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9800000007

第7章 法官(1)

在既没有对比,又无人知道差异时,公鸡也能冒充孔雀或夜莺。

——特里温,《政府》,1971年

法律是读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唐纳德·金斯贝利,《求爱的仪式》,1981年

从前,好莱坞为一部电影或电视连续剧物色法官的扮演者时,会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可能是白人,50多岁,平滑的灰白头发,略带傲慢但又不乏同情,冷静、深邃、孤高,等等。这样的形象在大众文化中盛久不衰,以至于它有了自身的生命,从而掩盖了判决过程的现实。普通人在法庭上面对法官时,会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流行的神话又大大有利于法律职业者,比如,律师们无需直接诋毁司法的智慧与权威,也无需承认自己处理案件的无能,就可以向不满的委托人解释说,法官在某种程度上是“被迫”这样判决的。

对混杂的先例原则的研究已经提示你,法律职业者有一系列的不必受判例法约束的行动。法官们同样能够且必须选择自己的行动路线,他们不是一台自动售货机,奴隶般地追随法律先人们所作的判断。在司法意见的表面之下,潜藏了怎样一些因素?

杰罗姆·弗兰克(Jerome Frank),一位教师,一位律师,后来是一位法官,他揭示了审判过程的现实,揭穿了法律及其过程的神话,并且建议进行有益的变革。法官、警察、检察官行使着自由裁量权,因而过滤着相互竞逐的有关法律、正义和程序的概念,并且操控着日复一日的法律结果。

第一节判断的形成

顾名思义,法官达成裁断的过程就是在判决。如果想要了解什么东西参与了判决的制作,我们必须观察普通人在面对日常事务时是如何达成判断的。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判断的过程很少是从前提出发,随后得出结论的;与此相反,判断始于一个粗略形成的结论。一个人通常是从结论开始,然后努力找到能够导出该结论的前提。如果他不能如愿以偿地找到适当的论点,以衔接他的结论与他认为可接受的前提,那么,除非是一个武断而疯狂的人,他将摈弃这一结论而去寻求另一结论。

律师将案件提交法庭,在他的思想中,结论优于前提而占统治地位,这是比较明显的。他为委托人工作,因而有所偏袒。如果他想要取得成功的话,就必须从确保委托人胜诉的结论出发,从所渴求的结论倒推出他认为法庭乐于接受的某个大前提。他提请法庭注意的先例、规则、原则和标准构成了这一前提。

“结论占统治地位”,虽然对律师而言是明显的,但对法官而言却不那么明显,因为对司法判断过程的传统描述,不仅不承认这种倒推的解释,而且认为,法官以某种规则或法律原则作为前提,将这一前提运用于事实,并由此达成判决。

既然法官是人,既然任何人的正常思维过程大都不是通过三段论式的推理达成判断的,就有理由假定,法官不会仅因身披法袍就采用这样一种人工的推理方法。司法判断,像其他判断一样,无疑在多数情况下是从暂时形成的结论倒推出来的。

教学实践证明,尽管书中的答案碰巧是错误的,但课堂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却成功地得出这一答案。学生们会努力并最终获得书上所要求的答案。法庭的推理过程通常与此异常相似。

但是,法官从结论倒推出原则的想法是如此的异端,以至于很少发现这样的表达。

法官每天都与判决打交道,他们要发表所谓法庭意见,以便陈述他们结论的根据。然而,你无法通过这些法庭意见发现任何起码相似于真实判决过程的表述。它们是按照由来已久的理论写成的,也就是,将某个规则或原则作为大前提,将案件事实作为小前提,然后通过纯粹的推理过程得出他的结论。

时而,某个心智敏锐、开诚布公的法官会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他的方法。不久前,法官哈奇逊(Hutcheson)写出了一篇诚实的有关司法过程的报告。他告诉我们,在分析了所有掌握的资料并深思熟虑之后,他驰骋自己的想象,沉思着原因,等待着感觉、预感——那直觉闪电在疑问与判决之间擦出的火花,照亮了司法双脚所跋涉的最黑暗的道路。在感觉或“预感”自己的判决时,法官的行为精确地与律师对案件的处理相一致。只有这样一个例外:律师已经在其观点中预设了目标——为委托人赢得诉讼——他仅搜寻和考虑确保既定方向的那些预感;而法官仅肩负作出公正判决的一般使命,他沿着预感引导的道路前行,而不计较会被引向何方。

我现在说的是判决的本身,而不是法官玩弄的辞藻和对判决的解释或辩解。法官的确是通过感觉而不是判断,通过预感而不是逻辑推理来判决的,这种逻辑推理只出现在法庭意见中。判决的关键冲动是个案中对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直觉;精明的法官,在已有定论后,劳其筋骨,苦其心智,不仅为了向自己证明直觉是合理的,而且还要使之经得起批评。因而,他检视所有有用的规则、原则、法律范畴和概念,从中直接或类比地选出可用于法庭意见者,以证明他所期望的结果是正当合理的。

可以认为,上述关于法官如何思维的描述是基本正确的。

但要考虑一下后果:如果法律是由法官的判决构成的,并且如果这些判决是基于法官预感的,那么,法官获得其预感的方式,就成为司法过程的关键。产生法官预感的东西缔造了法律。

什么产生预感呢?什么刺激使法官觉得应该努力证明某个结论正当合理呢?法律的规则和原则就是这样一组刺激。但是,还有另外一些刺激未被揭示,在讨论法律的特征或本质时也很少被考虑,它们通常被称为法官“政治的、经济的和道德的偏见”。稍加思索就会承认,这些因素必定在法官心目中起着作用。

法官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影响着判决,同样,习惯也影响司法判决。无论什么力量要影响法律的增长,最终都只能通过影响法官来施加它们的影响。

但是,一般人的推论和意见背后隐藏的因素是什么?答案肯定是:取决于人的个性。这些独特的个人因素通常是更为重要的判决原因。

一个人的政治或经济偏见经常被他对某个人或组织的好恶所左右,这种好恶缘于他的某个独特体验。其次要考虑到,在了解事实的过程中,法官的同情和冷漠往往取决于证人、律师和诉讼当事人的形貌举止。他过去的经历也能增减对各色人等的反应——金发碧眼的女人、有胡须的男人、南方人、意大利人、英格兰人、管道工、部长、大学毕业生或者民主党人。某种特定的口音、咳嗽或手势就能勾起痛苦或愉快的记忆,这些记忆可以影响法官对证词及其分量或可信度的最初听取或随后回忆。

证人作证也受其经验和性格的影响,人们倾向于看那些他们想看的东西。

即使证人是率直而诚实的,他们的内心确信也因其对当事人的偏爱或偏见而多少受些歪曲。我们很容易通过推理说服自己相信,我们所希望的事情确实存在。通常的情形是,一个长时间沉浸在某个问题上的人,认为一件事可能已经发生过,并且最终形成确信:那件事的确发生了。

法庭已经注意到这些错误的巨大可能性,因此一再声明,主审法官最为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在确定证据价值和分量的时候考虑证人的品行。

法庭提请注意下列至关重要的事实:证人陈述时的语调,回答提问时是踌躇犹疑还是迫不及待,证人的神色、仪态,他的惊讶迹象,他的手势、热情、沮丧、表情,他的呵欠,他的眼神运用,他的诡秘或意味深长的一瞥,他耸耸肩,他的音高,他的沉着或窘迫,他的坦诚或轻浮。由于这些情形只能彰显给确实听到和看到证人的人,因而上级法院一再声明,在推翻主审法官建立在言词证据之上的判决时颇感迟疑。上级法院认识到,摆在面前的仅仅是一份速记的或者打印的作证报告,这样一份书面记录并不足以重现任何事情,而只能记载证人的冰冷词句。

非常奇怪,很少有人认识到,证人在这一意义上是一位法官,而法官在同一意义上也是一名证人。他是法庭上所发生的一切的证人,他必须从自己的所看所听,从证人的用语、手势和其他举止中确定案件事实。像那些在他面前作证的人一样,法官对事实的确定也不是机械的。如果证人不免记忆失误或者想象重构,那么法官同样不免对证词的理解缺陷。因此,远在他必须以案件事实来决定正确与错误、公正与偏私之前,主审法官就已经随着证词的渗入而进行了诸多的判断或推论。他对证人所言及其真实程度的确信,将决定什么是他所认为的“案件事实”。自然而然,作为一个看到了庭上所发生的一切的证人,法官所确信的那些“事实”通常将处于支配地位。因而,法官不计其数的独特品格、禀性和习惯,经常在形成判决的整个过程中起着作用。

下面这段话出自一个人的回忆,他曾经做过检察官,也做过法官:

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判决,运用一定的手段选择法官有时几乎是幽默十足的。几年前,芝加哥最精明的律师之一,就案件主审法官的选择问题与作为检察官的我交换意见。我只对28名法官中的一位提出反对,而针对我提到的一位法官,他说“不,几周前他判了一个案子,用了我不喜欢的方式”。针对另一位法官,他说“不,他头脑不够清醒,又很可能读了某篇社论”。他针对又一位法官的意见是:“不,他会嘲笑我的证人。”对下一位法官的反对意见是:“如果我的委托人被定罪,这家伙会判他最重的刑。”

因此,说人们通常因信赖“既定之法”而有计划地去行动,这样说是很荒谬的。

★卢埃林认为,杰罗姆·弗兰克夸大了心理因素和法律的不确定性,贬低了法律的可预测性:

法律,事实上比他所指出的更可预测,从而也更加确定。他对绝妙幻象的彻底热忱,使其对幻象的描绘比幻象本身更加虚幻。我们必须认识到,判断的方式、思想的方式以及“用法律术语”权衡事实的方式,在我们的法院是如此别具一格,以至于从一个人的判断反应,就可以将法律人与外行人区别开来。

同类推荐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程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应用、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应用、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应用、《矿产资源法》和《煤炭法》应用、《矿山安全法》应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应用、《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应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应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应用。
  • 环境权与循环经济法的法理研究

    环境权与循环经济法的法理研究

    环境权是基本人权,是人类权,是可持续发展权,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及保护自然的法理诉求。循环经济的实质是绿色增长,循环经济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律诉求。环境权与循环经济法天然存在联系。以生态整体主义视角观察,环境权是循环经济法的基本立足点,循环经济法是环境权实现的有效保障。循环经济法对传统法律体系的冲击是全面而深刻的,以环境权的实现为立场,循环经济法将带来经济法制、科技法制及教育法制等方面的全面变革。
  • 宪在:生活中的宪法踪迹

    宪在:生活中的宪法踪迹

    本书主题就谈谈论生活中的宪法,说明宪法或者宪法缺失对我们平常生活的重要影响。本书收集了张千帆教授近年来发表在报刊和电子媒体上发表的评论和讲演。作者的这些小文告诉我们:宪法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
  • 聪明女人一定要知道的66个法律常识

    聪明女人一定要知道的66个法律常识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最新法律法规为您解答生活中应该了解的法律知识。恋爱中的花销属于债务吗?感情不和分居两年可判离婚吗?离婚时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一般可随母亲吗?怀孕或刚分娩后男方可以提出离婚吗?为公婆欠的钱,离婚时也要偿还吗?为什么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超过6个月违法吗?企业不签合同可获双倍赔偿吗?业主被盗物业要赔偿损失吗?景点逛少了,旅行社要赔钱吗?产品质量诉讼时效是多久?不给发票可以不埋单吗?网上证据公证保全才有效吗?婚纱照丢失,可获精神损失赔偿吗?实物与说明书不符可获赔双倍吗?赠品有问题也能获赔吗?
  • 《福建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释义

    《福建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释义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而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途径。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散装水泥的推广和运用,有关的制度政策也得以相继出台。
热门推荐
  • 染爱成瘾:总裁的蜜制甜心

    染爱成瘾:总裁的蜜制甜心

    陪着好友做直播,却没想到,目睹未婚夫和情人亲密的过程。来不及愤怒,又被请去喝茶。赵素瑶不曾想,这只是她悲剧生活开始。两年多前,一场车祸,让她失明。感恩未婚夫的照顾,直到后来才明白,她所以为的他,却不是他。有人从中作梗,赵素瑶误将柯腾当做爱人。再度归来,他却成了她的准姐夫。他恨意浓烈,却抵不过爱如潮水。房间里,霍亦宸将她抵达墙壁上,捏住她的下颌:“赵素瑶,你真狠。”望着他的眼眸,赵素瑶疏远地回应:“准姐夫,姐姐还在楼下。”当真相被揭穿时,赵素瑶无限懊恼,他却将她的头按在胸口:“笨蛋,我一直在原地等你。”只是幸福,为什么总是离她那么远?以为能够长相厮守,却不曾想那场车祸,并非意外。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一夜贪欢:总裁情深不浅

    一夜贪欢:总裁情深不浅

    一纸协议,她成了他的妻。原以为他们之间不过一场戏,可新婚夜,她被他算计了。才知道这场戏,自己还是要付出些代价的。而他们,在这网里,沉沦迷醉。阴谋与权利,背叛与守护。她为了一个真相,苦苦寻觅。尝过绝望的滋味,见过悲伤的形状。而他,则是从头到尾,想要的不过一个她罢了。幼年的相遇,有人早已忘记,却有人铭刻至今。而兜兜转转了一路,回头看时,原来你还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毒修凶猛

    毒修凶猛

    凉拌七星海棠,香脆可口;清炒断肠钩吻,色香俱全。鹤顶红作酱,失心散为主,谁人三餐可用?这是一个嗑毒证道的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分身流,请小心食用。
  • 你就是我最美的意外

    你就是我最美的意外

    最开始她想要的不过是有关吉他的东西罢了,后来她想要的不过一个他。而他自始至终想要的都只是一个你。
  • 空间重生之嫡女翻天

    空间重生之嫡女翻天

    前世,她识人不清,最后落得剥皮抽骨剜心挖肺的下场,父兄更是双双惨死!然再次睁眼,九九八十一道紫金神雷劈下,硬生生把她送回了五岁那年。父兄还在,容家安好。从此她华丽转身,惊艳蜕变。他是高贵的神兽九尾天狐,更是曾经叱咤上古的落难神尊。传闻他清冷,他淡漠,他尊贵优雅,他高高在上。……“我都已经是你的人了,你怎么可以不对我负责呢?”这个一脸委屈控诉的男人是谁?说好的清冷淡漠呢?被狗吃了?对着别人投来的异样视线,容华无语望天,她要怎么解释她其实什么也没做过呢?
  • 西敏镇

    西敏镇

    狼狈的真实与美好的虚假,你选哪一个?迷失尼克·汉考克坐在第五区警局接待室里,对面那个警探的脸色很是尴尬。“汉考克先生,恕我直言,我们无法立案。”“我的女儿被掳走了。”“汉考克先生,我理解您的心情,可是,事情发生在西敏镇,那个地方太特殊了。我们无法插手啊。更何况,那里本来就是您的地盘,不是吗?”警察的嘴角挂了一丝讨好的笑。
  • 顾先生的暖婚宠妻

    顾先生的暖婚宠妻

    他,喜欢她八年了,也等她八年了。当她回来了,却失忆了!失忆的她,遇上喜欢她八年的顾源楠,他却没有认出来。后来的某一天,秦时匆匆忙忙地走进总裁办公室,慌张地说:“总裁,夫人带着小少爷跑了。”顾源楠挑了挑眉道:“跑了?叫些人和我一起去找。”……
  • 藏地密码5

    藏地密码5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藏獒之王海蓝兽之谜。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3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血燕

    血燕

    本书收入作家近年来动物小说的荟萃。在《荒野》中,独眼的断尾老豹为了年幼儿女,和隼雕展开了怎样殊死搏斗?在《血燕》里,面对人类对燕窝的赶尽杀绝,母燕们展开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抗争?在《狼途》中,迷路的女司机和沙漠狼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她最终能否逃脱?作者用雄浑大气的笔调,描绘动物界的爱恨情仇,呼唤生命的野性,给读者带来了情感激荡和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