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0900000002

第2章 导论(2)

传播学将国家与社会视为互动过程中的两个对等的主体,有助于站在国家与社会相互合作的视角上提出解决方案,有助于解决当前三农问题。

第四,有利于推动乡村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乡村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扩大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使农民在所在村庄真正当家做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而新农村建设以来,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忽视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践取向。

根据政治学基本理论,民主“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即通常所说的国家形态的民主;二是基层社会层面,即通常所说的非国家形态的民主”。新农村建设中“管理民主”的目标诉求不能也不应该定位于社会层面的民主,而更应该重视“如何把村民自治的民主政治实践推广到村以上更高一级,形成一种既能为公民认同又能获得党和政府认可和支持的直接民主制度,这将是关涉是否可以形成中国民主政治制度路径依赖的大问题。”传播学对乡村治理的研究基于国家与社会合作的视角,这将有利于以管理民主和乡风文明为目标的乡村治理改革研究,有助于推动农民参与基层政治,表达自身利益、影响公共决策,也能为政府治理范式转换的实践提供参考。

近十余年来,针对乡村治理的现实,多个地方政府曾推动改革创新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这类创新案例多达120多起,尽管这些创新活动取得积极成效,但多数往往未能可持续发展。解决现实问题,一方面需要制造良好、宽容的社会氛围,让各个基层政府自主创新。另一方面,需要理论界学术界深入基层总结研究,不断推动创新活动向前发展。传播学对乡村治理的研究,无疑是一种视角的创新,这必然会产生理论上的创新,从而能为乡村治理的实际运作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和咨询意见。

第二节研究现状

乡村问题研究是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备受关注的“显学”,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学术机构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对中国乡村治理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充分体现了学者们对乡村治理问题的现实关怀。考虑主题研究范围所限,本书不可能对相关所有理论成果进行详尽的论述,只能对涉及与本书论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比如乡村治理研究、三农传播研究、乡村治理中的传播研究等进行简要总结和述评。

一、乡村治理研究

“对我国乡村社会及乡村治理进行学术意义上的研究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最早运用社会科学方法对中国乡村社会进行比较系统研究的是一些国外学者。”如美国学者卜凯(John Buck)、库尔普(Daniel H.Kulp)、韩丁(William H.Hinton)、加拿大的伊莎贝尔·柯鲁克等人。与此同时,一些国内的政治力量和学术团体,或出于政治的需要,或出于学术研究的需要,也开始关注乡村社会,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民国时期总目录》的粗略统计,在1920年至1949年间,中国出版的有关中国乡村的社会学和政治学著作达250多种,涉及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初,“由于这一时期农村和农民问题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除了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的主题外,到1979年前,在中国境内有关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基本停顿下来。”改革开放后,乡村治理逐步成为学术界热点,研究呈现多元化和精细化的特征,多学科领域介入并取得丰硕成果。

“治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社会。90年代以后,中国学术界开始研究治理理论。90年代后期,提出乡村治理概念,尽管涌现了一些成果,但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理论。乡村治理研究可分为国家政权与乡村治理、乡村精英与乡村治理、农民与乡村治理研究三方面。近几年关于乡村治理研究的成果主要有:张厚安、徐勇、项继权等人合著的《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徐勇的《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和与徐增阳合著的《流动中的乡村治理》;王振耀的《中国村民自治理论与实践探索》;贺雪峰的《乡村治理与秩序——村治研究论文集》和《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项继权的《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河南南街、山东向高和甘肃房价泉村治研究》;彭勃的《乡村治理:国家介入与体制选择》(2002)。关于区域乡村治理模式研究主要有:秦晖的《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聚落与乡村治理:关中与广东之比较》;《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土改前关中农村经济研究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1)、《“关中模式”的社会历史渊源:清初至民国关中农村经济研究之二》和贺雪峰的《关中农村调查五题》、《关中农村调查随笔——兼与荆门农村的比较》等。

乡村治理中存在哪些问题?首先是农民流动,绝大多数农民未经商品化的培养便直接投入现代化的浪潮,是中国乡村治理面临的最大挑战。农民流动是联结外部输入与内部发展的重要媒介,但同时也存在着流动中的乡村治理的困境问题:

有流动无发展——乡村发展的“空心化”;有流动无突破——乡村结构的再复制;有流动无安宁——乡村秩序的失衡性。其次是乡村治理主体——农村基层治理的危机,或者如有些学者分析的村庄权力合法性受到质疑。中国现阶段基层治理与“现代公共治理”尚存在一定距离。“国家政权建设”并没有导致现代意义上的基层政权产生,它并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公共权威和村民的现代性关系。

更多学者探索了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和模式。一方面需要变革,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和在“城市本位主义”基础上形成新的农村治理体制。村庄作为国家权力与民间权威的交汇场所,村庄权力的合法性来源的变化导致农村权力结构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本身既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基层的发展,也是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变迁的过程。另一方面,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动力源于农村社会内部力量。农民组织、文化建设、老年人协会、公共品供给等诸多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不在经济方面,而在文化和社会方面防止农村和农民的过度边缘化,改善和增加农民的福利待遇,优化公共政策。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核心就是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文化感受能力,使农民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就具体乡村治理模式而言,有人将中国农村分为北方农村、南方农村和中部农村对村治模式进行研讨,提出了宗族主导型、家庭联合主导型、原子型等三类村治模式。还有人依据国家治权、乡村精英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提出四种乡村治理模式:专制——自治模式、独裁——剥夺模式、集权——政治运动模式和乡政——村治模式。乡村社会的秩序取决于国家治权的配置方式、乡村精英的权威基础以及农民的行动逻辑;乡村社会经济状况取决于国家治权的目标、乡村精英的品性和农民经济活动的自主性,等等。

二、乡村传播研究

乡村传播研究包含哪些内容?有学者指出,乡村传播学以发展中国家乡村社会及其乡村社会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传播系统为研究对象,关注以信息为核心的乡村传播系统中受传者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个人和群体的权利的问题,借助对信息内容、信息传播渠道以及影响力的研究,解读信息时代中乡村社会的内在变迁机制、变迁趋势及其外在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乡村传播学研究处在起步阶段,就中国而言,主要的研究成果还集中在原有的农业推广机制的变革、大众媒介对农业科技政策传播的影响力、村落内部的舆论领袖的作用(包括农业经纪人、农村新的精英分子等)、农村合作组织的研究、村民大众媒介接触率研究,以及农民进城后的各种现状研究等等。

乡村传播存在哪些问题,或者说三农问题的传播学根源何在?三农传播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农村传播主体的传送者,大体上是一种精英主导下的灌输论者,农民接受外界信息能力整体偏低、接受信息严重不足;农村媒介系统依然是传统型的,使得农村信息交易成本高、信息流通迟缓、效率低下;落后的传统农村信息与来自城市的信息共存并激烈冲突着。相应的对策是改变传播者的传播观念和传播方式,尽快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加对农村,特别是农村各类媒介系统的投入;改善农村信息质量,让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成为农村信息的主流。

“三农”问题的传播学根源是社会生产力、历史与国情三方作用形成的传播障碍与隔阂,其外在表现是城乡之间信息鸿沟过大、农民阶层处于失语状态,农民获取信息成本过高三个相互关联层面。目前农村传播图景正发生着裂变,城乡之间依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传播容器。在城市的强势话语霸权下,异质的乡土文化体系由于经济力量的不足而在事实上失去了正当的权益和表意的机会,他们成了被忽视、被歧视、被遗弃的一个“超级”群体。农村问题之所以如此严重,与主流话语体系将其排斥到边缘地带无法分开。事实上,正是由于媒介在市场的裹胁下对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的选择性放弃,助长了这三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边缘化趋势。

大众传播如何影响乡村社会?在农村,发展迅速同时又拥有高接触度的大众传播对于观念变迁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不如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对农村交往格局产生的影响更大。广告对于农村受众在经济生活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经济生产上的影响力甚微;受众在接受与自身利益关系密切的信息时,首选的媒介是纸质媒介;对于纯经济信息,受众的关注程度不如对政治性经济信息的关注程度高;受众对其满意程度也不够高等。

如何通过传播的介入解决三农问题?有学者认为,公共政策的干预应该有可能改变农民群体在传播体系中的边缘现状。也有人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传播学路径是渐进式改革,即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激活农村传播容器;积极推进自然村落的分界与重组,合理规划农村传播路径,从空间角度降低社会信息交易成本;加强农村媒介系统、农村教育文化建设,实现农村传播主体的创造性转化。这三个方面应齐头并进、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不可偏重任何一方。还有人强调了网络的重要性,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对于中国农村居民的现代性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特别是上网相比其他的媒介使用能更好地预测当前中国农村居民的现代性。这给“传播与人的现代化”命题增添了网络时代的新的注解,充分地说明了在我国农村大力推广和普及网络的重要意义。

国外关于乡村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传播学领域,具体包括关于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发展的传播。关于乡村经济发展的传播方面,美国农业社会学家瑞安和格罗斯于1941—1942年间在对杂交玉米技术的传播进行调查中发现,接受该技术的人数与时间分布呈S曲线的趋势发展。罗杰斯1962年出版的第一版《创新的扩散》就是对拉美乡村经济发展的研究的成果;罗杰斯进一步研究S曲线的同时提出和完善创新扩散理论。罗杰斯认为,“扩散是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经由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的成员传播的过程”。创新扩散模式包含创新、传播渠道、时间、社会系统四个因素。在时间维度下,根据创新性将采纳者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纳者、早期大多数、后期大多数、落后者五类人群,在社会系统下,包含社会系统范围、系统规范、系统结构等。

近年来,欧美学者对乡村传播的研究逐渐由乡村经济发展领域扩展到乡村社会发展领域,世界银行2002年出版的《缩减城乡传播的距离》一书注重乡村传播过程当中个人与社会代价的问题英国学者Cees Leeuwis于2004年出版的《乡村创新的传播:对农业扩散的反思》一书,在考察了乡村传播研究中的创新扩散理论与行为学习理论后,直接将视野着眼于21世纪,研究乡村传播发展,包括食品安全、全球化、市场自由化、多功能农业、管理链和知识密集等方面。这些研究表明,随着媒介转型历史时期的到来,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时代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实现,研究者在研究乡村时开始从“历史—当下”、“宏观—微观”双重视角分析乡村传播的社会环境。乡村治理中的传播研究

曾任美国白宫对外联络主任的戴维·格根曾说:“如果没有新闻界的合作,我们不可能渡过那么多难关。……如不透过新闻媒体的过滤,让‘正确的故事’流出去,这个政府根本就无法治理。”可见现代社会,治理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同类推荐
  • 读半月谈 考公务员:时政热点大全

    读半月谈 考公务员:时政热点大全

    半月谈系列刊(包括《半月谈》《半月谈内部版》《时事资料手册》等)一直是备考公务员录用考试、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公务员遴选、党政干部公开选拔与竞争上岗等公职类考试的必看读物。
  • 全球可持续发展案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全球可持续发展案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5年9月,世界各国政府首脑达成一致意向:即“为了人类、地球和繁荣,所有国家和利益相关方都应当合作起来,共同行动”。本书道尽当今全球各大问题,为可持续发展点燃一盏明灯。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联邦党人文集(英文版)

    在美国政治文献中,除了《独立宣言》和《联邦宪法》之外,就属《联邦党人文集》最为重要了。它是美国建国时期最重要的一部政论著作。它是最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和美国宪法的权威著作,被誉为美国宪法的"圣经",最好地表达了美国立宪建国的根本意旨。它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新宪法,从1787年10月27日开始到次年5月28日在纽约《独立日报》、《纽约邮报》、《每日广告报》等报纸上共同以“?普布利乌斯(Publius)”的笔名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文集。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热门推荐
  • 孔子诗论

    孔子诗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真的不是铁男

    我真的不是铁男

    加班猝死,异世重生获得直男系统!在使用了系统之后,李柳得到一个公式,那就是:直男公式=不是老实人+不是大暖男+不是两种狗+不会舔+…因为见到女孩子,他就忍不住怼!不是走在单身就是在走向单身的路上!
  • 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

    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

    这是一本教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的暖心励志书。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世界太大,生命这样短。要把它过得尽量像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才对。卢思浩说: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但都好过有人妄加定义你。在你年轻的时候,你必须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别人眼里是好是坏随便他们,你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生活方式过成无可取代的样子。 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无可替代。活着不是为了取悦这个世界,而是为了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取悦自己。我们精心策划了这本书,专门写给独自站在人生路口犹豫不前的年轻人。
  • 浮光深处忘记你

    浮光深处忘记你

    本以为如愿以偿的嫁给了自己心爱的人,谁知道自己只是他报复的对象!日复一日的承受他无尽的折磨和侮辱。终于,他的那个她醒了,我终于可以解脱了吧....“叶丝夏,我要你生不如死!”“我没有给丝秋下药!你相信我!”.......“秦钰,我最后悔的事就是嫁给你!”“我绝不会放你离开!”无尽的纠缠和痛苦之中,她究竟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归莲梦

    归莲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

    本书共选了陈麒凌18篇短篇小说。每篇所描写的感情类型都有不同,有大学生纯纯的爱,有刚步入社会青年青涩的爱,有对信仰的尊敬,有对父母深切地关怀,有对故乡真切的怀念,也有对社会不公平待遇的反应。每一个故事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没有千人一面,每人都展示了独特的个性。语言简洁质朴,贴近生活,是一本写满作者真诚的小说集。
  • 撞南墙,请用力

    撞南墙,请用力

    程曦,女,24岁,经过社会和人民二十多年无微不至的残酷现实教育,练就了一身刀枪不入、欢迎来掐的金钟罩铁布衫功夫。爱好:八卦,蹭饭,偶尔掐架。特长:千杯不醉,醉了就睡。人生憾事之一:在已经不该懵懂的年纪把懵懂的感情献给了一个完全不搭理她的小白脸。人生憾事之二:招惹了色美如玉、成熟俊朗的林墨淙大律师。不,应该是被招惹!世界上难道真有嫦娥玩命追猪八戒的事儿?要不要再仰起被掐得万紫千红的脸皮,义无反顾的撞一次南墙?
  • 逐鹿之龙神传说

    逐鹿之龙神传说

    本故事根据中华民族远古传说改编。很久很久以前,浩瀚无垠的宇宙深处飞来一个通体发红的亮得刺眼的圆球,这圆球速度异常快,毫秒之间穿越了诸多星系,仔细观之却会发现它并不是普通的流星体。从银河系经过的时候,这圆球突然失控,**颠簸,前进轨迹变得十分诡异,最后整个红球剧烈抖动,迸发出一阵刺眼的红色光芒,随后红球发生了剧烈的爆炸,一团粘稠的黄色物体坠落在银河系其中的一团星云物质中,从此再无踪迹·······本小说描述了一个龙族少年,自小孤苦伶仃,与刘老头相依为命,最后家乡又遭受外敌攻击,被迫开始传奇一生的流浪生涯·······
  • 她的名字

    她的名字

    他是树下靠着机车的不羁少年,她是安静惊艳各科老师被捧着的转校生。§他成绩平平,唯独物理这一科创下了整个市的记录。奥赛上的惊鸿一瞥,让他记住了她的名字。§纵然万劫不复,纵然相思入骨,我也待你眉眼如初,岁月如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进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武进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武进地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平原,临长江,濒太湖,衔滆湖,成襟江带湖之势,宛如镶嵌在长江、太湖之间的一块碧玉,自古便有“中吴要辅”之称。本书以历史事实为据,生动讲述了武进千年发展中的建置沿革、重大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真实记录了武进在历史长河中历经的坎坷与荣耀。同时,通过对自然环境、地方风俗、历史古迹和现代风貌等方面的全面介绍,充分展现了武进人民对历史的传承、对文明的尊崇和对文化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