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600000012

第12章

【译】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这是符合传统礼制的;今天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礼帽,这样比过去节省些,我跟随大家。臣子拜见国君,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礼制的。如今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啊。虽然违背众人的意愿,但我还是坚持先在堂下拜见君主。”

【解】

孔子对传统礼制,有经(原则)有权(权变)。他主张礼应从恭俭,但坚决反对在堂上拜见君主的做法。因为“拜上”会直接导致行礼者情感的改变,涉及“礼”的原则性问题,所以即使违背众人意愿,也还是会坚持。

【原文】

子绝四:毋意①,毋必②,毋固③,毋我④。

【注】

①意:通“臆”,猜想、猜疑。②必:必定。③固:固执己见。④我:以自我为中心,即自私之心。

【译】

孔子拒绝四种行为: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我。

【解】

本章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平日的处事立行态度,可供今人借鉴。

【原文】

子畏于匡①,曰:“文王②既没,文不在兹③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④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匡人解围

【注】

①子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据《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孔子离开卫国要前往陈国,途经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货的掠夺和伤害,又因孔子与阳货长相相似,所以被匡人误以为孔子就是阳货,于是将他围困。②文王:即周文王。③兹:指孔子自己。④与:掌握。

【译】

孔子被匡地人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想要湮灭这种文化,那我就注定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湮灭这种文化,那么匡地的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解】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在匡地被当地居民包围一事,从孔子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面对威胁和逼迫时的那种无所畏惧的刚毅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来自于他对周代礼乐文化的信心。

【原文】

太宰①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②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③曰:“子云,‘吾不试④,故艺。’”

职司委吏

【注】

①太宰:官名,主要负责国君宫廷事务。②纵:让,使,不加限量。③牢:姓琴,字子开,一字子张,孔子的学生。④试:用,被任用。

【译】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真是一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的,而且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道:“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出身卑贱,所以才学会了许多技艺。君子会掌握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的。”子开说:“夫子曾经说过,‘我不曾被国家重用,所以学得许多技艺。’”

【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过生活的困苦和磨难,更有利于技能的增长和自我的完善。

【原文】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①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②其两端③而竭焉。”

【注】

①鄙夫:指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②叩:叩问、询问。③两端:事物的两极,为正反两面。

【译】

孔子说:“我有学问吗?其实我没有多少学问。如果有一个乡下人问我一些事,我对他谈的问题也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我只是从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去叩问他,一步步问到穷竭处而已。”

【解】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十分精通。在分析未知问题的时候,不停地从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去叩问,然后借以有所启发。

【原文】

子曰:“凤鸟①不至,河不出图②,吾已矣夫!”

【注】

①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雌为凰,雄为凤,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标志着盛世到来。②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同样是祥瑞的象征,世治则现,世乱则没。

【译】

孔子说:“凤鸟不再飞来了,黄河也没有瑞图出现,我这一生恐怕是完了吧!”

【解】

孔子的一生都在努力恢复礼制,在他周游列国的晚期,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终生使命——对周礼的恢复,也无能为力了,于是发出了“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的哀叹。

【原文】

子见齐衰①者、冕②衣③裳④者与瞽者⑤,见之,虽少必作⑥;过之,必趋⑦。

【注】

①齐衰(zīcuī):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②冕:官帽。③衣:上衣。④裳:下衣,相当于现在的裙。⑤瞽(gǔ)者:盲人。⑥作:站起来,表示敬意。⑦趋:快步走,表示恭敬的一种走路姿势。

【译】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穿戴着礼帽礼服的人和盲人,虽然他们年轻,孔子也定会庄重地站起来;从这些人面前经过的时候,也一定会快步走。

【解】

不只是对身份高贵的人、有官位的人行礼,对下人、身份低微的人、家有丧事的人和失明的人,也以礼待之。孔子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心存善念、以仁为本的缘故。

【原文】

颜渊喟然①叹曰:“仰之弥②高,钻③之弥坚,瞻④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⑤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⑥。虽欲从⑦之,末由也已。”

【注】

①喟然(kuì):叹息的样子。②弥:更加、越发。③钻:钻研。④瞻(zhān):看。⑤诱:劝导,引导。⑥卓尔:高大、超群。⑦从:追随。

【译】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就觉得它高大,越努力钻研越觉得它深奥,抬头看它就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引导我,用各种文献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用尽全力,好像能够高高地站立起来了。然而想要追随他,却无从做起。”

【解】

这一章表达了颜渊对夫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风貌品德的崇敬和自己虽追赶也不可企及的喟叹。言辞具体生动,夫子学问之平淡高深、弟子求学之苦忧喜乐,以及弟子对老师的崇拜,都跃然纸上。

【原文】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①。病间②,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③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④,予死于道路乎?”

【注】

①臣:指治丧的专管。由于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因此子路叫门人充当“臣”,让其负责安葬孔子的事情。②病间:病情痊愈或好转。③无宁:宁可。④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译】

孔子病重,子路让孔子的弟子们充当治丧的家臣。后来,孔子的病慢慢好转了一些,他说:“太久了,子路欺骗我。我没有资格有家臣,却居然有了,我能欺瞒谁呢?欺骗上天吗?况且与其在治丧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弟子们的面前死去。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死在路上吗?”

【解】

这一章记述子路准备让孔子的弟子们充当治丧的家臣,并以大夫之礼安葬孔子,不过孔子当时已经不是大夫了,所以孔子认为子路的做法是越礼的行为,因此责备他。儒家十分重视葬礼,特别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不同等级的人有着不同的安葬法,若是违背了这个规定就是越礼。

【原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诸?”子曰:“沽③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

①韫(yùn)椟:收藏物件的柜子。②善贾:识货的商人。古代称流动的商贩为商,开店的商贩为贾。③沽:卖。

【译】

子贡说:“如果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买主卖出去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买主呢。”

【解】

儒者常以玉比德才,子贡以玉设问,实际上问的是孔子对出仕的态度。孔子以“待贾者”自称,说自己正等待慧眼卓识的人呢。反映了孔子的求仕心理,孔子以宣传“礼治”和“德治”为己任,希望统治者能够以他推行之道来治理天下。

【原文】

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②,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

①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九是形容数量之多。②陋:鄙陋,落后。

【译】

孔子想要搬到夷人地区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怎么能长久居住呢?”孔子说:“君子去住了,还有什么落后的呢?”

【解】

无论地方贵贱与否,只要当地执政者施行仁德,百姓安乐,又何陋之有?这可能是孔子周游列国,因中原文明各国都不能用其主张而生发的感慨吧。

【原文】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①,《雅》《颂》②各得其所。”

访乐长弘

【注】

①乐正:调整乐曲。②《雅》《颂》:是《诗经》中两类不同的诗歌的名称。《雅》乐是周天子王城附近的音乐,具有民歌的特征,但又与各地的方言民歌相区别。《颂》乐用于宗庙祭祀,节奏缓慢,乐调庄严。

【译】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然后将礼乐修订整理,《雅》《颂》都得到了适当地参阅订正。”

【解】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音乐编辑大师,此章是他自述编辑整理古代音乐文献的记载。“删诗书,正礼乐”是孔子很重视的一项工作,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孔子对东周以来礼乐中存有缺陷之处进行了校正和修订,只是关于“乐”的很多部分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

【原文】

子曰:“出则事①公卿②,入则事父兄③,丧事不敢不勉④,不为酒困⑤,何有于我哉。”

【注】

①事:侍奉。②公卿:君主和长官。③父兄:父母和兄长。④勉:尽量,尽力。⑤困:乱。

【译】

孔子说:“在外做官就侍奉公卿,在家闲居就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平日不因为酒醉而误事,哪一种是我拥有的呢?”

【解】

“何有于我哉”,是孔子的自谦之词。同时也是圣人不居功的表现,圣人教化乡邻,使其忠孝有礼,民风归淳,且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川观水

【译】

孔子在河边叹息道:“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解】

结合前边的“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美玉待沽”以及“欲居九夷”来看,此篇可能多为孔子老年语录。年轻时不大容易感慨过往时光,而到了一定年岁后,即便孔夫子,在面对这昼夜涓流不息的河水时也不免失声感叹“逝者如斯夫”!

【原文】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

孔子说:“我从来没有见过热爱仁德像热爱美色一样的人啊。”

【解】

此章所表达的并非不理解人爱美色,只是反对那些一味贪恋美色而不重仁德修养的行为,希望人们能把精力放在追求美德善行上。

【原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②也。”

【注】

①篑(kuì):盛土的竹筐。②往:一往无前。

【译】

孔子说:“比如造山,只差一筐土,如果中断,我也就停止了。比如在平地上,虽然刚倒下一筐土,如果继续,我也就干下来了。”

【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个人、民族,乃至家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保证。

【原文】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

孔子说:“和他谈了,就能够坚持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解】

“天道酬勤”,这一章孔子大赞了颜回勤奋刻苦、毫不懈怠的学习精神。

【原文】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

孔子评价颜渊,说:“可惜呀!我总是见到他的进步,从来没有见他停止过。”

【解】

孔子说这话的时候,颜回大概已经去世了,所以孔子才叹息“可惜呀,可惜!”

【原文】

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

①秀:稻、麦等谷类作物吐穗扬花。

【译】

孔子说:“庄稼生长了却不吐穗开花的情况是有的吧!吐穗开花却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吧!”

【解】

孔子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说明现实中是存在半途而废的情况的。有的人原本天资聪颖,前途无量,但缺少了持之以恒的韧力,所以最终还是达不到目的。在这里,孔子旨在勉励我们向颜渊学习,自强不息,做事有始有终,不要轻言放弃,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原文】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

孔子说:“年轻人是令人敬畏的,怎么能断定他将来不如现在的人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不明白道理,那就不足以敬畏了。”

世业克昌

【解】

王阳明认为,“四十、五十而无闻”,指的是不闻道、不识理,而不是默默无闻的意思。这里采取这种解释。

【原文】

子曰:“法①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②与③之言,能无说④乎?绎⑤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⑥如之何也已矣。”

【注】

①法:指礼仪规则。②巽:通“逊”,恭顺、谦逊。③与:称许、赞许。④说:通“悦”。⑤绎:推究、追求、思索。⑥末:没有。

【译】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话,谁能不听从呢?改正错误才是可贵的。谦逊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认真推究一下是否对自己有帮助才是最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加以分析推敲,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我对这样的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解】

喜听好话难改过,古今通病是也。

同类推荐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可以更好地引起我们的审美经验呢?在朱先生看来,毫无疑问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确,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也可以被看成其他的样子,比如,在收藏商眼中是财富,在搬运工眼中是重物,在匆匆忙忙、大声喧哗的美国游客眼中是到此一游的标志。但是,同其他事物相比,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倾向于被看成美的形象,它主动吁请人们把它看成形象,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强烈感染力甚至强迫人们将它看成形象。这并不表明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或美,但艺术作品最容易成为艺术和美,这就是朱光潜美学系统中的艺术作品同一般物的区别。
  •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真与诗》是一本意大利哲学、文化研究文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20世纪意大利产生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克罗齐、葛兰西、贝林格和帕累托的评传;着重阐述他们的理论思想,还介绍他们所处时代、在时代大潮中的活动、其文化背景及思想演进的轨迹。第二部分收录的是关于葛兰西、克罗齐、马基雅维利、布鲁诺、拉布里奥拉和蒙台梭利的学术论文以及对意大利学术名著的批评性评论。第三部分收录的学术性随笔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艺术史和翻译实践。
  • 中国传统道德概论(修订本)

    中国传统道德概论(修订本)

    本书以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目的,以最能概括和反映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内容与丰富实践的理论和规范为展示主体,系统而又有选择地介绍了中国传统道德精华。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整合梳理,将传统道德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派、人物、思想观点及行为准则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的原则,结合当下我国道德发展的热点和问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 特别清凉

    特别清凉

    本书从作者雪漠的作品中精选一些具有励志作用的名言警句分类编排,并配以书法和绘画小品,内容包括认识生命、认识自心、了解生命人生的真相,保持心灵的纯洁,不执着于个人得失,超越个人的局限等方面。
热门推荐
  • 反面案例

    反面案例

    事先声明,钟予箐之所以不辞辛苦的穿越到两千年前,是为了执行任务来的,不是要跟谁找不痛快。但某侯爷好像不这么想,三天两头的找她别扭,一来二去,看她的眼神,还越来越不对劲了……
  • 武道伐天录

    武道伐天录

    〔国术向的一本武侠小说〕秘密武技,残忍对决六合大枪,无形刺客,原始形意/心意。明末武林,清末隐事,百年血脉。
  • 最强破系统

    最强破系统

    一枚神秘的阴阳玉佩,一个诡异的残破系统。一个已经死了的人!一条不一样的破路!一种不一样的生死看淡,不服就破的态度。一种不一样的兄弟情义!看小小人物怎样在这极蓝星之上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一切都在最强破系统种为各位大大揭晓。PS:觉得本书不错的各位大神,望各位分享给你的兄弟朋友。
  • 亿万宠妻:首席老公,你好坏

    亿万宠妻:首席老公,你好坏

    新书《傲娇军少,求亲亲!》超甜宠文哦~快来支持~~六年前第一次见面,他压在她身上,声音暧昧,“女人,表现得好,我不会亏待你。”六年后第二次见面,他壁咚她问道:“女人,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哪里?”她迷茫道。“床上。”“.......”自从惹上这只腹黑高冷的大boss,凌薇的生活就乱糟糟的一片,这家伙上班要带上她,出差要带上她,回家要带上她,就连洗澡也要带上她,某天,凌薇终于忍无可忍,“boss大人,我只是你的员工啊!”某男勾唇一笑,“不满意吗?你想直接当我太太也没问题的!”(独宠1v1)
  • 泪总往下流

    泪总往下流

    书中故事处处透露出乐观、幸福的情感。《聪明媳妇闯三关》透过一个与古玩有关的故事,讲述一个不仅聪明多智,而且善良有德的女孩终收获美好爱情的故事;《大知宾》则通过父子俩争当“知宾”道出父子情深,令人感动。
  • 神农架老参劫

    神农架老参劫

    他俩都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情是那样的离奇和始料不及。湖北襄阳城里住着一户姓殷的人家,主人姓殷名洪良,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少年时因家道破落,随父闯关东,在长白山转悠了几年后,觉得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生活实在太清苦,加上父亲年事渐高,思乡心切,便转回故土。就在父亲像一片枯黄的落叶随风卷去的时候,他开的木材行时来运转,不说日进斗金,却也赚得钱袋子哗哗作响,成了一方小有名气的财神。好景不长,由于经营不善,原本比较火红的生意逐渐萧条起来,如果再不想办法,就是金山、银山也有掏空的时候。
  • 重生之嫡女之祸

    重生之嫡女之祸

    云曦是相府嫡长女,可父亲薄情,继母伪善,嫡妹是朵白莲花,被家人算计入宫;一朝风云骤变,惨遭心爱之人和家人背叛,沦为弃子,方才醒悟!亲人受累,葬身火海,云曦发下毒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上天垂怜,绝地重生,嫡女地狱归来,且看云曦如何素手搅动风云!
  • 风月只关情

    风月只关情

    如果你三世都爱上同一个人,那是怎么样美好的情景?风月本来不关情,可他们三世只谈情。一直觉得情情爱爱太过麻烦,对谈情说爱完全不感兴趣的慕夕月,见到沈澜风的第一面就啪啪打脸:“七王爷,你娶亲了吗?没有的话,娶了我吧。”一管玉笛缓缓离开薄唇,一袭白衣、清俊出尘的沈澜风从身后漫天的落霞中缓缓站将起来,嘴里悠悠吐出一个字:“好。”
  • 菜鸟射手

    菜鸟射手

    不良少年破烂王,地道的足球菜鸟。突然在某一刻向世界呐喊,我要踢足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