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6000000035

第35章 正视命运,不加抗拒地生活(1)

独处是为了内在的整合

在那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诗人汪国真。

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够面对孤独,不选择逃避,那么,孤独就会转化成独处。独处是为了确立自己内心世界,始终如一地生活。如果日常生活被外部世界所淹没,就会暂时与内心世界分离,而我们必须使内心世界复归于现实的日常生活。

忙碌的生活过久了,我们偶尔也会想,如果可以摆脱掉工作,独自一人,不受干扰地做自己的事,没有义务、只有宁静,一切将有多美妙?

可是,真正有了这样的时间,我们反而会因为害怕孤单而早早回到忙碌的环境中。我们会忘记也会原谅一切,发自内心地想念有事做的生活。

很少有人体会到独处的意义。周国平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点出了独处的意义,即可以让我们“记住回家的路”。他指出所谓“记住回家的路”有两层意思。

“其一,人活在世上,总要到社会上去做事的。如果说这是一种走出家门,那么,回家便是回到每个人的自我,回到个人的内心生活。一个人倘若只有外在生活,没有内心生活,他最多只是活得热闹或者忙碌罢了,绝不可能活得充实。其二,如果把人生看做一次旅行,那么,只要活着,我们就总是在旅途上。人在旅途,怎能没有乡愁?乡愁使我们追思世界的本原,人生的终极,灵魂的永恒故乡。总括起来,“记住回家的路”就是: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记住从世界回到上帝的路。人当然不能不活在社会上和世界中,但是,时时记起回家的路,便可以保持清醒,不在社会的纷争和世界的喧嚣中沉沦。”

独处是为了我们内在的整合,记得回家的路,保持清醒,不在纷争的世界中沉没。往往世界上最强的人,也是最孤独的人,他们能在孤独中完成使命。单独生活需要极大的智慧,我们也需要通过独处来挖掘生活的真理。

暖规则:独处是为了确立自己内心世界,始终如一地生活。

思考死亡是一场有意义的徒劳

死亡使一个伟大的声音沉寂之后,他生前平淡无奇的话,都成了至理名言。——美国作家白朗宁。

就像儿童恐惧黑暗,人对死的恐惧,也是由于听信了太多的鬼怪传说。亲友的悲恸、葬礼的仪式等把死亡衬托得十分可怕。我们既不谈自己的死,也不当面提及别人的死,只有小孩子会肆无忌惮地相互开着玩笑,一般的人往往避而不谈。

关于思考死亡的重要,蒋勋先生有一段很精彩的话:

“死亡是生命本质的孤独,无法克服的宿命。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沙特说过,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走向死亡。他有一篇很精彩的小说《墙》,写人在面对死亡时的反应。他一直在探讨死亡,死亡是这么真实。庄子也谈死亡,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凝视一个骷髅,最后他就枕着骷髅睡觉。睡着之后,骷髅就会对他说话,告诉他当年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庄子迷人的地方,他会与死亡对话。相反的,孔子好不容易有个特立独行的学生,问他死亡是什么?马上就挨骂了‘未知生,焉知死’,可是,怎么可能不问死亡呢?死亡是生命里如此重要的事情。”

一只飘摇的生命之舟,从时空的长河中缓缓驶来。舟中有一个刚刚诞生的生命,他不会说、不会笑、不会跳、不会闹,也不会思考,他只是沉睡着,远处传来一个声音:“你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刚诞生的小生命重复道:“我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生命之舟在时空的长河中默默前行。忽然,又传来一个声音:“等一等!我们想与你一同旅行,请载我们同去!”随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痛苦与欢乐、爱与恨、善与恶、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聪明与愚钝,手拉着手游向生命之舟。痛苦从左边上了船,欢乐从右边上了船;爱从左边上了船,恨从右边上了船……

待这些人生的伴侣们进到了船舱,这只飘摇的生命之舟顿时沉重了许多,舱中的气氛顿时活跃了,哭声和笑声接连从舟中传出来。忽然,又一个喊声传来:“等一等,等一等,还有我们。”众人寻声望去,只见清醒与糊涂、路人与朋友双双携手游来。

清醒从左边上了船,糊涂却迟迟不肯上去。路人从左边上了船,朋友也迟迟不肯上去。“喂!怎么回事?朋友!糊涂!你们快上来呀!”一个声音招呼着他们。“不!除非糊涂先上去,我才会上去!否则,生命是容不下我的!”朋友说。“不!我也不想上去,我知道我是不受欢迎的!”糊涂说。“请上船吧,糊涂!你知道你在我的一生中多么重要吗?我要得到朋友,首先要得到你,我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你是万万不行的。”船中的生命呼唤着。

于是,糊涂犹犹豫豫地上了船,朋友紧跟着也上去了。飘摇的生命之舟,在时空长河中满载着前行。这时,后面又传来了呼唤声:“等一等我,别忘了我!我一直在追随着你哪!”这是死亡的呼喊。在死亡的追赶下,生命之舟一路向前。显然它不肯为死亡停驻,不知是装作没有听见死亡的呼喊,还是不愿听见死亡的声音,但无论如何,死亡依然紧紧地跟在它的后面,寸步不离。

人是走向死的存在,死亡在生的掩盖之下正在不断地流淌着,可以说,不能解决死的问题,也就不能确立生的基点。没有死的醒悟,就没有生的意义,也就不能过上充实的生活。

死是不可替代的,死亡启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生命只属于自己,你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做回自己并守护自己的自由。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选择了生活与成长,也就选择了面对死亡。把死亡当成“最忠实的朋友”,也许这听上去有些可怕,却可以丰富心灵,让我们变得更加理性和现实。在死亡的指引下,我们会清醒地意识到,人生短暂,爱的时间有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把握。

暖规则: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它对我们很重要,但我们对死亡的了解却微不足道,所以,思考死亡是一场有意义的徒劳。

注释生命,正视对死亡的恐惧

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生和死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黎巴嫩作家纪伯伦。

“我们对死亡存在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我们害怕失去熟悉的事物,那些我们拥有的东西;我们害怕失去妻子或丈夫、孩子或朋友;我们害怕失去我们学习和积累的事物。如果我们能够看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就不会害怕死亡了,不是吗?

“所以我们发明了死亡和来世的理论。事实上,死亡就是结束,但是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面对这个事实。由于我们不想离开熟知的事物,因此对已知事物的执著在我们心中制造了恐惧,而并不是不可知的事物造成的恐惧。因为未知的世界不是已知的心智所能理解的,但是这个充满已知事物的心智却告诉自己说:‘我要结束了。’所以死亡才令人那么恐惧。

“但是如果你能活在每一个刹那而不去担忧未来,如果你能不考虑明天而活(这并不代表今朝有酒今朝醉),如果你能察觉你的心是如何被已知的事物占据,然后把这些知见丢开,把它完全丢开,你会发现惊人的事情开始产生。”这是克里希那穆提关于正视死亡的一段论述。

有一个人每天他都要去医院门口看讣告,看看谁又被贴出来了。然后,他记下逝者的名字,将讣告抄写在小本子上。医院,是通往死亡的平台,隔三差五,总有人要离开这个世界。有时,一天会送走好几个。

看见他抄写讣告,人们就把他当成一个很怪异的人,误以为他有收藏癖,专门收藏讣告。

人们哪里知道,他是个身患绝症的人,死神已经向他招手了,他几乎可以听见黄泉路上的潺潺流水声了。

他不想死,每一个有生命的人,都不想死。他也曾经自暴自弃,想一头撞死在墙上。死亡的方法有许多种,也许是出于胆怯,他没有选择自尽,而是硬撑着活下来了。活一天算一天吧——他这么想。这是个很简单的想法,有时,简单胜于复杂。简单,可以让人看见另一道风景。

忽然有一天,他在医院门口看见了讣告。过去,他从未留意过医院门口的讣告。而这一次,讣告磁石般地将他吸引了。讣告上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道闪电划过脑际,燃亮了他心中的那片死海。

同类推荐
  • 读故事 学做人

    读故事 学做人

    做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成为我们每个人毕生努力经营的事业。本书从古代先哲中吸取做人精髓,阐释了做人要自强不息、要厚德载物、要掌控好人际关系、要培养良好心态、要常常自省、要慎言语、要诚信、要有自己做人的个性等。这些做人道理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用生动小故事向您娓娓道来。如果把一盏灯放进全黑的房间,黑暗会瞬间消失,房间顿时有了光明。这时,如果增加十盏、百盏或千盏时灯,房间就会变得越来越亮。愿书中的这些哲理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我们可以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来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像水一样的生命流过

    像水一样的生命流过

    (1)我认为能否对得起自己的一辈子,绝对不是一个名次的问题,而是一个你到底有没有勇气继续走下去的问题:有没有勇气在别人讽刺你、打击你的时候走下去;有没有勇气在整个社会都看不起你的时候依然走下去。(2)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冠军在未来都有可能被人超越,任何人跑出的速度在未来都有可能被另外一个人以更快的速度超越。但是,任何一个人的精神,另外一个人是不可能取代的。每个人的精神都是一种人格,每个人的精神都是一种坚强,每个人的精神都是一种勇气。(3)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如果仅仅是公立大学,还缺乏一些挑战。真正意义上的私立大学会像狼一样跟在后面,能把北大、清华的速度真正提起来。
  •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

    温州人不是“天生的经济学家”,他们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但长期以来,他们通过自身的经营和投资,不断积累起创造财富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可称之为温州人的经营哲学。
  • 不抱怨的活法(大全集)

    不抱怨的活法(大全集)

    抱怨,早巳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有病不治,病情势必会恶化,最终让人在抱怨的轮回中陷入痛苦的深渊。寻找抱怨原因,追本溯源审视自己:你在抱怨什么?你为什么会抱怨?怎样才能不抱怨?只有找到病因,积极“治疗”,你才能根治,从而在走向快乐的同时,拥抱成功。
  • 社交宝典(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社交宝典(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从以下几方面讲述社交技巧:特殊时刻、面试、与异性相处 、讲坛上、邀约、送礼等等。
热门推荐
  • 仙途漫漫,吾徒有毒

    仙途漫漫,吾徒有毒

    她是魔教教主的女儿,走投无路之下,他对她说:以后跟我可好?那人在群雄手下,力保她:“这丫头,以后就是我徒弟。”朝夕相处,她对他日渐生情。一夜过后,她再也无法掩饰:“师傅,我喜欢你!”他无情的把她赶走,再也不闻不问。她终究继承父业,称霸魔教。当她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却说:“裳儿,你是时候回到为师身边了!”她却道:“晚了。一切都再也回不去了!”她死在他的怀里,却那么安然。轮回于世,他终究还是找到了:“丫头!一切咱们从新开始可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和校草有个婚约

    我和校草有个婚约

    青梅竹马十年后重逢,竟然成为同居的未婚夫妻!明明双方有约定,他却撕毁条约霸道地在学院内公然宣告主权,屡次违约做出令她心跳不已的事……『青梅竹马·1v1超甜宠文·苏到没朋友』【读者群:197263996】
  • 彩虹的另一边

    彩虹的另一边

    因为自己肥胖的身材一直感到自卑的朱诗,神奇地穿越到了以胖为美的唐朝……在这里,朱诗遇到了少年子琪。只有找到三味药,治愈皇上的妃子,朱诗才能得到能穿越时空的时之剑。为了能够回家,朱诗与子琪同踏上了寻药的旅程,遇到了会说话的松鼠,松鼠带着朱诗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而患有血狼病的子烨对子琪一直心有芥蒂,在途中屡屡想要争夺三味药。他们能否得到时之剑?他们能否治好子烨的病?朱诗、子琪朗诵着唐诗,描绘着一路的经历……
  • 重生异能:总裁大人请接招

    重生异能:总裁大人请接招

    沈凌,一个病怏怏的大学生,一朝重生,反倒穿成赫赫有名的商业大盗。她欲哭无泪,本是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却要天天计划偷人家东西,关键的是,这做商业大亨的,生得比天上明月还璀璨!比海里乌贼还鬼精!不偷东西好不好?就做点不可描述的事情行不行......还有那个欲哭无泪的系统,换个负责貌美如花的系统成不成?书群:515991288,欢迎来访!
  • 现代人必上的10堂心灵修炼课

    现代人必上的10堂心灵修炼课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的灵魂都可以自由的飞翔。如果一个人仅仅追求奢华的生活,如美味佳肴、锦衣华服、别墅豪宅等等,那么他拥有再多的金钱、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权力,其灵魂也只能匍匐而行。如果一个人追求的是德高望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奉献社会,那么他的灵魂会在不断地自我实现中直立行走。如果一个人拥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执著的追求、睿智的思想和持久的行动力,那么他的灵魂就会在一次次自我挑战、自我超越中升华,最终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 拐个冥王来试毒

    拐个冥王来试毒

    一代神医,爹不疼娘不爱,竟还要去代嫁,大婚之夜,郎君还有隐疾这还没完,竟还有人想代新郎强上她简直不知天高地厚,当下废其小弟,脱其裤子,果奔去吧!哼,敢惹姑奶奶,算你倒霉!这边斗完了湘王,那边后院又着了火,娘家姐妹姨娘相继作死更可怕的是自家郎君月圆之夜必发狂嗜血,还查其底细,欲行灭口之事上有三十六员天罡,下有七十二座地煞,姑奶奶我有一百零八般本事,我只是低调,我不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我真的是配角

    我真的是配角

    新书筹备中,4.1发书~萌新:大佬,是什么让你变得如此强大?是主角光环?还是金手指?“我曾当过全市首富……的小弟。”“我曾当过救世英雄……的跟屁虫。”“我曾当过古板老头……的孙女?!”“我曾……”“我……我太难了!”萌新:所以……你是个配角?某男卑微点点头。
  • 饥饿

    饥饿

    为了讲述饥饿的故事,作者走遍印度、孟加拉国、尼日尔、南苏丹、马达加斯加、美国、阿根廷以及西班牙等地进行调查。他发现有众多原因可能会导致饥饿:极度贫穷、战争动乱、健康问题、投机经济……《饥饿》就是就要讲述这些饥饿人们的故事,讲述他们如何在恶劣环境中忍受饥饿。《饥饿》试图发现:为什么在当今世界,依然有9亿人每天都在忍饥挨饿?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