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4600000010

第10章

【注】

①加:给予。②易:《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书。③过:过失,过错。

【译】

孔子说:“假如再给我几年时间,50岁的时候去研习《易经》,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解】

这一章体现了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好学精神。据说,孔子晚年非常爱好读《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

【原文】

子所雅言①,《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注】

①雅言:正言,指标准规范的语言。

【译】

孔子在诵读《诗》《书》,赞礼的时候,都是用标准规范的语言。

【解】

孔子在平时谈话的时候是用鲁国的方言,但在诵读《诗》《书》和赞礼时,则是以当时周王朝的官话,即“雅言”,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

【原文】

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②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③。”

【注】

①叶(shè)公: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国的大夫。②奚:为什么。③云尔:如此罢了。云,如此的意思。尔,而已,罢了。

【译】

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呢,你应该这样说:他这个人嘛,发愤追求学问,专心致志到了忘记吃饭的程度,沉溺于学有所得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虑,甚至自己即将进入老年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解】

子路没有回答,因为一时很难用短短几句话概括孔子,所以有了后边的夫子自况。结合整部论语来看,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最多的就是“好学”了。

【原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只是爱好古老的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解】

这一章孔子主要强调自己并不是“生而知之者”,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是勤奋刻苦、善于思考的缘故。然后世儒家还是把孔子抬到了“生而知之”的祭坛上。

【原文】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

孔子从来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解】

圣人语常不语怪,语德不语力,语治不语乱,语人不语神。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儒服儒行

【译】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选择他们长处学习,将他们不足的地方作为借鉴而改正。”

【解】

孔子认为,真正好学之人从不拘于固定的老师,随处随时都可以向人请教,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要本着一颗谦虚的心向旁人请教,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同时,孔子也提醒人们,在求学的过程中,要用自己的辨别能力去判断老师的长处和短处,并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不要盲目地崇拜。

【原文】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①其如予何?”

【注】

①桓魋(tuí):宋国的司马向魋,主管军事行政事务,因为是宋桓公的后代,所以又称为桓。他曾有谋害孔子的想法,学生们得知此事后,马上告知孔子,并劝孔子暂时避开,但孔子并不在乎,遂发此感慨。

【译】

孔子说:“上天赋予我如此的德行,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

【解】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说,孔子去往宋国的途中,与弟子习礼于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于是拔其树。在孔子与弟子撤离时,弟子让孔子快一点走,孔子回答说,“上天赋予我如此的德行,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

宋人伐木

【原文】

子曰:“二三子①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注】

①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译】

孔子说:“你们认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任何行为不向你们公开的,这正是我的为人啊。”

【解】

大概当时门人总认为孔子还有什么秘诀没有传授给自己,出于好奇,有问,所以孔子作此回答。即使在今天,向老师、前辈寻求秘诀、秘籍的人不也还有吗?

【原文】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文献、行为、忠心、诚信。

【解】

这一章主要讲孔子的教学方向和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教育学生首先要让学生们学习历代的经典文献,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还要注重从“忠”“信”方面进行人格修养和锻炼。

【原文】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①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②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③而为泰④,难乎有恒矣。”

【注】

①斯:就。②恒:恒心。③约:穷困。④泰:宽裕,富足。

【译】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见到了;能够见到君子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完美的人,我不可能见到了,能见到保持高尚品德的人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虚空却说成充足,穷困却装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保持好的品德的。”

【解】

孔子一向注重一个人的仁德修养和人格的塑造。这里提到的“圣人”和“善人”是孔子理想人格中的理想人物。对于“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人,孔子给予严厉的批判,认为这样的人是难以保持良好品德的。

【原文】

子钓而不纲①,弋②不射宿③。

【注】

①纲: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大绳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横断水中,这种捕捞鱼的方法叫纲。②弋(yì):用带绳子的箭来射鸟。③宿:归巢的鸟。

【译】

孔子只用钓竿钓鱼,但不用纲的方法网鱼;孔子只射飞鸟,但不射捕食归巢栖息的鸟。

放鲰知德

【解】

圣人仁被万物,草木鱼虫鸟兽亦在此列,但又不至于像佛家一样舍身饲虎。儒家之仁,最终还是以人为落脚点。

【原文】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①也。”

【注】

①次:次一等,差一等。

【译】

孔子说:“大概有不知晓就妄加创造的人吧,但我不是这样的人。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并且牢记在心,这是比生而知之者次一等的智慧。”

【解】

孔子对自己的学风和做学问的态度做了概述,同时也是对当时存在的“不知而作”的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求知,孔子指出对自己不知的东西,要“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原文】

互乡①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②其进也,不与其退也,惟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③其往④也。”

微服过宋

【注】

①互乡:地名。②与:赞许,赞扬。③保:据守。④往:过去。

【译】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交流沟通。但互乡有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孔子的学生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应该赞赏他的进步,不应该放任他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应该容许现在的干净,不要计较他过去的旧恶。”

【解】

本章是孔子“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与人为善”的思想的最佳体现。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诚心求仁,仁就自然来了。”

【解】

《里仁》篇有言:“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只要立志求仁,就不会有恶行了。

【原文】

陈司败①问:“昭公②知礼乎?”孔子曰:“知③礼。”孔子退,揖巫马期④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⑤,君子亦党乎?君取⑥于吴,为同姓⑦,谓之吴孟子⑧。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注】

①陈司败:陈国主管司法的官。陈,陈国。司败,官名,即司寇。②昭公:鲁国的君主,名惆,“昭”是其谥号。③知:知晓,懂得。④巫马期:孔子的学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⑤党:偏袒、包庇。⑥取:通“娶”。⑦为同姓:鲁国和吴国的国君同姓姬。⑧吴孟子:春秋时期国君夫人的称号,这里指鲁昭公的夫人。由于鲁昭公娶于吴违背了“同姓不婚”的礼制。所以,“吴孟子”为昭公对夫人的讳称。

【译】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礼吗?”孔子说:“懂礼。”孔子离开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不偏私的,难道君子也偏私吗?鲁昭公迎娶了吴国的同姓女子为夫人,讳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的,那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误,世人一定会知道。”

【解】

“同姓不通婚”这在古时候是大礼,孔子不可能不知。鲁国是孔子的故国,鲁昭公是鲁之先君,若孔子直言不知礼,便是失礼行为,(在孔子看来,陈司败故意这样问已是失礼行为)所以孔子直接回答“知礼”。事后被指出来时,也不作辩论,只说是自己的过错,并感激指出错误的人。整个对答,委婉而微妙,也说明孔子相当地会说话。

【原文】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一定要请那人反复咏唱,然后再跟着唱。

【解】

喜欢听音乐,热爱唱歌的孔子,比高高在上的学堂先生平易近人多了!

【原文】

子曰:“文,莫①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注】

①莫:大约、大概。

【译】

孔子说:“学习礼仪文献,也许我和别人差不多。像君子那样身体力行,我还没有做到。”

【解】

孔门教育,一直注重实践的重要性。

【原文】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①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②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注】

①抑:只不过。②云尔:这样说。

【译】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努力朝着圣人和仁人的目标前进而从不感到满足,教育学生也从不感觉疲倦,只能说如此罢了。”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们难以学到的啊。”

【解】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的认真、好学、谦虚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原文】

子疾病①,子路请祷②。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③曰:‘祷尔于上下神祇④。’”子曰:“丘之祷久矣。”

【注】

①疾病:疾,生病。病,病情严重。②请祷:向鬼神祈祷。③《诔(lěi)》:祈祷文。④神祇(qí):古代称天神为神,地神为祇。

【译】

孔子生病了,而且病情很严重,子路为他祈祷。孔子说:“有这样的道理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已经祈祷很久了。”

【解】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为他祈祷,孔子却说:“丘之祷久矣。”言下之意,这样做没有用。孔子讲天命而不迷信,对鬼神之类的东西保持敬畏之心而不讨好屈从,值得借鉴。

【原文】

子曰:“奢则不孙①,俭则固②。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

①孙:通“逊”,恭顺,谦让。②固:固执。

【译】

孔子说:“奢侈的人不谦逊,节俭的人固执。与其不逊,宁肯固执。”

【解】

孔子由生活经验指出,奢侈的人常傲慢,简朴的人多固执。

【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常常忧愁。”

【解】

君子有着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万事万物,不计个人利害得失,所以君子的心境是宁和的、坦然的、舒服的、惬意的。小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心境自然忧愁。

【原文】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谦恭而又安详。

【解】

待人接物的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才可能达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境界。这不仅需要大量生活经验的积累,更需要长期的修养和沉淀。

泰伯第八

【原文】

子曰:“泰伯①,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②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陵阳罢役

【注】

①泰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秦伯自号句吴,为春秋吴国始祖。②三:多次。

【译】

孔子说:“泰伯啊,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他再三让王位(给季历),(因其隐居)得不到老百姓的称赞。”

【解】

这一章孔子主要赞颂泰伯谦让的品德。据说泰伯赏识三弟季历的儿子(文王)的圣德,便想把王位传给季历,以便日后文王继承王位,于是他“三以天下让”。几经波折后,泰伯终于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了姬昌,即周文王,文王传给了武王,遂灭殷朝,统一了天下。

【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①,慎而无礼则葸②,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③。君子笃④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⑤不遗⑥,则民不偷⑦。”

【注】

①劳:辛劳,劳苦。②葸(xǐ):拘谨,畏惧。③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④笃:厚待。⑤故旧:故交,老朋友。⑥遗:遗弃。⑦偷:淡薄,冷漠。

【译】

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按照礼仪的规范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按照礼仪的规范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按照礼仪的规范就会导致祸乱发生;只是正直而不按照礼仪的规范就会尖刻伤人。君子如果对自己的宗族厚爱有加,老百姓就会自修仁德;君子如果不遗弃自己的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

【解】

此章讲了内在的情感和外在礼仪的关系。内在情感只有在礼的规范下,才会既真实地传达出其本来意思,又显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原文】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①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②夫,小子③!”

孝经传曾

【注】

①启:看看。②免:指身体免于损伤。③小子:对弟子的称呼。

同类推荐
  • 从成语典故看《易经》生存智慧

    从成语典故看《易经》生存智慧

    我们如何才能读懂古老而神秘的《易经》呢?《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今人有什么意义呢?《易经》中的智慧和我们日常生活的连接点在哪里呢?有没有一种东西能够更通俗地让我们认识《易经》中的智慧呢?有,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成语典故”。 本书就从出自《易经》或与《易经》密切相关的成语入手,为您通解《易经》的符号,探求《易经》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法则。
  • 禅与老庄

    禅与老庄

    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老庄思想自始至终在起着助化和推动作用。本书以禅与老庄关系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禅与老庄在本体论、思维方法、民族心理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具体考察了老庄与禅宗渊源、互补及互用诸重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佛教禅学的思想特质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足以体现禅与老庄思维模式、思想特色的“我佛一体”之禅境与“天人合一”之道境,始终是本书阐释的重点。对愣伽禅、慧能禅及后期禅宗与老庄思想之不同关系,作者亦有精当论述与阐发。
  •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王船山追求“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对这种和谐社会理想的追求因礼乐价值而铸就。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涵盖着小康与大同两个基本阶段,以礼之调适并实现的和谐社会的最高阶段即为大同。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船山在和谐社会的建构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不会因此而扭曲人性。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的和谐社会,必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的建构奠定一种崭新的路径。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必然要从船山先生的和谐思想中汲取营养。
  •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先介绍推理,后介绍论证,系统论述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在推理部分,先考察演绎推理再考祭归纳推理,先考察简单句的推理,再考察复合句的推理,最后是考察如何推出结论的一些重要方法。在论证部分,先考察对论证的削弱、加强和假设,后考察解释和评价,最后考察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 科技伦理问题研究:一种论域划界的多维审视

    科技伦理问题研究:一种论域划界的多维审视

    该书从较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科技伦理,认为凡是科学技术本身或者科技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引发的所有关涉道德、义务、责任、价值等方面的问题均应属于科技伦理的范畴,在此基础上,考察科学技术的伦理全貌,试图建立一套并列关系的论域分类体系,试图用科学技术本身为参照系,衡量科学技术与各种伦理问题涉及领域的关系为逻辑,尝试对科技伦理的不同研究领域进行了划分,共划分为本体域、主体域、客体域、学科域、工程域和管理域六个部分。希望这种观察能够准确梳理、表达和评价当代科技伦理的研究成果,并呈现创新性的观点和意义,给人以有益启示。
热门推荐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相公,哪里跑

    相公,哪里跑

    莫名其妙的穿越了,这不算什么。但是竟然直接穿越到成亲的公主身上,要说公主也是不错,但是竟然相公给跑了?这真是奇耻大辱,且看她怎么驯服逃跑相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申日儿本经

    佛说申日儿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异界虐菜鸟

    穿越异界虐菜鸟

    远古修真界的遗珠,千万个纪元之后再次苏醒,来到异界虐杀四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夜幕之下

    夜幕之下

    再次相遇时,我和若茵都镇定得出奇。2013年夏的一个午后,在东京六本木宽得有些离谱的人行道上,偏西的日光横在我们之间。彼时,她正急匆匆迎面赶来,在离我一个通常被告席与原告席位置的距离上停下。当她扬起手遮挡那道日光的时候,我遮挡了她看往对面ANB入口的视觉通道。我起初并没有抬眼看她。我的眼神之所以在那一刹那从手里资料的情境中转移出来,完全是因为她的拉杆箱与地面摩擦的节奏在我可听范围内的一路伴随,尔后,戛然而止。出于一种好奇,我一抬头,就迎上了她的目光。她变了。
  • 正统北狩事迹

    正统北狩事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八十天环游地球

    八十天环游地球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永恒经典(未删减),著名翻译家陈筱卿全新译本。影响刘慈欣的科幻经典、影响人类150年的大师名著,入选2018年教育部新课标必读书目。《八十天环游地球》菲利亚·福格先生跟朋友打赌能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他带着仆人万事达从伦敦出发途径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一路游历了香港、日本、美国等地最终回到伦敦,原本以为晚了一天却因为时差实际上提前了一天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印度贵妇的五亿法郎》法国医生萨拉赞和德国化学教授舒尔茨分别获赠了一位印度贵妇人的五亿法郎遗产,前者在建立了一座法兰西城,提供给居民幸福快乐的生活,后者则建立了一座兵工厂,专门生产毁灭性武器。舒尔茨的阴谋被深入兵工厂的工程师马尔塞破坏了,而他自己也被冻死在兵工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