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600000059

第59章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节选)(2)

儿年九岁时,阿爷报登科。见儿大父旁,一语三摩娑:“此儿生属猴,聪明较猴多。雏鸡比老鸡,异时知如何?我病又老耄,情知不坚牢。风吹儿不长,哪见儿扶摇?待儿胜冠时,看儿能夺标;他年上我墓,相携着官袍。前行张罗伞,后行鸣鼓箫;猪鸡与花果,一一分肩挑;爆竹响墓背,墓前纸钱飘。手捧紫泥封,云是夫人诰;子孙共罗拜,焚香向神告:‘儿令幸胜贵,颇如母所料。’世言鬼无知,我定开口笑。”……

这个时代之中,我只举了金和,黄遵宪两个诗人,因为这两个人都有点特别的个性,故与那一班模仿的诗人,雕琢的诗人,大不相同。这个时代之中,大多数的诗人都属于“宋诗运动”。宋诗的特别性质,不在用典,不在做拗句,乃在做诗如说话。北宋的大诗人还不能完全脱离杨亿一派的恶习气;黄庭坚一派虽然也有好诗,但他们喜欢掉书袋,往往有极恶劣的古典诗(如云“司马寒如灰,礼乐卯金刀”)。南宋的大家——杨,陆,范——方才完全脱离这种恶习气,方才贯彻这个“做诗如说话”的趋势。但后来所谓“江西诗派”,不肯承接这个正当的趋势(范,陆,杨,尤都从江西诗派的曾几出来),却去模仿那变化未完成的黄庭坚,所以走错了路,跑不出来了。近代学宋诗的人,也都犯这个毛病。陈三立是近代宋诗的代表作者,但他的《散原精舍诗》里实在很少可以独立的诗。近代的作家之中,郑孝胥虽然也不脱模仿性,但他的魄力大些,故还不全是模仿。他曾有诗赠陈三立,中有“安能抹青红,搔头而弄姿”之句。其实他自己有时还近这种境界,陈三立却做不到这个地步。郑孝胥作陈三立的诗集的序,曾说:

往有钜公与余谈诗,务以清切为主。于当世诗流,每有张茂先我所不解之喻。其说甚正。然余窃疑诗之为道,殆有未能以清切限之者。世事万变,纷扰于外;心绪百态,腾沸于内;官商不调而不能已于声,吐属不巧而不能已于辞;若是者,吾固知其有乖于清也。思之来也无端,则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者,恶能使之尽合?兴之发也匪定,则倏忽无见,倘恍无闻者,恶能责以有说?若是者,吾固知其不期于切也。

他这篇序虽然表面上是替江西诗派辩护,其实是指出江西诗派的短处。他自己的诗并不实行这个“不清不切”的主张,故还可以读。他后来有答樊增祥的诗,自己取消这种议论:

尝序伯严(陈三立)诗,持论辟清切。自嫌误后生,流浪或失实。君诗妙易解,经史气四溢。诗中见其人,风趣乃隽绝。浅语莫非深,天壤在毫末。何须填难字,苦作酸生活?会心可意言,即此意已达。

樊增祥的诗,比较的最聪明,最清切,可惜没有内容,也算不得大家。此外还有许多人,努力模仿古人,努力作诗匠。但他们志在“作古”,我们也不敢把他们委屈在这五十年之内了。

这五十年是中国古文学的结束时期。做这个大结束的人物,很不容易得。恰好有一个章炳麟,真可算是古文学很光荣的结局了。

章炳麟是清代学术史的押阵大将,但他又是一个文学家。他的《国故论衡》,《检论》,都是古文学的上等作品。这五十年中著书的人没有一个像他那样精心结构的;不但这五十年,其实我们可以说这两千年中只有七八部精心结构,可以称做“著作”的书,——如《文心雕龙》,《史通》,《文史通义》等,——其余的只是结集,只是语录,只是稿本,但不是著作。章炳麟的《国故论衡》要算是这七八部之中的一部了。他的古文学工夫很深,他又是很富于思想与组织力的,故他的著作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都能“成一家言”。

章氏论文,很多精到的话。他的《文学总略》(《国故论衡》中)推翻古来一切狭陋的“文”论,说“文者,包络一切著于竹帛者而为言”。他承认文是起于应用的,是一种代言的工具;一切无句读的表谱簿录,和一切有旬读的文辞,并无根本的区别。至于“有韵为文,无韵为笔”,和“学说以启人思,文辞以增人感”的区别,更不能成立了。这种见解,初看去似不重要,其实报有关系。有许多人只为打不破这种种因袭的区别,故有“应用文”与“美文”的分别;有些人竟说“美文”可以不注重内容;有的人竞说“美文”自成一种高尚不可捉摸,不必求人解的东西,不受常识与论理的裁制!章炳麟说:

文字本以代言,其用则有独至。凡无句读文,皆文字所专属者也,以是为主,故论文学者不得以兴会神旨为上。……知文辞始于表谱簿录,则修辞立诚,其首也。

又说:

不得以感人者为文辞,不感者为学说。……学说者,非一往不可感人。凡感于文言者,在其得我心。是故饮食移味,居处愉者,闻劳人之歌,心犹怕然。大愚不灵,无所愤悱者,睹妙论则以为恒言也。身有疾痛,闻幼渺之音,则感慨随之矣。心有疑滞,睹辨析之论,则悦怿随之矣。

他是能实行不分文辞与学说的人,故他讲学说理的文章都很有文学的价值。他并不反对桐城派的古文,他的《菿汉微言》有一段说:

问桐城义法何其隘邪?答曰,此在今日,亦为有用。何者?明末猥杂佻侻之文雾塞一世,方氏起而廓清之。自是以后,异喙已息,可以不言流派矣。乃至今日而明末之风复作,报章小说,人奉为宗。幸其流派未亡,相存纲纪,学者守此,不至堕入下流,故可取也。若谛言之,文足达意,远于鄙倍,可也。有物有则,雅驯近古,是亦足矣。派别安足论?(页六八)

但他自己论文,却主张回到魏晋。他说:

魏晋之文,大体皆卑于汉,独持论仿佛晚周。气体虽异,要其守己有度,伐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旁达,可以为百世师矣。(《国故论衡》中,《论式》,页九四)

为什么呢?因为:

老庄形名之学,逮魏复作,故其言不牵章句;单篇持论,亦优汉世。(页九二)

故他以为:

持诵《文选》,不如取《三国志》,《晋书》,《宋书),《弘明集》,《通典》观之。纵不能上窥九流,犹胜于滑泽者。(页九三)

他又说:

夫雅而不核,近于诵数,汉人之短也。廉而不节,近于疆钳;肆而不制,近于流荡;清而不根,近于草野;唐宋之过也。有其利而无其病者,莫若魏晋。(页九五)

又说:

效唐宋之持论者,利其齿牙。效汉之持论者,多其记诵。斯已给矣。效魏晋之持论者,上不徒守文,下不可御人以口,必先豫之以学。(同页)

“必先豫之以学”六个字,谈何容易?章炳磷的文章,所以能自成一家,也并非因为他模仿魏晋,只是因为他有学问做底子,有论理做骨骼。《国故论衡》里文章,如《原儒》,《原名》,《明见》,《原道》,《明解故上》,《语言缘起说》……皆有文学的意味,是古文学里上品的文章。《检论》里也有许多好文章;如《清儒篇》,真是近代难得的文章。

但他究竟是一个复古的文家。他的复古主义虽能“言之成理”,究竟是一种反背时势的运动。他论文辞,知道文辞始于表谱簿录,是应用的;但他的文章应用的成绩比较最少。他对于同时的文人都有点薄鄙的意思(看《文录》二,《与邓实书》及《与人论文书》)。他自命“将取千年朽蠹之余,反之正则。”他于近代文人中,只承认“王懞运能尽雅”。有人问他如何能做到古雅的文章,他曾把王懞运做文章的法子来教人。什么法子呢?原来是先把意思写成平常的文章,然后把虚字尽量删去,自然古雅了!他又喜欢用古字来代替通行的字;他自己说:

六书本义,废置已夙;经籍仍用,通借为多。合借用真,兹为复始。(《检论》五,《正名杂义》,页二八)

他不知道苟卿“约定俗成谓之宜”的话乃是正名的要旨,故他这种“复始”的工夫虽然增加了古气古色,同时便减少了应用的程度。他自己著书,本来有句读,还可以帮助一般读者的了解。后来他的门人校刻他的全书,以为圈读不古,删去句读,就更难读了。他知道文辞以“存质”为本,他曾说:“文益离质则表象益多,而病亦益笃。”他痛恨那班庸妄宾僚,谬施涂塈,案一事也,不云“纤悉毕呈”,而云“水落石出”;排一难也,不云“祸胎可绝”,而云“釜底抽薪”。表象既多,鄙倍斯甚!(《正名杂义》,页一四)

但他那篇《订文》(《正名杂义》乃《订文》的附录)中有句云:“后之林蒸,知孟晋者,必修述文字”,用“孟晋”代求进步,还说得过去;“林蒸”二字,比他举出的“水落石出”“釜底抽薪”,更不通了。

总而言之,章炳麟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第一作家,这是无可疑的。但他的成绩只够替古文学做一个很光荣的下场,仍旧不能救古文学的必死之症,仍旧不能做到那“取千年朽蠹之余,反之正则”的盛业。他的弟子也不少,但他的文章却没有传人。有一个黄侃学得他的一点形式,但没有他那“先豫之以学”的内容,故终究只成了一种假古董。章炳麟的文学,我们不能不说他及身而绝了。

章炳麟论韵文,也是一个极端的复古派。他说古今韵文的变迁,颇有历史的眼光。他说:

吟咏情性,古今所同,而声律调度异焉。魏文侯听今乐则不知倦,古乐则卧。故知数极而迁,虽才士弗能以为美。(《国故论衡》中,《辨诗》,页九九。)

这是很不错的历史见解。根据于这个“数极而迁”的观念,他指出《三百篇》为四言诗的极盛时期;到了汉以下,“四言之势尽矣”,故束皙等的四言诗都做不好,到了唐朝,“五言之势又尽,杜甫以下辟旋以入七言”;到了“宋世,诗势已尽,故其吟咏惰性,多在燕乐(词)”。他论近代的诗,也很不错:

今词又失其声律,而诗奇愈甚。考征之士,睹一器,说一事,则纪之五言,陈数首尾,比于马医歌括。及曾国藩自以为功,诵法江西诸家,矜其奇诡。天下骛逐,古诗多诘屈不可诵,近体乃与杯珓谶辞相等。江湖之士艳而称之,以为至美。盖自《商颂》以来,歌诗失纪,未有如今日者也。

这种议论的自然结果应该是一种很激烈的文学革命了。谁知他下文一转便道:

物极则变,今宜取近体一切断之,(自注:唐以后诗但以参考史事,存之可也。其语则不足诵。)古诗断自简文以上,唐有陈(子昂),张(九龄),李(白),杜(甫)之徒,稍稍删取其要,足以继风雅,尽正变矣。

这种极端的复古论,和他的文学史观,实在是互相矛盾的。如果四言诗之势已尽于汉末而五言诗之势已尽于唐初,如果诗之势已尽于宋世,那就如他自己说的“虽才士弗能以为美”了,难道他们还能复兴于今日吗?那“数极而迁”的文学,难道还可以恢复吗?

但他不顾这个矛盾,还想恢复那“数极而迁,虽才土弗能以为美”的诗体。他的韵文(《文录》二,页八六以下)全是复古的文学。内中也有几首可读的,如《东夷诗》的第三四首:

客从海西来,上堂结罗袜,长跪箸席上,对语忘时日。仰见玉衡移,握手言离别。下堂寻革鞍,革鞍忽已失。回头问主人,主人甫惊绝。乞君一两靴,便向笼间掇。笼间何所有?四顾吐长舌。

甲第夫如何?绳蔑相钩带,虎落穿方空,空小门不大。按项出门去,恣情逐岩濑。三步复五步,京市亦迢递。时复得町畦,云中闻犬吠。策杖寻其声,耆献方高会。“陛下千万岁!世世从台隶!”

这种诗的剪裁力确是比黄遵宪的《番客篇》等诗高的多,又加上一种刻画的嘲讽意味,故创造的部分还可以勉强抵消那模仿的部分。此外如《艾如张》,如《董逃歌》,若没有那篇长序,便真是“与杯珓谶辞相等”了。最恶劣的假古董莫如他的《丹橘》与《上留田》诸篇。《丹橘》凡“七章,二章章四句,五章章八句”,我猜想了五年,近来方才敢猜这诗大概是为刘师培作的。我引第五六章作例:

夭道无远,谗夫既丧。何以漱浣?——其痍其壮。越田完望之,度畦乡之。不见广陵,蓬莱障之。

“之矣,不宿乾鹊。民之辜矣,如狙如攫。

知我之好,匪伊朝夕。尔虽我刲,我心则怿。

这种诗使我们联想到“易林”,“易林”是汉朝的一种“杯珓谶辞”。其实一千几百年前的“杯珓谶辞”未必就远胜一千几百年后的“杯珓谶辞”。

章炳麟在文学上的成绩与失败,都给我们一个教训。他的成绩使我们知道古文学须有学问与理论做底子,他的失败使我们知道中国文学的改革须向前进,不可回头去;他的失败使我们知道文学“数极而迁,虽才土弗能以为美”,使我们知道那“取千年朽蠹之余,反之正则”的盛业是永永不可能的了!

同类推荐
  • 中古士风与文学新变

    中古士风与文学新变

    本书以士风为切入点来探讨中古时期的新变问题,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状态既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也可以经由行为容止来展露;前者促使了文学的产生,后者导致了士风的形成。文学与士风尽管有着不同的存在样式,但由于他们都缘起自人们的心灵,故两者间的内在关联向来紧密。其二,从东汉晚期到齐梁年间,中古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当它进入一新的阶段,一种相同或近似的特征便会在不同的作品中逐渐形成,而这种特征几乎无例外地契合于当时的主流士风。充分把握住两者间的契合之点,既有助于我们准确清晰地描述中古文学的演变轨迹,也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层面阐明其发生变化的复杂原因。
  • 金三角风云

    金三角风云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泰国政府和警方剿灭金三角坤沙贩毒集团的艰难过程。神秘之域金三角,漫山遍野的罂粟花,却滋生罪恶与杀戮,这里曾经拥有一个“主人”——大毒枭坤沙,他的毒品帝国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倾塌?全世界范围内的禁毒更是任重道远。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坤沙毒集团的起源发展,重点描写了泰国警方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同毒贩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
  •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

    人生在世,要经历大大小小的痛苦。如果心怀大痛苦,许多小痛苦就可以化解;如果心怀大快乐,许多小快乐就可以被涵盖。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个艺术品,让自己的生命活在快乐之中,对其他的一切都不必追求和计较。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个艺术品,让自己的生命活在快乐之中,对其他的一切都不必追求和计较。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最佳的人生境界也许不是别的,而是成为一个快乐的生活家。
  • 中国古代戏曲选

    中国古代戏曲选

    本书是中国古代戏曲作品的选读本。共选收元代杂剧14种22折、明清传奇15种26出、清代地方戏5种6出。举凡中国古代戏曲史上著名的作品,都有选入其中。注者对所选作品均进行了准确的注释和细致的分析,对读者了解中国戏曲的发生、发展、源流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 超越梦想一起飞

    超越梦想一起飞

    《超越梦想一起飞》内容为:梦想不是加快,是努力,是努力创造活着的意义;梦想不是忍受,是怒吼,是决定从今天不再等候;梦想不是服输,而是换气,然后活得更潇洒;梦想不是保守,而是愿意付出代价,然后分享给大家;梦想不是溺爱,而是有能力去关怀;梦想不是争辩,而是会心一笑;梦想不光来自光明的动力,同样来自阴沉的激励;梦想不是滔滔不绝,而是专注,暂时沉默;梦想不是更多的鲜花和掌声,而是你尊敬的人能够喊出你的名字;梦想不是更多的得到和做到,而是爱你的人从心里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热门推荐
  • 树上之城

    树上之城

    她是不幸的,美好青春,一失足成千古恨。可她又是幸运的,有人愿意默默守护她十年,将她从无尽头的深渊救起。当冬夜降临,互相依偎着取暖时,她总会问他:“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一次又一次,肮脏无情残忍的世界。他摸摸她的头:“你依旧是我的珍宝,最耀眼的明珠。”因为我们都没有抛弃彼此,所以我们值得更好的爱,让我们的喜欢勇敢爱吧。
  • 把话说完

    把话说完

    王小柔以痛快淋漓的天津式幽默,捕捉生活里的妖蛾子。以散文的方式,从微小入广大,调侃并深入剖析时下流行的现象,一针见血解读现代都市生活的附庸风雅。其锐利细腻的观察和独到智慧的看法,让人笑过之后,心灵丰满。她对生活独特的观照视角和幽默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喜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厄运公子

    厄运公子

    天降一道黑光,厄运公子闪亮登场!!!一位正在锻造装备的玩家,随着厄运公子的出现,原本就要锻造完成了神级装备,瞬间碎成了渣渣,欲哭无泪的他一抬头发现厄运公子正在笑吟吟的看着他……
  • 帝王恋曲

    帝王恋曲

    精灵世界,是一个巴掌大一点的地方也可以成立一个国家的世界。创世之初!在这里,人妖共存。在这里,夜不闭户。在这里,即使洪水泛滥,也没有流离失所。在这里,即使暴雪袭城,也少不了鸟语花香。在这里,少有战乱,少有杀戮,少有鸡鸣狗盗,少有嫉妒与挑拨离间。因为,这里,有六根柱子,分别叫红武柱、蓝刃柱、碧水柱、青轩柱、墨糜柱、白玥柱,在天之六……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冷王荤宠之商妃迎喜

    冷王荤宠之商妃迎喜

    一朝穿越,爹娘疼爱,幸福重生。磨刀霍霍,美味佳肴,生财有道。收徒拜师,左右逢源,步步高升。冷王不冷,夜夜荤宠,鸾凤和鸣!厨房里,菜刀切,锅铲翻,美味佳肴香香香。商场上,你算计,我拆招,叫声迎喜妙妙妙。【某御厨挑衅】“听说,你是古城第一神厨,今日我前来讨教!”“输了如何,赢了如何?”“我输了,拜你为师,你输了,拜我为师!”“成交!”【某神医卖乖】“见你骨骼清奇,是练武习医奇才,我一生医术,总算找到传人了!”“说人话!”“那个,来几个小菜,一斤桃花酿!”“没有,大门在那边,请便!”【追求一:某男神威】“你一小小商女,本王能够看得上你,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别矫情,跟本王进府,本王许你荣华富贵,至于你嘛,只要日日洗干净,伺候本王就好!”“滚,马不停蹄的滚!”【追求二:某男告白】“迎喜,我对你的爱,犹如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请问,你是长江还是黄河,这么多水?”【追求三:某男威胁】“迎喜,你今儿要是不答应,我就死给你看!”“菜刀一把,刚刚磨好的,请便!”她说,我要的,你给不起!他问,你要什么,只要你要,我给!她说,我要一生一世一双人!他说,我许你!【发家致富文,男强+女强+宠文+爽文+男女主身心干净!】
  • 好想当大侠

    好想当大侠

    每个人所想所做的事皆不一样,如果将侠义概而论之,岂不有失偏驳?人有所长,侠各有道,细而化之,无非人鬼神三道,无论是人道的李逍遥,鬼道的段凌天,亦或是神道的向天笑,虽殊途,却同归,一切皆是侠道!
  • 我的梵高先生

    我的梵高先生

    雨天过后,彩虹也仅仅只有那一段时间雨却下了好久,当看到彩虹的时后别忘了一起等雨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