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5700000008

第8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论(2)

为了完成救国救民两大历史任务,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前赴后继的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其间出现过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不同形式的民族民主运动。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是中国人民为解决历史中心课题所做的最早一次尝试。太平天国运动带着对平等、独立的强烈渴望,向封建社会旧制度发起猛烈攻击,极大地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试图在不改变封建统治基础的前提下,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面貌对中国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一幕,以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为领导力量的革命民主运动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带来了一线希望。但是,由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一切可以用来试验的方案在实践中都破产了。中国的民主和独立问题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比以往都激烈。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个西方列强侵略掠夺中国,致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历史事实证明,单纯的农民战争、改良主义的君主立宪、革命民主派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都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历史提出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中心任务。中国的仁人志士企求通过学习西方来振兴中华的道路走不通,先生总是打学生;先进的中国人还在苦苦地求索出路,探索革命新道路。中国历史就这样一步一步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道路,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需要与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为寻求救亡图存的真理,几乎从西方搬来了整个资产阶级的思想库。相对于鸦片战争以后纷至沓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属于“迟到”的真理。然而,正是这“迟到”的真理,“从其一开始传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它,在短短的几年内便蔚为显学,仅用了二十几年的功夫就席卷中国大陆,取得了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全面胜利”。究其原因,最基本的一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精神适应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追求,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政治要求内在地推动了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认同。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社会变革,正是这种强烈的需要,激励着一批仁人志士奋不顾身地寻求真理。“救亡图存”的最初思想成果是以林则徐为代表的进步政治家和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倡导的经世思潮。经世思潮的基本思路是,推行“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通过改革,谋求“筹边”与“筹海”以对付列强的入侵。但刚刚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世界的本质以及中国问题的实质并没有准确的判断,民族危机感只是少数进步中国人的“超前意识”,“师夷之长”只是极少数进步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统治阶级仍然顽固保守,盲目拒外的民族心理防线依然异常坚固。虽然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朝统治者仍然盲目自大,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基本上停留在少数人的思想中。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一次将大清王朝推到亡国的边缘。只是到这时,魏源等倡导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才得到较普遍的认同。李鸿章、张之洞等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设想付诸实践,洋务运动开始了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自强新政”。

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社会改革,改革的直接成果是引进了大机器生产和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促成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兴起。但是,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试图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嫁接到中国传统体制之上。

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派主张的彻底破产。

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接踵而来的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危机使以严复、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改良派认识到,西方列强之所以强大,从根本上说,不在于“船坚炮利”,而在于政治制度、思想意识形态。中国要想救亡自强,就必须学习西方,实行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

他们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思想武器,主张一切皆变,无一不在进化,突破了中国古代循环发展观的圈子。但他们把“变”只理解为渐变,否认突变,表现在政治实践上就是只强调改良,反对革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失败了。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改良派已有思想认识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他们从戊戌变法的失败中看到,在当时的中国,和平渐进形式的改良已行不通,必须采取突变形式的革命。革命派在批判改良派和平渐进的进化论时,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进化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高度概括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民主、共和、自由和平等的政治主张,但对封建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作了思想上的妥协让步,封建思想仍然继续统治着人们。辛亥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实现了一次伟大的历史飞跃,但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救亡”与“强国”的理想远未实现,辛亥革命的失败为激进民主派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派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命,彻底清除旧思想意识和旧伦理道德,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新思想才能永驻人心。他们以《新青年》为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向孔教迷信、封建伦理发起了猛烈攻击,掀起了一场新文化革命运动。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八十年中,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对此,毛泽东曾对此作了精辟的概括:“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但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通向大同之路,反而沦为保皇党人。严复翻译了不少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的著作,不遗余力地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终究也未能摆脱支持复辟的下场。即使像孙中山这样杰出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能顺应时代潮流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但终究也未能摆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体系,不可能独立地解决反帝反封建的两大历史任务。

正当这个时候,俄国十月革命在西方文明之外给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全新的出路,给中国人民正在苦苦思考的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合理的解释。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它发生在与中国比邻的、封建压迫严重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两国国情的相似性使得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人民特别具有吸引力。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当先进的中国人接触马克思主义以后,便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予以认同。他们认为,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济中国的危急及不独立”,才“可以和世界革命合流”。当时,几乎所有的报纸杂志都热衷于社会主义新思想的宣传,把富国强民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身上。马克思主义虽然是来自于西方的理论,但它的批判性、人民性和实践性正好满足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渴望改变中国社会的理论需要。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革命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特别是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传播,实现中国化,乃是近代中国社会和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和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曲,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这个序曲,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段落。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

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二十多年后,中国人就已经零星地有所接触。一是19世纪70年代香港的《华字日报》、《中华新报》等几家报纸就曾刊登过巴黎公社的有关情况;二是江南制造局编印的《西国近世汇编》,从1873年至1882年初,逐周汇述西方各国重要时事,成为中国人了解西方的一个重要窗口,“欧罗巴司”(社会主义)、“廓密尼士”或“康密尼”(共产主义)等新鲜词汇,经常出现在“汇编”中。最早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潮介绍到中国的,是外国传教士。1898年夏,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委托中国人胡贻谷翻译英国人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在上海广学会出版《泰西民法志》。该书专辟“马克思”一章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其思想,认为马克思是社会主义史中最著名的最具有势力的人物,他及他的朋友恩格斯都被大家认为是科学和革命的社会主义派的首领,这一派在文明各国中都有代表。

这是在中国第一次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其学说。

西方传教士引进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引起中国人多少注意。中国人正式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是辛亥革命时期经由日本中转的。20世纪初,由于日本社会主义思潮流行,很多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都对马克思学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翻译了一批日本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著作。1900年创刊的《译书汇编》连载的日本人贺长雄《近世政治史》一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1902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湖南留日学生赵必振译、幸德水著的《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高度赞扬马克思的主张;1903年该书局又出版了赵必振译、福井准造著的《近世社会主义》一书,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著作及其学说的主要内容。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改良派人士、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最早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马克思的中国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梁启超。他在1902年《新民晚报》上撰文称赞马克思是社会主义之鼻祖,宣称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20世纪。孙中山、朱执信、马君武、刘师培、江亢虎等也曾热情地鼓吹和宣传过马克思主义。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就较早地接触到社会主义,并曾申请加入第二国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多次谈到马克思主义,他在《三民主义》讲演中又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中之圣人”,马克思是“科学派”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还只是对马克思主义零星、片段的介绍。中国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救国方案的同时,是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作为一种反对剥削、解决社会不平等、医治社会弊病的新学说介绍到中国来的。对于他们来说,马克思社会主义不过是一个以平等观念为主要内容的理想社会的模型,并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没有也不可能形成思想运动,只能说是为中国思想理论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一些追求新潮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马克思及其学说,虽然当时他们介绍马克思主义并不十分了解马克思及其学说的真谛,而且随着政治上的失意,其中有些人非但没有对马克思学说重新进行认识,相反还从当初的不赞成逐渐流于反对甚至敌视。

可这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虽然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但仍然功不可没。星星点点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大地上闪烁着微光,不管是珍视这微光,还是投去惊鸿一瞥,马克思主义这一星唯物主义之光,已初步被中国人看到和认识。正因为如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入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可或缺的思想开篇。

同类推荐
  • 依法治国是历史的经验总结

    依法治国是历史的经验总结

    本书作者是将依法治国理念写入我国宪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之一。书稿汇集了作者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以来、30多年的学术成果,系统地展现了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程,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论证了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治国执政的历史必然选择,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学术史料价值。
  •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有恶性的,也有良性的。恶性的较量大概就是政治博弈,良性的就是大家有事无事坐在一起,谈谈人生观与宇宙观。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用“桃子”做武器,杀死了三个力敌万人的武夫,这是中国最出色的刺杀事件;专诸刺王僚的故事想必人尽皆知,显而易见,在饭桌上革别人的命远比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来得直接,来得有效;赵匡胤用一顿饭就把武将手中的兵权轻松解下……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从历史上著名的几场饭局来看,有时想要革命,还真得请客吃饭不可。因为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都摆不平的事,一顿饭就搞定了。
  • 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

    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

    本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论述,遵循从哲学之道到工作之术这一主线,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实践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等核心内容、思维方式及工作方法,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升工作能力非常实用的指导性读物。
  • 日美同盟实相(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日美同盟实相(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美国对日本的改造、日美两国之间的猜疑和两国之间的合作。通过本书读者能了解日美同盟的真相,了解它的复杂性、它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了解同盟是有条件的,是存在利益之争的,同盟不是铁板一块,从而辩证地看待这个同盟。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热门推荐
  • 星纪战潮

    星纪战潮

    一名注定要争世界的红尘少年,为了爱情,他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毕生的苦修,这样的一位痴情少年,如何找到他的成神之路?各位,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成神之路……
  • 女工上访

    女工上访

    五个姐妹出来送她。这时候,有许多女工都凑到窗前,目送她们六人在视线坐消失。说来也怪,很多人此时的心情比小苟子还错综复杂,她们一下子怅然若失;小苟子调离,使她们心中的支撑瞬间坍塌;小苟子在她们中间,万宝全不敢宣布下岗;而从此后呢?一种不祥之感顿时笼罩心头,她们都在心里默默地遗憾:小苟子,你咋走了呢?在十字路口,小苟子与五姐妹一一握别后,扭头大步流星地走了。边走边流泪不止。调转工作的内幕,小苟子并不知道。万宝全给小苟子的丈夫八万八千块现金,故意凑个吉祥数,前提是叫他不许泄密;其二是拢住小苟子,如果拢不住……下面的话故意没说,叫他充分发挥想像。
  • 与胖胖的春夏秋冬

    与胖胖的春夏秋冬

    胖胖高考完的那年寒假,在图书馆陪着他温习功课,做着最后的冲刺,图书馆暖暖的空调风的吹拂下,胖胖光荣的睡着了,面前翻开着的日记本上写着:“春天是嫩嫩的,夏天是绿绿的,秋天是黄黄的,冬天是白白的,”逗号后面是未完的话,他眉眼一弯笑了,提笔补了了一句“许珵是胖胖的。”看着她在睡梦中吧咂着嘴,他摸了摸她的头,于额上落下一吻,“大懒猪”他想。青春是什么?是一群人的有始无终,还是一撇一捺的有恃无恐,有些人兜兜转转错过了一生,有些人擦肩而逢一眼万年,他说:“我初初爱的你从来都不是别人眼里的美女,却是我眼中,最灿烂的一颗星。谢谢上天让我遇到你。”嗨,你好,许珵。嘘,我喜欢你
  • 海上骑士:尼米兹

    海上骑士:尼米兹

    本书中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尼米兹的军事生涯,特别是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期间,组织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海战,打败曾经猖獗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做了详尽的描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军在太平洋战场海战中的激烈争夺,以及双方的兵方部署、战略决策、指挥方式和作战经过,反映了尼米兹的作战指导和指挥艺术。
  • 细数江湖

    细数江湖

    一根紫萧千机,白逍逸下山了,他要去往皇城太安,顺便看一看这偌大的江湖。有老僧一气六千里,坐化时低眉浅笑。有书生游历数百载,要为后世开太平。有红衣打伞望当归,当归之人何时归。总之啊,这一座江湖,文人绝世,武人无双,有剑魁吕梁。且看这风流倜傥,且看这儿女情长
  • 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大全集)

    本书总体分为中国篇和世界篇,每篇皆广泛涉猎天文地理、自然景观、生物科学、建筑交通、历史人文、影视艺术、军事体育等各项“之最”,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精彩纷呈。本书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且分类精当、条理明晰,加之合乎逻辑便于阅读的主题安排、科学严谨深入浅出的文字叙述、翔实丰富生动准确的内容呈现、精心挑选恰到好处的图片点缀,更能以点带面,助你遍览中国乃至世界的各种极致之美。读之既能开阔眼界增长见闻,更能在强烈的对比中,获得种种人生哲思。
  • 陌上流年,君子如玉

    陌上流年,君子如玉

    月明庄少庄主因家中横祸,下落不明。杏林轩二小公子协一侍童踏上寻找之路。一天,二小公子堂堂七尺男儿却被押上山上当‘压寨夫人’,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 重生后正派大佬盯上了

    重生后正派大佬盯上了

    又又又被路过的大佬顺手杀了!聂云婳已经重生了三次了!每次都死在同一个人手里,堂堂女魔尊颜面何存?(╯‵□′)╯︵┻━┻大佬仿佛自带GPS,每当她春风得意,势必被他辣手摧花。没错!这辈子得躲!得怂!苟出一片新天地!然而生死关头还是遇上他……这个杀了她三次的冷面无情正派男,将来可是灵天里上穷碧落下黄泉三十三重天第一个至尊!她有两个选择:要么一棍子打死他,要么往死里巴结他……
  • On the Decay of the Art of Lying

    On the Decay of the Art of Ly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醫閭先生集

    醫閭先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