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600000011

第11章 亚文化间的跨文化交流(2)

例:斤斤计较的南方人?

北方同学很高兴在南方生活时,可以一次只买自己一个人需要的小份额商品。南方小贩绝不嫌你买少而不客气。但他们也发现有的南方老板做生意很周到、很精心,只是这并不说明他们人品好,而是他们在市场经济中“太精明”了。北方同学也反映说南方有的小店老板太势利,听了外地口音就抬价,试了衣服不买还会骂人。——其实这样的不良商贩南北都有,但人们的印象中则是南方居多。

北方来的浙大新生还发现:南方的老人很会挤公交车——因为他们不排队?因为南方年轻人不让老年人?因为南方老年人个性很强?

南方男生太矮小,而且不太负责任——这是典型的“以貌取人”的一种。其实就如有位浙大老生写道:本以为个子矮子的南方同学肯定胆小怕事,但四年相处下来,我发现许多南方同学都是内在的男子汉和“大丈夫”,而且他们很有责任感,非常刚毅。

温州同学太会“算”、太会“争”了——这可能是北方同学对温州同学强势的“市场意识”有点不适应。

广州同学太爱讲方言、拉小团体了——广东同学请客和社交的方式与我们一般谈话意义上的北方和南方同学都不同。所以他们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往往用“抱团”的方式,给人的感觉就是到什么地方他们都太爱他们的方言了,包括根本不顾周围听不懂的其他同学在“皱眉头”。

杭州同学太自顾自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浙大新生认为:作为“本地人”的杭州同学“应该”主动请班上的外地同学回家吃饭,或者主动提出当他们周末出游的“导游”。但这个观念并不是每个杭州同学都认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如果同学有这样的要求,自己应该等他们首先提出来,再去回答和响应,而不是“自作多情”地主动邀请,会弄得同学不好意思回绝,于是也就成为逼迫了。

亚文化的交流与启示

例:南北方在询问岁数的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一位南方年轻教师写道:我刚到绍兴工作的时候,师傅是一位来自湖北的特级教师,他退休后才来绍兴不久。刚开学的一天,同办公室的一位本地中年教师出于客气就问他:“王老师,你几岁了?”我师傅听后脸色立刻就变了。他的一脸不悦也让这位发问的中年教师大为不解。

原来在湖北以及我国多数北方地区,询问年长者年龄的方式通常是问:“您老高寿?”或“您老多大岁数了?”不过在南方,我常常听到不论对方岁数多大,询问者都用“你几岁了?”这在北方就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言行。

由于跨文化交际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人们会误将自己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说话方式带入双方对话中,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习惯说法,在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中,人们总习惯于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很自然地将本方语言的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语境,产生用语失误,导致相互无法正确理解的交际障碍。

例:南方北方也太不一样了!

有位网友这样写道:在我进入大学结交了北方同学后才渐渐意识到南北差异竟然是这样一个“巨大的问题”。我完全不可以想象一个北方人早上5点起床、买菜、做干饭、吃早餐的行为。我也不能想象他们炖东西竟然没有汤。而对于南方人而言,汤才是其中的精华。我也不能理解他们的大大咧咧,刷牙洗脸竟然可以如此马虎,个别女生居然可以脸盆脚盆都是一个。更不要说她们完全没有南方人普遍认为的“女子应当家”的思想。

其实这位网友写的情况,一可能仅是个别的特殊情况,不能因此说“北方人”都这样那样。二是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的一些地区是水资源很紧张的,并不是他们不讲卫生,而是来自这些地区的同学会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他们很可能也对其他地区同学对自来水的“极度浪费”而感到太不可思议了。三是他觉得“女生”就应该比男生更讲卫生、做事更仔细、更愿意“对镜装扮”和为悦己者美容,包括准备未来“男主外、女主内”,操持家务,但在信息时代和开放年代,人们会逐渐发现,这可能是人们千年以来的性别文化上的“定型观念”和“偏见”,男女平等不仅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指人人在生活习惯和性格天性上也可以真正地“顺其自然”。

例:东北文化和上海文化的夫妻组合

浙大“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班的一位同学说: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种类繁多。每每婚姻中出现“地域文化组合”就必有“亚文化交流和冲突”。在诸多冲突中,堪称冲突之最的当属东北文化和上海文化的“撞车”,因这两个地域实在太具有代表性了。

在我们东北人看来,上海的“男女平等”平等得有点怪。女人一般都很神气,完全没有低男人一等的概念。上海女人一般也很精明能干。家里的洗、买、做样样精通;她们找男人的前提是老公必须也同样精通家务并且还要出得了厅堂。其次,男人还必须以她为中心并且俯首帖耳、心甘情愿、言听计从。我的数位上海籍同事曾经让我很吃惊。男人通通烧得一手好菜,不仅会裁衣服,还有的会打毛线衣,而且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个个都很自豪。脾气也个顶个地好。再看电视连续剧《双面胶》里的鹃妈还有那个鹃爸,就格外地贴近现实和惟妙惟肖。

例:城市里的两代人和两地人

电视连续剧《双面胶》也是六六的作品,是这位备受关注的《蜗居》编剧的前作品,剧中的东北婆婆这样对儿子抱怨南方媳妇说:“她那叫吃点东西?一碗红烧肉我切28块,你吃8块,你爸吃7块,她一人吃13块!这盆肉要是在家里,兑点萝卜土豆,我跟你爸能吃一个星期!这样算算,一个月下来伙食费得浪费多少?你看你们那一柜子衣服!一个人有几个身子啊!一天换一套都能换一个月不重样儿。煤气、电费、电话、你们的手机,出门坐车,哪样不要钱?……妈是过来人,你们没经历过的,妈都要预先讲给你们听,不能看着你们走在河边还不拉一把。你们那日子,过得太悬乎了!”

导演滕华涛的评论是:“我们所展示的,表面是一个婆媳关系。但我看小说时就对六六说过,她从婆媳关系写起,其实真正想写的是城市里两代人的文化冲突,南方和北方的(地区)文化冲突。”确实,这段对话除了代际差异、地域文化差异外,还写出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差异。它们都可能造成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例:“女生们就不用动手了!”

浙大的老师要求同学们帮忙一起搬运实验室用具。班上南方同学多,结果男生们无一人提出:“女生们就不用动手了”,而是均分工作量。

于是班上人数很少的女生们需与男生一起动手。一位东北女生虽一样出力,费劲搬运,还主动帮助了力气比较小的女生,但心中十分不悦。于是她在《跨文化交流》课堂上向全体男生提问:“你们觉得我有理由生气吗?”

例:儿子的月票

20世纪70年代末的杭州,一公交车靠站停车后,一位中老年妇女上车,她把手中的月票向驾驶员晃了晃,示意自己使用的是月票,然后就往车厢里面走。

公交车驾驶员忙喊:“嗳!大妈,你的月票上是一个男人的照片,这月票不是你的。”

这位大妈从容地回过身来,不慌不忙地说:“是的,这是我儿子的照片。我把儿子养到这么大,拿他的月票用用有什么不可以的?”

在传统中国,家长往往视儿女为自己的“宝贝”和“财产”,一方面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养大,另一方面又指望他们将来为自己养老。所以晚年大都过的是“大家庭”生活,不管儿子走得多远,父母总希望要能与儿子住在一起。但就如《双面胶》里,“传统”的东北文化背景中的公公婆婆来到大都市上海的“现代”儿子媳妇家后,婆婆会说:因为儿子是自己的,所以儿子家就是我的家。媳妇的认知却是:丈夫是自己的,这个家也是自己的,因为是我买的房子,是我们共同建立的小家,在这个家中,公公婆婆是“客人”,自己才是“主人”。可见即使是亚文化之间,跨文化的沟通与理解也非易事。中国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已经不再单指金钱和财物方面,而更多的应该指家庭成员的观念、认知需要有相似的文化内涵,否则文化冲突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例:人品好,文化差异就不会是问题?

有浙大新生在调查中说:入乡随俗,天经地义。人品好,文化差异就不会是问题。你同意吗?

不妨对比一下浙大留学生回答的调研问题:在中国,作为外国人,你遇到中国人做法和自己国家人的做法不一样的事情,你觉得你应该怎么做?

比如:在你的国家坐公共汽车人们会排队,而在中国排队的情况不多。

A.中国人的做法;

B.我的国家习惯的做法;

C.不知道该怎么做。

结果有接近70%的留学生选择了C。

这就说明“入乡随俗”并不是“天经地义”的。不同的“家乡”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风俗背后有不一样的道德和事理逻辑,除非被逼无奈或者迫不得已,一般人们更愿意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和道德原则进行生活方式选择和人际交往。所以浙大留学生的该问题调研也告诉我们:在遇到类似乘公车、坐火车、食堂买饭是否要“排队”这样的问题时,他们遭遇的是困惑和不得不面对选择时的内心冲突。

当然,对这类问题的更深理解,还涉及文化差异的更深层探讨,如集体性格差异、行为模式差异、文化取向的选择及代价等。让我们在后面继续探讨。

文化与认知

文化认知

要了解文化认知,先需了解一下认知:认知是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刺激的选择、评估与组织的内在过程。在同一个文化或社会里,如果某人与其他人的认识格格不入,不仅交流很难,而且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排斥或制裁。

例:在伊拉克服役的美国女兵被阿拉伯报纸指责

因为伊斯兰教的原因,许多阿拉伯国家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行为规范是与其他文化殊异的,她们出门必须面纱遮脸、衣袍裹身;平时不准开车、骑自行车,许多事未得到家中男子的同意是不能做的。所以美国女兵在伊拉克的波斯湾战争中,其着装和行为方式就被阿拉伯报纸指责为“大逆不道”。

例:获得社会地位的不同认知

泰国人以朋友数量的多寡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如果你走在路上不与熟人打招呼,开车在路上不与其他车里的熟人用喇叭打招呼,在遇到不同地位的熟人和要人不懂得用不同的礼节表示敬意,会发现自己是不被社会认可的,你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少。

埃塞俄比亚却认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世袭的。也就是你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企图用类似拉关系、打招呼的方式去建立人脉,去改变自己的世俗面貌,你的地位是命定的。

这就是人类认知系统的复杂性。

文化与感知

感知不仅是感官传给人的对世界的印象,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范围,与注意力、思维与语言、学习、记忆、情感等相互作用。

感知不是一个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塑造的过程。人们在感知时是有选择的。

例:巴特雷特《记忆》一书说他在施瓦兹兰地区,看到牧民们能记住多年前在牲畜交易中仅仅看到过一次的奶牛的各种细节特征。

在非洲丛林中生活的人能迅速发现灌木丛中的各种动物。

给美国和墨西哥人看一组照片,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与自己文化相符的东西。

尽管直角在大自然中是极为少见的,人类却创造出许多直角的居住环境。但在班图族的房屋建筑中看不到一个直角,全都是曲边。

文化认知的过程:首先是选择,然后是组织,再后是解释

文化认知过程中的第一阶段:选择

首先是选择性接触:如肚子饿的时候我们会寻找食物的信息。到一个陌生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特别多的差异和怪象、感到不安甚至恐惧,同时也希望尽快寻找到自己熟悉的人群、乡音和自己可以学会的谋生方法和做事规则。

其次是选择性专注:如感觉肚子饿的时候,有人选择米饭炒菜,有人选择面食,有人选择牛肉面,有人选择汉堡包,佛教徒们则会选择素食。

发现文化差异的时候,有人选择加强与陌生人群的交流,有人选择“不与陌生人说话”,有人选择放弃自己原来的身份和习惯,完全融入新的环境。

最后是选择性保留:我们总会记住更愉快的、更符合自我形象或身份的信息,或者记住那些感觉上以后会有用的信息。

文化认知过程中的第二阶段:组织

在各种值得认知的信息中,我们会将认知对象进行分类和组织。如将人群分为南北、城乡,以及不同的阶级、年龄、学历,将同一个城市的人又分为上城区与下城区。在此基础上人们可能会认为:“外地人”比较不可信,“杭州佬”、“江北佬”如何、如何。我们会尝试在主城区当新移民,因为生存与发展都更有机会等等。

文化认知过程中的第三阶段:解释

认知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个解释过程,是一个经由意义的给予,与其他事件和概念产生联系的过程。

例:浙大同学对不同口音和口味的评价

对浙大食堂之“口味”的不同评价:太甜了、太淡了、太辣了、太油腻了、太黏糊了……

对各地乡音或带不同口音之“普通话”的不同评价:太含混了,太快了,鼻音太重了,太嗲了,太傲慢了……

有一位北京同学在快毕业的时候,班上有南方同学“终于公开地大方地对他说:你的京腔一直让我们觉得太标准了也太傲慢了,不过现在我们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是你的人品问题”。

同类推荐
  • 弟子规全鉴

    弟子规全鉴

    本书在全面阐释《弟子规》精华要义的基础上,以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七个方面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为纲,充分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书中大量引用圣贤著作进行说理,穿插上百则历史故事和现实案件,将《弟子规》蕴涵的智慧与当下职场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的厚重感与当今鲜明的时代感相结合,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国学爱好者以及青年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习惯、提升个人修养的必备读物。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中华神秘文化:占梦文化

    中华神秘文化:占梦文化

    为了让人们能够更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梦与占梦,我们特意为读者奉上这本总结中国梦文化的读物。本书包括了梦文化发展渊源、占梦历史、占梦方法、占梦故事、梦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古代帝王及政治家对梦的利用、占梦家们的解梦理论和事例等内容。在本书中,我们力求从唯物主义观念出发,拨开覆盖在梦和占梦文化之上的封建迷信尘埃,去伪存真,对占梦的本质、特点进行客观的解释与评述,并科学分析占梦的影响和作用,借此也希望人们能够通过此书全面科学地了解神秘的中华占梦文化。中华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 中华茶道(第三册)

    中华茶道(第三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当你的工资跑不赢通胀、当你因为拼爹无力生存艰难、当你背负巨额房贷拼命挣扎的时候,还要面对有毒的空气和食品,你是不是觉得,在中国活下去需要强大的勇气?是公平的教育、完善的福利、安全的养老,还是反腐廉政、缩小贫富差距?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唐公主之古鱼梦

    大唐公主之古鱼梦

    (本文架空,轻松不虐)刁蛮任性连皇上都要担忧其婚事的大唐公主居然穿越到了一千年前的西周,邂逅了一个地方小国的鱼国国君。这个鱼国国君很小气啊,动不动就生气,学学她大唐公主如何美丽大方、清新脱俗、思想开明吧。还是老顽固一个,浪费了一副好皮囊,看她盛世大唐的思宁公主如何对付他,等着接招!
  • 无冕枪王

    无冕枪王

    神枪手王麻子、老憨和“小才子”杜小鲁,三个新生代战士机缘巧合应征入伍到共和国十大名连“英雄神枪连”。为了坚守“神枪手”的荣耀阵地,他们台前握手、台上角逐、历经生理、智能、技能的极限挑战,肉体与精神、胆略与意志的艰难炼狱,在全军大比武中打出最凌厉的兵锋,誓死捍卫神枪连从枪法到战法的No.1地位。众人眼里,他们是枪王,但他们都无冕,变化的世界无法改变他们的图腾,屹立枪王心中不倒不败的信念是永恒的忠诚与力量。
  • 英雄的抉择

    英雄的抉择

    艾拉西亚帝国的内战愈演愈烈,中土世界的各个势力、种族纷纷被卷了进来……随着旷日持久战争的延续,亡灵族的介入终于让人们清醒,这场战争竟然是亡灵族的阴谋……当死亡的阴影在中土世界的上空不可阻挡地蔓延,纷争中的各大势力、种族终于逐渐团结,共同抵御末日阴影的蚕食,但为时已晚……
  • 默庵诗集

    默庵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沉默的经典:诗歌译丛2 (全套)

    沉默的经典:诗歌译丛2 (全套)

    《高窗》收录拉金生前发表的所有作品,包括他最著名的四本诗集《北方船》《较少受骗者》《降灵节婚礼》《高窗》,以及部分散轶作品,可一睹拉金诗歌创作的全貌。《月光的合金》收录了格丽克的四本诗集,《野鸢尾》(普利策诗歌奖)、《草场》、《新生》(《纽约客》诗歌图书奖)、《七个时期》(普利策诗歌奖短名单),均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完整收录了格丽克的《阿弗尔诺》(新英格兰笔会奖)和《村居生活》(格林芬诗歌奖短名单)两本诗集;此外还有早期五本诗集的精选,涉及的诗集为《头生子》(美国诗歌学会诗人奖)、《沼泽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胜利》(全国书评界奖)、《阿勒山》(国会图书馆丽贝卡·博比特全国诗歌奖)。《杜弗的动与静》博纳富瓦的诗宗于波德莱尔、马拉美、瓦雷里以来的象征主义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创新活力,代表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法国诗歌主流。他的诗优美而繁复,时见玄秘,通过语言的创造从日常经验上升到空灵无上的境界。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在整个20世纪法国诗坛上独树一帜。《杜弗的动与静》收入博纳富瓦早期的四本诗集,包括《杜弗的动与静》《昨日,大漠一片》《刻字的石头》《在门槛的圈套中》,均为诗人代表作。
  • 王在相爱(第二卷)

    王在相爱(第二卷)

    以高丽时代为背景,讲述了世子与贵族之女、护卫武士之间交错的爱情以及王权贵族之间的权势斗争故事。我爱你,也爱他,但你们不能相爱,更不能以爱情为名义离开我——因为我是王。一代传奇君主,高丽忠宣王的爱之悲歌,同名剧热播中!
  • 莫杀我

    莫杀我

    幸子是在三月份才觉察到这一点的。那是一个寒风刺骨、阴霾密布的午后。幸子经常和阳二肩并肩地在市中心建有拱廊、道路显得十分狭窄的商店的街上散步。这天两人正在向郊区电车终点站走去。阳二是幸子丈夫省一的同父异母兄弟,年方二十六岁。是一个比幸子小两岁的单身汉。可能是广告代理店制片人的工作性质使然,他非常擅长交际。他修长的身材,总是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或多或少地带有一点纨绔子弟的派头。两人刚刚在商店街尽头的一幢大楼里看过试映的法国电影,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幸子结婚已经半年有余,尚未生育。
  • 小新日记

    小新日记

    一个普通女孩的初高中生活。关于她一系列的爱恨情仇,生活趣事。
  • 史前科技:科技大穿越(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史前科技:科技大穿越(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本书介绍了失落的利莫里亚文明、沉入海底的古希腊文明、古希腊的克里特文明、爱琴海的迈锡尼文明、哈梯人的赫梯文明、失踪的哈扎尔文明、神秘的苏美尔文明、废弃的印度河文明、探索玛雅文明的奥秘、玛雅文明是怎样衰落的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