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700000032

第32章 在野党与民间人士的对华认识(9)

竹内实的中国现代研究,正如他在《中国文学研究与中国观》中,分析了日本的中国研究者的中国观念后所说:“在研究中国时,应将‘视角’确立在‘政治’与‘人’及其它们运动于生活于其中的广大‘风土’上。”主张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中国,这也是竹内中国研究的思路。他将焦点聚集在现代中国文学与政治中,同时又将两者置放于历史文化的广阔背景中加以考察。如在《毛泽东》一书中对晚年毛泽东,就有精彩的人格精神与心理分析。在政治与文学领域,竹内抓住了两名最关键的人物:鲁迅(第2卷《中国现代文学评说》)与毛泽东(第3卷《毛泽东的诗与人生》,第4卷《毛泽东传记三种》)。鲁迅是文学界的代表人物,毛泽东则是政治界的代表人物,而他们与政治、文学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竹内认为,鲁迅则堪比孔子,而鲁迅的“圣人”桂冠正是毛泽东给的。不信神的孔子与不信圣人的鲁迅,在精神上一脉相承。

竹内实的研究宗旨是,促使日中两国人民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友好往来。他从青年时代开始讲授中国语和中国现代文学,进而研究毛泽东与中国历史,其学术领域逐步扩展,研究水平也日益受人瞩目。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竹内实以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独到理解和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敏锐观察,始终保持着冷静分析的眼光。他的不随波逐流的批评姿态,在当时的日本学者中十分特殊。此外,在批判日本的侵华战争责任、推动日中邦交正常化,以及促进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等方面,竹内实也都具有远见卓识。其学术成就不仅在世界中国研究领域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竹内实将“儒”作为中国文化之表,将“道”作为中国文化之里,在文集中也处处显露出他对这种“里道外儒”文化的感悟。正是道家的超越精神,支配着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除毛泽东、鲁迅外,竹内也探讨了茅盾、郁达夫、赵树理等作家,并涉及到政治现实主义与文学现实主义、“中间人物论”等问题,都有清醒而独到、鞭辟入里的见解。

竹内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左翼立场鲜明,多次奔波在中日之间,参与两国友好运动,并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但同时,他又及时评点了新中国成立后接二连三出现的批判知识分子的种种斗争,表示出疑惑与反感。这也为他后来自始至终批判与抵制“文化大革命”埋下了伏笔,在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竹内实始终坚持冷静观察和不能苟同的态度,因而在当时的日本陷入孤立境地,在周围的左翼日本学者大都称颂“文化大革命”的气氛中,竹内独自直斥“四人帮”所作所为是“离经叛道”,由此可见竹内实的胆识。然而,“四人帮”垮台之后,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与日新月异的变化,竹内也并没有表现出沾沾自喜和兴高采烈,而是怀着为之喜忧参半的冷静态度。在竹内实看来,越来越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她的研究,犹如在长长的隧道里摸索着前进”,乃至发出“友好容易理解难”的感叹,而这句话早已成为日中两国学术界的共识和箴言。

“友好容易理解难”是竹内实的一句名言,1975年竹内实在《日本和中国的接触与交流——以历史为鉴》一文中指出:“友好这个词,说起来确实是并不怎么费力气的”,“如互相派遣代表团,举行宴会、握手、表达亲切之情等等,在那种种热烈的气氛中,其中难免虚假的应酬。”因此“理解总比友好更困难一些”。正因为这样,竹内实先生始终没有由于中国一时的政治变动或中日关系的顺逆而改变对中国魂牵梦绕的初衷。

《竹内实文集》汉译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第5卷,第304页。

竹内实积终生的研究体验,认为日中两国同所有国与国之间一样,首先要有“关系”,其次应该加深彼此的“理解”,进而才能使双方的“友好”得以发展。在这一“关系—理解—友好”的模式中,最关键也最困难的则是对对方国家实情与文化特征的“理解”。他认为,所谓国家间的“友好”,只有立足于相互之间的真正“理解”才可以靠得住。与其轻言“友好”,不如致力于“理解”更切实一些。这一看法,鞭辟入里。

4.******的对华动向

******这个“政治癌瘤”的存在,迄今已逾百年。它不仅在战前将日本民族拖进了灾难的深渊和给亚洲邻国造成了亘古未有的民族灾难,而且在战后半个多世纪中仍在不断恶化着日本社会的“肌体”和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对中日关系走势和东亚和平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当局为了“保证日本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之威胁”,尤其为了“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于1946年1月4日,颁布了解除公职和解散右翼团体的指令。根据解除公职指令,大日本赤诚会等119个右翼团体被废止。随后,2月22日又指定45个右翼团体解散,75个团体禁止再结社。到《旧金山和约》签订的1951年末,共有233个右翼团体被解散;另据统计,在被解除公职的21万余人中,极端国家主义团体、右翼暴力主义团体以及秘密爱国团体的主要人物3381人,其他右翼、****者以及极端国家主义者46276人。

崛幸雄:《战后的右翼势力》,[日]劲草书房1993年增补版,第9页。

但是,由于冷战时期的过早到来和日本政府试图利用右翼残余势力挽救天皇制国体,即使在战后初期的整肃期间,被勒令解散的右翼团体成员也并没有完全销声匿迹,停止活动,甚至还孽生出一批以全新面孔出现的新右翼团体。

战后最早出现的右翼团体是1945年9月3日小川友三的亲美博爱勤劳党。不过这时登场的右翼几乎都是些无名青年,并且其中多数带有“暴力团”的色彩。这与战败之初经济混乱、恶性通货膨胀以及大批军人复员和高达1000万人失业等社会秩序的混乱有关。他们的宣传口号有维护天皇体制、反共亲美等。右翼这时放弃了一贯的排外主义而主张亲美。因为他们一方面基于对共产党的强烈反对,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如果不迎合美国占领军就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类具有暴力团性质的右翼团体主要有日本天狗党、新日本义人党、日本反共联盟大鹤青年部等。

同上书,第11页。

战前,中国是******为祸的最大受害国,战后,******仍然把主要矛头直指中国。日本的战败,虽然宣告了日本战前反动的中国观的“破产”。但是,新的中国观并没有为日本国民普遍认知,相反,战前日本人的中国观仍在很大程度上残存着,而且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许多人都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右翼势力更是如此。

战后长期以来,中日关系的焦点集中在历史认识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三个主要问题上,而在战后初期,则主要表现在台湾问题上。

战前,日本对台湾实施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战败后,******始终没有放弃重新染指台湾的打算。战后初期,******就是“台独”怪胎的卵翼者和首开“台独”运动先河的罪魁祸首。

188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因而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民主国”在此历史背景下成立,号称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然而台湾民主国成立不久就在各种历史因素下宣告解体。

战后以来,******和“台独”势力常常把甲午战后台湾人民为反对日本“割台”而建立“台湾民主国”的义举歪曲为“台独”运动的首次实践,这充分昭显其阴险用心。因为“台湾民主国”成立于中日“交割”仪式完成之后,其成立目的并不是要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而是要从日本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然后再回归祖国。

日本战败后,台湾的以少壮军人中宫牾郎、牧泽义夫等人为首的驻台日军主战派,勾结台湾少数亲日派人士在台北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中国政府接管之前,以滞留台湾的17万日军为后盾,宣布台湾“独立”,号称把台湾变成“第二个满洲国”,作为日后复兴“大日本帝国”的战略基地。由于中国政府和台湾同胞的坚决反对而流产。这一事件不仅表明包括这些旧军人在内的战后******是“台独”运动的始作俑者,而且预示着这股势力日后成为支持“台独”的主要外部势力之一。冷战期间,日本民间右翼势力对逃亡日本的“台独”分子给予了全面的支持,使日本很快成为“台独”运动的大本营。

台湾“独立自治”运动流产后,原驻台日军被遣送回国,与国内右翼势力合流;台湾的少数亲日“台独”分子也因台湾当局采取了坚决取缔、严厉打击“台独”活动的政策而逃亡海外。******大力支持逃亡日本的“台独”分子,使日本成为“台独”分子的“避难所”和“台独”运动的大本营。在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中期,在日本先后成立了“台湾再解放同盟”、“台湾民主独立党”、“台湾共和国临时国民议会”、“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等“台独”组织,这些组织都得到了******的全面支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日本政、军、财界右翼分子成立专事支持“台独”运动的“台湾独立后援会”等右翼团体,不遗余力地公开支持这些“台独”组织的运动;第二,培植“台独”骨干。诸如“台独领袖”廖文毅、“台湾青年社”头目兼“台独联盟”中央委员王育德、“台独联盟”副主席黄有仁、“台独联盟”日本本部委员长许世楷等人,都是由******一手培植起来的“台独”骨干分子;第三,向“台独”势力提供活动经费。在日“台独”组织“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活动经费,来自于日本的“台湾独立后援会”等右翼团体,而该后援会的最大赞助商,则是在日据时期出任台湾银行董事长的右翼财阀古贺三千雄;第四,派遣骨干分子直接参与“台独”组织及其活动,成为“台独”势力的“外籍军团”。1955年9月1日,廖文毅纠集一批“台独”分子在日本东京举行“台湾共和国临时国民议会”成立大会。在与会的百余人中,日本右翼分子达60余人。日本右翼分子宗像隆幸除经常化名“李春阳”在报刊上鼓吹“台独”外,还被选为“台湾青年社”的“中央委员”,成为“台独”势力的骨干和领导人。

******支持“台独”和阻挠中国两岸统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历史的原因,即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的影响。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特别是日据时期日本推行“皇民化运动”,在台湾豢养出一批具有“皇民意识”和浓厚“日本情结”的“台独”分子;另一方面,日本从台湾获取巨大的殖民地收益的既得利益者在战后日本国内形成了具有浓重“台湾情结”的“台湾帮”。

“台独”分子的共同特点是,一般都有着浓重的“皇民意识”和很深的“日本情结”。日本割取台湾和澎湖列岛后,设总督府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为了使台湾永远脱离大陆,日本政府在台湾曾长期推行“去中国化”的“隔离政策”和“怀柔政策”,并且从1940年起又在全岛掀起所谓“皇民化运动”。他们所主张的“台湾化”、“去中国化”,实质上都是“日本化”。

******的“台湾情结”,首先来自于亲情关系的纠葛,日本对台湾50年殖民统治造成彼此的很多亲戚居住在对方,形成了一种千丝万缕的连带关系;同时,日本割占台湾后,台湾不但成为日本工业品的主要供应地和销售地之一。日本从台湾获取的巨大收益,使得******在内心深处滋生浓厚的“台湾情结”。正如周恩来所说:“日本有一部分人对台湾有感情”;这是一种“殖民主义的感情,……今天日本仍有一部分人抱有这种殖民主义的思想,他们希望台湾从属于日本,认为台湾既然没有直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之下,就应该仍然回到日本的手里”。

《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342页。

正是在这种对台湾的“殖民主义感情”——“台湾情结”的驱动下,******始终对台湾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眷恋。日本国会议员中的“台湾帮”,有时多达三四百人。这表明,浓重的“台湾情结”已植根于日本右翼分子的内心深处,这是诱发其支持“台独”、阻挠中国两岸统一的内在心理驱动力。

当然,******支持“台独”的更为现实的原因是:******仍然把台湾视为关乎日本“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要地和“生命线”,并把支持“台独”作为谋求日本政治大国地位的有效途径和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

同类推荐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日常生活,并成为广大民众人人奉行、时时奉行但其自身并不自知的日用常行,才能称得上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作为“兴国之魂”的立国价值,此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的要旨。本书以日常生活为研究视域和思维框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分析,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尝试性探究。
  • 在理性与价值之间:走向人类文明的“合题”

    在理性与价值之间:走向人类文明的“合题”

    庆宗博士的学术著作《在理性与价值之间:走向人类文明的“合题”》是对人类最深刻的生存矛盾及其当代境况的一种研究。这部著作作为其博士论文,曾在其答辩过程中受到同行专家的很高赞誉和充分肯定,被评选为中央党校优秀博士论文,并入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针对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中外成功的家教中,精心萃取了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的有效方法,总结出培养孩子爱学、乐学、善学的91个妙招。这些妙招,招招受家长欢迎,招招让孩子受益。可以说,本身是一本通俗简明、易学活用的家教方法全书。
热门推荐
  • 销售就是提问

    销售就是提问

    有这样一个关于“提问引导”的实验:让人们观看关于一场车祸的幻灯片。其中一张幻灯片里有一辆红色的达特桑(Datsun,一种小型跑车)在一个黄色的让行牌旁。然后有人被试问: “你有没有看见别的车经过停车牌旁边的达特桑?”结果,大部分人都记成了达特桑旁有一个停车牌.而不是让行牌。研究人员的口头信息、词汇以及问题改变了人们对于所见的记忆。
  • 全世界最爱我的那个人消失了

    全世界最爱我的那个人消失了

    七年前,她的名字是林弯弯,在一次被拐卖的途中被警察解救。因为找寻不到亲生父母,故此被警察收养。陌生的家、姐姐的排挤、养父母的疏离、让她在这个家中亦步亦趋。直到遇见残疾少年展凌歌,他用尽借口靠近她,却也一手摧毁了她与青梅竹马恋人许昊天的幸福,让她跌入无尽的深渊。在她陷入绝望时,亲生父母的出现拯救了她。从此她离开清榕,改名罗菲,考上了公安大学,做了一名女刑警。可是时光的轮盘却让她再次遇见展凌歌。
  • 思维影响人生:用黄金思维解决生活难题

    思维影响人生:用黄金思维解决生活难题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10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读者发掘出头脑中的资源,使大家掌握开启智慧的钥匙。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10扇洞察世界的窗口,每一种思维方法向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而各种思维本身又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在运用联想思维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形象思维;在运用逆向思维的时候,又会受到辩证思维的指引。这些思维方法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构建了全方位的视角,为各种问题的解决和思考维度的延伸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
  • 师傅带我去捉鬼

    师傅带我去捉鬼

    滴血的陶瓷娃娃忽然复活,乱葬岗突然出现的房子,鬼岭里的那个神秘老人,一切看似简单的冤魂作案,而背后却又隐藏了那么多令人心酸又惊悚的过往。
  • 雾霭之都

    雾霭之都

    五个性格各异的女孩,来自不同的城市,却在因缘际会下在北京这座古城相遇,自此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变故横生,然而每一个人都在一次又一次的经历成长,伤痛和蜕变。可却没有人想到这一次的相逢却改变了每个人的命运。
  •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苏宁为什么赢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苏宁为什么赢

    从精耕1600多家线下门店,到全力转型线上平台,苏宁作为全国领先的商业连锁企业,毅然选择了自我革命,走上了全面拥抱互联网的道路。苏宁变革的成败,牵引着中国商业格局与走向,也成为中国几百万实体企业关注的焦点。探索互联网020模式变革的苏宁云商,已经成为李克强总理审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一块试金石。本书全面记叙了自2009年至今苏宁实行互联网变革,逐步实现中国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沃尔玛+亚马逊”模式,转型成为一家O2O互联网零售公司的全过程。
  • 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

    金刚经感应分类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九八四(译文经典)

    一九八四(译文经典)

    《一九八四》(1949)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
  • 大胆丫鬟

    大胆丫鬟

    是谁将青楼闹了个昏天暗地?是谁扇了江湖上火焰堡堡主最宠爱的小妾的耳光?又是谁义正严词的“教训”了向来以严厉出名的堡主大人?更是谁挟带着大小姐逃婚?在堡中撒野还不够,居然还敢跑到江湖上耍威风。谁打晕了来追小姐回去的准姑爷?谁敢与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大侠叫板。……最最恐怖的是...谁敢吻令所有人闻风色变,杀人如麻,冷酷无情最讨女人的冷血狂魔的嘴唇?其实她只不过是一个小小小的小丫鬟而已,从没刻意要做什么事要引人注目,怎么就被冠上了大胆丫鬟的名号了呢?若是大家喜欢就投个票支持一下,最好踊跃留言支持花生!!!********************************************************本人已完结作品:QQ群:1群:38770994(假小子)《我爱我的刁蛮夫人》2群:44805188(刁蛮群)《假小子闯江湖》3群:38349475(丫鬟群)新开群********************************************************
  • 安静的美国人

    安静的美国人

    这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成长的文学巨作,被《纽约时报》誉为“每个记者都应该人手一本”的著作。两度改编成电影。2002年版由迈克尔·凯恩主演,获得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多项提名。如果你无法逃避你不喜欢的,那就试着去勇敢面对。本书是格林对政治、战争、爱情的探讨,讲述了一个天真无知的理想主义者的破灭,一个渴望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的抉择。如果你无法逃避你不喜欢的,那就试着去勇敢面对。二战结束后,性格安静的美国人派尔来到越南,与英国战地记者福勒结识,并喜欢上了福勒的情人凤。与此同时,派尔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惜制造多起恐怖事件。在得知派尔的疯狂行动后,原本想置身事外的福勒被迫卷入了这场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