此外还有《中国广播》、《电视研究》、《南方电视学刊》、《当代电视》、《大众电视》等刊物。截至1992年,全国广播电视类刊物共计64种,省级以上广播电视部门所属的研究机构近30个,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会员及直属专业研究委员会共计80多个。以1992年3月上旬在江苏常州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研究工作会议”为起点,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专题的学术研究活动此起彼伏,纷至沓来,仅《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一年中发表的理论性、学术性文章、专论就有150多篇。

20世纪90年代初,由刘树林、王春荣、李泱主编的“电视文艺丛书”共九册,包括《电视文艺学》、《中外电视名剧选评》、《电视编剧学》、《电视导演与表演》、《电视观众学》、《电视美学》、《电视鉴赏与评论》、《台湾电视艺术研究》、《香港电视艺术研究》,撰稿者大部分是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会员,他们分别在全国各文科大学、院校担任文艺学、影视学、写作学等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这套丛书“力图从电视艺术的多个领域系统研讨它的发展轨迹和衍化规律”。

此外还有严士俊主编的《广播文艺与文艺广播》,张凤铸著的《音响美学》,刘隆民著的《电视美学》,陈为良、孙沛然主编的《电视与文化论丛》,曾凡安主编的《中国广播剧》,黄望南主编的《黄一鹤的电视艺术道路》,张讴著的《世界电视史论》等。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视业务系列丛书”,由马棣麟的《摄影艺术构图》,迟进军的《电视摄像》,黄亚安的《电视编辑》,陈振良的《电视照明》,徐德仁、施天权的《时代的明星——电视节目主持人》,施天权、高冠钢、陆卫华的《当代世界广播电视》,施天权的《广播电视概论》等教材组成。

1993年是中央电视台建台35周年,中央电视台编委会出版了一套电视丛书。这套丛书涉及电视门类的多个方面,共12种,其中《电视文艺论集》(沈纪主编)、《电视剧论集》(陈汉元主编)、《电视声画论集》(洪民生主编)、《中央电视台简史》(于广华主编)等都丰富了广播电视艺术理论宝库。同年还出版了孙宜君著的《文艺传播学》。

1994年,由张凤铸主编的《中国广播文艺学》出版,该书是首部系统研究我国广播文艺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理论著作。同年,钟艺兵主编的《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出版,它是我国第一部以较丰富而翔实的资料,叙述从1958年至1993年的35年中,中国电视艺术发展轨迹的理论著作。同年还出版了赵玉明、王福顺主编的《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它是由北京广播学院主持编撰的我国第一部广播电视专业百科全书。随之,《中国播音学文集(第一集)》(王振堂主编)、《电视符号与电视文化》(张讴著)、《电视美的探索》(胡智锋著)、《现代传播艺术》(胡志毅著)、《电视艺术的观念》(丁海宴著)、《电视艺术哲学》(苗棣著)、《论精品战略》(张君昌著)、《节目主持人艺术通论》(陆锡初著)、《形象设计》(孔德明著)等陆续问世。

同类推荐
  • 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

    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

    《如何从这个世界消失》是全球一流隐私专家、美国人弗兰克·埃亨所著,在书中他以自己的二十年从业经历,讲述了个人应当如何避免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窃取或检索,从而保障隐私、财产安全,乃至人身安全。丰富的案例和行之有效的行动法则,使得本书极具可读性,并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作为优秀的“追踪者”之一,客户会花上千万美元请他找出那些试图藏起来的人。他通过看似“原始”的方法找到了莫妮卡·莱温斯基的藏身之处,令他声名大噪。书中弗兰克总结罗列了自己的若干“消失”守则。也许你会说,你没有被追杀,也没有要逃避的巨额债务,然而只要身处数字化时代,你一定需要小心身份窃贼,他们可能趁你在公共场合打电话偷听到你的个人信息,也可能化身黑客盗取你的电脑文件,那么弗兰克就是你的贴身教练,他会给你全面的“消失”指导,为你的信息、财产乃至人身安全保驾护航。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 读懂儿童:幼儿成长个案研究

    读懂儿童:幼儿成长个案研究

    2010年,备受关注的《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它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作为专章单列,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承前启后的大事。同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由于受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数量与质量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教育部、财政部从2011年起,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争。如果你觉得你的男孩不服管教,不懂事,不听话,那么你需要掌握孩子控心术。所谓的“孩子控心术”,并不是要使用心理控制让孩子对父母服服帖帖,乖乖就范,更不是什么邪门歪术,而是要与孩子达成积极的有益的沟通所需要的技巧。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了解男孩的心理,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或语气,就会发觉:其实,男孩很听话!
  • 驯化

    驯化

    被誉为与《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比肩的人类史著作;打通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基因研究等多领域;罕见的全能型天才专家艾丽丝·罗伯茨为你讲述人类及其盟友间彼此纠缠的史诗故事。4万年前,人类尚以狩猎采集为生。某个格外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原来搜寻动物残骸为食的狼群,受饥饿驱使,靠近了人类的营地。到了夏天,狼群开始参与到狩猎行动中。猎人们发现,狼群提高了捕猎的成功率,人们挨饿的时候减少了。于是人类与狼群,渐渐形成了联盟。过了几代人的时间,那些友好的狼已经开始对人摇尾巴了。它们已经变成了狗。人类不断驯化新的物种为己所用。
热门推荐
  • 听雪传奇

    听雪传奇

    她是公主,身份高贵,却因为以外,而流落民间。寻亲之路漫漫,她遭遇了一切的爱恨情仇,最后,再理解,平平淡淡才是真。
  • 所谓长生不老

    所谓长生不老

    短篇人物合集,关于小人物的描写,塑造具有个性的小角色,孝顺的屠夫,贪小便宜的老婆子,出家的厨子,没志气的大学生……
  • 植物助攻指南

    植物助攻指南

    洛落穿越了。emmm……为什么她的世界这么奇怪!玫瑰花啊,你是花,不是媒婆!!小草啊,你就不能安安静静地当个草吗?一定要和人蒲公英缠缠绵绵你侬我侬吗?!还有,说好昙花高冷,十年只为一次绽放呢?感情大佬您是十年都没睡醒所以懒得开啊!喂喂喂,那只卷毛,别动我的花花草草,破你的案去!嗯,最后一句说明cp。全文第三人称。【雷区:1、背景时间是BBC版的,但不走剧情,人设性格相同但长相更改,简而言之,绝对OOC,不喜请绕道表喷(*/ω\*)2、既然综英美,估计会涉及其他内容,若不小心毁某个男神……请轻喷。3、女主超强,推理能力直逼男主大人,武力值逆天,简而言之,苏苏苏,苏破天际,不喜请绕道,真的不要喷啊QwQ】
  • 神奇宝贝之最强培育师

    神奇宝贝之最强培育师

    穿越而来,对精灵的向往,又有系统辅助,一颗赤子之心,成为一代最强培育师叮,恭喜男猪角成功开启培育师系统,送精灵小世界一个给系统命名次数10次,若我不满意则消失宿主还有一次机会加油逗、骚、贱尽在神奇宝贝之最强培育师
  • 寻找薇薇安

    寻找薇薇安

    阴谋!什么阴谋?故事的开始发生在华盛顿。一天晚上,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女人下班回家,她一边看新闻,一边做晚餐。玛格丽特有着和所有普通人一样的生活: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此时,电视里正在播放一条车祸的消息,并且放出了死者生前的照片。死者是一个叫罗恩的中年男性,开车回家时刹车失灵,导致车祸。一看到这张照片,玛格丽特搅拌蔬菜色拉的手停了下来。一阵绞痛袭击了她的心脏。她想了想,拿起电话,拨通了好友梅沙的电话。
  • 水浒之汉颂

    水浒之汉颂

    北宋末年,时局动荡,朝纲崩坏,恶邻觊觎,内忧外患,生死存亡。彼时北有及时雨宋江宋公明,南有小敬候周泽周瀚海。周泽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是飞来横祸,还是福之所依?且看这一场风云际会,席卷天下!!!
  • 男神住隔壁:逃婚鲜妻是影帝

    男神住隔壁:逃婚鲜妻是影帝

    (1v1,甜宠+异能)闻少欺身而上,强势壁咚!“你图谋不轨。”“不,我只图你芳心。”影帝浪迹花丛,撩妹无数,一朝翻船,反被撩?“这个剧本不错。”影帝合上剧本,闻少眨眼就成为了新戏的投资商?“名气太大,总有人想黑我,可以会会。”影帝露出邪魅一笑,只见渣渣先一步葬送在闻少手上。“偶尔不如试试浪漫偶像剧?”影帝认真思索,只是为何连拉个小手的戏份都被删了?国民男神住隔壁,撩妻套路多,不仅攻陷自家包子,还说有自幼许下的婚约?!影帝默默看了围脖下大片要给自己生猴子的女粉们,为了不放弃身后的芳草,毅然决定——还是逃婚好了!【作者围脖:莲凝月霜】
  • 河神(古埃及历史探险小说)

    河神(古埃及历史探险小说)

    古代埃及——法老们的王国,由金子堆砌而成的国度,被贪欲击碎的传说……这是一段案耀的文明史,一段壮丽的旅途,这是英雄之间的战倒,伴随着一段不朽的爱情。 这是宏伟的、富于想象的倒说,随着一段历史的消失,一切都付于历史来评说……
  • 与情于鲤

    与情于鲤

    听闻修仙第一大派重天门掌门老来得子,竟是一对天赋异禀的龙凤胎,龙者贵气浑然天成,然女娃娃却粉雕玉琢,呆萌可人。谁知龙真的是龙,而这凤,却是一条只会吐泡泡的鱼儿。
  • 北云南苑

    北云南苑

    顾北云温柔的抚摸林南苑子齐肩的发丝“阿苑你就那么讨厌我吗?头发都剪了啊”林南苑鼓起包子脸,狠狠地瞪着顾北笙“你说你喜欢长发的女生,我就剪了”“我喜欢168的女生”“你等着,我打生长激素去”“我喜欢林南苑”女子愣了一下,拿起手机便打了个电话“爸,你明天把我户口本拿来一下,我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