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000000011

第11章 中国人思想中的不朽观念(2)

依次类推,早期的中国人也就认为死是人的魄,即“光”或“魄”的离去。这种类推可能起源于“Will-o’-the-Wisp”,即中国人现在所说的“鬼火”。在古代“魄”认为是赋予人生命,知识和智慧的。人死,则魄离人体而变成或认为“鬼”,一种是幽灵或魔鬼。

但是灵魄脱离人体也许是缓慢的随着生活力的衰退,魄就那么一点一点脱离身体了。迟至元前第六和第七世纪,学者和政治家在谈到一个人的智慧衰退情形时,就说是“天夺其魄”——意思是说,他将不久于人世了(见《左传》宣十五年,襄二十九年)。

不过后来,魄的观念却慢慢地为新的灵魂观念所取代了;认为灵魂是行动灵活飘然而无形、无色的东西。它很像是从活人口里出来的气息。这就是所谓“魂”。渐渐地,原来“魄”字便不再用来表示赋予生命和光亮的灵魂的意思,而衍变为意指体躯和体力了。

“魂”字,就语源学来说,跟“云”字一样,都意指“云”。云,飘浮,比盈亏之月的皎白部分也似乎更为自由轻灵。“魂”的概念可能是源于南方民族,因为他们把“复”(召呼死者)的仪式叫做“招魂”。

当哲学家们把重要的阴阳观念视为宇宙间的主动和被动的两大力量的时候,他们是当然也尝试要协调不同民族的信仰,而且认为人的灵魂包含着一种静止而不活动的“魄”和一种更活动而为云状的“魂”。

公元前6世纪以后,人们便渐渐地习于把人的灵魂称为“魂”或“魂魄”。在讨论到由于八年前一位曾有权势的政治家被谋杀的鬼魂出现而引起的普遍骚动的时候,名政治家子产(死于公元前522年),当时最聪明的人之一曾说,一个死于非命的强人会变成危害人类的幽灵的。他的解释是这样:“人生始生曰魄,既生魄,阳曰魂。

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凭依于人以为淫厉,况良霄(被杀的政治家,他的出现已传遍全城),我先君穆公之胄,子良之孙,子耳之子,数世之卿,从政三世矣……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而强死,做为鬼,不亦宜乎?”(《左传》昭公七年)

另外一个故事,叙述当时南方吴国另外的一个聪明人季札,他(约在公元前515年)负着外交使命而在北方旅行,旅途中他的爱子死去了。孔子由于这位习于礼的伟大哲学家季札的盛名的感召曾往而观葬。既封墓,季子左袒绕墓三呼道:“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仪式既毕,季札便继续登程了。

这两个常被引述的故事或可指出:一些贤智之士意在从矛盾纷纭的流行信仰基础上抽出一些有关人类“残存”永生的一般观念。这种一般性的理论,为方便计可援用下列的几句经文加以简赅的说明:“体魄则降,知气在上(《礼运》)。又“魂迷归于天;形魄归于地”(《郊特性》)。显然的,简赅的陈述,跟季札在他儿子葬礼中所谓:“骨肉归复于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的话是大致符合的。

正统派哲学家关于魂魄仅讨论到这里为止;他们不再臆测魂气离开人体而飘扬于空中以后究竟如何演变。他们以自称一无所知尽力的避免讨论。有的哲学家,如下文所知,实际上甚至否认鬼神的存在。

但是,一般人民却并不为这种犹豫所困扰。他们认为灵魂是一种事实,是一种真实的事物。他们确信灵魂或游动于地下甚或人世之间,通常是看不见的,但在必要时也可以显现。他们确信:正由于有灵魂,才有鬼神;灵魂本来的居处虽是在坟墓内或地下——“黄泉”——却可以且愿意探亲家里族人;鬼魂能够而且真的享用祭献的食物。同样的他们相信,如果不供献食物,鬼会饿,并且可以“饿死”。因为一个古老的信仰说:“神不歆非类”(《左传》),正是肇端于这种古老的祖先崇拜宗教信仰,也正由于这才使得人而无后成了一大罪愆。

此外,另一个有关的信仰认为鬼魂如无处可去和享用应得的祭献,就会作祟害人。而这种信仰使得死后没有子嗣的人可以指定和收继子嗣的那种制度合理化了。

但是,甚至在最早的历史时期,中国人的祖先崇拜已对于要崇拜的祖先的数目却上了一项限制。就没有官阶的平民来说,祭献只限于去世的父母和祖父母,甚至在大家族内,祭祀也仅限于三四代。

远祖由于每一新的世代(的死亡)而被跻升成为迁祧不祀的阶级。

关于例常的迁祧的制度,儒家已有详细的考订,且用于皇朝和帝室的祖先。

那么迁祧的祖先灵魂将会怎样呢?他们不会饿死吗?答案曾是这样,即灵魂渐渐地缩小而最后完全消失。一种流行的信仰认为“新鬼大,故鬼小”A。就基于这类信仰。在古老的字典上“死”字便被界说为“澌灭”(《说文》)。这项定义综括了中国平民的常识和知识阶级的怀疑主义和理性主义。总之,早期中国人的华夏宗教含有着一些有关人类死后遗存的观念的,不过赋予生体以生命和知识的人体灵魂,虽视其强弱而做一个短时期的鬼神,却仍渐渐地衰萎而终至完全消散,它不是不灭的。

现在,纵是这样中庸的一种有关人类死后遗存的观念也受到哲学家们怀疑和警惕的批评。甚至是出身于巫史阶级的“儒”,且经训练而专司丧祖先祭祀种种仪礼的人正统派哲学家们,也为了祭献和殉葬品的奢侈,以及在某些有权势的阶层中仍残余的原始人殉习俗而感到困扰。

在《左传》(722~468)这编年史里有六条关于“殉”即杀人殉葬的记载(分见文公六年,宣公十五年,成公二年、十年,昭公十三年,定公二年),其中只有一例(宣公十五年)记载着有意违背了即将死去的父亲的愿望而没有用他的宠妾殉葬。另外的五例则连累了许多人命牺牲在王室的墓葬中。其中两例(昭公十三年及定公二年)正当孔子生时(公元前551~479年)昭公十三年,楚王在内战流亡途中死于芈尹申亥氏。申亥曾以他的两个女儿殉葬。

《檀弓》(《礼记》卷二,其中包括很多关于孔子和他的第一二两代弟子以及同时代人的故事)曾显然带有赞许意味地举出两条委婉拒绝以人殉葬的例子。而这两个例子都似乎属于孔子死后不久的时代。

此外,《左传》还记载了七条(见宣公十五年、三十年,成公三年,昭公五年、九年、十年,定公三年)有关另一型人殉的例子即献俘于祭坛。其中三例,都是用战俘的血衅鼓的奇异风俗——不过牺牲者都被赦免了。定公七年一例,有一个战败“夷狄”之族的王子在战役中被俘,而活生生的送到祭坛作了牺牲,不过祭仪以后却饶了他的命。这条例证是当孔夫子约五十岁时发生在他的故乡鲁国。

这些史例虽限于王朝贵族中国家的活动,但无疑的说明了以人当已死祖先的牺牲一持久而普遍的风俗。不过由于文明的一般发展早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度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水准,所以大部分这类不人道的习俗的记载都附有史家的严厉非议。纵是这样,这一类的事件在号为文明国度里却仍然被可敬重的人们在奉行着。因此,当时的思想家为促成这种不人道习俗的宗教观念所困恼就无可惊异了。

孔子一派的哲学家似乎获得这样的结论:即促成人殉和厚葬的基本观念就是相信人在死后仍保有他的知识和感觉。孔子的一位弟子曾说过:“夏后氏用明器,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

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见《礼记·檀弓》上)。这段说明坦率的指出明器殉葬和人死后有知的信仰间的历史关联。

孔子自己也持同样的看法。他说:

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用殉乎哉!……涂车雏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

(《礼记·檀弓》下和《孟子》卷一第四章)

显然的,孔子和他的一些弟子公开反对以真实的用器殉葬,因为这会暗示人类死后仍然有知的信仰。但是,他们是不是就那样公开地承认且宣扬死者是无知的吗?

孔子和他同派的学者偏于采取一种不轻加臆断的立场,而把这个问题加以保留。孔子说:“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为也”(见《礼记·檀弓》上)。那么正确的态度就是“我们无所知”。

这种事在《论语》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当一位弟子问如何事奉鬼神的时候,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于是这位弟子又说:

“敢问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见《论语·先进》)又某次,孔子问弟子:“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论语·为政》)

就孔子某些弟子来说,只要从不知论的立场再走一步,就会坦白地否认人死后有知,从而否认一切有关鬼神上帝的存在和真实性。

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时,儒家曾受到敌对的墨教学者的驳斥,认为他们实际是否定鬼神存在的。

墨教是公元前五世纪最伟大的宗教领袖墨翟倡导的。他竭诚奋力地想与人民的神道宗教辩护和改造,因此颇意起一阵骚动。他信仰一种人格神,而神是希望人该兼爱无私的。他坚决相信鬼神的存在的真实性。在《墨子》一书内,较长的一篇文章就是《明鬼》(卷三十一)。在这篇文章内,墨翟试图以三类论据辩证鬼的存在:(1)许多人确曾见过鬼或听到过鬼的声音,(2)鬼的存在,明白地记载或暗示于许多古籍中,(3)承认鬼神存在有助于人类的道德行为和国家的安谧。

墨翟复兴了并且建立了一个具有伟大力量的宗教。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可敬爱的人物之一。但是他却没有“证明”鬼神的存在。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主要内容包括:所谓原始积累、关于资本论、社会分工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原始积累的秘密、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压低工资的法律、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等。《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按章节划分,每个章节都提取出经典语录、文章与文章之间,书与书之间,相互呼应。无论你从哪个段落开始阅读,都可以使你走向整体,进而了解《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现实的人的发现:马克思对人性理论的变革

    王晓红博士2002年人吉林大学,在高清海先生门下深造。2004年,先生仙去,她转而跟我学习,于是我们既是师兄弟又成为师生。在高清海先生智慧之光的照耀下,王晓红博士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理论性质有很深入的理解,使她敢于去触碰已经被许多人论述过的理论问题,从人性理论变革的角度去阐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书中,王晓红博士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细致而又十分清晰的阐释,既贯彻了高清海先生对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哲学的理解,又有自己的思考。本书可以看做是对马克思人性理论的全面而有权威性的论著。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要描述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及历史影响,分析了本书的主要思想,包括: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内在矛盾及其解体,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批判;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进行了评述。最后论述了《费尔巴哈论》对当代中国的重要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天上的星星是爱情的灯

    天上的星星是爱情的灯

    “扶贫村”青山村里的留守妇女柳雪芕在家带孩子,丈夫江凌峰在广州一家鞋业公司当助理。江凌峰酷爱买彩票,终于有一次中了一百万大奖。可这意外巨款不但没能让这个家庭“渐入佳境”,反而是接踵而来的灾难和厄运,也让俩人的感情和婚姻面临着重重危机。就在俩人去民政局离婚的路上,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怪事”,最后,俩人喜剧收场。
  • English Stories France

    English Stories F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紫青双剑录(第六卷):毒手 艳尸(经典系列)

    紫青双剑录(第六卷):毒手 艳尸(经典系列)

    《蜀山剑侠传》为「天下第一奇书」,经过增删、续写之后,改名《紫青双剑录》,自成面目,情节曲折离奇,而在结构上,其大体上各自独立的特点,也使得每一本分卷独立成篇,不会有前后不连贯之感,都可以看得人津津有味。本卷藉霞儿借宝,引出大荒二老之枯竹老人昔年和红髮老祖的一段恩怨,据佛、道两家,尤其是道家的哲理,把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关係,阐释得极其透彻。幻波池的情节,在本卷又有进一步发展,轩辕法王第四弟子毒手摩什法力神通,与艳尸崔盈勾结。卷中许多妖妇,崔盈是妖妇中的妖妇,写得她美艳无匹,而又狠辣无比,精采之极。由情节产生情节,一环套一环的结构,把故事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真是好看煞人!
  • 云澜王妃

    云澜王妃

    (宠文+女强)因家族世代相传的蛊术,她家破人亡,逃亡途中吞下蛊皇,却因“没能降服”蛊皇而亡,后重生于异世云澜。她本以为能够平静生活,却没想到这里弱肉强食强者为尊,最终她不得不踏上一条强者之路…天下风起云涌,强者辈出,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放异彩,再赢得一生一世一双人!当凤凰涅槃,重生归来之时,这异世大陆便多了一个一笑风华足以惊艳天下,一怒冲冠能够伏尸百万的传奇!
  • The Classic Mantle

    The Classic Mantle

    In The Classic Mantle, acclaimed sportswriter Buzz Bissinger tells the story of Mickey Mantle's unforgettable career. Mantle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one of baseball's most memorable figuresplaying his entire 18-year baseball career for the New York Yankees (195168), winning 3 American League MVP titles, playing in 20 All-Star games, and winning 7 World Series. Today, more than 40 years after his retirement, he still holds 6 World Series records, including most home runs (18). Bissinger goes beyond the statistics to bring Mantle to life, and stunning photographs by Marvin E. Newman make this book a fitting tribute to Mantle's career and his lasting impact on the sport of baseball. Praise for The Classic Mantle: Even if you're a Yankee hater, you can't help but love this bookand Mickey Mantle.” The Buffalo News
  • 明烛天北

    明烛天北

    文后面写崩了,勿买。 两年前的夏北,娇气、傲慢、有点无伤大雅的公主病。两年后的夏北,坚强、独立、眉眼间散漫又冷漠。院学生会招新时,盛烛衡看着夏北叼着一根棒棒糖,靠在墙边发呆。似是察觉到有人在看她,女孩侧过头,眼神锋利透亮。“盛烛衡。”两年前的盛烛衡,嚣张、意气、肆意妄为。两年后的盛烛衡,沉稳、可靠、冷淡而又理智。盛烛衡睡眼朦胧地看着这个作威作福,一腔蛮劲的女孩,声音沙哑。“夏北,你脑子坏掉了?”瞎瘠薄写的校园文,HE。可能会洒狗血,我尽量撒个柠檬味的。新人作者,有BUG请温柔指出,作者会酌情吸收并修改。但是网络不是宣泄负能量的地方,所以禁止恶意评论。
  • 反对阐释(2018年版)

    反对阐释(2018年版)

    《反对阐释》是苏珊·桑塔格最著名的文集之一,是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的成名作,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新知识分子”“反对阐释”与以“新感受力”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 云淡风轻路过你

    云淡风轻路过你

    10年前,茯苓接到的一个电话改变了茯苓的人生轨迹,她平淡安稳的生活被一个电话弄得支离破碎,人生给她的考验一个个接踵而来,而她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凤凰涅槃,成为更好的自己
  • 有了家务,就有了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有了家务,就有了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教你如何做家务的书。要维持一个家的运转,必须要涉及许许多多的家务,而正是这些家务撑起了家的感觉。本书旨在告诉读者如何处理这些家务,从而维系起一个温暖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