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9300000032

第32章 工党与工会的特殊关系(1)

工党与工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特殊关系在世界政党中是罕见的。可以说,没有工会就没有工党。然而二者之间又有矛盾和冲突。

一、工党的起源与工会

工党是由工会和几个社会主义团体创立的,而工会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英国的工会最早产生于19世纪中叶,起初多数都是自由党的拥护者。1867年,伦敦工人协会首先作出了向下院选送“劳工代表”的决定。翌年大选时,它派出了3名候选人,但是首次出师无法得胜。1868年全国职工大会成立。这是英国的主要工会组织,也是后来工党的主要创建者。据1980年的统计,职工大会下属109个工会,有会员1,200多万名,占了英国全国工会会员的大多数。

职工大会的成立促进了工会的联合意识,一些工会联合成立了“劳工代表同盟”。它在1874年大选中共提出了13名候选人。结果2人当选,英国首次有了“劳工议员”。以后历次大选中,“劳工议员”的数目缓慢地增加着:1880年3人;1885年11人;1892年15人。名义上,“劳工议员”有他们自己的院内组织,宣称对有产阶级两大政党保持独立;但在实际活动中却越来越紧密地靠拢自由党。同时自由党也尽可能地影响和控制工会的代表。而且,工会代表人数过少,没有自己的议会党团,在立法活动中对任何大党都形不成威胁,其作用只是加强了自由党左翼。1886年,著名“劳工议员”享利·布罗德赫斯特甚至参加了自由党政府,任内务部副大臣。因此,这些“劳工议员”被称作“自由党劳工派”。他们由于是资本主义特权的受惠人,因此总是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工人阶级建立独立政党。

上述事实从反面向英国工人运动中的先进分子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应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以启发工人的革命意识,引导工会摆脱自由党的影响,建立工人阶级独立的政党。

这期间,社会主义思想已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并出现了一些工人阶级政党。1869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1879年法国也成立了社会主义工人党。欧洲大陆两个主要国家工人政党的出现对英国政党组织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从1880年起一些社会主义组织在英国涌现出来。

1881年6月,伦敦激进派俱乐部的一些工人联合自由党左翼中的一批著名人士,在伦敦建立了民主同盟。1884年8月改名为社会民主联盟。联盟的主要创始人是享利·迈尔斯·海德门(184 2—19 21),他出身于银行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曾是小有名气的保守党激进派人物。1880年他读了法文版《资本论》第一卷,宣称改信社会主义,并多次拜访马克思,讨论社会主义理论问题。1881年,海德门出版了《大家的英国》,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其他经济观点。此书很快被誉为“英国出版的第一部阐述社会主义的著作”,海德门本人也被称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社会民主同盟是导致以后工党建立的先驱组织之一。

1883年,英国另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团体——费边社在伦敦建立。后来,肖伯纳和悉尼·韦伯夫妇参加了该社并成了骨干分子。他们研究了马克思的著作和英国的社会问题,得出了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和革命学说不适合英国国情的结论。费边社在最初阶段人数不多,1889年,在伦敦共有130名社员,1899年方增加至800名;1893年费边社在各地分支机构中共有1,300名社员。但是由于该社的成员受教育程度都很高,所以能量颇大。

1893年独立工党在英国成立。独立工党是由拥有21个劳工俱乐部的布雷德福劳工联合会和由苏格兰社会主义者凯尔·哈代创立的苏格兰工党合并而成。参加成立大会的120名代表中,多数来自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工业区,其中布雷德福所在地——约克郡的代表多达48名,占1/3强。费边社有10名代表,社会民主联盟有6名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成立大会于1893年1月举行,主要完成了三项任务:第一,决定党的名称;第二,制定党纲;第三,选举党的领导机构。独立工党的建立使英国工人有了一个脱离资产阶级两大政党的政党组织。但是,它依然不是全国性工人阶级政党,因为它的群众基础主要限于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工业区的工人,并且仅得到一部分工会的支持。而且独立工党成立之后内部不团结,指导思想混乱,同其他社会主义组织也不能团结合作,因此作为不大。1895年大选中,独立工党的28名候选人无一人当选,甚至领袖哈代本人也失利,劳工议员降至12名;而在独立工党成立之前,1892年尚有15名劳工议员。

随着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阶级斗争的发展,工会领袖们逐渐认识到:单凭工会和经济斗争已无法对付有产者,应该尽快寻求更强有力的政治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与此同时,不少社会主义者也清楚地认识到:在英国,没有工会的支持要建立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统一政党是不可能的,而缺少这么一个政党,下院也无法形成一个独立于两大资产阶级政党的劳工议会党团。1899年1月,哈代发表文章指出:自由党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政治发展史上新的一章已经揭开,成立一个新党的时机已经成熟。

1899年9月,工会代表大会召开年会,会上铁路员工联合会领袖托马斯·斯蒂尔提和独立工党领袖哈代分别提出内容完全一致的议案,要求大会指示它的议会委员会邀请各地工会、合作社和社会主义团体的代表召开特别会议,制定增加工人议席的措施。经过激烈辩论,提案被大会通过。

经过数月筹备,1900年2月27—28日,来自各工会和社会主义团体的129名代表在伦敦鲁德盖特广场附近的纪念馆召开特别大会。哈代、肖伯纳等著名社会主义者都出席了。大会的主要成就是宣布成立了“劳工代表委员会”,并规定其主要任务是促进和协调争取劳工代表进入议会的计划。据此大会否定了社会民主联盟提出的“应在承认阶级斗争,并以生产资料、分配和交换方式社会化为最终目的基础上组建政党”的议案。劳工代表委员会共12人,包括工会代表7人,社会民主联盟和独立工党的代表各2人,费边社代表1人。年仅33岁的独立工党党员拉姆赛·麦克唐纳当选为书记。起初,劳工代表委员会的产生并未在社会上引起重视,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认识到:1900年劳工代表委员会成立之时,正是工党诞生之日。

从上述劳工代表委员会的组成可以看出,工会在创建工党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正因为如此,工会与工党有着极特殊的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工党。首先,在组织上,工会以集体名义入党。在1918年以前,工党不吸收个人党员。工党党员在70年代时有680万,其中集体党员(绝大多数是工会会员)就占610万。其次,工会的资助是工党经费的主要来源,工党中央约4/5和全党约一半的财政收入来自工会。再次,在选举上,工党也依靠工会的帮助,工党一半以上的议员由工会赞助,一大部分选票来自工会。最后,在工党的各项重大事务中,工会都发挥着直接的作用,在1993年以前,工会在工党的各个机构中的作用如下:(1)在工党年会的选举事务中,几个大工会的票数约占总票数的2/3以上;(2)在工党全国执委会中,工会代表占有相当大的地位,1993年全国执委会有28名成员,其中工会代表就有12人;(3)在选举工党领,袖和副领袖的选举团中,工会占40%的票数;(4)在选举议会候选人的选区一级选举团中,工会也占40%的票数。

可见,工党对工会有很大的依赖性。所以有人说工党只不过是工会在政治上的代表,工党和工会本是一家人。在英国,工会与工党素有劳工运动两翼之称,工会为产业翼,工党为议会翼。工会以工党为自己的“议会代表”,通过工党发挥其政治作用;工党则以工会为群众基础和力量的主要源泉。

二、工党与工会关系的变化

在60年代以前,工会与工党一直是密切合作、团结一致的。1945年大选后工党上台执政,许多工会代表也随之进入议会和内阁。历来被保守党和自由党绅士们所把持的议会,突然出现了一大批衣着随便,说话带着浓厚地方口音的工会代,表。在392名工党议员中,就有120人直接来自工会。由20人组成的艾德礼内阁中,有6人是著名的工会领袖。外交大臣贝文原是英国最大的工会——运输和普通工人工会的主席,劳工大臣艾萨克是全国职工大会的主席,而教育大臣维尔金森则是全国店员工会的领袖。

在工党执政前,全国职工大会也讨论了战后建设问题。1944年职工大会总委员会制定并发表了《关于战后建设的中期报告》,其中主要内容和工党竞选纲领一致。虽然职工大会报告中还提出了工会参与企业决策与管理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在艾德礼政府时期没能实现,但职工大会多数成员对艾德礼政府的改革是满意的,只有少数左翼工会表示不满。

战后初期,英国经济极其困难,1947、1949和19 51年都发生了严重的国际支付危机。1948年以前,全国职工大会要求下属各工会组织在工资谈判中采取节制态度,以帮助工党政府渡过难关。1948—1950年,工会又接受了政府提出的限制工资增长的收入政策。

1951年,工党政府下台。全国职工大会对保守党政府表示:只要保持英国的混合经济、福利国家、充分就业和集体自由谈判等基本条件不变,它愿意同政府采取合作态度。此时保守党政府也注意同工会合作。然而,到了60年代初,工会与保守党政府之间的矛盾开始加剧。

1964年,威尔逊工党政府上台,职工大会表示愿意同工党政府合作,并愿意参加由政府、工会、资方三方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制定发展经济的“全国计划”。职工大会还作出让步,声明它接受一项适当限制工资增长的收入政策,条件是这项政策为非立法性的。工会坚持政府不能以立法手段来干预工会与资方直接地、自由地就工资问题进行谈判的权利。

然而,到了此时,工会和执政的工党很难再维持原有的密切关系了。工党政府要从全国利益角度制定政策,不可能只照顾工会的利益。威尔逊政府为应付日益严重的英镑危机,平抑国际支付中出现的巨大逆差,采取紧缩政策,规定工资增长不得超过5%,以后又宣布对工资实行冻结6个月。这种收入政策激起了工会的极大不满。工会的阻挠使工党政府的收入政策实际上无法实现。1967年,工党政府被迫宣布英镑贬值,结果是通货膨胀加剧,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压力加强,罢工频频发生。这时,工党政府对工会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方面宣布放弃执行限制工资的收入政策,另一方面积极准备通过立法手段来限制工会。1968年12月底,首相威尔逊和就业大臣巴巴拉·卡斯尔夫人主持制定了一份题为“代替冲突”的政府白皮书,准备提交给议会。白皮书主要内容是用法律手段来限制罢工,削减工会举行罢工的权力。号称工会政治代表的工党要用法律来限制工会,这是不能被工会所接受的。无论是温和的右翼工会还是激进的左翼工会都反对这个文件。威尔逊未敢把这个文件提交议会,工党政府削弱工会权力的企图破产了。不仅如此,工人群众对工党政府的深刻不满导致工党在1970年大选中的失败,再次沦为在野党。

希思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对工会采取的是对抗政策,对比之下,使工会感到还是工党与它是一家人,工会有必要加强同工党的合作,争取使工党上台执政。于是二者之间在1973年就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工党表示上台后将修改希思政府实行的劳资关系法,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加强经济计划化,强化需求管理。工会则将在增加工资问题上作出适当节制,但决不接受政府以立法方式实行收入政策。这就是有名的“社会契约”。1974年2月大选,工党获胜,威尔逊再度执政,工会希望工党政府按“社会契约”办事,维护工人的权益,但是他们的希望又落空了。

威尔逊政府上台正是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经济危机接踵而至之际,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深深陷入滞胀危机之中,英国的情况更坏。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契约”是无法实现的。虽然工党政府上台后曾增加了社会福利开支,但从1975年夏天起就不得不再度实行收入政策。到1978年,工党政府共实行了4个阶段的收入政策,限制工资增长。此时,英国工人面临的已不只是收入问题,而是实际工资因通货膨胀而引起的下降和失业剧增的双重压力。

英国职工大会总理事会的领导人此时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工党政府要求他们合作以渡过危机;另一方面各行业工会强烈反对政府的收入政策,要求实行自由的工资谈判。在各工会的压力下,职工大会领导撤回了它对工党政府的收入政策的支持。1978年底到1979年初,工人罢工浪潮高涨,其激烈程度和规模超过战后任何时期。这就是英国人所说的“不满的冬天”。在工人的强烈不满中,卡拉汉(1976年接替威尔逊任首相)领导的工党政府在1979年的大选中失败下台。工会又一次推翻了工党政府。

工会同工党政府对抗的结局是迎来了工会的真正克星——撒切尔保守党政府的上台。撒切尔夫人对工会恨之入骨,她认为工会活动早已超出劳资争端的范围,是为了争权而来,工会问题不解决,英国经济结构调整、生产合理化、改革福利事业都将成为空话。于是她挥舞法律、经济和舆论三根大棒对工会进行猛烈攻击。

1980年和1984年保守党政府先后通过了两个就业法和工会法,规定罢工必须限制在和工资、就业条件有关的范围,而且要在4周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征得多数工会会员的同意才能举行罢工,否则以非法论处,并罚以经济赔偿。

1986年保守党政府宣布实行工资制度改革,即把固定工资制度改为以固定工资为主和“分享利润”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这样,职工切身利益同企业经营好坏直接挂钩,动辄罢工的现象大大减少。

同类推荐
  •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一书收录了作者从事党务工作的心得体会、理论研究。
  • 国家行动

    国家行动

    百万三峡移民工程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大事件,被称为世界级难题。本书以此为背景,通过历史人物的梦想与抉择、移民家庭的悲欢离合、移民干部的呕心沥血、各级社会矛盾的冲突碰撞等一个个真情故事,塑造了一大批动人的形象……
  • 比较行政学

    比较行政学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政治与行政都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在当今社会,公共行政体系与市场体系已成为社会治理的两股最大力量。尽管政府形象、角色、功能一直备受质疑,但勿庸置言,政府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系在制度供给、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进步与和谐等方面仍然起着无可取代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现代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如何在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公共治理的一门科学。
  • 人才

    人才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42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价值、德才、君子小人、态度、条件、知人、识别、举用、掌控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人才理念及实践。人是一切因素中最可宝贵的,治政之术的实施,关键在人才,所谓“治本在得人”。
  •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参考》立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及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翔实的材料和透彻的说理,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六个重大问题,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读物。《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参考》既可作为各级党委讲师团的宣讲教材,也可作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辅导材料,同时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的优秀学习读本。
热门推荐
  •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这个时代不懂点经济学要吃亏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还原经济学的本来面貌,剔除了经济学中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函数和定理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揭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掌握这门会使您的人生更加幸福的学问。全书共分12篇,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骨架,以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现象为血肉,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专业和领域,囊括了国内最新、最经典的经济学概念,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经济学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 腹黑总裁的契约恋人

    腹黑总裁的契约恋人

    一夜缠绵,枕边人早已离开,原以为不过是春梦一场,摊开床单,一抹鲜艳的红色时刻提醒着他。三年前,她因为逃婚来到他的身边,成了他的契约恋人,七个月之后,她得知他的未婚妻竟然是她最好的朋友而黯然离开,三年过后,两人再次相遇,一场追爱游戏,几个人的爱情故事。
  • 火狐狸(中篇小说)

    火狐狸(中篇小说)

    为了寻找当年东北抗联的遗迹,我曾数次出入大兴安岭地区的深山老林。马年的岁尾,在莫尔道嘎林区,我认识了管理站站长马友江。我的朋友、莫尔道嘎林区的作家老邢告诉我,马友江是地道纯正的满族血统,祖姓马佳氏,先祖是道光年间的礼部尚书升寅。我虽然身份证上也是满族,但说老实话,身上只有四分之一的满族血统。我是沾了我的科罗玛玛(满语,就是姥姥)的光。当年,我所在的那个县改为满族自治县,据说,有很多优惠政策,我就随着那些想享受优惠政策的人一起,将我的民族改为满族了。我姥姥是纯正的满族血统。虽然,我的汉族血统成分占得更多一些,但我从小就对满族很感兴趣。
  •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先生成就卓越,他低调为人、高调治学,与家人和睦共处、其乐融融。这正是对如今骄纵、虚妄的社会风气的鞭策和激励。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刻话本四种

    明刻话本四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伴君长歌行

    伴君长歌行

    长剑,瑶琴,瘦马,书生。帮兄平天下!道法除邪魔!一剑破万法!醉卧美人膝!
  • 一剑荡九天

    一剑荡九天

    洪荒破碎,天道九分。九天之下,蕴育了九种文明和九大修炼体系。黄天之下多为古武,苍天之中尽是修真!又有十二大星空圣使,各自掌握着一种逆天神通!且看主角如何从一个毫无修为的普通人,到一步步的将九天,尽数踩在脚下。
  • 二次元之万界技能

    二次元之万界技能

    艾亚一脸黑人问号地穿越到海贼王世界中,还有一个搞事的系统,不过既然来到海贼的世界中了,不搞出点事怎么行呢?该书是以搞笑轻松向为主。作者笔力有限,请见谅。
  • 古武荣光

    古武荣光

    不满现状怎么办?穿越异界来帮忙!这可不是骗人的口号,只是方沐这样的咸鱼就算穿越了也还是咸鱼一条,最多更咸了点。咸鱼也是有觉悟的:“生活啊!”方沐已经习惯了,但某一天,他又到了个新的世界,嗯,世界变来变去,咸鱼还是咸鱼。方沐觉得自己可以申请开启九世咸鱼的挑战之路了。不过冥冥之中冥冥之中有种力量不想让这个伟大称号落在方沐身上,便轻轻抬了抬小指头,方沐这条咸鱼来了一次华丽转身。这样一顿操作之后………咸鱼翻身,咸鱼打挺,咸鱼跃龙门,素质三连。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