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2500000015

第15章 说谎还是回忆——眼动告诉你

瞳孔放大或是缩小只是眼睛运动中极其微小的一个部分,只有眼睛转动起来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人的眼睛处于不停的运动中,即使是你在做梦的时候,眼睛同样也在运动,而且比白天我们工作时运动的频率更高并且速度更快。本节就让我们进入眼部微表情的核心内容:眼睛的运动。

中断眼神交流等于说谎吗

为了便于阐述,在本节中,我们把眼睛的运动简称为眼动。

如果我们要利用眼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该怎么做呢?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不少关于用眼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的方法。

在写本书之前,我的父母一直用眼动来判断我是否说谎,更具体些是在读大学之前。我的父亲一直认为当人说谎的时候,他会采取回避的目光而拒绝眼神交流。这一种说法流传了很久,许多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用这个方法来对自己的孩子测谎,并且在现实中运用起来屡试不爽。这种说法当然有其科学的理论根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一举一动都是内心世界的反应,为了防止自己的眼睛泄露内心的秘密,所以人在说谎的时候会拒绝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避免自己的谎言被识破。

方法有其一,自然也有美剧《Lie To Me》中不同的方法。《Lie To Me》为什么不同于其他电视剧的原因之一,就是这部电视剧中的许多观点完全推翻了大众习以为常的观点,而大众也一直认为真理掌握在属于少数人的专家手中,于是他们习惯性地放弃自己的观点,并且对这些掌握在专家手中的真理坚信不移,即使自己本来的观点是对的。

《Lie To Me》中就存在着另一种与大众看法截然不同的方法,莱特曼博士提到避免眼神交流并不代表说谎,反而恰恰可能是他人正在回忆事实,在电视剧中有对应的情节。

人真正在说谎的时候反而会更加注意对方,因为他们需要知道自己的谎言是否得逞。

在美剧《Lie To Me》中詹姆斯在第三次回答莱特曼博士的问题时,并没有拒绝眼神交流而直接进行回答,这是典型的说谎。

有人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又有人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以上的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一面是生活经验,另一面是一部科学家指导的美国电视剧,我们究竟应该相信哪一个呢?

在以下的分析讨论中我们要引入一种哲学思辨方法:三段论。

三段论是一种把事实清晰展现出来的逻辑推理,大前提和小前提共同影响到最终的结论,结论也同时受大前提和小前提的制约。我们同样可以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测谎方法用三段论的形式来展现。

在上面三段论的描述当中,大前提在这里指的是一个人的认知,认知代表着一个人的观点与看法;小前提指代的是具体情境,即具体发生事件时的情况;表中的结论则对应的是我们的判断。然而,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在两种不同的结论下两者的小前提(即情境因素)是完全相同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的认知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说谎,而非说谎者本身。

很显然这个结论是荒谬的,因为根据这样的逻辑推断,他人是否说谎的决定权在你手里,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一个人是否说谎是由这个人决定的,外界环境或者他人不可能代替他去说谎。这样说来,如果我们的认知(大前提)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根据同一个情境(小前提)是无法判断别人是否说了谎的,所以我们最终得出了一个不太符合心意的结论:一个人在交谈中拒绝眼神交流无法说明他是否说谎。

但是,我们发现,所谓具体情境实在是太不具体了,而中断眼神交流到底能否作为一个人是否说谎的依据呢?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了?

首先,拒绝眼神交流的方法有很多,是在什么时候拒绝了眼神交流?又是如何进行拒绝的?这之间有较大差别。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就发现“拒绝”这个词带有典型的回避性,所以接下来我们用“中断”来代替“拒绝”,让表达更加中性而不带有感情色彩,并把可能的说谎者称为被观察者,交谈的另一方称为观察者。

那么类型一的中断会出现在怎样的情况下呢?我们可以制造一个具体的情景。

父母(观察者)想要知道自己的孩子(被观察者)是否说谎,就会要求孩子正面看着自己的眼睛回答问题。如果孩子说谎的话,眼睛会不由自主地中断眼神交流;在不中断眼神交流的情况下一般孩子就会产生不适感,不适感的强度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常说孩子的眼睛不会说谎,正是因为孩子在说谎的时候比成年人更容易内疚,眼神的逃避可以安慰自己的心情,这就是视觉安慰反应。安慰微反应会在第六章第三节中具体提及。

由此看来,人民大众的测谎方法还是很科学的,具有可行性、反复实验无差错性以及一定的狡诈性。

我们发现了一个中断眼神交流的关键词:不适感。一个人是否存在不适感决定了眼神交流的中断与否,如果没有出现中断眼神交流,只是代表被观察者没有不适感,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说谎。如果被观察者没有中断眼神交流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如果对方已经预先编造好了谎言呢?这时候原来的被观察者(说谎者)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观察者,此时“观察者”(说谎者)需要知道自己的谎言是否得逞,反而会做更多的眼神交流,这就是类型二。但是出现继续眼神交流并不代表一个人在说谎,因为如果一个人没有说谎同样不会中断眼神交流。

如何在无中断眼神交流的情况下判断对方是否说谎?说谎者的眼神交流程度是关键。一般情况下,观察者在听完对方的回答后,因为回忆或者思考而会中断眼神交流,而这时候没有说谎的人一般也会中断眼神交流,但是说谎者则会为了得知自己谎言的效果而加强目光注视。

所以,一个人是否说谎并不取决于是否中断眼神交流,而取决于被观察者本身的说谎特性。

我们接下来讨论类型三和类型四,但在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个实验。

首先,找一个你身边的人,例如亲戚或者朋友,随便问一个问题,例如上学期某门学科的成绩之类,然后观察一下对方的眼动。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99.9%的人会在回答问题之前中断眼神交流,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如果一个人在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没有中断眼神交流,那他一定在说谎!当然这要排除答案对方本身就可以脱口而出的情况。

用眼动来测谎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如果一个人在回答问题前中断了眼神交流,也不代表他没有说谎。

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分析:两个人交谈的时候提到了某件事情,被观察者突然回避目光(中断眼神交流),这里的“某件事情”是一个意外的刺激,当一个意外刺激呈现的时候,人不知道应该如何说出真相,又不知道如何去伪造事实,所以用中断眼神交流来获得自我保护,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中断眼神交流则说明人在说谎。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中断眼神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能否根据不同的眼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当人中断眼神交流的时候,往左看代表在说谎还是往右看代表在说谎?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眼动方向——右脑想象,左脑记忆

在前面讲的测谎方法二的基础上衍生出来了第三种测谎方法。

这种方法比前两种方法要先进得多,这个方法的先进和高明之处在于眼动已经涉及到了左右脑的分工问题。第三种测谎方法是这样描述的:人在回答问题之前如果眼动方向为右,则说明人在回忆,如果眼动方向为左,则说明人在捏造事实或是编造谎言。

那么眼动方向是怎么和左右脑的分工联系到一起的呢?左右脑交互控制着人体,人的右脑负责想象,而左脑的工作是记忆。所以当人的眼睛往左看的时候,负责想象的右脑开始工作,他打算说谎;而当人在提取大脑内储存的信息时,他的左脑就开始发挥作用,这个时候眼睛就会往右看。

嗯,的确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好像中间有那么一点纰漏。首先左右脑交互控制人体指的是位置而不是方向,应该是“左脑控制右眼”而非“左脑控制向右的动作”;并且,向右看的时候两只眼睛都在运动而不光是右眼。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推理。

我们也可以用事实来证明这个测谎方法是不正确的。詹姆斯拒绝眼神交流进行回忆的时候眼睛正好就是朝左而不是右看的。但是也有人说,《Lie To Me》是电视剧,里面的情节都是演员表演出来的,不能作为参考。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在想问题的时候眼动的方向自然也是因人而异,有人习惯往右,就有人习惯往左。比如说我的一些好朋友,有人在想问题的时候往右看,有的则的确向左看,所以根据眼动向左还是向右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的话,那恐怕这个世界要黑白颠倒了。

但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在短时间内是固定的,所以一个人思考问题时眼动的方向也应该是固定的,如果前几次的回答对方的眼动都是朝左,而问到某个问题的时候,对方的眼动突然朝右了或者是没有中断眼神交流,则其中必定存在蹊跷——对方就在说谎!这就是基线反应。当一个人的行为违背基线反应的时候,是必然有问题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眼动远远比我们上述讨论的要复杂得多。人的眼睛是一个球,可以340度自由运动,其中左右各90度,上下各80度。眼动的过程,有时候是由于刺激源导致的,所以我们要分析眼动的原因:可能是疲劳,可能是回忆,也有可能是说谎。

在讨论完流传的第三种测谎方法之后,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用眼动来测谎比较复杂并且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更重要的是,有文化的人真的可怕,他们能把错的说得让你相信是对的,其可怕程度远远比没文化的人要高出太多太多。

同类推荐
  •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为什么有五种本领还输了——学会克服“贪婪”心理、随手将“金子”丢进海里——学会面对习惯心理、爱找借口的狼——改正“找借口”的错误心理、蚂蚁的追星梦——改正盲目崇拜的错误心理等。
  •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

    放开心,生命有无限可能

    当代社会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但同时也让人感到压力重重。于是,作者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拯救人类心灵的工作中,并独辟蹊径地将宗教精神和传统心理学智慧巧妙结合,出版了这本书。在本书中,作者从道德心、爱自己、恐惧与焦虑、悲痛、死亡、信仰等方面出发,为烦乱不安的人类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描绘出了一条崭新的、可靠的光明大道。
  • 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

    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

    《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从哈佛大学进行的心理课程出发,通过精彩的心理测试、有趣的故事以及科学好玩的实验等,让人们轻松地体验从其他大学或心理学机构学不到的趣味心理课,从而让人们在简单的学习中得以升华,重新审视自身的心理、行为模式及人生走向。
  • 男人要懂心理学

    男人要懂心理学

    《男人要懂心理学》内容简介:人际关系很重要,成熟的男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在单位里被上级重视,被下级钦佩,与同事相处融洽;在客户和朋友圈里受欢迎,被尊重;在女友或老婆面前被关怀。发言有权威。这些都取决于男人能否游刃其间,权衡每个人的心理活动,灵活把握各方面的关系。从容化解各种危机和矛盾。
  •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热门推荐
  • 家酿

    家酿

    因为贪杯,穿成了酿酒世家女扮男装的纨绔公子哥儿?本以为捞到个闲人富贵,却不想转眼成了亡命之徒......逃命时她放下节操紧紧抱住某男大腿。某男勾勾嘴角,掏出一张卖身契:我是商人,商人重利,救你可以,把这个签了!最终小小女子辟一方佳酿之源!
  • 乱宋之水浒风云

    乱宋之水浒风云

    重生水浒世界,栾飞成为铁棒栾廷玉之遗孤,注定成为水泊梁山的死敌。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即将到来的风雨飘摇的乱世,栾飞感觉自己要提前做点什么。世事如棋,栾飞想要当那个下棋的人,就先要把棋盘搞乱。乱而后治,才能重塑筋骨,涅槃重生。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铁血重生:德国商业200年

    铁血重生:德国商业200年

    本书以发展的脉络,审读挖掘德国工业立国的历史和品牌强国的修炼之路!揭示德国企业的追求财富与道德自律同步发展的最高境界,总结了德国企业快速崛起后衍生的制度和管理风格。
  • 神医狂妃:邪尊,别嚣张!

    神医狂妃:邪尊,别嚣张!

    黑暗中,她捉住他的手,小脸怒红,“你再摸,我就去死。”“好,一起。”他欺身而上,笑意慵懒邪肆,“一起欲仙欲死。”“我靠!”死男人,你的脸呢。……一场意外,身怀异能的杀手领袖变成谁都能踩上一脚的极品废才。怎么办?在线等,不——异能在手,天下就我有。欺她辱她者,杀!踩她讽她者,灭!贱她咒她者,毁!说她废物?她身怀金葫秘境,随手灵植当糖玩儿。说她无能?天医圣手,炼丹极致,阵法大营,器皿无双。脚踏七星,招风令雷,所过之处,群兽朝拜,问她为什么,抱歉,魅力值太高。……明明拉风耍帅,享受膜拜,一回头,为毛身后的帅哥哥全不见了啦。某尊弹出头,盛美至极的容颜笑若梨花海棠,“小清儿,为夫帮你砍桃花。”某女妖娆一笑,提刀而来,“那我帮你斩莲花!”众人绝倒!又……是菜刀!【本文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作者君身娇体软好推倒,进坑不亏,来吧!】
  • 一个管理的真实故事:共好

    一个管理的真实故事:共好

    共好就是大家拥有共通的价值观念,做有价值的事情;自律而有效地完成任务的过程;在团队中相互鼓励,展现团队的力量;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本书主要介绍风靡美、日、台、港一流企业的“共好精神”。
  • 经理人必备经济合同与法律知识

    经理人必备经济合同与法律知识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系列丛书将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分必备法律知识和合同写作范本与合同管理两篇,主要介绍了法律基本知识、合同法、金融法律知识、会计法、税法基本知识、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知识产权法、交易秩序法、价格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刑事法律知识、诉讼法、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律、常用经济合同的概念与写作范本、合同管理等二十章内容。
  • 绝代风华七小姐

    绝代风华七小姐

    一位侍卫满脸焦急地从远处跑来,“王爷,王妃把皇贵妃打了。”某爷淡定的抬头“由她去。”侍卫抹汗,王爷,您的节操呢。又一日“王爷,王妃把宫里的御花园砸了。”“由她去。”侍卫再摸汗。“王爷,王爷,王妃”某爷淡定的说“又怎么了。”侍卫哭丧着脸“王爷,王妃跟着邻国太子游玩去了。”某爷怒了“那还不快走。”侍卫呆了:王爷,你不是不要我说嘛。
  • 反抗吧魔王大人

    反抗吧魔王大人

    齐木重生了,成为了一名恶魔贵族,然后,成为了被加冕成为了魔王,然后外族入侵了……反抗吧,魔王大人!齐木:哈?
  • 职业红郎

    职业红郎

    三十五岁大龄男青年徐朗在失业后没敢告诉家里,偷偷给自己找了份相亲网的工作——红郎,有一天,他突然在公司看到了自家媳妇的征婚信息,婚姻状况是——丧偶。小人物的上进奋起路,都市轻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