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4100000005

第5章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相关要素的表达与阐释(2)

2.音乐素质教育对象的个性与共性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指学生在音乐上表现出的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些特质表现的外在形式,就是学生个体的音乐感知方式、认知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方式、审美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有个别性,个人性,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方式。高校学生的音乐个性会表达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作为一个人共性中所凸显出的一部分,个性具有极其重要研究和运用价值。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个性表达非常丰富,多样化、多样性表现尤为突出。它涉及到学生的具体性格、态度、活力、风格、理想、审美、人格、才能、智能、性情、品德、修养、气质、心灵、情趣、情感等各个方面。个性表达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以素质教育为本,积极开发、引导、扶持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突出表现在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积极提高其音乐素质、审美、气质、修养等,最终形成综合性的优良素质和综合性的实际能力,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个性突出表现在三个基本方面:学生个性、施教个性和音乐素质教育的个性。从学生个性看,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不同的感受、态度、情趣、行为、表现等存在的差异,总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有的喜爱某些国外或国内的著名音乐作品;有的欣赏音乐的某些表现形式;有的陶醉于打击乐、交响曲、独奏曲;有的追求于音乐的抒情独唱、合唱;有的满足于某种心理感受;有的偏重于自我情绪的表达,等等。这些不同的感受在音乐形象的影响下,都会逐渐形成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的积极反馈,并多由这样的反馈演绎出学生的音乐个性。从施教个性看,不同的教师所形成不同的施教风格、不同的施教表达,不同的音乐倾向、不同的音乐修养等,都会以“个别性”的施教手段,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教育教育的个性看,不同的高校属性、不同的施教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流派风格等,也会不同的个性表现展示出不同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个性色彩。在力求表现学生音乐个性的前提下,坚持学生的音乐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学生的音乐个性,则难以真正形成有学生有质量的音乐共性。每个学生个性的鲜明性、独特性,必然会丰富共性的内容,提升共性的表达档次。个性的能动性,主动性所晕海宁的特殊性,可以从整体上优化音乐素质教育共性的普遍性,已被大量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践所证明。

事物表现出的一般、普遍、概括的性质或状态,就是共性。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共性表现在音乐教育的共同性质、结构与共同的对象之上,具有相当程度的应用性,也蕴含着音乐教育的普遍性,是音乐教育的特殊性的互动性表达。音乐共性是音乐个性的兼收并蓄的融合形态,是个性的一种聚合性表现。鉴于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普遍性和施教对象的群体性的基本势态,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必然要突出音乐教育的共同要求,达到学生音乐共性的相对的一致性和共通性。按施教而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共性会按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既定目标、教育主旨等,主要表现出教学大纲的一致,施教手段的基本一致,教学配置的基本一致,教学绩效的基本一致。所有这些共性表达,是为了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感受、审美认知、素质优化和美育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学生作为音乐素质教育的主体,共性表达比较集中在学生对音乐教育相关原理、知识、表现形式、音乐内在的基本认知之上,带有相当的普及性和基础性,是一种音乐素质教育面的共同提高;强调共性的整体性,利于学生在普遍获得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助推学生音乐个性的形成,以个性的表现作用于共性,以个性的融汇优化学生音乐共性的整体质量,等等。

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中个性与共性表现,是音乐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元素。没有共性就没有个性,反之亦然。对学生音乐个性与共性的理念、尺度、互动性、紧密性和共生性等的认知、分析、界定和创新,可以有效丰富二者的存在形式,扩大二者的向互动内容,增加二者既关联又独创的表达力和融合度。这正是当前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绩效成效的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8)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主体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主体源于两个主体,即施教的主体和学生受教的主体。两个主体,尤其是学生主体,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举足轻重。强调学生主体既是音乐教育的一种共性表现,也是意音乐教育的施教的最后归宿或结点。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对主体的施教面、受教程度和施教绩效,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学生的主体代表性强,整体性突出,把握学生主体性进行的音乐教育,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过程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势态、运行方式、施教特点及教育成果。认知学生主体形态,展示主体特征等,无疑会极大地推进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进程与质量,可以极大地优化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构架与运作效果。学生主体形态包括学生的主体构架、群体基本特征、整体基本意识、个性与共性表现、共同性和差异性表现等多个方面。体现学生主体首先要树立人本精神,突出学生教育应有的主体地位,以育人为本,具体围绕学生施教这个中心,将施教与服务充分结合起来,为每个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尽心尽力;要进一步端正教学思想,切实改变观念,体现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个性特长,并依靠学生的自己成长的主动性优化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主体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人格到尊重学生的自我为音乐素质教育的起始点,由音乐素质教育推进到美育教育,再由美育教育扩大到全面的素质教育;要体现出学生在音乐素质教育中的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精神的同时,积极发挥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音乐素质到全面素质的过程,由此形成学生自我的素质优势;要依据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态,创新性认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确立为学生主体施教与服务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实现音乐素质教育与美育及高校全面素质教育施教的联动体系或长效机制,延伸学生主体施教优势,将学生为本的音乐素质教育真正变革为积极的人本教育,富有风格和个性的的素质教育,以真正体现出学生综合性素质教育的实际成果。

4.教育主体的相关施教形态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施教主体指高校为开展音素质教育所进行的音乐教育目标、教学要求、教育内容、施教形态、师资配备、设备置配、实施方式等的设计与运作。在教学大纲的引导下,施教的主体表现主要在施教方案或教学计划的设计与运行;相关教学设备配置;相关的师资安排;施教内容、形式、过程;教学结果评估等环节上。这些施教的相关形态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这种资源性的施教形态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构成了为形式主体施教和服务的体系,配置性和系统性强,功能明确,意向清晰,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施教形态的丰富性、配属性、功能性、指向性、可选性和审美性,周全或完美了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客观需求,满足了学生主体成长的配给,以极大的物化结果,成为了学生主体的紧密关联。这在具体的教学设备配置;相关的师资安排;施教内容、形式、过程三大施教过程或环节中表现特别突出,最富有施教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5.强调学生主体受教的全面性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以普及性为基础的,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学生作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主体,特别注重学生受教的全面性成了学校施教和衡量学生受教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全面性不仅有教育资源的方向性和全体性,必然要凸显资源的最基本的功能,即显示出学生人人受教和个个受益的施教主旨,还要为此进行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将有限的教学资源效益化,最大化,使每个学生都享有一定的资源,能够得到较好的音乐素质教育。这是每个学生享有受教权益的具体体现,也体现了学校施教和教学资源置配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普通高校进行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并不是强调或突出音乐专业的精英教育。按照目前相关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进程、举措、现状与实效,特别要防止学生主体受教的全面性出现偏移的状况。事实上,一些相关高校背离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宗旨、目标和方向,将音乐资源侧重,移植,出现了音乐教育对象精英化和专门化倾向,扭曲了音乐素质教育的初衷,改变了学生受教的全面性。相关调查表明,一些高校特别注重招收音乐特长生,热衷于组建各种音乐团队,常常以开展音乐素质教育为名,举办各种音乐演出,参加各种音乐大赛,以所谓的奖项来彰显学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实绩”,树立学校音乐素质教育“形象”,抬高音乐素质教育的门槛的事并不鲜见,甚至在某些高校已颇有泛滥之势。这种意义资源被随意占用的结果是,音乐素质教育环境与推荐被认为改变,使更多的学生成为了音乐素质教育的旁观者,学生施教和受教的全面性受到了极大的干扰和伤害。

三、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音乐的一种专门的艺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架,内容丰富,功能独特,作用独树一帜,为其他学科不可替代。音乐的独特性决定了音乐内容的专一性,音乐内容的专一性,决定了音乐作用的独特性。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及作用直接影响着高校美育的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意义重大。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手段,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一)高校素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音乐的特质在音乐内容上的展现,决定了学生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和定向性。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审美培养三部分。

3.巩固和延伸音乐的基础知识

巩固和延伸学生的音乐的基础知识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音乐基础知识的内容主要存在两个作用,一个是可以使学生学会领悟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把握音乐形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另一个是利于巩固与延伸音乐基础知识。巩固,是对学生已有的相关音乐知识进行系统的提升和固化,以系统性丰富学生的音乐认知,形成学生自我的,有新知的音乐层面;延伸,可以使学生运用所把握与技能的音乐知识,创新性或创意性地固化自己的音乐素质,优化审美意识,提升综合素质。音乐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运用发展史两个部分。从基础理论知识的施教内容看,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乐理、识谱、和声与曲式、乐器与乐团、音乐体裁等。它具体施教的主要有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带有普及性的基础乐理、包括简谱、五线谱在内的一般性识谱方法等,其普及性明显,选择性突出、针对性极强。从音乐发展史知识的施教内容看,主要包括中国音乐简史和西方音乐简史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以介绍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及代表性音乐大师为主,通过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知识的介绍等。

同类推荐
  • 实用保险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保险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得为读者讲述了什么是保险文书,保险文书写作的具体方法,注意事项及样板案例,实用方便。
  •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非常值得新闻专业的从业者和学生学习借鉴。对宏大事件报道的掌控能力,对涉及众多被访者、拥有海量细节素材的再现、穿插、配制和平衡能力。译者董乐山先生在“译序”中说:两位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
  • 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

    美国独行:西方世界的末日

    英国脱欧后,西方眼睁睁看着末日降临?本书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以大量数据和事实指出,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大包大揽的高福利民主制度已经不堪其累,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导致内生动力不足和经济增长乏力,必须依靠移民来支持;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的到来和增加,因其文化和信仰的差异,不仅改变了欧洲的人口结构,而且凭借民主制度改变了政治版图,因而产生所谓欧洲伊斯兰化和欧洲人逃离欧洲的现象。西方世界的政治精英们也把此书作为处理复杂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重要参考书。
  • 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

    本书论述了教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发展与教育,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及其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与评价,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内容。
  • 不焦虑的青春

    不焦虑的青春

    这个时代给80、90后制造的落差有些大。他们不得不面对着这样的社会现实:资源被垄断,贫富差距被急剧地拉大;阶层固化,上升通道被堵塞。外面世界看上去选择很多,却无从选择;呐喊声很大,但却虚弱…… 这是一个致力于时代完善与自我完善的青春,在空虚、迷惘、焦虑中,找到内心充实的正能量。
热门推荐
  • 皇宫女尊之莫回头

    皇宫女尊之莫回头

    办了离婚手续的她,在倾盆大雨的黑夜,挨了一道闪电,就昏了过去。等再次醒来,竟然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还穿越到战乱时期,每天都要经历战争。那个倒霉的男人,竟然跟她一起穿越过来。两个人在现代纠缠不清,来到古代,依旧纠缠。最开始的互相嫌弃,到后来的深爱可是却突然杀出来个陈咬金。杨璐玟被关在皇宫,为了生存下去,不惜双手沾满鲜血!在德妃去世后,她的心已经麻木,变成一冷血无情的怪物。善心未泯的她,能否走到最后?那个现代的男人,又该何去何从?
  • 沙弥律仪要略述义

    沙弥律仪要略述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千年之梦幻爱恋

    穿越千年之梦幻爱恋

    [此文乃架空式穿越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作品简介:兰心从奇怪的长梦中醒来,发现自己置身在了另一个朝代,梦中死去梦中活,灵魂寄托在了年仅13岁的小公主身上,奇怪的是,她却半点不觉得排斥,反倒觉得这就是千年前的自己。十三年前死去的母妃?十三年前失散民间,又重新找回的公主!还有千年之后穿越过去的兰心?她们三者究竟有何关联?面对皇上的独宠,后宫之中又会掀起怎样的风云?毁容?失忆,历经生死,纠结人心,她却始终倍受保护。先有邹洌那浓浓的‘父爱’,再有邹安那不渝的‘深爱’,还有楚王子那绵长温柔的‘关爱’。面对三大美男,她的心究竟系于谁身?
  • 不夜城不相信眼泪

    不夜城不相信眼泪

    遇见纪平安的那一年,我十九岁。那时候,他们都说,像纪平安那样的富家子弟玩弄权术,不学无术,是不会有真心的。我不信,所以后来,粉身碎骨,一错再错。
  • An Enemy of the People

    An Enemy of the Peop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的感冒很梵高

    你的感冒很梵高

    本书上半部分为脑洞大开暗黑系短篇故事,下半部分为暖心浪漫系短篇故事,八个故事都围绕着情感、梦想、执着、蜕变等平凡朴实的爱与奋斗。八个故事编织八种情感,从暗黑到暖心、从现实到浪漫。人世间所有的相守,不都有一种感伤吗?无论多么相爱的两个人,终归要各自走上黄泉路,结不结婚都一样。一切都不完美,每个人都有一箩筐的不圆满;但是,无论如何,他俩将会在彼此身上老去,以任何一种形式;世俗或者非世俗的。
  • 李希凡文集(第四卷):现代文学评论集

    李希凡文集(第四卷):现代文学评论集

    本书稿为《李希凡文集》(七卷本)之一种,系李希凡先生关于现代文学的评论文章结集。几十年来李希凡先生一直活跃在文学评论与文艺理论研究界,在现代文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部分内容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李希凡先生的解读与评论依然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 空巷

    空巷

    海亮的诗歌,扎根于西海固那片厚实而苍凉的土地,有着对生活的敏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人物、事件,在他的笔下,都会带来诗意的共鸣。
  • 狼性:强者的博弈生存法则

    狼性:强者的博弈生存法则

    狼性通常是指一种团队精神,主要强调创新精神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一种主动奉行自然界优胜劣汰规则,优化集体的危机意识,从而在有限 ( 或劣势 ) 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求生存和求发展的手段。狼其性也:野、残、贪、暴。狼智 生活中的狼性生存法则可人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一切动物都有的特性都有它的共性——原始野性。即使当今的已经理性化的人,在特定环境也会产生原始的野性,这是诸多科学家和成功人士的共识。人类在特定环境暴发产生的野性,在本质上和狼性中的“野味”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是指的那种巨大的“潜能“。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纵观女王与12位首相的相处之道,不难发现,她颇得英国政治传统的精髓。自君主立宪制确立以来,英王一直秉承游离于政治的原则,同时通过很隐晦的方式保持影响力。这与英国曾长期在外交上实行的光荣孤立政策有着本质上的相似之处:远离纷争,但能把握住微妙的平衡,在若即若离中,保证自身的话语权。”张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