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500000003

第3章 青春时代(1)

1949年8月,袁隆平告别父母,告别南京,赶往他向往已久的重庆相辉学院。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了。山城在中国共产党的阳光照耀下获得了新生。

1950年11月,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一所新型的农业高等学府——西南农学院诞生了。

西南农学院是由四川省教育学院、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川北大学以及相辉学院等10所综合大学中的农学系合并而成的。而后,它又改名为西南农业大学。

1.兴趣广泛的大学生活

袁隆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所新型的农业高等学校的怀抱之中。从小,母亲的熏陶已在袁隆平的身上显露出了深刻的痕迹。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袁隆平满腹经纶,他的肚子里似乎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储藏库,总有很多的故事和笑话。即便是那些平淡无奇的故事,经他一叙述,也总能使故事变得惟妙惟肖、奇妙无穷,令人开怀大笑。

每每这时,袁隆平总是坦然自若地和同学们开着玩笑。因为所有这些,都是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让他拥有的。同学们在羡慕他的学识渊博之外,也开始羡慕他有一个好母亲。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好母亲,袁隆平开始慢慢地转变他看书的内容了。

东方魔稻之父袁隆平传因为母亲在来信中曾这样告诫儿子:儿:你是新中国的大学生,祖国因你们的存在而骄傲,你们更该为自己的祖国而奋斗前行。然而,我们的祖国有很多东西仅仅都是起步,所以,你在校的这些年里,要多看书,多思考,多提问,这一直是你看书秉行的宗旨,希望你能循着这宗旨继续前行……母亲的来信使袁隆平的内心再次涌动着翻腾的波浪。他一如既往地看书,逛书店,购买各种英文杂志。此时的他开始接触世界上知名的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孟德尔、摩尔根等。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开始在他的脑海中翻江倒海,他对每个名家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合理的比较和研究。他一直以为不应该单纯地、被动地去吸收科学知识,而应该用思考的方式、理性的分析来判断其价值和意义。用思考去看书,用分析去看书,用辩证的反问去看书,看出自己的思想,看出自己的见解,看出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学时代的袁隆平一贯秉承的良好学习习惯。

正因如此,在当年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对米丘林、李森科的学说推崇备至的时候,我国年轻的学子袁隆平却并不盲从,他用自己的头脑去感悟、去分析。他以为,关于科学的诸多学说,不应为“耳目”所误,不应为世俗之偏见所淤塞,不应只停留在浅薄的感官世界里,不应在入门之初就囿于某种偏见,更不应被偏见所主宰,而应该动用所有的感官,发挥各种器官的最大功效,使各种器官在积极有效的努力勤奋的争取下,得到自己应有的主见。袁隆平作为青年学子的这番见地,险些给他的后半生招来灾祸;而也正是这番见地,在世界的东方,才升起了袁隆平这面不倒之旗。

袁隆平喜欢看书,但他不是书呆子。他的爱好十分广泛。在音乐方面,他喜欢唱歌,也喜欢乐器。

那是袁隆平的孩童时期。他的乐感好于常人,当年流行的歌曲,他听过一遍便会吟唱。在他的乐园——桃园竹林里,他自己制作了第一根竹笛。他模仿北斗的指法,在一根长长的竹节上,钻开了七个音孔。他在桃花溪旁静静地吹奏,引来了成群的鸟儿停在他身旁的树枝上,大放歌喉;成群的鱼儿也游过来了,兴奋地摇头摆尾,似乎在表示它们是他最忠实的听众。音乐天赋不错的他自幼就开始创作了——那时,鸟儿和鱼儿就是他最好的听众。

上大学后的袁隆平更是经常在课余哼一曲小调,那小调虽不能构成完整的曲子,但足可以把他的生活点缀得情味十足。他尤其喜欢小提琴。在他考入相辉学院后不久的一天,他正在宿舍与同学们闲聊,忽然一阵优美的小提琴声悠悠然向他耳边飘来。听得出,那琴声来自不远处。于是,聊天声瞬时戛然而止,他蓦然站了起来,走出房门,循声而去。他轻轻地推开房门,只见一位同学站立窗前,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乐曲中。袁隆平看着同学的背影,时而低头,时而仰头,专心地演奏,那情那景,让袁隆平如痴如醉,如遇知音。当即,袁隆平诚恳地拜这位同学为师。从此,他省下父母给的零用钱,买了一把廉价的小提琴,随那位学友学习拉琴。那位同学鼓励他说:“你的手很灵巧,乐感也不错,将来准行。”

果然,袁隆平不仅乐感好,悟性也好,进步很快。就在这一年系里举行的新年晚会上,他与那位学友演出了小提琴二重奏,很受欢迎。

袁隆平在这把廉价的小提琴上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找到了成功的乐趣,也找到了自信的燃烧点。也许,当初如果沿着这样的一条路走下去,现如今大概会多一个小提琴演奏家了。也许,他沿着另一条路走下去,现如今又会多一个奥运会冠军呢!因为袁隆平还是一个游泳高手,素有“浪里白条”的绰号。

关于这个绰号,还有一个故事。

那是1947年夏季,湖北省举行游泳比赛,袁隆平跃跃欲试。可是,袁隆平尽管已经年满17岁,但因发育较晚,个子矮小,体育老师不肯推荐他参加市区选拔赛。

怎么办?同学们帮他出了个主意——在汉口市区举行选拔赛那一天,他尾随参赛同学溜进赛场。选拔赛开始了,只见袁隆平那灵巧的身姿在游泳池里如同一条飞鱼,以奇快的速度冲向终点。他成功了,他获得了汉口赛区男子自由泳第一名。接着,他又以预选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参加湖北省的省级比赛,获得男子自由泳第二名。也就是从那时起,“浪里白条”这一美誉就与袁隆平连在了一起。

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游泳一直是他的爱好,他经常会找机会下江游上一段。

西南农学院坐落在半山腰,山脚下便是嘉陵江。江上白帆点点,号子声声。有时他拿一本书坐在校园操场的台阶上,默默地注视着绿绿的嘉陵江水,聆听着那江轮上悠扬的汽笛声。此时的他仅仅是嘉陵江水的观赏者,而他更喜欢做嘉陵江水的搏击者。每逢节假日,他便与几个会游泳的同学结伴到嘉陵江上畅游。他们故意选择水流湍急的地方,拼命地逆流而上。虽然大家累得张着口直喘气,但是他们感到一种拼搏的满足。正是这样的拼搏,在以后的日子里,袁隆平在游泳这项运动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那是1951年春季,贺龙同志在成都主持“体育明星”大赛。这是西南地区的第一届运动会,袁隆平作为西南农学院的运动员参加,并取得了游泳比赛第四名的好成绩。

游泳,一直是袁隆平学子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运动。他喜欢游泳,也擅长游泳,游泳让瘦小的袁隆平变得十分强壮。

而就在那年的夏季,在抗美援朝的热潮中,袁隆平怀着“保家卫国”的热忱,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歌,走进重庆市征兵办公室,毅然报名参加志愿军,决心投笔从戎。

袁隆平(后排左三)读大学期间被录取为空军飞行员,图为同

学们欢送时的合影也许是爱好运动使得袁隆平拥有强壮的身体,他被录取为八名飞行员之一。他差一点成了飞行员,如果没有当时国务院作出的决定——急需在校大学生参加国家经济建设,一律留校继续读书。

就是因为有这样广泛的兴趣,所以他拥有强健的身体,更拥有敏捷的感悟、坚定的决心与意志。如果说种子需要养分才能茁壮成长,那么袁隆平就是以广泛的兴趣作为自己的养分的。因为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他走到哪里,哪里就能绚丽多彩。

2.艰苦的湘西任教

青年袁隆平

从小学到大学,袁隆平在重庆整整生活了12个春秋。他爱重庆周家湾龙门浩的青石板街,那是他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地方,在淅淅沥沥的细雨中有令人渴望的青黛色,那是袁隆平成长的足迹;还有那重庆的嘉陵江水,那是他的最爱,在水里,他用自己的泳技证明他是真正的“浪里白条”……在这里,他有太多的不舍与留恋。所以他与现代很多年轻人一样,他多么希望自己毕业后能留在重庆的农业科研单位啊!

然而,学校发出了号召,号召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四年的城市生活已让他们对家乡的一切感觉有些陌生,他们身上已有明显的城市气息与痕迹。此时的袁隆平该怎么办?

袁隆平的思想斗争尤其激烈,他不是为了贪图城市的繁华与多彩,而是觉得在重庆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当然,犹豫与徘徊不能阻拦他前进的脚步,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他毅然填写了这样几个大字: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别了,母校!

别了,龙门浩!

别了,重庆!1953年夏,袁隆平拿着毕业分配通知书,赶去湖南省农业厅报到。在那里,他知道了他要去的地方是湖南省最偏僻的湘西安江农校,他将成为这所农校的教师。

他先是绕道乘火车,火车的轰鸣声让他的思绪开始飞扬,他想象着迎接他的农校,他坦然,且有些向往。再坐汽车,而后是坐马车,到最后,他还需要背着行李,徒步翻越雪峰山。历时半个多月,行程1000余公里,他终于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被贬任职的黔阳县,那时叫龙标。这一路上,寒冷与饥饿不时地折磨着他。可是,他的脑海中所呈现的就是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一路上的艰辛不易他总用微笑去面对。

东方魔稻之父袁隆平传安江农校位于偏远的湘西,是由古老的圣觉寺改建的。那是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的地方。校园被雪峰山环抱着,那雪峰点缀着林立的松树,那湍急的沅江水穿过峡谷,奔流其间。那高高的雪峰山,山势险峻,峭壁剑峰,一尊尊、一柱柱,高耸挺拔,令人惊叹。清清的沅水顺山势流淌,一路留下长长的美妙画卷。

走进校门,就能见到古松翠柏。几只老鸦栖息在古树的枯枝上,凄凄鸣叫,寺庙没有了泥塑木雕的菩萨反而更显得寂寥了。袁隆平不由得浑身一颤,他似乎品尝到了其中的寂寞。但他转念一想,寂寞也不是坏事,我国的荒刹古寺曾孕这是安江农校纪念园,袁隆平在这里工作了

37年之久

育了中华文明。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从西域取经回来,在慈恩寺中埋首多年,将经文翻译为汉文,成就了不朽的佛教文化;还有明清时代的八大山人、弘仁、虚谷等著名书画家,他们的作品也都出自古寺。诸多高僧在古寺中潜心修炼,断了俗念,不再追求名利,后来却很有作为。于是,袁隆平有些觉得欢快了。这似乎是冥冥之中的造化安排,让他静下心来,读他喜欢的书,做他愿意做的事。

古寺里除了可供农校使用的十几间空房之外,还有一口吊钟。每当上下课时,学校的勤杂工便拿一根耙齿在钟上敲上几下。那钟声十分洪亮,在山间久久回响。这钟声似乎在提醒袁隆平该好好地享受这份宁静与超然。

教师宿舍也很简陋。袁隆平住进了一间原来很可能是小和尚住过的老屋。这间老屋实在是太老了,土墙与木梁是这老屋的根基,那土墙已有些风化了,那木梁的颜色已远非本色,庐山真面目已无法辨别。站在屋里,上可见檩椽,下可见砂墙泥地,一阵风吹来,那老窗户四处透风,依稀可辨风的呼呼声是从何方吹来,那真是破旧不堪啊。

但是,乐观开朗的袁隆平竟能从这老屋里享受到乐趣。这是怎样的性情中人才能达到的境界呀——原来,住在这老屋里,可与梁上双燕分享筑巢育子的快乐。只见那双燕子在霏霏细雨中飞来飞去,几百次、几千次地往返,匆匆奔忙,衔泥筑巢。为了共同的使命,它们不辞辛苦,配合默契。第一天,一个半圆形的泥巢便有了一个轮廓;第二天,那泥巢中便铺就了软软的草榻;没过多久,燕巢里便传出了乳燕呢呢喃喃的叫声。于是,燕子一家的快乐时光便从此开始了。就这样年复一年,那双有灵性的家燕春天来了,秋天去了,年年与他相伴,年年带给他的是欢乐与祝福。看着燕子们的快乐生活,袁隆平的农校生活也就在这样的欣喜中开始了。

走出老屋,只见一条山石小路曲曲弯弯地通往校园深处。他凝视着这凹凸不平的小路,默默地感叹道:这曲曲弯弯的小路不正是象征着人生的轨迹吗?自己的人生之路就该是这样开始与前进的。

小路的四周几乎都是山,绿色的山峦将这老屋深深地环抱其中。那绵延不断的青山绿水,那苍翠无边的树林和竹林,都将老屋与外面喧嚣的世界隔绝开来。

来到地处湘西的安江农校,袁隆平首先想到的是少年时代母亲教他背诵的古文《岳阳楼记》。当年母亲要他们弟兄死记硬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今,他脚踏的湘楚大地正是孕育这篇《岳阳楼记》的地方。这时他才懂得《岳阳楼记》所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东方式的忧患意识和献身精神。这就是出自湘楚大地的一种高洁的忧患意识,其不朽的魅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同类推荐
  • 大作家姚雪垠

    大作家姚雪垠

    自古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当代作家姚雪垠,光在文坛上就“辛勤耕耘七十载,呕心沥血超千万。”七十载,历尽坎坷,九死一生;超千万,字字心血,矢志不渝。姚雪垠一生度过九十个春秋,九十度春秋有些漫长,却又是那么短暂,而姚雪垠却在当代文坛上树起了一座丰碑。可以这么说,他把灵魂和躯体化为超千万字的文学巨著;而这超千万字的文学巨著,就是他灵魂和躯体的化身和再现。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荧河踏浪

    荧河踏浪

    本书收录了作者21篇新闻作品。其中1-8篇是作者在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采写的部分新闻稿件,除了在电台播发外,还被《黄石日报》刊发。9-21篇是我到湖北电视台工作后留存的部分稿件。
  • 大家风貌:潘耀明说文化名人

    大家风貌:潘耀明说文化名人

    本书作者潘耀明受著名国学大家曹聚仁先生的影响,从事当代中国作家的研究。他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对沈从文、巴金、叶圣陶、艾青、王蒙等几十位当代著名作家进行访问和评介,记叙他们在“文革”中的经历,以及 “文革”结束后的生活及创作情况。本书的相关文章,极具史料价值。此外本书还涉及白先勇、陈映真、聂华苓等港台及海外作家,全面展示了中国文坛的大家风貌。
  • 吕不韦十讲

    吕不韦十讲

    王朝的建立需要血与泪的浇注,是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又是谁默默无闻地流尽了最后一滴泪,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驻足。君臣博弈,胜的骄傲,败的灭亡!父子博弈,胜的真能骄傲,败的真能灭亡?吕不韦的悲剧是对君臣共荣、互利的否定,更是对君臣斗争、暗算、倾轧的写照。血腥的斗争莫不以两种结尾收场一不是君亡便是臣灭。吕不韦献身于这场斗争中,失败的却是既为臣又为父的自己。甚悲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总结。尖锐与现实的评判折射的是吕不韦之类的名臣们悲惨的结局。慨叹吕氏悲惨的人生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回过头,看看他传奇般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偶然事件

    偶然事件

    国庆说我不操心,有人给你操心,你老爷子和我老爷子,都给你操着心呢,平衡的结果,是我走以后,你接我的市委办公室主任,长平,你这回也算是修成正果了。我很意外,想了一想,问:高原呢?国庆说操!高原机关算尽,能有什么好结果?!我吃惊地看着他。
  • 娃娃皇后

    娃娃皇后

    本文属【另类穿越皇后系列】第三部:穿越前,我十五岁,是学啥啥不会的差等生。穿越后,我九岁,是人人谈之色变的恶魔女。某日,我一时兴起,趴在爹爹背上说:“我要当皇后。”爹爹吓得面无人色,战战兢兢地道:“爹爹只是个小税官,不能送你入宫。”我拍拍爹爹的肩膀,金口玉言:“爹爹,我等着你官拜丞相的那一天。”六年后,爹爹果真做了丞相,我被选为当朝皇后。封后之夜,新帝冷语:“十天后,送你去魔湖。”我揪住他的衣襟,逆天诅咒:“凤景天,你不得好死!”他像拎小鸡一样拎起我,凶恶万状:“皇后若敢逃跑,朕就将云家满门抄斩。”如果你穿越了,如果你穿越了还做了皇后;如果你做了皇后才知道你只有十天可以活,你是接受还是抗争?我——云安安,决不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他人掌控。于是,封后第三天,我赐给他最心爱的女子一条白绫。★★★★安安D博客:http/m.pgsk.com安安已出版上市作品:《厨娘皇后》《花痴皇后》《狼烟起胭脂灭》
  • 地球百子1:重返地球

    地球百子1:重返地球

    一场毁灭性的核战争之后,地球表面被彻底摧毁。幸存的人类,逃入太空生活。300年来,从未有人再踏上地球一步,直到现在——太空舱故障,氧气不够所有人存活。100名有犯罪记录的青少年被遣返地球,执行希望渺茫的唯一任务——生存!重返核辐射弥漫的地球,百子面临有生以来最艰难的生存考验;更可怕的,是来自人类彼此之间的考验。零规则的地球,一切需要重建,爱与自由,战争和生存,地球百子必须直面末日的人性拷问。与此同时,百子中不断有人被射杀,而他们的一举一动也似乎被某种力量所监视。地球上不只有他们,还有其他人?接二连三的骚乱,不可预测的将来,以及无所不在的神秘威胁,地球百子如何面对,他们能存活下来吗?
  • 佛说十二头陀经

    佛说十二头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蜜爱成婚:叶少宠妻如命

    蜜爱成婚:叶少宠妻如命

    林汐媱在江边捡了个野男人,有一天野男人对她表白了。林汐媱一想,高穷帅配白穷美,绝配!可在一起后,林汐媱发现这个高穷帅太难伺候。“先给钱再陪聊!”男人反手一个沙发咚,诱惑道:“我没钱,用身体付账好不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迷离半夏空白

    迷离半夏空白

    讲叙一个80后的成长史,万千一事无成道路中的一条羊肠小道之路。
  • 惑世妖妃之公主太嚣张

    惑世妖妃之公主太嚣张

    【本书又名《晨昭》、《他是黑莲花》】-------------------------------------------------------冬春又年,得见晨昭。——《晨昭》
  • 妙嘴刻人生:人生必读的口才宝典

    妙嘴刻人生:人生必读的口才宝典

    语言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的常变常新的资本。拥有好口才,就等于拥有了辉煌的前程。一个人,不管你生性多么聪颖、接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穿着多么漂亮的衣服、拥有多么雄厚的资产,如果你无法流畅、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你仍然无法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口才有技巧可循,口才也讲究策略,只有如此才能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沟通的顺畅和利益的双赢。当人际关系和谐,沟通顺畅,利益有保障了,你又何愁没有好命运呢?
  • 三界宅急送

    三界宅急送

    我曾替大圣爷给观音菩萨送过一个故事。也曾陪着妖娆众生的白无常一起勾魂。更是在月圆之夜、紫禁之巅。送过皇帝一颗人头……他们称我为:快递小哥!
  • 六海说事

    六海说事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