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5700000009

第9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论(3)

(二)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震撼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心灵,从此他们把目光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转向东方的俄国,满怀豪情地向中国人民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经过五四运动的激荡,马克思主义很快在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传播开来,形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通过两条渠道传入中国:一条是由陈独秀、李大钊、李汉俊、李达、陈望道、董必武、澎湃、施存统等中国留日学生从日本传入的。他们在五四运动前后都曾到日本留学,在那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将日本的社会主义书籍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

另一条是由蔡和森、李富春、向警予、周恩来、赵世炎、陈延年、聂荣臻、邓小平等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法国传入的。五四运动以后,这些留学生先后到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攻读和研讨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李大钊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1918年,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论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阐明了十月革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区别,指出中国人民应当沿着十月革命胜利的道路前进。1919年他在《新青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中国人第一篇系统研究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作品,宣告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宣告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由一个在中国思想界游荡的“幽灵”而转化为现实改造中国的伟大运动。他还在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团结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鼓励革命青年与劳动群众相结合,推动中国革命斗争。

陈独秀也是我国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最有影响的人物中有“北李南陈”之称。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1915年创办和主编《新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五四运动后,他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12月,陈独秀发表著名的《本志宣言》一文,指出:“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1920年夏秋,陈独秀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他在20世纪20年代初发表《马克思的两大精神》、《马克思学说》、《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等讲演和文章,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其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系统地刊载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介绍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文章,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理论阵地,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

除陈独秀、李大钊之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还有毛泽东、李达、蔡和森、瞿秋白、杨匏安等人。毛泽东早在1920年12月和1921年1月给蔡和森等人的信中,在讨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时,对其效法苏俄组党革命的主张深表赞同,表示“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并明确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他还与何叔衡等人发起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办文化书社,加紧研究和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新文化。李达1913年赴日本留学,十月革命后开始学习翻译和介绍马克思主义,他早年的主要译著有《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马克思经济学说》等。1921年1月李达在《新青年》发表《马克思还原》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变作了系统介绍。蔡和森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较早认识、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专政理论的先驱者之一。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瞿秋白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他最早向中国人民介绍了辩证唯物论。他在《马克思主义之意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对于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之统一的观点,统一的方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四个部分,即辩证唯物论、唯物史观、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四个部分最根本的基础,贯穿始终的观点则是辩证唯物论。

杨匏安是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在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连续19天在《广东中华新报》刊登他的长篇文章《马克思主义》。鉴于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影响,当时也曾有“北李南杨”之说。

此外,陈望道、周恩来、邓中夏、刘仁静、李汉俊、何叔衡、林伯渠、张国焘、张太雷、董必武、吴玉章、罗章龙等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及初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有着不少的贡献。

这些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说在中国深入系统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已日趋广泛、深入、系统,并渐渐汇合成一种时代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研究乃至中国化营造了社会氛围。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不可割离的关系。传播本身就离不开中国化,如果不将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和内容转换为适合中国的形式,马克思主义是不能得以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原来是洋文,如果一种主义连语言表达都不是中文的,那是万万不可能传播并“中国化”的;中国化也离不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其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传播者传播、研究、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学习、接受、翻译、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是外国文字,且不说文化素质不高的中国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就是一般知识分子、知识青年也难以直接阅读外文版。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要通过文化素质较高的思想家、理论家先行学习、接受。

同时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努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要紧密联系中国人民思维方式、语言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制作工作,实现两个重要转换,即从外国语言文本转换成中国语言文本,从欧洲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转换成中国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然后翻译介绍和广为宣传。没有这样一个重要中介,马克思主义就难以在人民群众中传播,在社会实践中扎根、开花、结果。早期的传播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化做了最基础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由许多人以多种形式参与、由多方面的工作构成的系统工程。长期以来,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翻译和介绍似乎不怎么被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统的,似乎马克思主义只能被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这不能不涉及对“化”的内涵的理解。把洋文的马克思主义变成中文无论如何也算是一种中国化,而且要算作最早的中国化了。当然,这种形式上的中国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只是“外化”,而不是“内化”。只能说他们对“中国化”产生过影响,不能说他们是实质的“中国化”,因为十月革命以前的传播、翻译的意图和目的大多不是为了“中国化”,而在其他方面。他们与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播和翻译有本质的不同,后者传播和翻译的意图和目的,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考察中国问题的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总之,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寻求符合中国实际状况的传播方式对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即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适应中国这块土壤,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进而中国化。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级组织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国家的传播必须以这个国家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为前提。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立了牢固的组织基础。

(一)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

19世纪4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伴随着外国帝国主义在华直接经营企业的产生而产生。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在国内开办军用工业和少数的民用工业。到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产生,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也逐渐与买办资本、官僚资本相分离而开始形成。随着外国资本在华直接经办企业的增多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迅速壮大,仅仅产业工人就由1913年大约120万人发展到1919年的200万人左右。再加上与产业工人处于同等或类似地位、靠出卖劳动力生活、并与产业工人所从事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非产业工人,如手工业工人、苦力运输工人、农业雇工、商业和金融业的普通职工等,则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总数约为4000万人。随着工人人数的增长,工人运动的次数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他们开始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然不多,但他们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第一,身受资产阶级、封建势力、帝国主义三重剥削和压迫,其革命性和反抗性特别强;第二,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然不多,但很集中,主要分布于沿海大中城市,便于形成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第三,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是农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容易和农民结成联盟,使工人阶级领导革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其战斗力日益增强,罢工次数也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从1870年至1911年的41年中,工人罢工斗争共计有105次,1912年到1919年,工人罢工斗争达130多次,仅1918年,全国工人罢工斗争竟达25次。这说明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正是由于这种情况,五四运动过程中,工人阶级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大罢工的姿态登上了中国革命的政治舞台,并在运动中表现了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性,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表明中国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摆脱了自在的束缚,迎来了自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工人阶级是革命最根本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在分析科学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互之间的关系时深刻地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以前,中国无产阶级并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也不能够自觉地发挥自己的革命作用。由于生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中国无产阶级虽然具有革命的彻底性,但是,中国无产阶级自身也难免带有一些弱点:除了少数人之外,还受到封建的宗法思想、行帮观念、宗教迷信及其他种种封建意识和习惯的侵蚀,受农民小生产者的思想和习惯的影响较深,接受现代教育少,文化水平低,缺乏民主意识,等等。因此,中国无产阶级要承担起自身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的指导,特别是在五四运动的后期,由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开始以一个独立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肩负起了领导中国革命的使命,这就更加需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这样,当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后,由于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正开始到工农大众中寻找新的革命力量的时候,也正是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的时候,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中介和桥梁。因此,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不仅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坚定的阶级基础,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坚定的阶级基础。作为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总结,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才能显示出改造世界的巨大威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也在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开启的。没有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不仅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力量,更没有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物质力量。

同类推荐
  •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共分十一卷,包括做官为政要讲究实实在在、赏罚分明才会天下安定、为官做事要讲究方法、严惩奸邪之人以正法制、处理政事要顾全大局等内容。
  • 2050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50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由中国国情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胡鞍钢教授主持撰写,围绕“2050中国”这一主题进行专题研究,从更加专业化、更全面的视角分析到2050年的中国发展大趋势,前瞻性地提出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及战略步骤。
  • 道义现实主义与中国的崛起战略

    道义现实主义与中国的崛起战略

    道义现实主义理论则通过借鉴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强调物质和观念结合的观念,发展出结合客观利益与领导者观念的二元论理论。该书汇集了阎学通教授近两三年内对国际秩序变革、中国外交发展、中美关系等议题的而观察与思考,是一部适合决策者、研究者和普通大众理解国际秩序基本问题与中国外交的学术读物。
  • 微博反腐及其规范化研究

    微博反腐及其规范化研究

    每一个新事物都会被更新的事物所代替,成为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过程。就像手摇式的纺车已经被现代化的织布机所取代一样,微博反腐也将会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短暂绽放的花朵。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理由相信微博反腐将会被更具有优势的反腐渠道逐渐取代。实际上微博反腐是人们在遭受腐败的侵害时做出的一种反抗举动,是一种维权性质的行为,而维护权益总是不够的,人们还需要扩展自己的权益,因此各种扩大人们权益的微博参政行为便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一发展过程展现了政治前进的趋势。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以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力图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热门推荐
  • 纳米核心之影子计划

    纳米核心之影子计划

    黄昏虽已结束,但故事并未终止。面对连亚人都惧怕的II型文明,他们该怎样对待?“我们,究竟谁才是入侵者?”瑞,我相信你会在未来,等我们。突破长夜,重现黎明。
  • 未来交响曲

    未来交响曲

    想象一下,两万年之后的今天,世界是什么样的?一望无际的荒原、史无前例的怪物、巨大骇人的器械、天花乱坠的魔法、精妙绝伦的科技、变生不测的灾祸、以及被人遗忘的文明。若是这一切发生在同一时代,它们将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有些人睡醒之后,将要面对平凡无奇的日常。而有些人睡醒之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是穿越,也不是转生,而是活生生血淋淋的现实。来自二十一世纪旧文明世界的人类章延,将要拼上一切,在跨越了两万年之后的残酷新世界活下去。这是一个发生在未来世界、充斥着硬核科幻和硬核魔幻的故事。
  • 家教心语

    家教心语

    《家教心语(梦启录)》一书提出的问题是家教中,特别是幼儿、少年家教中诸多问题的一部分,意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重视,推进问题解决。
  • 三王妃只能我来当

    三王妃只能我来当

    将军府有个嚣张跋扈的小小姐,自小仗着三王爷撑腰胡作非为。直到少女初长成,某一天她对三王爷道:“我喜欢你。”后来,这诺大的青城,是个人都知道三王爷不喜欢她。——————新婚燕尔,她将三王爷递过来酸的掉牙的梅子吐在他手里。“既然你不喜欢我,为什么要娶我。”?她一边看着三王爷嫌弃的表情偷笑,一边故作无所谓道。三王爷当着她的面,将梅子塞进嘴里,看着她错愕的表情,他笑的得意:因为你蠢啊,从没见过你这么蠢的人,物以稀为贵,所以要当宝贝养着。
  • 人生元本一首诗:唐诗故事

    人生元本一首诗:唐诗故事

    本书稿叙述了唐初至唐末五十余位诗人的故事,以诗为切入口,通过读诗得以读人,通过读人得以读历史。通过读诗——读人——读历史扩展人们的审美能力、精神世界、社会阅历和文化自觉。书稿叙中有评,评中有议,在解读诗和诗人时能做到有史有据,从而拓展读者对诗人、诗作的理解。
  • 安武林的阅读成长书:男孩不怕羞

    安武林的阅读成长书:男孩不怕羞

    《安武林的阅读成长书》之《男孩不怕羞》散文集收录的文章是作者对童年和少年乡村生活、学校生活以及家庭亲情的真实表达与再现,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段段让人眼热的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笔下浓浓的亲情和故乡之爱令人感动。这也是曹文轩所说安武林作品感动读者、感动孩子的情感力量,安武林文字中的浓浓情感也会给小读者和家长带来感动,感悟成长与亲情的美好。
  • 你我互欠半生

    你我互欠半生

    苏可怎么也没想到,活了六年了,居然撞枪口被人抢劫,抢劫也就算了,顺带把她想要“杀人灭口”这可如何是好?苏可的第一反应是:老天爷,不带这么玩我的吧?没想到因祸得福收获了小跟班一枚,妥妥的“小老头”陈默,年纪轻轻就一板一眼正襟危坐,从此苏可有了新的爱好,调戏这个小结巴。陈默很郁闷,刚搬来这里的第一天就遇上了一个稀里糊涂的小伙伴,对此他只能无奈地抚额,却又乐此不疲。“哎!陈默,我书呢?陈默,我不想写作业你帮我写!陈默!陈默……”他们的人生彼此纠缠,从意外分别到重逢,这段路他们走了太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逆天武尊

    逆天武尊

    一代圣尊古天,遭强敌暗算陨落,逆天归来,一步步重回巅峰。万年宿仇,今世了断,逆乱重修,执掌乾坤。
  • 重生东京美少年

    重生东京美少年

    重生在了东京一个美少年身上,并且自带一个全能系统,从此就走上了往全能努力的日子,第一能力就从成为顶级漫画家开始。但是!今天该做什么呢?嗯!今天又是吐槽能量满满的一天,还是先吐槽吧!绝美的眼睛娘同学,比男人还帅的女人,呆萌还腹黑的喵少女,某不科学的萌控少女……这些都没什么!但为什么她们都不太正常?为什么我可以这么吐槽能量满满?为什么不给我加呆毛可以储存能量的设定?是怕我用吐槽能量毁灭世界么?———————————————————本书吐槽高能,日常非战斗,全程轻松搞笑。是作者第一本日常吐槽小说,请支持。求推荐票,求打赏,求收藏,求投资。欢迎加入粉丝群,群聊号码:28962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