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8900000007

第7章 广涉猎,增情趣(2)

他还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起,规定每年正月初二日至初十日,在重华宫举行茶宴联句活动,君臣即兴赋诗,并定为家法传承下去。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九月,乾隆帝在翰林院赐宴,分韵赋诗。在他的倡导推动下,清代上层吟诗言志蔚然成风,朝廷里一派附庸风雅。

乾隆作为一个业余诗人,能有如此之多的诗作,实在令人敬佩和惊叹!

当然,乾隆身边有专门帮他写诗的诗从,有些诗是别人帮他写的,或帮他最后完成的,他的许多诗也只是应景之作,其数量虽多,但艺术价值不可与唐诗同日而语。正如乾隆帝自己所说:“虽有所著作,或出词臣之手,真赝各半。”

此外,乾隆还撰写了大量文章,编成文集的就有《御制文初集》《御制文二集》《御制文三集》《御制文余集》,共1350余篇。另有《清高宗圣训》300卷。

写字作画,陶冶性情

中国历代的皇帝大都经过严格的书法训练。这既能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素养,又能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是因为,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又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健身功夫,因此,书法家往往健康长寿。书法同绘画同源,爱好书法的人,也常常喜欢绘画,而且出手不凡。

在中国的历代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的书法造诣堪称一流。书法评论家认为,唐太宗的书法深得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之遗风,字体雄浑苍茫,风格道劲飘逸,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大家风范和王者气度。这一点,从他的代表作《晋祠铭》和《温泉铭》两座碑文中,就可以领略一二。

唐太宗虽然从小跟随其父唐高宗李渊南征北战,但他热爱书法的秉性不移,并把王羲之尊为“书圣”,一有空就临摹王羲之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唐太宗在位期间,为了倡导书法艺术,特地颁诏设置了弘文馆,委任书法名家担任书法博士,专门培养书法人才,并下诏京师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到弘文馆学习书法。在唐太宗的推动和影响下,高宗、睿宗、玄宗、肃宗等皇帝都十分爱好和提倡书法。因此,唐代书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诸如褚遂良、欧阳询、孙过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书法大家纷纷脱颖而出,名噪一时,而且对中国书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唐代的书法同唐诗一样光彩夺目,彪炳日月。

提到帝王将相的书法,不能不说宋徽宗和宋高宗这两位宋代颇有名气的皇帝。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也是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在被称为“积贫积弱”的宋代,宋徽宗偏听偏信,重用奸臣蔡京为相,推行苛政,劳民伤财,并迷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还培植私党,祸国殃民,终于导致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在政治上可谓一个昏君。但此公却在书画艺术上天赋甚高,一生痴心书画创作,在书法史上推出了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金体原称瘦筋书,意为笔画瘦劲笔力金坚。此类书风来自“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落笔雄奇,坚劲有力,并吸收了“初唐四家”中有着“瘦硬劲逸”之风的薛稷等书法大家的优点。这种瘦金体影响深远,至今仍有“书贵瘦硬方通神”之说。宋徽宗所书《瘦金书千字文卷》保存在上海博物馆,为他23岁所作,是一件稀世之宝。

宋徽宗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给后人留下了价值连城的绘画作品。他的传世画作有《芙蓉锦鸡》《池塘晚秋》《听琴图》等,并擅长赋诗作词,故其画作充满了诗情画意。

作为“南宋第一帝”的宋高宗赵构,同其父宋徽宗一样,在政治上昏庸无能,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虽说也曾任用了岳飞等抗金名将,最终还是听信秦桧谗言谋杀了岳飞等忠良,但其书法也颇有造诣。据史书记载,赵构自幼便好书法,登极后,在金兵步步南下侵袭的时候,他竟然“访求书法名画,不遗余力”。至晚年,他在自己所著的《翰墨志》中说,“凡五十年间,未始一日舍笔墨。”他的书法初效其父徽宗,继之又学米芾,再学唐代虞世南、褚遂良等,终至追摹魏晋法度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归,而自成一家。他曾自谓道:“余自魏晋以来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取舍,至若禊帖,测之益深,拟之益严,以至成诵。”他认为:“士人于字法,若少加临池之勤,则点画便有位置,无面壁信手之愧。”他自己善摹《兰亭序》,还将临摹品赠予王子和朝中大臣,又让宋孝宗学书。在高宗影响下,南宋几乎掀起了一个学书高潮。宋高宗著有《翰墨志》一卷,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干字文》《光明塔碑》等。

清朝的康熙与乾隆皇帝都喜爱书法,造诣精深。

清史学家阎崇年说,乾隆帝长期痴于书法,至老不倦。从内廷到御苑,从塞外到江南,从园林胜景到名山大川,所到之处,无不挥毫题字,留下一代文才的墨宝。他收藏的《三希堂法帖》包含了历代名家名帖,今北海公园阅古楼《三希堂法帖》石碑,就是乾隆命人镌刻的。

乾隆帝不但精于书法,擅长诗词歌赋和古玩鉴赏,对绘画艺术也情有独钟。乾隆在当太子时,就爱好绘画,并经常动手作画。登极之后,经常看画,亦偶尔作画。经他的倡导,清宫设有如意馆,汇集一批画家。他去如意馆观画,“对用笔草率者,辄手教之,时以为荣。”

宫中画家耶稣会教士郎士宁等,是乾隆帝很欣赏的西洋画家。乾隆花几十年觅得马和之作《国风图》藏于学诗馆。又得一位著名画家的《五牛图》藏于春藕斋,经常观赏。

唱歌跳舞,深得音律之妙

听音乐、唱歌,也是皇室常用的养生方法。

唐玄宗李隆基喜爱音乐,素有“梨园祖神”、“戏曲圣人”之称。据《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精晓音律”,结交道情艺人,钻研曲法,深得音律之妙。他在任平王期间,曾创建过一个散曲戏班。登极后,他设置了左右教坊,以教通俗音乐。又选乐工数百人,亲自在梨园教法曲,并教宫女练习学唱。他还选一些能歌善舞的女性,设置宜春院,让她们专门从事音乐伎艺活动。每次听朝后,唐玄宗都与他的弟兄们一起吹拉弹奏,其兄宋王成器善吹长笛,其弟岐王范善弹琵琶,“与上共舞之”。故此,人称玄宗为“皇帝梨园弟子”,历来的戏剧艺人都尊唐玄宗为“梨园祖神”、“戏曲圣人”。

作为大唐皇帝,唐玄宗这种迷恋音乐而误朝政的作法实不足取,甚至是一种很腐败的表现,但音乐确实有益健康,且能治病,经常听音乐听戏看戏,无疑增进了唐玄宗的健康,延长了这位“半明半暗”的皇帝的寿命。

唐玄宗的曾祖父——唐太宗李世民,也喜好音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三月,唐朝收服突厥,设宴庆祝,皇帝李世民自弹琵琶,并伴随音乐翩翩起舞。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腊月,皇上还得到一批来自高昌的乐工,并增九部乐为十部。

金代的金世宗完颜雍也对音乐情有独钟。他平生除了爱好打猎、观稼、观鱼、击球、阅马外,尤爱唱歌。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正月,金世宗在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白城宴请宗室时,亲自带领宗室男女高唱女真族歌曲,怀念先祖,寄托未来,声情并茂,催人泪下。

金世宗认为,音乐的作用是调节情感。他认为既要及时抒发自己的感情,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他对侍臣说:“凡修身者,喜怒不可太极。怒极则心劳,喜极则气散,得中甚难。是故节其喜怒,以思安身。”大定十七年(公元1187年)五月,有一天内监所进御膳味道欠佳,金世宗下旨追究,宫廷为之震惊。尚食局负责人如实奏报:臣听说老母亲病情很重,自己一时心中方寸愦乱,如丧魂魄,结果对皇上的御膳没有先尝,臣罪该万死,请皇上息怒。金世宗听罢,不但不再追究其罪,反而被他的孝心所感动,立即批准他回家侍奉老母,等母亲病好了再回来。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曲威武雄壮的交响乐,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一首舒缓的小夜曲,使人柔情顿生,心旷神怡。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和行为,丰富人的感情世界。

轻松欢快的音乐旋律,还可以作用于人的大脑皮质、下视丘和内分泌系统等,从而对人体产生良性刺激,可改善上述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并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因此,清代吴师机在其著作《理瀹骈文》中写道:“七情之病也,看二牿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听曲、唱歌不但能消愁,还能养生健身。现今有专家研究表明,唱歌是一种“有氧活动”,唱歌时的吸气与呼气动作能够不断增强肺功能,使呼吸系统的肌肉得到积极的锻炼,它在增强胸部肌肉的作用方面不亚于游泳、划船和瑜伽。事实证明,有节奏的运动比随意的运动对身体更有益处。当我们的身体按照音乐节奏运动时,我们的心跳和呼吸等也都能在优美的旋律中得到统一。另外,唱歌还能提高体内免疫球蛋白A和抗压力激素的浓度,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由于音乐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世界不少国家已将音乐治疗纳入高等教育,培养这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美国有百余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本科生和硕士、博士,成千上万的经国家注册的音乐治疗师活跃在美国的医院、疗养基地及戒毒中心。我国现代音乐治疗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数百所大医院和疗养院开展了音乐治疗。中国音乐学院也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并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在这一点上,唐玄宗李隆基等封建统治者,堪称中国音乐治病的“开山始祖”。

赏花养鸟,适闲人生

据史书记载: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的一大爱好是养鹦鹉,并坚持在宫中保持100只不变。有一只大红鹦鹉,原来在其父宋徽宗宫中,高宗对它备爱有加,它死后,宋高宗竟亲自写了祭文以表示哀悼。

宋高宗还爱养鸽子。绍兴初年,宋徽宗夫妇被金人所虏并囚于漠北,宋高宗却依然在宫中悠闲地养鸽子。他给百只鸽子系上金铃,每天早晚亲自放收,乐此不疲。有人作诗讽刺道:“鹁鸽飞腾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工夫;何如养个南飞雁,沙漠能传二帝书!”宋高宗知道后,并不怪罪,反而让诗人做了官。

应当指出,尽管养鸟、观鸟能娱乐身心,但作为一个大兵压境下的皇帝,宋高宗如此“临危不惧”,如此胸无国家大局,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纵观历史,这种提笼驾鸟、剥夺鸟类自由而取乐的陈规陋习,从宋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甚至延续到当今的北京城及其他一些悠闲的城市!不言而喻,这是一种很不文明的行为,与生态和谐的理念格格不入。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为了保护好仅存的鸟类资源,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这种提笼驾鸟、剥夺鸟类自由、破坏鸟类资源的不文明行为,是应该受到批判和唾弃的时候了!

慈禧太后喜欢赏花、观鱼、养鸟。德龄女士在《清宫二年记》中写道:“她(慈禧太后),像普通人一样,爱着各种生物,像花草、树木、狗、马等都是她所喜欢的。”有一只狗很美丽,慈禧非常喜爱,特赐名“水獭”。西太后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太后还在颐和园万寿山的一角建立了御犬厩,养着十多只美丽的哈巴狗供其玩乐。据说,有的狗还认识西太后,当她一来到御犬厩时,它们就汪汪乱叫,并把身子直立起来,缩着前腿,做着像作揖的样子,表示迎接太后。太后见了,不由得眉开眼笑,似乎比受了大臣们的参拜更高兴。光管这些宠物的太监就有4个,他们在宫中终年不问别的事,只和那些小狗们做伴,精心地伺候它们,像伺候他们的主子一样认真和周到。

西太后很爱养蚕,常常光临蚕室,细观蚕姑娘吃桑叶、吐蚕丝的全过程,对“春蚕到老丝方尽”的精神深有感悟。有一次,她无不感慨地指着忙碌的蚕儿对随从们说:“你们看,它们从出生起,匆匆地做完了一生应做的工作,便很快地死了。其问只有短短的一二十天;但这一二十天工夫,对于它们,却和找们钻出娘胎,由幼而少,由少而壮,由壮年成中年、老年,以至于死一样,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西太后非常爱花,她让太监在颐和园种菊花数干盆,集名贵菊花于一园。她尤爱荷花、玉兰,不但常看不厌,甚至还用其花蕊做点心吃。

西太后的另一个爱好是看戏——其实,清朝皇帝不少都是“戏迷”。惟独西太后不但爱看还会唱,会编写戏剧脚本。太后平时最喜欢点的戏是《四郎探母》,戏情热闹,颇有吸引力。看完戏后,太后对唱得好的小太监给予奖赏。据说,慈禧对京剧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这大概是她在历史上惟一起到的正面作用,仅此而已。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兴趣和爱好,是激发心智、成就事业、增进健康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同普通人一样,皇帝有无高尚的兴趣和爱好,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和寿命,进而影响着他们帝业的兴衰荣辱。大凡有作为而寿命较长的皇帝,一般都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或者喜爱打猎巡游,或者擅长吟诗作画,或者酷爱读书,或者深谙音律,从而让身心得到良好的休憩。

同类推荐
  •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家常食物功效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家常食物功效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家常食物功效》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百味》丛书之一,陆续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家常食物功效》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关于100种你不可不知道的家常食物功效。
  • 这样吃养身防大病

    这样吃养身防大病

    正确的饮食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食材看似简单,却效用非凡,为了健康,也为了食物,是时候该认真了解食物了。病能从口入,病亦从口除,世界食材万千种,所含的营养各不同,所起作用亦不同《这样吃养身防大病》让你全角食物营养奥妙,“私人营养师”精心配制。
  • 女性必吃的28种食物

    女性必吃的28种食物

    20岁的热情洋溢,40岁的恬淡心安,50岁的智慧沉淀……每个阶段的健康和美丽,都需要最合适的食物保驾护航,给妈妈,给自己,给女儿,选择让她们绽放美丽的食物吧!
  • 糖尿病食疗药膳

    糖尿病食疗药膳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此病的治疗需要长时间的调理,本书为此在饮食上编写了多篇食谱供患者自治。
  •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本书融汇了对美丽、时尚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可供广大女性朋友阅读和应用。
热门推荐
  • 宇宙的起源(自然瞭望书坊)

    宇宙的起源(自然瞭望书坊)

    人类是宇宙演化的杰作,宇宙是神秘莫测的存在。当宇宙的精灵与莫测的神秘结合在一起时,便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篇章。人类对宇宙的解读和探秘跨越了千年,宇宙的面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类面前。
  • 星火之约

    星火之约

    最不该遇到的两个人偏偏遇到了,爱了,散了
  • 武乐传说

    武乐传说

    星魂武者是浮涣星人们对修炼者的称呼,魂印,涅槃,凝玄,归尘,幻衍,赋灵,天梯,直到七百年未有人达到的凡仙境界,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传说中的长生。故事将从出身普通军人家族的杨武说起……
  • “普世价值”评析(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普世价值”评析(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普世价值评析》由汪亭友著。针对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的“普世价值 ”思潮之争,《普世价值评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围绕“普世价值”的由来及内涵、与“普世价值”相关的理论问题、“普世价值”思潮中的重要观点,展开了较为系统和有说服力的说明、分析和论证,指出人们的价值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根本不存在适合一切人、一切时代的“普世价值”,并进一步指出,社会政治领域的民主、自由、平等、公平、人权、和谐、宪政等价值观也不具有“普世性”;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孕育不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来;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所有阶级都能认同的“普世价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 佳蜜

    佳蜜

    都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她却意外地收获了很多。大大咧咧又伤感的林允儿;老实大方的冉小茜;简单可爱的周芷芳;说话快速的路晓晓,温柔幽默的余婷儿……每位花朵天使的身下,都有她们各自的故事。
  •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作为当今中国大众审美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的电视剧,因其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在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别的文艺样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本书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对中国电视剧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及其标志性作品作出独到的分析,注重探索电视剧艺术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其他文艺发展的关系,注重阐明电视剧艺术发展自身的独特规律,观点鲜明,材料翔实,史识兼备,是研究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和高等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合适读本。
  • 迫嫁为妾:王爷太放肆

    迫嫁为妾:王爷太放肆

    大婚前失贞,连续七夜,她被掳走再被送回,唯一记得便是枕榻之上的缠绵欢爱。未婚先孕,被浸猪笼,她求速死,他尊贵而降,施舍般的收了她为奴为妾世人却不知,那起初的七夜便是他把她变成了女人,便是他给了她一次又一次的羞辱……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