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1800000018

第18章 慕课背景下的课堂翻转(2)

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价值观的养成,是基础教育阶段自始至终的重要任务,当前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2012年9月,联合国总部启动了《教育第一》的全球倡议行动,倡议指出: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培育为人之道的核心作用,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帮助人们构建更公平、和谐和包容的社会。在教育内容上更加强调价值观的培养。

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研究表明,未来人才培养目标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别强调了教育的国际化,这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现代人需要有国际视野,要懂得国际社会,要理解各国文化,通晓国际规则,适应国际竞争,能在国际舞台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在让学生有国际视野时,还要让他们爱家乡,爱土地,爱祖国。国际化并不是把更多的孩子送出国或者使更多的孩子在学期间有更多的国际交流的机会,然后眼看着他们失去了自己的“根”。“爱国”是社会主义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融合就是要让孩子热爱中国,热爱家庭,热爱父母,这两者缺一不可。一个人如果对家庭都不热爱,对家乡都不热爱,很难有什么东西再值得他热爱了。

二是精英素质与平民意识的结合。一些优质学校提出要培养各行各业的领袖人才,当然,这些领袖人才不一定是政界的领袖,可能是IT界的领袖,引领IT技术的发展;可能是物流界的领袖,引领物流业的发展;可能是商贸界的领袖,带动商贸界品质的提升。中国的发展呼唤在每个行业的国际竞争中都能涌现出领袖级的人。社会需要这批精英,他们能为社会带来财富,创造财富。但是千万不要忘记这些精英一定要有平民的意识,要培养他们理解创造财富是为了解决民生,是为了服务大众,是为了每个百姓,使他们能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那些高高在上,整天在炫富的“精英”,这不是我们教育的追求。为此,我们特别要强调把精英素质和平民意识结合起来,否则这样的“精英”可能是“坑爹”的、飞扬跋扈的,他们最终也会被社会所抛弃。

三是科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统一。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产业的提升和转型。但我们培养的人才还需要有人文素养,有人文关怀,能够始终从人性出发,从而以高质量的人文素养把握科技发展的方向。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有可能持续地发展,我们的地球才有可能持续地成为人类栖息的家园。

现在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高科技的。为此,学校要让学生懂得科学,懂得技术,这样他们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但是客观地说,相比较而言,当今社会人们对科学技术重视有余,而对人文精神敬慕不足。为此人们不禁要追问,人类创造了这一个,创造了那一个,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挣钱。挣钱为了什么?为了挣更多的钱……钱是为人服务的,这不能颠倒过来,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关爱他人,要有人文的情怀、人文的素养。现代社会拜金主义、物质崇拜泛滥,看见奢侈品眼睛就发亮了,这些都要引起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所谓人文情怀,就是要关注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学会相互理解,懂得包容和谐。

四是身体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和谐。身体健康是当前几乎全社会都给予了高度关注的问题,然而,不幸的是,中小学是个例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中小学生每天要锻炼一小时,《纲要》是一个很宏观的文件,却把这么细小的一个点写进去,可见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

人们发现,那些最关心、最疼爱学生的父母和教师都在想方设法把各种学习负担加给学生。因为他们相信,只有多学点知识,他们的孩子才会有美好的前途。让孩子多学点知识,这是对孩子前途负责的唯一选择。

应当承认,家长在这一问题上的抉择有非常理性的一面。从家长方面来说,他们看到了未来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家长对未来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的预期,应当说是基本正确的,对孩子的期望不断提高也是无可指责的。因为,教育客观上存在着选拔的功能。应当说,通过教育来选拔人才是最公正的选拔。通过教育来选拔本质上是根据人的能力来选拔,比起根据门第,或者说,比起根据家长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来选拔要公正得多。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成年人喜欢把今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看作为了社会生活的准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痛苦的童年是未来幸福人生的必要牺牲。事实上,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其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接受现代教育,如果到高中毕业就需要在学校中度过12年的时间,再到本科毕业需要16年时间,如果博士毕业则需要长达22—23年的时间。这部分的时间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的童年、少年、青年是痛苦不堪的,他的一生能够称得上是幸福的吗?更何况,这种学习的痛苦有可能对学生未来的人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他们眼前反常行为和反社会的倾向。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影响了他们身体的发展,造成了他们心理压抑和思维与创新精神下降,以及在社会中行为的失常。在国内外这种例子都是屡见不鲜的。

当然,学习总体而言总是艰苦的,为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他们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今天努力地学习,要鼓励他们有克服各种学习困难的毅力与勇气。但是,当学习成为一种折磨,而这种折磨超出了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的时候,作为社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不需要认真考虑:我们让学生付出的代价是否太大,是否值得吗?尤其是,当学习这种折磨超出了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而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甚至反社会的行为的时候,比如,由于学生对学习的痛恨而杀害自己父母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思考过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否太大,是否值得,是否有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代价。

从这一事实出发,我们对家长和老师的建议是:千万别逼你的孩子或你的学生去学超出他能力的,或他不愿去学的东西。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人家孩子能做到的,你的孩子未必能做到;人家孩子能学好的,你的孩子未必能学好。当然,你的孩子能做到的,人家孩子未必能做到;你的孩子能学好的,人家孩子未必能学好。最好的学习,也就是代价最小的学习,是和你小孩或学生兴趣相配的学习。学习不能只考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看到人家孩子在那一方面成功了,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也能成功,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往往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失败的开始。

相关的调查显示,在我国中小学有相当比例的师生有不同程度的身心健康问题,这对学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扭曲的教育会导致学生形成扭曲的人格,给他以扭曲的人生,因此关注身心健康应该是学校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教育应当给学生以健康的身体与健全的心理。

五是鲜明个性和团队意识的协调。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你是你,我是我,人家一看就知道。然而,不管人有什么个性,在现代社会中,都要讲团队讲协作。所以,人们希望今天的教育所培养的孩子个性是鲜明的,同时又是具有团队协作意识的,能在未来社会当中,成为一个能够交流的、健康生活的人。

重视知识的传递,一直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表现。新课程改革虽明确提出对学生培养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由于受到当前考试评价体制的制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很难在纸笔测试中体现。导致当前的教学过程中,被师生所重视的,依然主要是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处于被弱化、偶尔拿出来做做秀的现状。

有不少人一直在质疑:慕课是否适合于中小学教育。在他们看来,中小学是孩子们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虚拟的网络世界阻断了师生之间,甚至阻断了生生之间的面对面的交往。这种交往的缺失,必然地导致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育的缺失。事实上,在中小学慕课一开始就是以“微视频+翻转课堂”为基本的模式,这一模式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更深入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为他们相互之间更深刻影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微视频学习,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翻转课堂,是为了解决微视频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师生和生生的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的思维碰撞与深化,情感与心灵的交融,理想信念价值观的确立等等。而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完成的,微视频学习和翻转课堂实施是密不可分的。这一事实就决定了翻转课堂不会削弱中小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第二节 翻转课堂的主要任务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自其出现后确实有不少老师平添了不知如何使用课堂上空出来的时间的问题,甚至也有“学生有了慕课学习,是不是可以不要老师了”等的疑问。如有老师问亚伦和伯格曼,学生课前都学了,课堂上要老师干什么?

翻转课堂的先驱亚伦和伯格曼在《翻转你的学习》一文中谈到,当教育者谈及翻转课堂时,往往最先想到的事情是教师制作微视频,学生课前学习。其实不是这样的,翻转学习的本质,不是如何使用微视频,而是如何最好地使用课堂学习时间,进而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翻转课堂的本质在于让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展开。

另一位教师谈到,人们谈及翻转课堂,都会提到如何制作视频,如何评价学生视频学习的程度。然而,他希望人们能够更多关注翻转了的课堂如何上,比如在翻转了的课堂里,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如何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潜力等。

一、翻转课堂过程中教师的角色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课堂翻转后教师角色的变化,这句话就是从“站在学生和知识之间”到“走到学生旁边”。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站在学生和知识的中间,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在翻转的模式下,学生直接学习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帮助者。翻转课堂的模式,强调的是学生自己直接学习知识,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再来问教师或者同伴,如此彰显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教师从以往“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巡视、观察和帮助学生学习,是“学生身边的指导者或辅导者”。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对着学生讲述知识,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作业,这是几百年来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教学形式。其背后的假设就是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讲授者,学生需要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才能学到知识。教师的讲授是最为重要的,学生的作业是为了复习与巩固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课堂教学需要以教师的教为主。相对于课堂内听讲的过程,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被动学习过程的延续,是为巩固课堂学习而采取的辅助性的教学活动。

而从事翻转课堂研究的先驱亚伦和伯格曼,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即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最需要老师的时候,并不是课堂内老师讲解知识的时候(听知识的讲解可以有很多渠道替代),而是学生做作业遇到难题和困惑的时候。这一教育发现,是有可能颠覆以往教育模式的。课堂内,老师与学生在一起的宝贵时间,究竟是要从事学生最需要教师的学习活动即做作业呢,还是从事其他活动比如知识讲解呢。基于这一教育发现及对学生学习的新认识,这两位化学老师更加坚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做作业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吸收和内化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暴露出各种各样的个性化问题。因而,这是发现学生个性化学习问题和需要、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的重要时机。如果学生的作业是在家里完成的,那么遇到困难时只好求助家长或者同学,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能够胜任辅导孩子学习任务的。在传统的模式下,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是比较难以得到老师个性化帮助和支持的。翻转的课堂则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即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指导。

翻转模式下,突出强调学生自己对其学习过程和结果负责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当学生积极从事学习活动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视频录制时,需要教师采用一对一的风格给学生讲解知识;课堂内,教师不再是知识传递者,也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未达标的学生给予帮助,保障其学习达到要求即掌握的程度。而对于要求学得更多更好的学生,则提供相应材料,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且当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进行应有的指导和辅导。

同类推荐
  •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

    《怎样当记者:一个国际新闻工作者走过的路》作者一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工作。他曾长期担任驻外记者,在国外新闻王作岗位上当过翻译和记者,在各种情况和环境下采写新闻。他也在国家通讯社的编辑部门和领导岗位上,从事编辑业务和组织指挥报道工作。他在约60年前走上新闻工作道路后至今,始终没有放下记者手中那支笔。他当记者的经验,是在漫长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
  • 梅贻琦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梅贻琦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本书从梅贻琦先生公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较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其教育思想或记录时代变迁的34篇文章。因梅贻琦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故文章也多围绕清华校园、清华学生、清华学制建设而展开,反映了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清华学校的教育思想。梅贻琦(1889—1962),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服务于清华。在他的领导下,清华才得以在十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
  • 舆论现象与民意的地位

    舆论现象与民意的地位

    刘建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关于舆论现象和民意的社会地位及作用的问题,具体包括“舆论的概念和本质”、“舆论形成的社会条件”、“舆论的几个特征”、“舆论形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讲授者以流畅的语言,生动的实例,精当的评论,丰厚的知识底蕴,向大家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地从不同方面剖析了“舆论”这一主题,对其在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刘建明教授在无数的社会事实和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探骊得珠,总结出了“暴政的历史真相”和“民意的四个定律”,使我们获得了很多难得的感悟。
  •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报纸是“谁”:美国报纸社会史

    自1690年诞生至今,美国报纸历经沧桑变故,其报道模式亦处于不断的流变之中。报道模式是指报纸在其日常新闻生产实践中所依循的准则和样式,它是报纸新闻生产的常规形式,是报纸长时间都在使用的报道方式。本文试图在“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两个维度上透视美国报纸报道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与特点,探究报道模式的流变轨迹及流变动因。“事实选择”是指报道模式中选择了什么样的事实,“事实呈现”是指报道事实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事实选择”和“事实呈现”是新闻生产紧密联系的两个维度,选择了某种事实也就随之选择了与之对应的某种呈现方式,两者骨肉依存。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热门推荐
  • 家庭生活小窍门

    家庭生活小窍门

    在生活当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各种琐碎、棘手的问题,比如。家里面的盐结块了,怎样才能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如何才能挑选到新鲜的肉类? 刚买的新鞋磨脚怎么办? 怎么才能清除西装上面的污渍? ……这些繁杂的小事竟然成为难题,给原本精彩的生活增添无限的烦恼。 舒适与快捷是现代时尚生活的特点,精彩的生活是绝对不允许让以上这些小的插曲打乱脚步的。 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知识,略施小计,生活中的许多小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因此,我们从大家的需要出发,系统地收录了生活中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生活小窍门。这些小窍门虽小,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生活中举足轻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小窍门,可以让你分分钟搞之家务。
  • 重生之偶像是精分

    重生之偶像是精分

    一夜之间我成了白富美。但小姐的身,丫鬟的命。这是一只小白推开男神大喊“放着我来”,结果自己被车轮碾成植物人后,重生到偶像经纪人身上的小言故事。
  • 噬天囚地

    噬天囚地

    面对无常的命运,是废材还是妖孽,是天使还是魔鬼,是顺受还是对抗?木炷,一个天生五行缺火的少年,凭借独特的坚忍与倔强,给我们作了最好的诠释。权力、能力、实力,力力纠缠;亲情、友情、爱情,情情相煎。
  • 一曲求凰尽离歌

    一曲求凰尽离歌

    无,不知道写啥~咋样才能凑足20个字呢,嗯…够了
  • 三国商城系统

    三国商城系统

    尸横骨骸,遍地野!既以穿越,又携带系统商城!何惧天下豪杰?不畏,不惧!携兄弟闯出一片江山!秦能灭六国,今我为何不可霸一江山! QQ交流群号:756718437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给你插上梦的翅膀:情商教育的100个哲理故事

    给你插上梦的翅膀:情商教育的100个哲理故事

    本书汇集了100个涉及情商教育的经典故事,分为“水温够了茶自香”、“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别让心智老去”、“播撒美丽,收获幸福”、“简单处理危机”等七辑。
  • 完美重生

    完美重生

    一个半神之人,行走在繁华世间。闲极无聊,上上学,做点小生意,写写歌,作作诗,扶老太太过过马路……
  • 有了系统我无敌

    有了系统我无敌

    穿越了,还带着个系统。这倒无所谓,就是还有个未婚妻。关键是未婚妻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啊!陈恒从此走上了漫漫休妻路……
  • 诸天最强大BOSS

    诸天最强大BOSS

    在笑傲江湖,我是岳不群!在射雕英雄传,我是欧阳锋!在天龙八部,我是丁春秋!……在大唐双龙,我是石之轩!……我就是我,一个行走于诸天的反派大BOSS!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小李飞刀、大唐双龙传、风云、诛仙、阳神、遮天、完美世界、永生……书友群:78250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