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7800000010

第10章 拯救自已

必须熬过这一关

一天的太阳快要落山了。落日余辉中,一个中年男人笑呵呵地走进家。他是母亲请来给我治病的按摩师。父母赶紧招呼他坐下,给他泡来热茶。

按摩师喝着茶,与父母寒暄了一番,目光便落到我的身上。他说要给我做个检查,看看身体情况。父亲便把我抱到房间的床上。

按摩师揉捏着我的手、肩、背,他的手很有力,每捏一下都疼得我直皱眉。父亲坐在床头,半抱着我,我一低头就可以看见他横挎在我胸前的双手,他的手宽大厚实,靠在他的怀里,瘦弱的我就像一片单薄的枯叶。

按摩师查看着我的腿,忽然做了一个大幅度的屈腿动作。他的动作很突然,我毫无防备,只觉腿部的血管“嘣”的一声从膝盖处挣断了,剧痛让我脱口叫了起来,眼泪也刷刷地流下来。

按摩师大概见惯了病人的哭叫,他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摇头叹息说:“孩子的腿都僵硬了。”

父亲被我的哭叫吓了一大跳,他抱着我连连安慰:“别哭,别哭,要坚强呀,你不是在电视上见过张海迪吗?要像张海迪一样坚强!忍着点。”

父亲不停地安慰我,但他自己的声音却是紧张的,仿佛我的每一声哭叫都揪扯着他的心,让他也疼痛难忍。我的头仰在他的臂弯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脑门渗出的汗珠,一颗颗闪着光。我不由想宽慰父亲——我不是有意要哭,我不是不坚强……但膝盖处的剧痛让我说不出话,那里的血管在突然的动作之后剧烈抽动,每抽一下都带来钻心的疼痛。我流着泪,咬牙不让自己哭出声。

真正的“酷刑”是在按摩开始时来临的!

我面朝大门坐在客厅的椅子上,按摩师坐在我的对面。他的大手捏住我的腿一用力,我僵硬的腿就像一个被挤爆的气球,疼痛难耐,随着他双手再用力地一揉,便是一种撕裂般的疼痛……

我在椅子上猛地弓下身子,眉头揪成一团。

“忍住,忍住啊,按摩是很疼的。”按摩师一边手下用力,一边笑微微地安慰我。

我倒吸冷气,绷紧腿上的肌肉以抵御“撕裂”,按摩师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他又咐嘱道:“不要绷紧肌肉,放松,放松,越放松越好。”末了又补充一句,“实在疼你就叫,不要紧的。”

我没有叫,只是突然又倒回到椅背上,我疼得不知该怎么坐。

这场按摩对于体弱病恹的我,无异于一场炼狱,但我咬着牙,没有让自己叫出来。我明白自己要忍住,必须熬过这一关,不能也无处可以逃脱。

按摩师说我两条腿僵得像石头,再这样下去就完了。他的话一针见血,让我十分害怕。我知道他说的是对的。自从几个月前的高烧过后,我的病情就一直在急剧恶化,三两天的发烧、无力,手臂和手腕还经常强直、痉挛。

有一天吃晚饭,我刚把一勺饭送到嘴边,手腕就痉挛了,眼看饭要洒在桌上,情急之下我一口咬住了勺子,白瓷勺应声断成两截……“这样下去怎么行啊!”我害怕,有一天自己连坐都坐不了,那该怎么办?

医生们都为我的病情感到奇怪,按说,小儿麻痹症不会持续发展。不过我对病因已不感兴趣,也不指望病能治好,只希望可以稳住,不要再恶化……

夕阳的光辉在大门前黯淡下去,家中光线昏暗,一直站在身旁守护我的父亲,走过去开亮客厅的灯。见我没有再哭叫,他的情绪放松了一些。

我在按摩师的面前,一会儿歪倒在椅背上,一会儿又弓下身子,把难忍的疼痛都憋在肚子里,偶尔,也会疼得几乎叫出来。我的眼中朦胧地闪起泪花,我分不清是腿疼的,还是别的……

一股突然出现的力量

午饭后,父亲是最后一个出门的。我放弃了他抱我到门旁晒太阳的提议,独自坐在清冷的屋内。

我很喜欢坐在阳光下,晒得身上衣服发烫得舒畅。不过,今天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而我只能在家里的桌子上完成。

一个人的屋子安静得像真空,除了偶尔从门外走过的路人,什么动静也没有。

我伸手把桌上的一本新华字典拉到面前,这是我昨晚向弟弟借的。他说今天没有语文课,便慷慨地借给我看一天。我已经拿不动厚厚的字典了,只能就着桌子翻阅。

我默默地看着桌上的字典,又想起李白的那句诗,“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我昨天在书上读到的。当时就怔住了,只觉心口受到强烈的震撼,好像一扇封闭的石门,被孙悟空的金箍棒击中,颤巍巍地有什么东西向心里涌过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说,每一个人生来都是有用的,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无用的人,我既然来到这个世界,那我也就有自己的用处。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我震撼不已,我只觉被一股突然出现的力量,从灰暗的角落中拉了出来,站在一个和所有人一样平等有用的位置上。“我和大家一样是有用的!我可以和大家一样有用吗?我可以吗?”

我怔怔地坐着,有点不敢相信。可是,在潜意识中,我又非常非常愿意去相信这一点,我愿意去相信一切有改变的可能,不想再空虚地活下去!

震颤之余,我的心沉甸甸的,我怎么从来没想到这一点?我只是觉得一切已经毁了,却从来也没有想到去相信,还有改变的可能!我感到自己的愚钝,热血不禁涌上脸颊。

今天的天气好极了,窗外一片白云也没有。我抬头凝视湛蓝的天,用力叹了一口气,似乎要把内心残存的灰暗释放干净。

昨天读到那句诗后,我想了很久,认识到自己得做点什么才有希望。思索中,我想到了自学!也许这是我唯一的出路!将来我至少要能读书、看报,否则真的完了。

李白这句诗,仿佛是冥冥中出现的一颗启明星,为我指引了一个方向。处于绝境中的我,怎么也不愿意放弃这一线希望了。

找到人生的方向,笼罩在心头的灰暗,立刻被一只无形的手拨除了。我顿时心情平静。

我默默地凝视着窗外的蓝天,感觉天空好近,心里也愈发温暖起来,仿佛太阳已经穿透墙壁,照到我的心里。

片刻,我从窗外收回目光,准备打开桌上的字典,几年没接触它,今天我又要重新打开了。就在这时,右手腕忽然传来一阵极其难受的酸疼,手腕随即扭曲着往后一翻……

“啊,痉挛又发作了!”我的右手腕突然之间就不是自己的了,它夹带着一阵阵酸疼,在那里自动扭曲。我想用左手扳住它,可我的力气根本敌不过那股劲,气急中,我猛地向桌子俯下身去,用下巴狠狠压住了痉挛的右手。

我能感觉到手腕中的那股力量,就像一条恶龙在里面不甘地扭动、挣扎、它一次次企图冲破下巴的阻力,向我反扑……我闭着双眼,死死地压在手腕上一动不动,稍有松懈,下巴就会被那股力量顶起来。那条恶龙在扑腾、挣扎了几分钟后,终于开始疲软,它反扑的次数逐渐减少,最终停息下来。

我慢慢抬起头,松开麻木的右手,一把抱住翻在桌上的字典,在心里哑笑起来……如果不是怕周围的邻居会听到,我真想放开喉咙大笑。“我赢了!看谁狠!”我微喘着,对压得白里透青的手腕脱口说。

字典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

我开始实行自己策划的自学计划。面对厚厚的字典,我心里有点虚。在学校,我一直是个成绩平平的学生,考试难得有一两次冒尖。如今,没有老师教我,我还能学好吗?

我选择从语文入手,因为文字是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平时邻居们写个申请、读个信都是来找父亲帮忙。我想拥有一定的读、写能力。再者,就是语文相对容易自学,我会拼音,有字典帮助,最起码认字不成问题。

尽管心中对自己还存有疑虑,但是我已别无选择,我决定要去尝试!

信手翻开一页,看到一个“呦‘yōu’”字。这是一个惊叹词,如:呦,你的衣服怎么破了个口子?

“原来我们平时说的”呦“就是这个字呀。”我暗想着。字典上还说,呦除了表示惊异,还形容鹿叫、哭声,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字典上还有诗词!”我心中涌起一阵惊喜。虽然上面只是简短的一句,但我仍然反复品味了半天。

悠,游、有,这几个字我都认识,不用学了,我跳过几个熟字。

“莠‘yǒu’”:一年生草本植物,穗有毛,很像谷子,亦称“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不好的人:如良莠不齐。

狗尾草我知道,一到夏天,屋外的石板路两边长的都是。以前能走路的时候,我经常采来玩,挑上两根最漂亮的,把毛穗的一头打个结,两根对穿起来,再拿一根插在中间,口中哼着歌来回拉,我们称这草编为胡琴。

“原来狗尾草又叫做”莠“啊!”我又记住了一个字。

我读着、记着,头一次发觉,字典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装着无数的宝藏。记得以前上学,我只是要查生字才翻开它,用过就放回书包里,从来没觉出字典的特殊。后来辍学了,沉浸在苦闷中的我,竟然不清楚字典是怎么丢的。

我一个接一个地学着字典上的字,每记住一个字,我的心里就多一分踏实,身上也有了力气一般。我一口气看了十几个生字,才想到停下来歇一会。

……

阳光穿过大门,灿烂地铺在客厅地面上,屋子里的空气暖融融的。我放眼远处起伏的山峦,让双目休息片刻,然后拿过准备好的纸和笔,打算把刚认识的生字抄一遍。在学校就是这样的,老师教我们读生字,讲解意思,然后再抄写、组词、造句。

我有两支铅笔,是弟、妹给我的,纸是父亲的烟壳子。

谁知,才写下三个字,我的手腕就麻软了。我勉强着想写完下一个,可笔尖颤巍巍地,就是落不到纸上去。我沮丧地松开手中的笔。

“记得上学时,一口气要写十几个字才歇一下,过一会又可以继续写。现在拼尽全力,却只能写三个半字……那个莜字还差个反文就完成了,只要再写撇、横、撇、捺四笔就好了。”

“撇、横、撇、捺……”我重复着,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心写”的办法。我为这个聪明的办法感到高兴,立刻就对着字典在心里写起字来。这样写字可快多了,不一会十几个字全写好了,为了加深记忆,我在心里重复写了三遍。

等右手恢复正常,我又开始手写。我必须要锻炼手,让手慢慢恢复力气,光记住是不够的,我还要会写。

我写几个,歇一会,写几个,又歇一会……每次歇的时候,我就在心中重复心写,或是默背字的意思。随着记下的字越多,我的心情也越发踏实起来。

直到太阳慢慢移出门外,我才收起字典和纸笔。一会儿,家人和按摩师就要来了,我得留点精神,对付每天一次的炼狱……

有气无力的手指

我非常感谢母亲,如果不是按摩师的治疗,我的病情恐怕很难得以稳定。病情稳定下来,我的心情明朗许多,一门心思沉浸在自学中。偶尔,当我想起轻生的念头,我为曾经的愚鲁感到羞愧:生命只有一次,就那么死了多不值得,我不能白活一回!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二十年过去了。

2006年腊月二十八。一吃过午饭,家人忙着置备年货去了。我坐在桌旁,默背五笔字根,准备一会儿上机练习。

“王旁青头戋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

一台黑色的笔记本电脑,在桌上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我注视着电脑,不由又想起前天下午,弟弟从市里回来的情景:“大姐,我带了一台电脑给你,雪锦(弟的对象)的,她说给你用了。”他把电脑抱到我面前。

“电脑!”我又惊又喜地重复一句,只觉热血沸腾。

但是,但我看到密集的键盘时,又吓了一跳。“我只有两根食指可以动,怎么打字?”我头嗡地一下,有点害怕,担心自己学不好,对不起弟弟他们一片心意。察觉到内心的怯意,我赶紧振作精神:“不怕,有人叼着木棍都能打字,我就不信自己不行!”

我向常来家玩的姚老师借了一本《电脑入门短频快》,开始自学电脑。已经自学到高中语文的我,在理论学习上不存在困难,三五天就攻下背字根和拆字关。

现在,我觉得可以上机实践了!

我先把动作迟缓的左食指放在键盘上待命,然后,相对灵活的右食指按下了第一个键。我打的第一个词是自己的名字——方华清。

方字很好打,方头和撇画都在Y键上,加上方是二级简码字,连敲两下Y键就出来了,再一敲空格键,字就上屏了。看着荧屏上自己的字,我暗自笑了。

然而,我还未及品味成功的喜悦,问题却紧跟着来了。当我用左食指去敲W键时,我的左食指软绵绵的半天也敲不下去,我急了,跷起左臂借力一按……

“啪嗒,啪。”键盘发出沉闷的声响。A键敲下去了,我的整只左手也随之压倒在键盘上。

“这可怎么办?”我着急地盯着自己的左食指,它半弯状地伏在那儿,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手指伸不直,力量也就使不到指头上了。“得想办法让手指伸直。”我暗想着。用右手拉扯左指,一拉,它倒是挺直了。一松,又缩回去,恰好耷拉在大拇指的指尖上。

我盯着这两根搭在一起的手指,不觉灵光一闪:“如果把大拇指拉到食指底下,不正好起到支撑作用吗?”

我立刻动手并拢手指,试着敲一下键,成功了!我高兴地一扬脸,冲着空无一人的客厅笑了。

可是,没高兴一会,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我的左臂不能腾空,左食指只能固定地敲击A键。剩下的键,全都要右食指来回腾挪,才两三分钟,右胳膊就触电般地麻痛起来。

“这样效率太慢!”我停下沉重的右臂歇了一会,又试着一上一下地挪动左臂,试图让左指分管键盘左边的Q、A、Z三个键。要是左手能管住这三个键,右手就可以轻松一些。

我在桌子上一上一下地挪动左臂,动作迟缓又吃力。从没做过这动作的左胳膊,不一会也麻痛起来,每敲一下键都颤颤的……在这冬天的日子,不一会,我的额头竟冒出微汗。突然,整条左臂一软,失控地从键盘上滑下来,又迅速滑下桌子。

我不得不停下来,用右手捶打失去知觉的左臂。我的手对于没有做过的动作,总是不肯配合的。我没有着急,而是平静地休息着。待左臂恢复知觉,又继续上机练习。我打几个字就歇一会,歇一会,又打几个字。看着荧屏上的字逐渐增加,我觉得自己离神奇的网络世界近了一步,尽管手臂疼痛,心里却非常高兴……

母亲拎着年货兴冲冲地推开门,带进来屋外清脆的鞭炮声。我这才注意到一下午已经过去了。疲惫地关上电脑,两条酸软的手臂放在桌子上,就像瘫了的双腿一样,一点也抬不动。

同类推荐
  • 韩信岭怀古

    韩信岭怀古

    晋中有文化,又缺少文化。说“有文化”,是说晋中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有许多可供挖掘和利用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人文资源;说缺少文化是说社会有关方面,对这种文化特别是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晋中在利用晋商文化,主要是在开发王家、乔家等若干个晋商大院作为旅游景点方面,在开发绵山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其他人文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方面则有明显的欠缺。这个结论或许武断了些,或许是“以偏概全”,但这是从我在晋中看韩信墓、祁黄羊墓、罗贯中故里以及王允衣冠冢时感到的。
  • 浮生履影

    浮生履影

    我出生于1939年3月8日(农历正月十八),乳名来福子,大号张凤山。父亲张振武一生务农,母亲于雅琴是家庭妇女。故里在现在的黑龙江省讷河市学田乡和平村,但在我很小的时候,这个村子并不叫和平,而是叫大门陈家屯。以该屯为中心,东面是孙甲长屯,东南是张尖头屯,西南是大门郑家屯和大门梁家屯,西北是老沙家屯和赵信屯,东北是大门辛家屯。在这些屯中,大门陈家屯最大,有几十户人家。屯子中间是陈家大院,院外两边都是小草房,住的人家全是陈家的佃户。
  •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陶渊明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以他百来篇诗文,何以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苏轼认为:“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王国维指出:“屈子之后,文学上只雄者,渊明其尤也。”朱光潜说:陶渊明“崇高的诗人地位,可以和他比拟的,前有屈原,后只有杜甫。”陈寅恪认为:“陶渊明不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上流,而且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戴建业老师以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史学功底,风趣的文笔,独到的价值取向,论述了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人格思想及精神世界,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丰满的陶渊明——他是滔滔浊流中的一泓清泉,“大伪斯兴”时代里的一位真人。
  • 不知多少人羡慕你正青春

    不知多少人羡慕你正青春

    成长是得到的过程,亦是失去的过程。磕磕绊绊地逢迎,费力地讨好,懂了太多事,却渐渐也失去了自己,丢了最简单的快乐。青春像一种天性,正值怦然心动的青春中鲜活的人们,别被眼下的懊恼、迷茫、得失阻碍,尽情去享受这个年龄的快乐吧!该懂事的时间长达一生呢!青春已逝的人们,只要心中时常记起青春,甚至有勇气重走青春,仍旧可以继续年少,谁不曾青春过,又有谁的青春不迷茫?与其磕磕绊绊地逢迎这个世界的规则,还不如活出每一个年龄该有的精彩,毕竟一生那么长、快乐这么短,有些事还是别懂得太快。这本书像捧在手中的纸上直播剧,会让你重走青春,怦然心动又忍俊不禁。
  • 莎士比亚书店

    莎士比亚书店

    《莎士比亚书店》是创办者毕奇小姐的回忆录,书中不仅讲述了书店经营中的欢乐、悲伤、成就、遗憾和与很多知名作家、艺术家交往的细节,也记录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化和社会变迁。 毕奇小姐以率直风趣的文笔,将繁华热闹的巴黎左岸风景徐徐展开:乔伊斯禁书《尤利西斯》的出版盛况;安塞尔《机械芭蕾》的疯狂演出;海明威解放剧院街的神勇英姿;顺着书店招牌爬上自己公寓的乔治`安太尔,醉酒差点跳下楼的菲兹杰拉德,拿乌龟捉弄人的纪德……守着这座书本砌成的城堡,一位单纯的爱书人西尔维亚毕奇,看遍作家百态,尝尽人世冷暖,见证一段以书结缘的文坛传奇。
热门推荐
  • 若世黑白

    若世黑白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希望世界像童话一样和谐美好。可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发现,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利益,欲望驱使着人们,蚕食着人们的心性。如果我们拥有着傲视群雄的力量,在经理了世俗的洗礼后,我们会选择去将世界变成我们期盼的样子吗?
  •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书豪:我是我的梦

    “林来疯”席卷过境。国内球迷和留美博士的中外视角的全景观察。披露林书豪突然爆发的详细内幕,演绎了包括留学生在内的黄皮肤、“小个子”们如何在“弹簧人”和“肌肉棒子”林立的美国如何崛起的生动故事,让你贴近真实的林书豪。
  • Bucolics

    Bucol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漂泊者萧红

    漂泊者萧红

    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萧红。中国最东最北部的一座小城。松花江有一条支流叫呼兰河,就像一缕蓝色的丝线,从这圆点中间依稀穿过。早在一百年前,哈尔滨已经颇有点现代大都会的气派了,而呼兰仍然是闭塞的、守旧的。虽然这里也陆续有了商会、银行、邮局、工厂、学校之类,但是,骨子里头并没有什么变化。小城是平静的。人们默默地生存,默默地老去。萧红生于1911年,正值辛亥革命的年份。
  • 大乘方广总持经

    大乘方广总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本书收入文章40余篇:《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从秦始皇陵园的建制看秦代社会矛盾》、《秦早期经济考略》等。
  • 放飞梦想的乐园

    放飞梦想的乐园

    乡村学校少年宫投入使用,一批又一批农村孩子带着好奇和惊喜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次电子琴弹奏、第一个陶艺品制作、第一幅年画描绘、第一次戏曲学唱、第一件模型搭建……少年宫从城市来到了农村,从理想走进了现实,受到广大未成年人的热情追捧和由衷喜爱,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和成长记忆。
  • 陶弥的时光

    陶弥的时光

    她穿了一件乳白色的雪花呢大衣,系了一条玫瑰色的羊毛围巾,从鞋柜里拽出一双酒盅跟的短腰靴,然后抓起桌上的柠檬色坤包,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她没有乘车,徒步朝郊外走去。独自穿越正在泛绿的荒草滩,附近有大片的农庄,有农舍里传出西皮流水的二胡声,窗户上还贴着带喜鹊的窗花儿,田野上传来蛐蛐的鸣叫,她蓦地觉得此刻擦身而过的老槐树、鸟群、山峦,都是她最近最后的亲人。
  • 于少保萃忠全传

    于少保萃忠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