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8500000035

第35章 戏剧的“繁”与“简”

有一天,忽然在网上听到老家一位八十老者演唱的浙江“浦江乱弹”中的一段“二凡”唱腔,质朴无华,原汁原味,与我儿时听过的一模一样,惊喜之情,无以言表。这些年来,听惯了专业剧团的专业作曲整理的旋律优美、配器丰富的婺剧音乐,渐渐地把那些略显单调却又无比亲切的老腔老调淡忘了。时隔多年,蓦然寻到了戏剧音乐之“根”,才发现原来“简”不逊于“繁”,甚至可以胜于“繁”!

“繁”与“简”,是美学上的一对互相对立又互相关联的概念。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做到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简”的好处,是简约,是简洁,是凝练,是厚重;“繁”的好处,描摹物态,穷形尽相,刻画心理,细致入微。但凡文艺大家,“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

“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繁;“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简。“万树梨花”与“一枝红杏”谁高谁低?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千古绝唱,各臻其妙。群山万壑,是繁;孤峰一片,是简。这是中国山水画的两种不同风格,各有所长。所以,从审美上来说,我们不必将“繁”、“简”两种风格强行轩轾,分出高下。

如果从“繁”与“简”的角度,来审视我们质朴原真的戏剧艺术,近年来呈现出一种由“简”到“繁”的趋势。如果能把握一定的度,把“繁”的好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片面以为越繁越好,走向极端,从量变引起质变,很可能消解戏剧质朴原真的本色,这恐怕不是杞人忧天。现从音乐、舞美、龙套等方面,来谈谈一孔之见。

关键词:音乐

音乐是戏剧的本源。唱念做打,唱为“四功”之首,唱的分量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音乐也是一种地方戏剧区别于另一种地方戏剧的标志。如果撇开音乐,中国几百种地方戏的舞台表演大同小异,似曾相识;如果没有舞台表演,地方戏仍然可以以坐唱班的形式生存和延续下去。由此可见,戏剧音乐先于表演,也重于表演。

音乐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的根本,是戏剧的生命。在浙江“浦江乱弹”的曲调中,“三五七”婉转优美,“二凡”高亢激昂。据说,“二凡”源于西北高亢粗犷的秦腔,在婉约柔美的江南,本是有些格格不入的,而偏偏居于江南一隅的浙江浦江,民风粗犷,算是异类,就这样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溶到了当地人的血脉当中。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老戏迷,如果没有字幕,我连一句“二凡”唱腔都听不懂,但这并不妨碍对它的迷恋。三十年前,当我开始听“二凡”唱腔的时候,耳朵里灌满“哦—哦—哦—”的拖音,越唱越高,越拖越长,一时热血沸腾,不能自已。那些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农民演员,有时候忘记唱词,只剩下“哦—哦—哦—”的拖腔了。我曾经听长辈笑言,大凡唱“二凡”唱腔,那是一笔糊涂账,演员糊涂,观众也糊涂,因为并不深究唱的是什么词,表的是什么意,纯粹是表达一种高亢激昂的情绪,这就是原始戏剧音乐的魅力。

二十年前,我曾热心地将婺剧音乐推荐给一位杭州的同学,因为她的母亲是浙江省艺术学校的教师。谁知她归还磁带的时候,给我泼了一盆寒彻心头的冷水:“婺剧的旋律太单调!”

单调?不错,与西洋繁复的钢琴曲相比,婺剧的旋律确实单调!其实,所谓的单调,就是原始质朴,就是原汁原味,就是“简”。“繁”是一种美,“简”也是一种美,只要恰到好处,我觉得并没有高下之分。

“浦江乱弹”作为浙江乱弹的一朵奇葩,二零零六年已经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传承“浦江乱弹”的班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落户浙江衢州,成为衢州市婺剧团的前身。七十年代重组的浙江浦江婺剧团,已经在本世纪初成为历史。外地的婺剧团,包括处于顶尖水平的专业婺剧团,虽然还在唱“浦江乱弹”,但几十年来经过专业作曲的整理,慢慢地优美起来了,渐渐地失去质朴原真的风貌。好在民间还有一百多个坐唱班,散落在浦江各地,默默地承担着传承“浦江乱弹”的历史使命。

不仅是“浦江乱弹”,还有婺剧的其他五种声腔,在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专业作曲的眼中,或许音乐太原始了,旋律太简单了,需要运用现代声乐知识加以丰富和提高。经过整理的婺剧音乐,旋律优美了,配器丰富了,后台的乐队从五人(“浦江乱弹”的后台包括:正吹、副吹、鼓板、三件、小锣)增加到了十几人。乐队扩大了,乐器增多了,相互之间协调的难度也大了,配合的乐器,对主奏的乐器,是起到烘托辅助的作用,还是起到消解干扰的作用?也很难说,并不是配器越多越好。

同样是经过整理以后的婺剧音乐,其韵味跟作曲的艺术见解大有关系,譬如传统派的陈金声、楼敦传、范志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所以《前后金冠》、《三请梨花》、《姐妹易嫁》、《百寿图》、《白蛇传》、《拷打·提牢》、《江南第一家》、《画龙点睛》、《穆桂英挂帅》等剧目的音乐,旋律优美,同时不失婺剧的传统韵味,颇受观众好评。随着传统派的相继过世,现代派粉墨登场,大胆创新,结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音乐是优美了,但婺剧特有的韵味寡淡了。二零零九年,笔者有幸在现场看了两场婺剧:第一场是在杭州的浙江音乐厅,浙江省缙云县婺剧促进会新排廉政历史婺剧《却金馆》,主办方分外重视,专门聘请专业剧团的专业人士作曲,邀请专业剧团的庞大乐队演奏,而大多观众并不认可;第二场是在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大会堂,排演重新加工提炼的《二度梅》,因为专业作曲对音乐加以“丰富”,演出视频传到网络上以后,引来嘘声一片。相信一般的婺剧观众,喜欢优美的旋律、丰富的配器,更喜欢传统的韵味,如果两者能够完美地结合,那当然是上选,如果两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相信宁可选择后者。

其实,好的东西,往往是“简”的。音乐是这样,饮食何尝不是如此。作为浙江浦江第一美食的“米筛爬”,原料只有面粉、蚕豆和咸菜,调料只有猪油和食盐,却是我今生的最爱。鲁迅先生曾经吃了著名作家曹聚仁的夫人做的“米筛爬”,赞不绝口。据说,“醉虾”的调料有三十多种,味道不错,可怎么能跟清汤寡水的“米筛爬”相比呢?由此可以体悟大巧若拙、大音稀声的道理。

关键词:舞美

传统戏剧作为一种虚拟艺术,跟传统书画一样,是写意的;而西方的话剧,是写实的。越是简而精的布景设计,越可能给演员留下更大的表演空间,写意、虚化的布景,能使观众产生更多联想。

一桌两椅,那是舞台上的主要道具,需要充分发挥台下观众的想象力,与台上演员一起营造虚拟的情境。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先生说过:“台上总是没有什么布景、实物的,戏剧演员的表演,不仅要表演自己的动作和思想,有时还要将人物所处的环境,通过动作介绍出来。”程咬金站在桌子上,就是站在山岭上,看薛丁山和樊梨花在两军阵前交锋(《三请梨花》);赵匡胤站在桌子上,就是站在城墙上,与呼延赞一对一答(《龙虎斗》)。椅子放在桌子后,可以是包公审案的公堂(《秦香莲》),可以是杨六郎的营帐(《辕门斩子》),可以是秦二世的金殿(《宇宙锋》);椅子放在桌子前,可以是宰相王允的厅堂(《回龙阁》),可以是书生冯玉林的书房(《碧玉簪》),也可以是书生王云龙暂时栖身的寺庙(《还金镯》)。

一桌两椅的道具,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那时制作不出现在这么多逼真的道具,即使能够制作,也没有运输工具,因为没有汽车,没有拖拉机,也没有手推车,全靠人的一副肩膀,根本挑不动。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如今的舞台越来越精美、越来越写实、越来越繁复,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各样逼真的道具。戏一演完,全部塞进汽车,日行百里甚至千里,轻松自如。

毕竟时代在发展,我并不主张回到一桌两椅的时代,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适当的舞美可以给演员的表演锦上添花。问题是舞美是不是越写实越好?越繁杂越好?我看未必,也要讲究一个度,不要走向极端。戏剧毕竟是虚拟艺术,与话剧、电视剧的写实不同,未必要一味追求写实逼真的大场面、大制作,而漠视观众丰富的想象力。如今戏剧界有一种值得忧虑的倾向,演员的艺术水准在普遍下降,剧团的技术手段却日益先进,大搞舞美,呼风唤雨,以图一俊遮百丑,结果是欲盖弥彰。况且,这里还有一个投入产生的问题,大场面、大制作需要大投入,在戏剧普遍不景气的今天,大投入能否有大回报?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实际上,热衷于搞大场面、大制作的形象工程,往往不是走市场化道路的民营剧团,而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的专业剧团,不受市场规律的约束。

关键词:龙套

在我的印象中,以前一般剧团的龙套是四个,有的甚至是两个,却代表着千军万马。而今,很多剧团已经用八个龙套了,似乎排场更大、气势更足了。

从四个到八个,对于所代表的千军万马来说,都是一个零头,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从四个到八个,用人成本却增加了一倍,估计民营剧团每年要多增加十万元的支出,专业剧团要多增加二十万的支出。

现在,有的所谓精品戏喜欢制造大场面,台上动辄就是十几个人,甚至二十几个人,塞得满满当当,摩肩接踵,连走台都困难,甚至还挡住了主角。而《雪里梅》只有一个演员,《僧尼会》只有两个演员,《断桥》只有三个演员,《牡丹对课》只有四个演员,谁能说它们不是精品?而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必比一二十个演员一齐上场的剧目差。演员还是要以质取胜,提高“四功五法”,未必要以量取胜,弄得人满为患。

繁有繁的妙处,简有简的优点,过犹不及,但愿能够找到那个最合适的度。不过,在戏剧舞台过了繁复的今天,还是多讲一点简为好,正如著名京剧导演阿甲所概括的,传统戏剧的表演手法“以虚拟实,以简代繁,以神传真,以少胜多”。

同类推荐
  • 故事里的龙宫

    故事里的龙宫

    宁海建县有1700多年历史。在宁海这块土地上,至今还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资源非常丰富。这些古村落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宁海大地上。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记住乡愁》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宁海有前童和龙宫两个村入选,其中涉及前童村的以《前童村——以孝为本家业兴》为名播出,涉及龙宫村的以《龙宫村——义行天下》为名播出。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村落文化,中共宁海县委宣传部、宁海县文联、深甽镇党委政府联合开展龙宫古村落保护和宣传工作。宁海县文联组织民间文艺工作者几次深入龙宫村,通过“好村民讲好故事”“民间文艺家采风”等活动,整理出56篇与龙宫村有关的故事。
  • 有朋·有书

    有朋·有书

    本书分为有朋自远方来、一生与书为伴两部分,内容包括:初识庐山、中国的世纪、企鹅与麦肯森、东方书店的山田、剑桥与潘仕勋、圣智陈锦煌、又一个大伟、做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推动者、胜利的回忆与纪念、天津与世界零距离、关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思考等。
  • 万荣民谣

    万荣民谣

    本书内容包括:端阳酒 五谷歌、想媳妇 盼情郎、俏姑娘和懒婆娘、一年四季好吃喝、你拍一 我拍一、女儿要嫁庄稼汉、小姑妯娌亲家母等。
  • 文化记忆的诗性重构:高翔文集

    文化记忆的诗性重构:高翔文集

    本书为“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著作之一,收集了高翔先生新时期以来公开发表在诸多学术媒体的论文30余篇,分为东北现代文学研究,文艺生态学思想研究、学术传播研究、文学与美学研究等四部分。高翔先生是东北现当代文学研究耕耘最久的学者,在搜集研读东北文学史料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本书“东北现代文学研究”编就是这些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本文集最鲜明的特色。如,他对伪满时期的刊物《新青年》(沈阳),仔细辨析其政治上的附逆及部分文学作品的媚敌与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文学之间的较大反差,揭示了在伪满洲国政治高压下的双文化选择,并抓住典型个案深入挖掘,展开重要的文学问题的思考。
  • 四十年四十人

    四十年四十人

    “我的四十年”丛书,包括《四十年四十人》《四十年来家国》《亲历中国四十年》三册,分别由中国人、海外华人、在中国的外国人三个典型群体书写自己与改革开放的故事,从全球坐标系观照中国改革开放,以不同的视角和生动、丰富的个人体验,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每册40位共120位主人公,分布在全球20多个国家,工作在上百个不同领域,他们的“个人史”构成了一部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改革开放“史记”。本书中分布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中国人,从自我奋斗历程或切身体验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自己的深刻变化。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故事中的酸甜苦辣正是改革开放步步深化的缩影,是对总结改革经验、弘扬改革精神的生动诠释。
热门推荐
  • 成仙漫漫路

    成仙漫漫路

    五洲大陆,经久动荡,强人伐天道,弱者徒伤恨。一代天骄项睿,逆天而起,战天乱地。
  • 我!阎王爷的最强女婿

    我!阎王爷的最强女婿

    曾经,他是人人都能踩一脚的狗屎。现在,他是阎王爷的最强女婿。以后,他要换一个活法。阎王爷说:“记住,你是老子的女婿,以后尽可无限嚣张!”
  • 将军令 .夭夭花事

    将军令 .夭夭花事

    原来,你在陌生的地方,等着我的出现!原来,前世今生,注定了我们的幸与不幸!爱,原来并不简单。不是你欠了我的一世,就是我寻寻觅觅找了你一生!爱么?需要勇气,需要力气....我还会在原来的地方,等你回来,再续前缘!将军娶妻,却是娶回了前妻的亲妹;原以为一切都是错,却不知,冥冥中注定了一切。误打误撞,续回了几世的情缘!结局是否欢乐?我不知道,只是知道,想要欢乐,必定受尽苦楚,经历千辛万苦,才可以圆满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梨花冉冉寄相思

    梨花冉冉寄相思

    人世间的所有苦难,她都有经历,哪怕只有这短短的三世情劫,一样都没有逃离。“你可后悔?”“不悔!”她说得坚决,没有一丝的悔意存心。她说过这一句话之后,她后悔了,她在乎的人都是为她丧命。最后,她也没能逃脱那一个局……多年之后,那为她种梨树的人成就了她一直想要拥有的生活,过着平凡朴素的生活,与外界无牵无挂。
  • 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营养美食

    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营养美食

    0~6岁孩子的“吃喝拉撒”究竟该怎么对付?孩子生病了,我该怎样护理?早期教育要做还是不做或者怎么做?精养、散养、放养、慢养,孩子到底该怎么养?小生命降临了,除了初为人父、为人母的喜悦外,每位父母都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尤其是80后的父母自己都还是未长大的孩子呢。《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 营养美食》精选国内外多个家庭的育儿故事,针对孩子成长期的各个可能性,提供父母有效的解决办法。本书分享育儿父母精心对待孩子每一餐的营养美食经验。
  • 馨香满园之制香王妃会种田

    馨香满园之制香王妃会种田

    ,她是21世纪古医世家的传人,医术精湛,妙手回春。初到异世,面对以势压人的各路权贵,她决定抱上一条大粗腿,背靠大树好乘凉,将医术发扬光大。他是本朝最惊才绝艳的铁血冷面冰王爷,手握重权,名震天下,却双腿染病,不良于行。他不近女色,视女人为瘟疫,然而自打遇到了那个没羞没臊爱抱大腿的女子后,就暗搓搓地想把她抱回家……
  • 花千骨(下)

    花千骨(下)

    她是世间最后一个神,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煞孤星。由于身上有着易招引鬼怪的特殊气味,所以自小便被妖魔缠身。出生时,满城鲜花尽数凋零,故取名花千骨。性格天真,敢爱敢恨。原本心无杂念的她,自从在群仙宴上初遇白子画时,便注定了她此生为他沉沦……一百零一剑、八十一根销魂钉、十六年的囚禁……她依然固执的不肯放弃。然而,当白子画削去那块绝情池水所留下的伤疤时,当逼着白子画在天下苍生和自己之间选择之一,白子画最终选择了天下苍生,而忍痛将轩辕剑刺向她时,她终于绝望了,对他下了一道神的诅咒:“白子画,我以神的名义诅咒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伤不灭!”
  • 神不在的天空城

    神不在的天空城

    为了远离战乱与灾害,人类逃离地表,来到距离地表3000米的天空之城中。然而安稳的生活仅仅持续了数百年,一场严重的地震再次把人类拉入濒临灭绝的深渊......
  • 流年未亡香樟依旧

    流年未亡香樟依旧

    青春,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它是一本惊天地泣鬼神的着作,而我们却读的太匆忙。于不经意间,青春的书籍悄然合上,以至于我们要重新研读它时,却发现青春的字迹早已落满尘埃,模糊不清。
  • 这个世界你要懂

    这个世界你要懂

    《这个世界你要懂》是作者某顺的一部短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公众号上发布的若干短小文章,文字简洁,观点犀利,为读者解答情感、工作、家庭、婚姻等方面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