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500000008

第8章 市井写真(7)

四方街

丽江古城,元代称大叶场,据说这里是因纳西族先民叶氏族最早居住的地方而得名。唐代曾在狮子山上建有祭坛,叫“普得坛”,以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普得”系纳西语音译,即盛大隆重的祭典。由此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狮子山周围已经有众多纳西族村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丽江纳西族首领阿得率众归顺明朝,明太祖赐阿得姓木,并封为丽江世袭土知府。是年,木得开始在狮子山东麓兴建府署衙廨,将“大叶场”更名为“大研厢”。清代至民国为大研里,乃丽江十二个半里之一,后改为大研镇,是丽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研,即大砚,以取“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之意。明朝丽江第十三代土知府木增有诗曰:

玉岳千层插碧霄,笔峰高峙共迢遥。

峰如玉笋霜毫锐,砚是银湖墨浪潮。

独立风尘随品藻,凭虚星斗贯参廖。

巨灵欲为开文献,着作重光亘代标。

丽江地处金沙江“Ν”字形地带,纳西语叫“依古底”,意为江湾之地。大研古城,纳西语叫“公奔依古底”,意为丽江的“公奔”。纳西语一音多义,一词多义,“公”有多种含意,因此“公奔”这一纳西语地名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一、“公”即背、背子、货物;“奔”有两重含义:做、交易;村落。“公奔”可译作背着背子、驮来货物进行交易的地方。二、纳西古语“公”指马,“公奔”可译为马帮云集之地。清乾隆《丽江府志略》载:“大研里……商贾之贩中甸者,必止于此,以便雇脚转运。”纳西族还有一首民间长歌大调《公陆》(赶马调),歌中叙述纳西小伙在家精心喂养马匹,出门赶马去西藏拉萨,翻过雪山草地,渡过大江大河,驮着茶叶去,满载氆氇回的艰辛历程。三、玉河水(公龙吉)穿街过巷,流经全城,且“公”也指玉器、瓷器,因此“公奔”是为玉石一样瑰丽的村镇。这里,且不论上述种种解释孰是孰非,但“公奔”这一纳西地名,至今已经沿袭了千百年,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是茶马古道重镇和重要物资集散地。可以这样说,“公奔”——大研古城,是在集市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直到今天,古城里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大街小巷,仍没有失去商贸的功能。而大研古城之所以成为丽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特殊的地理条件外,当得益于明代初年纳西族木氏土司从白沙迁居大研古城,大兴土木,在狮子山东麓建造府署衙廨,进而也促进了古城商贸的发展和繁荣。

四方街,纳西语叫“公奔知鲁古”,“公奔”即丽江古城,“知鲁古”意为街市的中心,在志书中称府城市。乾隆《丽江府志略》载:“府城市,在西门外大研里,湫隘嚣尘,环市列肆,日中为市,名曰坐街。午聚酉散,四乡男妇偕来。商贾之贩中甸者,必止于此,以便雇脚转运。丽女不习纺织,布帛皆资外境。合市所陈稻粱、布帛居其半,余则食物薪蔬,无他淫巧也。日用常物,问世亦稀,惟荞糕麦酒,入市者必醉饱乃归。”

四方街是古城的商贸中心,也是丽江的商贸中心。四方街为一四方形的广场,位于玉河西、中两河之间,四周商铺林立,市街相连,四通八达。西面卖豌豆桥与萃文街相连,西北面卖鸭蛋桥直通黄山街,南面连接现文街,北面与卖鸡巷相连,东南、东北为热闹的街市仁和街和街尾街。

四方街这个约二千平方米的集市,一年四季,阴晴雨雪,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进行交易,粮油果蔬,鸡鸭鱼蛋、柴薪木炭,皮毛皮革,衣服鞋帽,日用百货,陶瓷瓦罐,凡所用及,应有尽有。然而这样一个商品云集,五花八门的集市,各个品种都有固定的摊位,井井有条,毫不紊乱。你要买辣子、烟叶就去街东北角的仁和街口;买陶罐瓦盏,可去街西北角玉河下的小水闸旁。卖豌豆桥是卖鸡豆、豌豆和各种豆类的地方,卖鸭蛋桥则以卖鸭蛋而得名。卖鸡巷从巷口往前二三十米,一路上站满了卖鸡的农民。

卖豌豆桥正对科贡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横跨在坞白大河(西河)上,其西是萃文街,东面是四方街。桥宽丈余,西高东低,站在桥上向东了望,四方街一览无余。卖豌豆桥兴建于明代中期,历经四五百年风雨沧桑,人走马行,五花石桥面已变得无比光滑锃亮。桥虽名卖豌豆桥,但桥上不只有卖豌豆的。记得儿时,桥上有两个小摊:一个是凉粉摊,一个是凉宵摊,还卖一种叫“知锅布”的蒸米糕,两家摊主都是科贡坊巷的居民。来赶街的人喜欢坐在桥两边的石护栏上买碗鸡豆凉粉充饥,或买碗凉宵解渴。桥上常见一位老大妈拿着托盘在卖一种用麦芽糖做成的丝糖,纳西语叫“班生肯”,令过路的孩子们馋涎欲滴。

长大后,读《徐霞客游记》,书中有一段文字,记述徐霞客在丽江访问期间,曾在解脱林为木增校订《云薖淡墨》,并写了一篇文章。木增常命人送来果酒、名点与徐霞客,其中有油煎千层粑粑(酥饼)、麦芽糖做的丝糖(发糖),现将原文抄录于下:“……余以叙稿求进,复令大把事来谢。所馈果酒,有白葡萄、龙眼、荔枝诸贵品,酥饼油线、细若发丝,中缠松子肉为片,甚松脆。发糖白糖为丝,细过于发,千条万缕,合揉为一,以细面拌之,合而不腻。诸奇点。”以上文字说明,早在明代,丽江油煎粑粑、丝糖等作为纳西族传统食品,不但用于招待宾客,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绍坞起此”是四方街最有特色的摊位,位置在四方西南角卖鸭蛋桥下方,有七八张长方形的桌子,一张桌子就是一个摊位。摆摊的并不一定是束河人,但产品大多来自束河,如牛皮做的鞋子、麻线、羊皮领褂、钉皮鞋的铁钉,还有缝鞋子时给麻线打蜡用的黄蜡。除买东西的人外,每天都会有几个来这里钉鞋钉的人。

束河缝制的牛皮鞋,纳西语叫“希皮饶”,一般可以穿十来年,鞋底用四五层牛皮做成,钉有数十颗尖铁钉,一两年后铁钉磨平后,就重新钉上尖铁钉,鞋底依旧如新。

四方街西商铺前面,叫“摆吉赶”,有卖两种货物的摊位,摆摊的都是古城里的妇女,一叫“培起此”——卖麻布的地方,其货源来自丽江边远山区;二叫“妥布起此”——卖棉布的地方,商品主要是本地用铁机织的棉纱布。在古城里,有些妇女结婚后,用出嫁时父母、家人和小伙伴们给的私房钱做资金,开始在四方街摆摊做麻布或土布生意,叫培知紫(摆麻布摊)或妥布知紫(摆土布摊)。纳西族习俗,新娘出嫁前夜,村里一起长大的小姐妹和在外村外地的好友们,都来给新娘饯行,俗称“命贺”。这时,所有前来“命贺”的小姐妹们,都要送给新娘“丹含”(礼钱),未能到场的女伴,也要给新娘带来礼钱。明后天,当又一个小姐妹出嫁时,已经出嫁的也要回来给她“命贺”,送给她如数的礼钱。出嫁前夜,家人和亲戚,也要给新娘礼钱。这是新娘的私房钱,到婆家后,她可以用自己的私房钱,做她喜欢做的一些事情,或纺线织布,或养鸡养猪,或做点小本生意。一些家境比较富俗的人家,姑娘长到十七八岁就开始出来摆摊做生意,即使赚不到钱,但也能从中积累经验,为将来学会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在摆麻布、棉布摊的人群中,也有未出嫁的大姑娘。其中有我的一位堂嫂和一位堂姐,那时堂姐还不到20岁,但她已经摆了三四年的麻布摊。摆摊的都是熟人,平时可以相互交流,谈谈心,有事可以互相照应。摊位很简单,只要一高一矮的两张小方凳,高凳用来摆货,矮凳摆摊时自己坐。散集后,把货物用带子捆好背在背上,两只手各拎一张凳子就可以回家了。

四方街心处有一排撑着布篷的货摊,衣服鞋帽、针头线脑、梳子纽扣,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摊主大多是来丽江做生意的外地人。我有个姓杨的同学,家住在卖鸡巷。他的父亲是四川人,先在四方街摆货摊,年深月久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丽江人。到了我同学一代,都讲纳西话,说自己是纳西族。

卖豌豆桥与水楼之间有座木板桥,旁边有一小水闸,用来放水冲洗街市。其下方是卖陶器的地方,叫“音起此”。各种各样的陶制品:坛子、罐子、烧锅、碗盏、花盆,应有尽有,这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皿。

四方街西南面卖鸭蛋桥下方,有两家专门卖竹木用具的商铺,甑子、草锅盖、竹篮、簸箕、篾帽、水桶、木瓢、扫帚等,都是每个家庭日常生活必需的东西。

旁边还有一家纸火铺,逢年过节,纸火铺的生意十分兴隆。

四方街东南面靠近现文巷一带,是卖肉的地方,叫“史起此”,十来张长桌摆满了猪肉,卖肉的全是纳西妇女。据说大研镇的屠宰户们,为解脱平日宰杀牲畜之罪,消灾解难,不惜拿出平日用汗水换来的银钱,尽力多做一些善事。每年农历三月十三震青山庙会,屠宰户们花很多银钱,雇人从几十里外背水煮甜酒,沿途送给朝山进香的人们。不论她们是从纳西族东巴教的“还债”意识或佛教的“消灾解难”出发,无偿送水送甜酒给一路艰辛跋涉、登山朝佛的人们,无疑是雪中送炭。

四方街东北角仁和街口商铺前,叫“酉片起此”,是卖烟叶和阿喜辣子的地方。卖东西的大多是江边人,他们背来货物的同时,也会用葫芦装来一些叫“金蛐蛐”的蟋蟀,每只蟋蟀脊背上有金黄斑点,而且要比坝子里的蟋蟀大。记得儿时,我们用平时舍不得花的零用钱,去买一两只金蛐蛐,然后几个小朋友坐在一起斗蛐蛐。

四方街还有专门卖草鞋的地方,叫“本梅起此”。由此说明四方街货物品类繁多,但每类商品都有几百年沿袭下来的固定摊位。

走在四方街上,每天都会看到许多熟悉的面孔,也会见到许多从各处来买东西卖东西的陌生人。在古城里,大人小孩都知道一位叫“大研里”的老人。老人身穿粗布长裳,腰系红腰带,无论阴晴,头上总戴着一顶竹编的斗笠。他手拄拐杖,不断地在街市上来回踱步。据说老人是市场管理员,是义务的,没有一分一厘的报酬。四方街摊铺林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但井井有条,商位摊点,各有所归,卖禽蛋的在卖禽蛋的地方,卖蔬菜的在卖蔬菜的地方,不会发生为争抢摊位而吵架的事。这得益于长期形成的习惯,这是一种没有形成文字的集市法规,同时也要感谢这位叫“大研里”的老人。这位没有薪酬、没有委任状的市场管理员,烈日寒天,刮风下雨,每天在四方街巡游,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短斤少两,以次充好,都躲不过老人敏锐的眼睛。有卖菜的把菜摊摆在石桥上,看见老人走来,就会赶快把菜背回到卖菜的地方。遇到山里来街上卖洋芋、芒菁、荞子的人,老人就会领他到卖洋芋、芒箐的地方。有时候,摆糖果摊的大娘们会抓一把糖果、一把瓜子放进老人的篮子里,但一到村口,老人就会把糖果、瓜子都拿出来分给邻里的孩子们。

清末纳西族诗人杨菊生在《丽江杂述》中写道:

玉水环三面,瓦房屯一窝。

四方街买卖,大半妇人多。

勤劳的纳西族妇女是家庭的主心骨,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要为全家人的生计奔忙。清末民初,纳西族诗人、教育家和柏香在自传《蜗角先生传》中写道“……妻善贾,日用饮食,皆赖取给。”短短11个字,真实反映了是许多勤劳的纳西族妇女,凭着她们的才干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支撑起一个个家庭。

在四方街摆摊做生意的大都是妇女,来街上买米买菜的也是妇女,许多纳西妇女从几十里外的农村、山区背来柴薪,背来五谷杂粮和各种农副产品到四方街出售,然后再买回盐巴、茶叶等一些必需品。她们进城前舍不得让背子将衣服磨破,到街子上才换上出门上街穿的衣裳。

古城里除有许多商户外,大多数居民靠做小本生意和推磨做豆腐、凉粉、干揽皮、磨面等为生,还有不少人从事皮革、纺织、缝纫、打铜、银器等手工业。

据说,科贡坊前清进士和庚吉,父亲是位裁缝,他幼时一边帮母亲推磨,一边念书背书。纳西族的许多家庭,虽然家境清寒,但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

古城里有一批“跑城街”(展知经)的小商贩。每逢鹤庆城街子天,商贩们(其中大多是纳西妇女)成群结队,背着篮子,打着火把,连夜走六七十里路,从丽江步行到鹤庆城。此时太阳刚刚升起,街子才将开市,跑城街的商贩们还来不及歇息用餐,就又忙着到街市上采购丽江市场上需要的货物,衣服鞋帽,针织用品等等。日头已经偏西,赶街的人已经散去,商贩们捆扎好采购来的货物,随便在街边的小食店里吃了点饭菜,大伙儿又开始忙着上路了,他们要在第二天早上赶回到丽江,把从鹤庆城街采购来的货物摆在四方街上出售。商贩们为了赚取一点差价,一个月要赶五六趟鹤庆街,背着七八十斤重的货物,在夜间打着火把来回步行一百多里,为了赶时间,还要马不停蹄像竞走一样疾行,其艰辛可想而知。

难怪人们把赶鹤庆街的商贩们叫“跑城街”。

参加工作后,我常去拜访着名女歌手和顺良,知道她年轻时也跑过鹤庆城街。

同类推荐
  • 崇祯八年

    崇祯八年

    穿越崇祯帝身上,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样去做?剿贼平虏之外,该如何改变大明?治大国若烹小鲜急火爆炒要不得。循序渐进、遵循历史大环境、潜移默化中让大明重现生机。
  • 大唐庄主

    大唐庄主

    为了生计跑到国外玩枪的薛寒,没想到穿越到了大唐。原本只是想安安静静当个小庄主的薛寒,没想到弄出了个天下第一庄。原本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薛寒,没想到麻烦老是找上门。原来不想打人脸,没想到偏偏把脸送到你面前。唉,没事改善一下伙食,或者弄点小玩意耍耍,一个不小心竟然把大唐弄成了这个样子。。。。。。
  • 三国奇公子

    三国奇公子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拨开眼前的云雾,你会发现,你所看到的,是你所想不到的。这是一个三国,一个与众不同的三国……(本文构思比较缓慢,前期发力较晚,望各位拭目以待,读一本你不曾读到的三国。)
  •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本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展述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在那已然褪色的画卷中,将纷乱交错,遥不可及的人与事呈现出来,虽然不尽详述,但也可从中追寻到历史曾经的蛛丝马迹,在未来的方向中偶尔回首过去的沧海桑田。
  • 这个大汉我还能扶

    这个大汉我还能扶

    两本新书发布都市新书发布:《我有一个傲娇女友》历史新书发布:《绣春刀之山河》
热门推荐
  • 你好,落魄千金

    你好,落魄千金

    女主是一个性格坚毅的富家女,她理所应当的享受着上天赐给她的一切幸福,直到知道真实身份,直到家破人亡,直到真相浮出水面,她的人生被改变了……
  • 朕的皇后太爱钱

    朕的皇后太爱钱

    水儿新文推荐:《特工“贤后”》爆笑无良贪财女,一颗黑心闯古代武美品——一个视财如命,誓死要为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良女孩。为想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富豪,竟独身去炸山寻宝,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无良女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自己研制的,引以为傲的炸弹而炸死。如果就这样死了也就算了,至少完成了自己的终极梦想,可是偏偏这个无良小魔女没有死成,反而还穿越到了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朝代,还阴差阳错,为了钱,成了一国之后——水儿新文《黑道“傻”后》而无良女的本性难移,好!既然这是上天的安排,那么她这个插哪活哪儿的仙人掌,就在这古代完成自己的宏伟梦想吧!遇见某男,某女觉得自己是倒了八辈子的霉——某男:“哼!一个乳臭未干的小鬼,还学人家抱不平,真是自不量力!”某无良女:“喂!拜托,我已经十七岁了——大、、、叔!”某男头顶冒烟:“什么?大叔?我才二十四岁!”某女一脸吃惊:“哟!二十四岁就长这么成熟,长的还真是着急啊!——冰、雕、大、叔!”“什么?冰雕大叔——”某男快要气吐血了。一国之君从不知什么是颜面尽失,而遇见此女,他的颜面却荡然无存了他后宫佳丽三千,那个女人不对他敬畏如神,言从计听,而偏偏就有一女背道而驰:“皇帝陛下,这凤居宫是臣妾的地盘,你若是想在这过夜,请先交,过界费,地盘费,保护费,名声费,人身安全费,住宿费和三陪费,而这三陪又分:陪吃饭费,陪说话费,陪斗嘴费,还有一个附加费,就是床褥出租费,睡床,一千两,睡地,八百两,蚕丝被,二百两,棉花被,一百两,拿钱吧!加起来低于一万两免谈——”某无良女口齿伶俐,掰着手指一副欠扁的表情快速说完,伸手向某男——娶了此女,他这个一国之君才发现自己才是倒了十八辈子的霉——想他英俊潇洒的一国之君,那个女人不是对他投怀送抱,情意绵绵,而偏偏就有一女,不屑一顾“风傲世,你这个卑鄙的登徒子,你这个地痞流氓的小人,竟敢趁着我沉睡,扒光了我的衣服,把我吃干抹净毁我清白,你这个厚颜无耻的伪君子,你说要出多少钱来赔偿我的清白,还有,你那个不知进过多少女人身体的肮脏地方,说不定早就染上了性病,所以——这钱若是赔少了,我可不干——”朝堂之上,这个所谓的一国之母竟跑到满朝文武的面前,指着高坐在龙椅上的一国之君要强暴费从此冷血无情的狠毒帝王,成了圣世皇朝百姓口中的“怕老婆皇帝”
  • 都市最强王者

    都市最强王者

    至尊林萧,回归都市,本是调查一件组织的故事,却不料,偶遇各路人,各方势力蜂拥而至。林萧的做人原则:打脸,打脸,还是打脸。犯我家者,虽远必诛,犯我林萧者,求死不能!
  • 娶个农妇当皇后

    娶个农妇当皇后

    自己原是风家女,流入民间十余载又穷又苦,又黑又瘦又丑。没有粮,自己种,没有钱,银两你快到碗里来。再次回归,良田千余倾,银两数不清爹爹疼爱,庶妹眼红,姨娘想占为已有各种阴谋蜂蛹而来,看我如何七十二变。米虫相公原是当朝太子,妈的,你能不能不要那么会装“好吧,农妇,娶了你当皇后如何?”好吧,上一世事业顺利,爱情失意这一世定要爱情事业两得意。情景一“娘子,种那么多田,种那么多药做什么,为夫有的是钱,全国的金银随你调。”某男手持玉佩好不得意。某女接过玉佩把玩了一阵,然后摔向地上。“你骗三岁小孩呢,上次我都上各大钱庄问过了,一分钱都提不出来。”某女狠狠道。“娘子,别生气,为夫这就下地帮你干活去,还不行吗?帮你挣钱多多。”某男捡起玉佩擦了擦,算那些人还识相,要是透露出自己的身份半句,自己定饶不了他们。“滚,给我下地干活去。”自己怎么就嫁了这么一个牛皮大王,某女抚额。情景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风家有女,天姿国色,贤良淑德,朕仰慕已久,遂以朕之皇后,择日迎娶,钦此。”公公手拿圣旨,恭恭敬敬对着前面跪着的某女。开玩笑,这可是皇上捧在手心里的皇后,能不恭敬吗?那不是不要命了。“请公公回禀皇上,谢皇上错爱,民女已是有夫之妇,肯请皇上收回圣旨。”某女跪地不起,不接圣旨,皇上品味太怪,自己已嫁人的消息满城皆知,皇上又怎能不知?又怎么会娶自己为后。“皇上说了,你那相公不思进取,允你先休再嫁。”公公看着某女,谄媚的向某女转达皇上旨意。某女头顶飞过一群乌鸭,皇上这是要公然强抢有夫之妇?。“民女不允,皇室欠我五百万石粮食未还,一万斤各种草药未给钱,还清了我再考虑休夫之事。”“我的娘子,这事可是由不得你,粮食和药钱刚刚为夫我都已给清,这下可答应做我的皇后?”某男黄袍在身,款款而来。听见熟悉的声音,笑笑看向某男。“混蛋,怎么是你?”眼前这人不是上宫南天是谁。“就是我,夫人可还满意。”“不,我要休夫~~~”某女大惊“已经来不及了~~~”某男扛起某女大踏步走向皇宫寝殿。男女主身心干净,绝对一对一结局,各位亲放心跳坑。
  • 创世成王

    创世成王

    刘俊觉得这个世界太艰难了,还是创世游戏好玩,可是真的好玩吗?那就进去看看吧!
  • 将军,你命里缺我

    将军,你命里缺我

    林初雨穿越了,被掉包成了公主,嫁了将军。可是,这个将军是不是有点,有点太妖孽了?“还没成亲呢,你就想投怀送抱?”刚下了花轿,她就一头栽进他的怀里,至此一辈子就再也没有起来过。
  • 美漫之道门修士

    美漫之道门修士

    这是一个玄门修士在漫威的世界里面混的风生水起的故事,命运,金钱,英雄,尽在掌握之中。
  • 洪荒生存记

    洪荒生存记

    一觉醒来发现来到蒙昧洪荒时期,凶兽横行。人类弱小孱弱,只能在各类势力、族群、宗门中间求生。全鸣来到这个世界,拥有小游戏系统。每天做做任务,想要变强吗?全鸣表示实力来的如此简单。
  • 快穿之1935痴情鬼

    快穿之1935痴情鬼

    活了几千年的鬼,忘了自己的一切,只记得,一定要找到他宋暖误入顾大佬的宅邸,被霸道强吻?还被剥夺了自由权?不带这样的!但是顾大佬真的好帅啊!决定了!我要攻略他!
  • 乐府传声

    乐府传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