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9300000029

第29章 战后初期工党的对苏政策(3)

德国突袭苏联后,共同的敌人使英国和苏联走到了一起,结成战时同盟。1942年,英苏缔结了合作互助条约,约期为20年。然而,即使在对付共同敌人时,英苏之间也总是有分歧,有磨擦。比如关于开辟第二战场问题。1941年9月,斯大林就提出在巴尔干半岛登陆的建议,遭拒绝。斯大林又建议英国派一支远征军,或者在阿尔汉格尔,或者在高加索登陆,以便接防属于苏联战线的一部分地区,也未得到响应。在大国首脑会议上,丘吉尔和斯大林多次激烈交锋,讨价还价,而罗斯福则充当了仲裁人的角色。第二战场一直拖到1944年才开辟。

大战结束后,共同的敌人消失了,双方的联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原来的矛盾又尖锐起来了。而且当时在欧洲,只剩下了英国和苏联这两个还有实力的国家,这就使英苏矛盾显得更加突出,英国很自然地把苏联当成了主要敌人。从国家利益角度讲,英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如下:

1.保证国家安全。1944年11月,英国的“战后计划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题为“西欧和北大西洋的安全”的报告,该报告认为英国未来可能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苏联,因为苏联已成为世界头号陆军强国,欧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之抗衡。1946年4月,英国外交部专门成立了—个俄国委员会,委员会中的苏联问题专家克里斯托弗·沃纳说:“形势已经清楚,苏联已返回到纯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精力充沛,大有咄咄逼人之势,并且已向作为世界社会民主力量领袖的英国展开攻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表明,英国的安全和西欧大陆的安全是联系在一起的。苏联的军事优势,再加上欧洲共产党力量的发展确实使英国统治者感到恐慌。“不是军事问题的专家也能看出,一旦战争爆发,斯大林的军队将直入西方,所向披靡。为了消除对这个问题的一切怀疑,多列士在1949年2月自告奋勇地回答一位同志提出的一个适时的问题:‘假如苏联军队占领巴黎,法国共产党将会怎么办?’多列士回答的大意是,法国工人将伸出双臂欢迎他们。几天以后,陶里亚蒂也被问及有关意大利的类似问题,他也作了同样的回答。”

2.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英国虽然在大战中受到严重削弱,但是英国绝大多数人,包括工党的领导人仍然要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他们仍保持着很高的参与国际事务的热情。贝文认为英国在国际舞台上应该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他明确地说:“陛下的政府不接受这样的观点:我们已不再是一支伟大的力量。或者是这种论点:我们已停止发挥作用。我认为我们自己是对世界和平最有影响的强国之一,我们仍然有我们的历史性作用去发挥。” 要保持英国的大国地位,就必须维持欧洲的均势状态,不使欧洲大陆任何一国称霸欧洲。维持欧洲均势是英国的一个传统的基本对外政策,在欧洲大国的争斗中,英国总是在其中纵横捭阖,时而支持这一方,时而支持那一方,以维持对自己有利的局面,但它始终是支持较弱的一方,以防止某一国独霸欧洲。二战后,在欧洲大陆上,德国被战败,法国被削弱,只剩下苏联是唯一能破坏欧洲均势的国家,所以必须抗衡苏联。

3.维护英国的海外利益。在中近东和巴尔干,英俄之间一直有利害冲突。战后苏联在伊朗和土耳其的行为,以及希腊内部的局势使英国感到苏联正在损害它的利益,正在挖它的墙角。

(二)从本国利益出发,维护欧洲和平是工党推行反苏政策的主观动因之一

工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战后工党政府要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实验,并恢复国民经济,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工党政府认为和平的威胁来自于苏联,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苏联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劫难,也正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来医治战争创伤,并不想打仗。但是工党政府在推行反苏政策时也并不是要进行反苏战争,而只是要限制所谓的苏联的扩张,因为这种扩张政策会导致战争,破坏和平。

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苏联的某些行为对工党人士的刺激:

第一,从大战开始一直到战后,苏联确实存在着领土扩张活动。在大战初期,苏联先是根据苏德秘密条约占领了波兰东部,这被西方看成是近代史上三次瓜分波兰的继续;以后又向芬兰提出领土要求,继而进行了对芬战争,夺取了大片领土;继而又并吞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在大战中、后期,苏联又利用各种机会在东欧和东亚获得大片领土和利益。比如在中国,苏联就重新取得沙皇俄国从中国夺取的,并于1905年日俄战争中丧失的基地和租界,而这时西方大国正在一个接一个地放弃以前在中国的租界。战后,苏联一度对土耳其提出领土要求,并干涉伊朗内政。苏联的这些行为是和社会主义的宗旨不相符的。当然,苏联采取这些行为有它自己的理由和考虑。苏联对它所占领的许多领土都号称是收复以前的失地,但是这种领土收复主义是被列宁严厉谴责过的,是和列宁主义格格不入的。而所谓的失地也都是以前沙俄扩张的领土。苏联采取上而所述的政策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巩固边疆安全,特别是东欧地区,历史上苏联几次受外族入侵,都是经过东欧地区。这一理由也是不能被人接受的。按照这种逻辑,为了保卫边疆安全就应该占领他国领土,那么新边疆也需要安全保障,这又该怎么办呢?还应该去占领靠近新边疆的它国领土吗?所以当时苏联的这种扩张政策在国际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尤其是在西欧国家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一个不良的印象。

第二,战后苏联对世界形势的估计容易使人产生误解。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发表演说,指出:马列主义的原理没有过时,因为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会造成极大的混乱。这将使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两大敌对阵营,进而打起仗来。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苏联人民必须对30年代的往事重演有所准备,即必须发展基础工业,削减消费品的生产……和平是不会有的,国内的和平、国外的和平都不会有了。这番话讲的虽然是众所周知的马列主义原理,无可非议,但是在刚结束了战争浩劫的欧洲,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好象苏联好战,美国自由派领导人物之一,威廉·道格拉斯大法官说,斯大林的话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 这虽然是耸人听闻,但却有很大煽动性。不到一个月,3月5日,丘吉尔就发表了富尔顿冷战演说,这被看作是对斯大林讲话的回敬。

第三,苏联在东欧的政策也有不当之处。战后,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有独立自主的权力。但是苏联的一些作法使人感到它是在强制推行自己的模式。南斯拉夫因走自己的道路而受到苏联的打击。这很容易给人留下说苏联在把东欧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把柄。当然苏联这样做有它自己的理由,斯大林曾说:“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亲善态度的政府,试问,这有什么奇怪呢?” 这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很服人的,因为人们会问:(1)安全要求苏联邻国有一个亲苏政府,那么和苏联亲善的标准是什么呢?(2)如果苏联认为某个政府不亲苏,那么苏联就可以采取措施改变它吗?(3)如果苏联的安全需要波兰、匈牙利亲苏;那么波兰、匈牙利的安全也应该要求有亲波兰、亲匈牙利的奥地利和德国政府吗?所以西方认为斯大林的说法是一个危险的论题。

从上述可见,苏联的许多做法和政策在当时渴望保持和平的欧洲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英国工党正是抓住了人民的这种心理,推行反苏政策,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树立自己的和平卫士的形象。当时工党政府推行反苏政策,在英国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反对,除英国共产党和部分工党左翼分子反对外,大多数人都是拥护工党政府的外交政策的,1950年大选工党再次上台执政就说明了这一点。

(三)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是英国工党政府推行反苏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1.工党在意识形态上一直和共产党相对立。工党虽然也自称信奉马克思主义,但是却反对马克思的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共产国际成立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分成两大派,一方是共产党,另一方是走改良道路的社会民主党,工党属于后者。在共产国际时期,这两大派一直是势不两立。工党虽然主张同苏联友好,但并不赞成苏联的许多对内对外政策,在1922年柏林会议上,麦克唐纳抗议布尔什维克镇压孟什维克。他还参加了孤立第三国际的活动。同样,共产国际也把工党看成是资产阶级政党,在共产国际影响下,英国共产党也时常奉行敌视工党的政策。1924年,“季诺维也夫书信事件”使工党政府在大选中惨败而下台。现在虽然已搞清楚所谓的“季诺维也夫的信”是一个阴谋,但它却从侧面表明了共产国际和英国共产党对工党的态度和政策。1928年,英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使下,推行一种十足的宗派主义的所谓新政策,放弃了原来的“联合阵线”的策略,指责工党领导人及其成员为“社会***分子”。二战期间,在国际上英苏合作的同时,国内工党和共产党也进行了合作。1945年大选时,共产党支持工党上台执政。以后,英苏关系恶化,工党和共产党也由合作转为敌对。在外交问题上,英国共产党完全站在苏联的立场上。1947年英共响应新成立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倡议,把艾德礼和贝文看作是帝国主义的忠实支持者。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肯定要影响到外交政策。在工党的心目中,英国共产党不过是苏联的附属品。

2.苏联在工党人士心目中留下了不民主的形象。战后初期这种形象并没有改变。英国工党虽然不赞成暴力革命,但它对十月革命是同情的,它觉得苏联毕竟是工人阶级掌握政权,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可是,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的许多作法损害了它自己在国际上的形象。全盘集体化运动,肃反扩大化,党内的残酷斗争,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以及二战前夕苏联同希特勒德国的外交活动给人们留下了很坏的印象。尤其是以民主、自由为追求目标的工党人士,他们更是觉得苏联没有民主,是专制暴政,和***主义没有什么两样。二战后,许多东欧国家都按苏联模式建立了政权,工党人士认为这是苏联在强制推行它的制度,是在践踏民主和其它民族的自由,同时也违背了波茨坦协定。

3.工党和苏联在感情上存在隔阂。二战前,工党一直是奉行同苏联友好亲善政策的,可是并没有换来苏联的感情,苏联一直是把工党和保守党等同看待。对1924年工党政府同苏联建交这一壮举,苏联的评价是:“英国统治集团不得不承认反对苏维埃计划的破产。” 1945年工党大选胜利取代保守党执政,苏联并没有表现出有要把工党政府和保守党政府区别对待的意思。二战期间和战后初期,在英、美、苏三国之间,存在着很复杂的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然而英苏矛盾一直大于美苏矛盾,苏联十分清楚这一点,在很多场合,都是把英国当成主要敌手。工党上台后,苏联并没有因为它是左翼政府而改变对英国的态度。苏联的外交和宣传攻势,无论是在联合国安理会还是其它地方,仍然是直接对着英国而不是美国。工党政府在阿塞拜疆问题上支持了伊朗,为了报复英国,在希腊、叙利亚、印度尼西亚问题上向英国发难,而不是向美国发难。在德国,甚至直到1947年3月的莫斯科外长会议时,苏联批评和攻击的主要目标是英占区而不是美占区。苏联的这种长期敌视工党的政策伤害了工党人士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党放弃传统的亲苏政策。

(四)英国经济的衰弱决定抗苏必须联美

战后英国经济十分困难。还在大战期问,英国在经济上就对美国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1945年,大英帝国从美国租借的数量为1,082(百万美元),而同期苏联从美国租借的数量为20(百万美元);1942年,大英帝国租借4,757(百万美元),而苏联为1,376(百万美元);1943年大英帝国租借9,031(百万美元),苏联为2,436(百万美元)。可见,英美之间的经济关系远比美苏之间密切得多。1945年8月21日,杜鲁门总统宣布停止租借援助,英国朝野反应强烈,8月24日,英国首相艾德礼谴责美国突然终止租借法案的行为,并对下院说,美国这种行动已使英国面临严重的财政困境。与此同时,为解决财政困难,英国政府派经济学家凯恩斯赴美借款,12月6日,英美签订财政协定,英国得到了44亿美元借款。这件事表明,大战结束后初期,英国是离不开美国的经济援助的。经济状况决定了英国要想在欧洲抗衡苏联就必须联合美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第三种力量”的观点是不现实的。

当然,英美之间也存在着很深的矛盾。二战前,作为两个首要的资本主义大国,它们在市场,势力范围等方面存在尖锐的矛盾。战争使双方结为盟友,美国在战争中给了英国大量的物资援助。然而在战争期间,美国和英国也一直矛盾重重,美国凭借自己的优势在很多方面排挤英国,拆英国的台,大有乘人之危之意。比如第二战场问题,在这上面的分歧实际上主要是发生在美英之间,美国人赞成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因为他们想要在西欧建立美国的影响,并削弱英国的地位。英国人建议在巴尔干半岛各国开辟第二战场,因为他们企图保卫他们在该区的利益,并且防止苏联的侵入。战后美国更是乘大英帝国衰弱之机,处处插手,大有要继承大英帝国遗产的态势。英国由于有求于美国,所以不得不在很多方面向美国让步。1945年9月,美英在伦敦签署石油协定,英国就对美国作出了重要让步。12月6日的美英财政协定虽然使英国得到了44亿美元的贷款,但却要扣除偿付租借法案物资款6亿5千万美元,此外英国还必须承担许多义务。另外,美英在原子弹、中东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矛盾和分歧。然而不管怎样,英国同美国之间的矛盾远远小于它同苏联的矛盾。为了抗衡苏联,英国宁肯牺牲许多利益,做出很多让步,以便换取美国的合作。

同类推荐
  • 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

    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

    回首20世纪,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中苏关系无疑是最重要也最令人难以理解的双边关系之一。虽然21世纪已进入所谓“后冷战”时期,但当前中俄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冷战”与“后冷战”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都无不向历史学家提出这一要求: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有鉴于此,为了“着重反映近年来中苏关系史研究的整体动向”,2009年初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在上海召开了题为“冷战与中苏关系:外交、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日本、匈牙利、塞尔维亚、新加坡等国家的4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30位学者提交了自己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并分9个单元进行了主题发言。本文集就是在这次会议的主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的。
  •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注意的三个主要问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注意的三个主要问题

    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创新之举。目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第一批与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顺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 欧亚经济共同体及俄罗斯的影响

    欧亚经济共同体及俄罗斯的影响

    欧亚经济共同体是独联体内的一个次区域组织,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俄、白、哈、塔、吉五国进行区域一体化尝试和实践的结果。俄、白、哈、塔、吉等成员国的一体化动力,除了有来自于俄罗斯的积极主导和撮合,还有各成员国有进行经济一体化的共同诉求。目前,欧亚经济共同体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组织结构框架和相对合理的运作机制。欧亚经济共同体所面对的现实条件可能使其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一体化道路,找到适合各成员国的一体化模式。虽然与其他的一体化组织(主要是欧盟)相比欧亚经济共同体还处于一体化的初级阶段,而且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前景基本是乐观的。
  • 施米特文集:合法性与正当性

    施米特文集:合法性与正当性

    《合法性与正当性》收入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三种:《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合法性与正当性》、《从囹圄中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主题围绕施米特作为宪法学家的思考与命运。《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尖锐提出议会民主制的法理学和政治学困难,既立足于现实政治问题,又具有思想史视野。《合法性与正当性》为宪法学和政治学的经典文献,是施米特在魏玛宪政危机关头书写的法学名作,堪称挽救魏玛民国宪政的“绝望尝试”,明确主张对反魏玛宪法的政党(纳粹)实行党禁。然而战后,施米特却吊诡地被贴上“第三帝国桂冠法学家”的标签,1945年被盟军当局拘押近两年。其间,施米特写作六篇随笔,结集为《从囹圄中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出版,篇幅虽小,但在施米特研究中征引率却很高,因为从中可以看到施米特因欧洲法学传统的彻底崩溃而深感无奈。
  • 使命

    使命

    本书是专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著作。作者运用历史与辩证唯物主义,从广阔时空和深远历史中引申出“先进性”的概念及评价体系。进而以历史发展为脉络,论证了先进性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五千年不间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根本表征,是中国共产党90载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的历史依据与本质属性,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确认与保持这一主题;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三个三十年”三个阶段光辉历程和时代特征,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的合理性和执政的合法性,做出了符合历史真实的有力注解;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强烈忧患意识支配下不断自觉自省、严格自律自新的历史,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实践给予人们的七点启示;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连贯性、继承性、发展性,提出了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先进性特征的真知实见;论证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实践面临的变化与挑战,提出了切合当前中国实际、很有理论和现实针对性的必须着重解决好的七个重大课题;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跨入一个新阶段即第四个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新时期,提出了中华民族将在这一阶段实现伟大复兴的预想。本书以史贯通,表现出评点历史、进言当今、预想未来的热忱与责任。全书资料丰富,结构严谨,详略有致,很有说服力而不失情趣。
热门推荐
  • 寡妇村官

    寡妇村官

    “轰隆”一声闷响,打破了坪岗村的宁静。村支书刘大华正在村委开会。一群小伙突然神色惊慌地闯进来:“刘书记,不好了,不好了!闸垮了!村头的闸垮了!”村主任石金、村会计刘登、妇女主任周小琴、团支书陈丽都紧揪着心,跟着刘大华往村头赶去。村民们都来了,跑在最前面的是老大爷熊大耕。港堤已被洪水冲出了20多米长的溃口,滔滔大水像脱了缰绳的野马,把围垸里的庄稼地冲了个干净。熊大耕眼望着满垸大水,猛一跌脚,大叫:“完了!今年的庄稼全完了!”
  • 吾舛

    吾舛

    【伴生结】流氓无赖小纯洁×一本正经小高深若你被世界所弃,那我就放弃世界,选择你。【云升早】遵规守距忠犬男×正气凛然暴力女无论身处何地,只要你需要我,我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身边。【妖狐报】金玉其外骚狐狸×死要面子小储君柔柔弱弱小鸟蛋,要是没了我,你还不是得哭死!【风雪情】假仁假义穷书生×没皮没脸富妖王你碰他一下,我断你指;你伤他一毫,我要你命。【永生念】温柔要命小仙子×默默守护小悲惨我躲你百年只怕你牵连其中,殊不知此行会将一颗真心化为一把黄土。【与君书】求仙问道修行人×弱柳扶风大小姐你要的,我都给你,你想成仙,我也会成全你。【千重怨】霸气侧漏百花神×人狂胆怂夜修罗×反差萌物凶鬼王×恬静贤惠鬼王后我发过誓要保护你永生永世,对不起,我食言了。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你不是想成为最强的人吗,我帮你。【锁红缘】老实巴交奎木狼×为情所困姻缘神身为姻缘司命,却管不了自己的姻缘,这得笑死多少人。
  • 画眉的一盏茶

    画眉的一盏茶

    一盏茶一个故事。画眉是讲故事的女子,坐在窗前,看细水长流,人聚人散,茶热茶凉。
  • 我的植物很高能

    我的植物很高能

    一树在手,资源我有,不想冒险,只想安静的修仙!萧浪穿越了,脑海里多了一个神秘空间,空间里多了一棵树,其上凝出的紫液可以提升资质,不管是植物还是人,直接起飞!小树结出的第一颗果实就是一片星辰,融入金丹,潜力无限,第二颗、第三颗也正在蕴育而生…
  • 余生逃离荒岛

    余生逃离荒岛

    小葵花无意间在学校后山发现了一个小木屋,木屋当中住着一个名叫伊寻雨的少年,两人相识一段时间之后,小葵花慢慢发现这个名为伊寻雨的少年竟然是本市富商伊老的孙子,而他在木屋之中隐居竟是与一桩遗产继承案件有关,金钱与欲望之间,挣扎其中的伊寻雨究竟该去向何方。
  • 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螺丝起子

    螺丝起子

    身材矮小,体格健壮,固执顽强,对身体的疼痛毫不在意,这就是大陆侦探社的无名探员。他是故事中的大英雄,凭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勇闯天涯。他一人单挑一群江洋大盗;远赴东欧拯救政变中的一位“国王”;在地狱般的亚利桑那州沙漠秉持公正;与抢劫银行的各路骗子周旋对峙。他沒有名字,只有一身硬皮,只剩一腔高贵的灵魂……
  • 极品武道神医在花都

    极品武道神医在花都

    山上下来的白阳不仅医术超群,还继承了上一世的武功,要问他上一世是谁,《一个人的武林》武痴封于修!
  • 六月份的情爱

    六月份的情爱

    腹黑大boss和呆萌小白兔的情侣日常,甜到让你少女心泛滥
  • 溃败的前夜:从甲申到甲午(东方历史评论11)

    溃败的前夜:从甲申到甲午(东方历史评论11)

    自甲申到甲午,大清此前二十来年,采取“拿来主义”初见成效。军事、工业、商业、贸易、机械、矿产、海军、学堂、电报等,从无到有,均有长足进步,令帝国统治者们沾沾自喜。然而,以自强为宗旨的洋务新政,在这关键的十年里,并没有进一步释放社会,释放资本,更未能在制度创设方面有所经营,只是获得了一个畸形社会、畸形经济结构,而无法凝聚为自觉、深入的近代化历程。而在这关键的十年里,中国又错失了哪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