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700000006

第6章 杭州艺专(2)

潘天寿是浙江宁海人,自幼因家境贫寒而耕种牧樵,无所不为,却天资聪颖且勤勉好学,七岁入私塾,学文习字之余,每日临摹画作和字帖,十几岁自学金石篆刻和画史画论,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得以亲聆李叔同大师的教诲;未及而立就著有《中国绘画史》。潘天寿在艺术上不存门户之见,广收博采,取精用弘,追求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当时已经八十高龄、享有画坛声誉的吴昌硕大师,非常器重这个崭露头角的青年,曾以“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的篆书对联相赠,并写有《读潘阿寿山水幛子》的长诗,赞誉勉励。

与林风眠融合中西的观点不同,潘天寿主张“中西绘画应该拉开距离”,改革中国画要立足于民族传统的基础,发扬东方本位艺术。他赞同苦瓜和尚所言“故君子唯借古开今也”,认为“新必须由陈中推动而出”。

杭州艺专创办之初,潘天寿即被高薪礼聘该校的国画主任教授,可见林风眠胸襟坦荡,慧眼识英雄;也说明潘天寿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般的艺术人才。

朱德群入校时,潘天寿已经年近不惑,虽自称“懒道人”、“懒头陀”,却非常勤恳。受潘天寿丰厚的学养和特有的文人画家气质吸引,朱德群一度想追随他专攻中国画。“我原本希望能够念国画系,但是当初杭州艺专没有国画系,只有绘画系,每个星期只有几堂国画课,一开始很不习惯,觉得油画没有水彩和国画来得自由,后来慢慢能够掌握油画特性之后,发现油画的可能性更大,可以发挥的空间也更宽广,渐渐地国画就画得少了。”

受西方文艺思想影响,艺专的学生大多热衷学油画,并且崇尚现代派,对国画课缺乏应有的重视。深得林风眠和吴大羽赏识的赵无极,就曾有趁潘天寿在黑板上写字而越窗逃课之举,后来又因不肯认真对待国画考试而险些被开除。

国画课显得很不景气,原本安排的课时就少,肯认真学的人又不多。尽管潘先生对这样的现状深以为憾,授课并未有所懈怠。他不让学生临摹他的画,而是临摹石涛、八大山人、黄鹤山樵等,学生读他再版的《中国绘画史》,知道他的绘画,承南宋马远、夏圭的峻拔,明代戴进的豪放,沈周的练达、石涛的苍浑;他对近代画家,唯取吴昌硕。他常用的闲章“强其骨”,表达他追求画得骨气和骨力。不论书画,也不论构图,皆显示其雄伟势壮,亦有古希腊的美学韵味。朱德群称自己抽象绘画中得雄强阳刚,应该追溯到潘天寿先生这个源头。潘天寿的书法好用偏锋,自成一格,字好而别致。常听他讲:写字也要“怒浪抉石,渴骥奔泉”。文人字画纤巧秀媚,潘天寿反其道而行,追求力量。这是他们一代人,在中国被列强欺凌的时代,所产生的救亡情结在艺术中的反映。

当时虽然学生学国画的热情不高,但是普遍推崇潘天寿先生高洁脱俗的品性。一旦学生间发生纷争或惹出了事端,训导处的调停难以奏效,只要请出潘天寿先生来,只要几句话即可令事态得到平息。朱德群回忆起这位国画奇才,始终没有忘记当年潘天寿先生的教导,“须有高尚之品德,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见识,渊博之学问,广阔深入之生活,然后能有所成就”。

在学习氛围如此浓烈的杭州艺专,有意思的是朱德群为了专心绘画,自动戒掉了打篮球。多年同学都不知道他还是篮球高手。一天,刘宝森同学正和几个同学打篮球,远远发现从一旁经过的朱德群,连忙唤住他一起来玩。面对老同学的热情相邀,朱德群不好回绝,只好违心加入。虽然他进场时间并不长,高超的球技却令体育老师印象深刻。事后,体育老师竭力邀请他参加校队打球。没想到朱德群每次都借故逃掉了训练。就是杭州艺专与兄弟学校进行的篮球比赛,他都不曾在球场出现。原来朱德群发现每次打完球,再拿起画笔来,他的手都会颤抖,这非常影响绘画效果。既然已经放弃体育,专心学习绘画,朱德群就要求自己把画画放在第一位,于是他下狠心彻底放弃自己酷爱的篮球运动。

这与他在巴黎绘画时期,喜欢上下棋一样。一旦他发现这个爱好已经影响到自己的绘画,就毅然戒掉。后来他就将棋盘高高锁起,不再触碰。

为了实现自己认定的目标,必须在其他方面肯于和勇于放弃,朱德群深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道理。

2.一辈子最好的同学

朱德群(左)和吴冠中在上海大剧院合影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曾回忆自己走上艺术之路:“如果当年未曾认识朱德群,便没有画家吴冠中。我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或平庸的工程师。30年代时,浙江全省高中学生要集中军训三个月,混合编队,浙江大学高工的我和杭州艺专的朱德群编在同一个班级,朝暮相处,成为好朋友。他带我参观了杭州艺专,我迷了,醉了,疯了,不顾一切转入杭州艺专从低班学起。德群比我早学一年,成了我的小先生。从此,我们结下了终生友谊。别离、阻隔,人生里程多坎坷,‘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而艺术的情谊是圣火,风吹不灭。距离的风及岁月的风,风愈烈,火逾炽。从严格的素描训练到具象的油画学习,从崇拜西方现代艺术到钻研传统精华,从描写物象到表现感受,我们一直是同路人,是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等启蒙老师指引的那条路上的同路人。今日人渐老,鬓已苍,一见如故,人如画,画如人。”

朱德群印证道:“军训时,各学校是混编的。我个子最高,排在第一个。冠中个子最小,排在最后。我出列报告后,教官让我站到排尾,这就和不相识的冠中站在了一起,有了相识和说话的机会。人真是有缘分的,我们一谈就很投缘。尤其是一起到小酒店去喝几两花雕老酒,更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所以我对他进行‘策反’,让他转道杭州艺专来。他果真来了。从此我们在课外就在一起,跑到西湖边写生,星期天就去远一点的灵隐寺、天竺等,真可谓形影不离。”

吴冠中是江苏宜兴人,可是脾气很倔,像北方汉子的性格。天资聪颖,对什么都有自己的独到看法。朱德群说他自己的性格不仅绝强而且年少气盛。按理,一个槽上栓了两条叫驴,可他们相交了六十多年,至今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

其中奥秘,就是他们在绘画上的知己情谊。两人相互能欣赏,能提出真切的意见,恰恰在艺术追求上的真实执着,是他们友谊最坚实的基石。一个人的艺术追求是内化在作品里的,要能被准确看出来不容易。给朱德群写的画评文章何止成百上千,每个评论家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在朱德群眼里,唯有吴冠中看得最准,这就是他们在审美追求上的默契。

他们在艺术追求上的相濡以沫,最是令人羡慕。朱德群回忆道:“我和冠中都对绘画有疯狂的热情,相互感染,就能持之以恒,不受外界的诱惑。他那绘画的热情,就更感染我的绘画,久而久之,我们那时候成了真正的画痴。”

“我很喜欢中国画,但是我对中国画的临摹教学,不面对自然,很有看法。如果专攻水墨画,我认为不会有多大地创造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是老师的翻版。可是,吴冠中独独钟情国画。抗战时,在流亡中,杭州艺专与北平艺专合并,到四川青木关就有了国画系,冠中选择了国画。我将自己全部国画画册和画论都送给了他。他在国画系学了一年后,觉得有问题,认同了我的看法,就从国画系转出来了。我们将全部国画画册和相关书籍都卖了,拿卖了的钱到青木关口一家饭馆大吃了一顿。后来我们都能对中西画的所长所短有中肯的看法,与我们在思想方法论上的互补有很大的关系。”

吴冠中也回忆道:“上海爆发八一三抗战,教育部决定迁校,不少同学都回家了。我也打算回老家宜兴。在人生大转折关头,是德群劝我跟学校走。他说,学了两年了,丢了太可惜,不管怎么说,跟着学校走,总可以多学一点,学一点是一点。”倘若没有朱德群的这个质朴的思想对吴冠中的影响,吴冠中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构图吧。

1937年,国难当头,教育部通知杭州艺专向后方迁校。当时政府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做了在二次大战所有交战国中绝无仅有的两项决策。第一项是将所有大学向后方搬迁,为了国家储备人才,大学生不仅不当兵,而且一律有“战时津贴”,即由政府包下大学生全部学习和生活费用。第二项是将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文物装箱,转运万里,送往后方珍藏,不能再像八国联军入侵时那样让敌人将国宝掠夺走。如果没有迁校的决策,就不会有后来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如果没有将故宫国宝转移,不知道有多少财富被日本人践踏。

10月,杭州艺专师生开始迁往钱塘江对岸的诸暨,但是没多久,教育部命令西迁到江西的龙虎山。女同学和教学器材被卡车送走,男生走路,七八个人一组。朱德群和吴冠中一组。饿了,他们就向路边的百姓买饭吃。这些百姓也很穷,终年吃的就是辣椒,学生根本进不了口。走到天黑,学生借宿农民家。有一晚,他们住在一个农民家的底层柴房里,用稻草打地铺。半夜睡得正香,突然有人喊下雨,学生都惊醒了,外面并没有雨,有人接了屋子里的漏水,一闻还有臭味。哎呀,是老乡家里的孩子晚上撒尿,漏下的水。

接下来的逃亡日子,越来越艰难。

吴冠中离开杭州不久,不慎将仅有的五十元生活费全部丢了。本来就是囊中羞涩的学生连吃饭都成问题。危难见真情。朱德群二话没说,就担负起两个人的生活费用。

同类推荐
  •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破译金庸密码

    破译金庸密码

    《破译金庸密码》由刘再复、严家炎、胡文辉、潘耀明、查良楠和《看金庸》杂志联袂郑重推荐。全书由《金庸密码》和《我看金庸》两部分构成,前有两篇引言。作者运用历史和比较的分析法论证金庸作品人物故事的来龙去脉。观点精辟,见解独到。故事跌宕多姿,情节扣人心弦。将人物与事例相结合,归纳演绎。语言时而如祥云在天,时而如霹雳雷惊;对偶引用手法,如神来之笔;用典频出,字字珠玑。实在是金学领域难得一见的好书!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申纪兰的故事

    申纪兰的故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时期下放干部,我插队西沟,在这个闻名全国的村庄,我有幸认识了李顺达等数位农业合作化时代的劳动英雄,申纪兰同志是这个英雄群体的成员之一,她在中国历史上首倡男女同工同酬,为家乡的发展呕心沥血,我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决心好好写一写,宣传申纪兰精神。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武极破天传

    武极破天传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懵懂少年,肩负神圣使命,数次挽狂澜于既倒,虽徘徊于生死边缘亦无悔,只为那心中的守护。一路修道一路行,最终走到武道巅峰。莫言前路无知己,前路迷离知几许,莫道修行苦无尽,修行深处亦有极,功法没有最好的,却有最适合的,且看段云如何在不断的修行中完善自我,完善功法,完成那一个个常人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 八步成就售楼王:售楼员超级情景训练

    八步成就售楼王:售楼员超级情景训练

    本书以大量的房地产销售实践与培训经验为依托,针对售楼员日常工作中的客户接洽、挖掘需求、房源推介、客户追踪、异议化解、议价守价、签约成交、售后服务等工作事项,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上百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采取情景模拟的形式,通过“情景描述+错误应对+情景解析+话术示范”四个模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售楼员应当掌握的销售知识与技巧。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寒门主母

    寒门主母

    新婚第一天,她就被夫家赶往乡下住。半年后,那个仅见过一次面的男人,她的丈夫终于迎娶了他的真爱过门。
  • 嫡女要狠

    嫡女要狠

    来来来,买定离手,赌姻缘嘞!前世赌的不好,为了夫君赔心赔身,还赔进了小命。这一次我要压对宝,咦?旁边那只笑面狐狸不错,不但武艺高强,黑心黑肺,还是大名鼎鼎的九王爷,某女勾勾手指:“亲亲相公,快到碗里来!”
  • 很残酷的规则

    很残酷的规则

    二〇〇八年七月十九日,关于“好诗的标准”问题的研讨会在“第一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颁奖典礼之前举行。来自外地和本地的专家学者,就“好诗的标准”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现将研讨会的发言整理如下(记录未经发言人审理)。阿毛(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芳草》文学杂志副主编):杂志主编刘醒龙到广东佛山讲课还未赶回来,受他的委托,由我来主持今天的会议。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诗歌界对于“诗歌的标准”问题的讨论此起彼伏,但一直未达到过共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立身于世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也可以看成是关键时刻做事所表现出来的个性与态度。它大到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战略举措,小到一个人日常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它既包括获取物质财富的绝妙策略,也包括对自我精神的完美塑造。可以说无数成功人士都是精于做人之道的高手,他们纷纷将成就归功于做人拿得起放得下的策略。
  • 大唐好太子

    大唐好太子

    大唐铁骑,刀锋所向,万国臣服!撒旦曰:遥远的东方,大唐日不落帝国冉冉升起!
  • 十地经论

    十地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