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0700000063

第63章 整体性作为一个哲学范畴(3)

第一个问题是“世界主导者的思想体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思想体系当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全世界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他们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市场经济的总环境中,我们越来越多的与他们发生联系,如亚太经合会谈一类。但是意识形态的分野总是不能回避的,特别是必须承认,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在思想上自然会占统治的优势。华盛顿共识,虽然是在说大话,但是其根底还是不能忽视。戈尔巴乔夫写了一本《改革与新思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当年尼克松的《1999不战而胜》的不幸结果。一切所谓新思维,都只不过是人家在抓住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漏洞之后进行消极预言的无奈的顺势回应。我们没有想过做尼克松那样的事,没有专门的人来研究资本主义现实思想状况。有一本书叫《现代西方思潮概论》,是教育部社科司主编的。但是它只是一种松散的结构,从哲学、宗教、政治、经济、社会、伦理六个方面进行了片断性的介绍。它缺少一种内在的统一性,没有发展的逻辑,当然也推不出必然结论。在这本书的最后结语中有四个小标题:一是“意识形态的从属性”,二是“意识形态的社会性”,三是“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四是“意识形态的现实性”。最后告诉我们:“现时代绝不是什么意识形态结束的时代。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学说,批判分析现代西方思潮,才能取得有益于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当然,十一年过去了,一些提法和想法难免有陈旧之状,但是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没建立内在完整的考察机制,空有各种材料的堆积,它们放在一起只有现象的丰富性,并没有事物发展动力的丰富性。

原计划的第二个问题是“信徒们的精神天地”。主要是谈与反马克思主义不同的非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的精神生活。人世间凡超越性的东西总是悲剧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例外。尽管西方世界也承认马克思是千年思想家,著名大学里也开设《资本论》课程,但是作为信仰的目标,作为人生的精神依托,他们是绝对要朝相反方向走去的。从世界三大宗教信奉者的受众人数来说,他们是比共产主义者多出几倍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价说这些人的思想是愚昧落后的,更不能说他们对世界文明没有推进作用。要做的就是找出其积极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精神融为一体,在解放的道路上共同向前。

第三个问题是“她在丛中笑”。马克思主义并不强迫任何人来信仰自己,它只是以理服人,以情育人。革命的路上总是大浪淘沙,自然选择。如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样的具有大智慧又彻底献身的人为数并不多,但其追随者却有万千之众。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一些国民党的高级人才对它并不以为然。可是到后来,当国家发展大势明确之时,他们却纷纷投向了这个党。难道他们贪生怕死或贪恋功名吗?不对,他们都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是不成功便成仁的豪侠之士,让他们做出选择的完全是党的人格魅力。还有一些仁人志士,他们虽然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并立于世,但是他们的一颗赤子之心始终与共产党同步跳动,用他们的一腔热血和满身才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我们经常得到这样的信息:一个抗战时期参加过或目睹过战争的人,今天已经古稀或耄耋之年,他们放弃舒适生活,自觉地、始终不渝地为当年的烈士守墓、建墓,做义务宣传,有的甚至是祖孙三代在做这件事。当然我们可以说,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做一些其他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不也是烈士们所希望的么?然而我们更能理解他们这样做有他们不能不做的道理——信仰!如果我们身临其境,也许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谢谢您在我铺就的一小段精神之路上所做的旅行。

我的哲学追求与从教生涯(代后记)

我个人的复杂经历,或者说我们这一代人的特殊经历,是现在的青年朋友们不可求的。我不是插队知青,但也可以算疑似插队。大家知道,在插队类型里面,有一种回乡知青,就是回到自己老家,在爷爷奶奶、叔叔婶子们的眼皮底下当知青,干农活。我跟这还不一样,知青们最低也要初中毕业,我当时回到老家时,正在读小学。是从天津市河北区回到衡水武强县。1963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一到老家就体验到了生存的艰辛。读书的条件就不用说了,首先你就要谋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干家务。主要是割草挖野菜喂猪,拾柴火解决一冬天烧柴的问题。长到13岁就要练习挑水,逐渐成为主力。冬天在井边结了一圈冰,要自己用扁担把水桶摆上来,走一里地左右到家,灌满一大缸水要挑七担水。念书这件事和基本生存比起来要退到第二位了。哪像今天的孩子,除了上学还要参加什么钢琴班、外语班、舞蹈、绘画、游泳书法等一应俱全。

我敢这样说: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童年生活在农村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光是野生植物就能识别几十种,其中的野草和野菜,它们的名称,它们的性能,哪些是人能吃的,哪些是有毒的,一看便知。下午一放学,七八个小伙伴挎起篮子,一边跑一边大声地喊着,奔向望不到头的原野。我们的劳动技能和效能,我们和大自然那种亲近关系,不是旅旅游所能达到的。

当我正朝着一个有文化的现代农民的方向努力的时候,出现了第一个重大转折。那是1971年,我在读高中,还有不到一年就毕业了。村里的小学一年级出现了意外状况,那个教一年级的老师是一个天津回乡知青,秋季开学之前她才来信说自己办回城里了。一下找不到老师,大队干部找到我,让我接手一年级当民办教师。我很不情愿中断学习来当孩子王。可无论是家人还是乡亲都做我的工作,我只好接受了。学校的条件太差了,是废弃不用的一间房,冬天自己生火,我母亲不放心,怕大家中煤气,经常过去照看。

在学生写作业的时候我就读书,第一次翻开了《共产党宣言》。那时只有十七岁,没有想过什么重大问题,但是突然有一句话给了我一种无名的震动:“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噢!它不剥夺的这种权力是会生出需要剥夺的权力的。这种并无激烈言词,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的口气和姿态,令人信服令人振奋。当然它的另外一些内容是在大学毕业甚至工作一段时间后才理解的,比如:“资本主义社会是过去支配现在;共产主义社会是现在支配过去”,“工人群众的团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等等。单是这种句式,就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由此心中升腾起一种神秘的力量,我给孩子们讲《林海雪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等的战斗故事,教他们唱《小松树》、《火车向着韶山跑》等革命歌曲。孩子们喜欢我,家长们也常常夸赞,这就让我有了成就感,不再因为高中学习的中断而苦恼。

人生的第二次转折直接源于第一次转折。1973年国家为大中专院校开始组织考试招生,这是国家恢复高考的一次试车行动。报名有一个政治条件是必须具备的,那就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两年及以上。我当了两年民办教师,正好够这个条件,就参加了考试。可是,等了两个月都没接到录取通知,后来才知道,中国出了个反潮流的张铁生,他在政治考卷上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坚决反对高考,说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歧视。卷子被全文登出来,加了一个标题《一张发人深省的答卷》。“四人帮”再占先机,高考被取消了。我们考得好与不好也没意义了。我肯定考不好,高中没读完,又没时间复习。但是接受再教育这个条件是够了,结果就被推荐上了衡水师范。

衡水师范1973年的文科班,被当时的校长李真用来搞试点,他要把中专办成专科甚至大学的水平。课程完全类似于哲学系的结构,组织了几位水平很高的老师。其中就有一位吴琼老师。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给我们上哲学课。他在大学的时候担任聂元梓的秘书,由于派性斗争,被下放到衡水师范劳动改造。开始几年一直打扫卫生,到我们入学的1973年才让他上课。他非常珍惜,上课格外认真,一有空就和学生们在一起讨论问题。我们写的一些作业他都仔细批改。我们那个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总觉得天下大事与自己密切相关,比如我写了一篇读后感叫作《让思想冲破牢笼》,拿给吴老师看,他批注的字数几乎占了我文字的一半。还有一篇《论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也是如此。两年后毕业了,我教中学的政治课。工作中成长了许多,还担任了所在中学的团支部书记。周总理和毛主席的逝世,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洗礼着我们的思想。1977年我成为一名预备党员,那是我们党的十一大刚刚恢复预备党员制度,而我的申请被批准与党的十一大召开是同一天。

随着国家高考制度的恢复,我们几个青年教师积极地备战高考,那也是为学校争光的重要因素。1979年,我考上了河北大学哲学系,终于通过自己的能力圆了大学梦。我首先写信告诉吴琼老师,他为我高兴,并嘱咐我外语十二分重要,有机会还要继续深造。这个时候,他已经在1978年考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做研究生,导师是张岱年。再后来就失去了联系,只听说是他去了大连,具体学校也不清楚。

大学毕业后,我们七个衡水籍的学生都回到了衡水,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中人才流动的形势,我们中又有四个来到了石家庄市,毕竟省会这个大环境能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我来到石家庄经济学院已经近20年,当时它叫“河北地质学院”,是一所直属地矿部的学院。在这里,我从一名讲师成长为教授,并十几年担任教研室主任工作,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除了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外,还教过《形式逻辑》,研究生的《自然辩证法》,选修课《戏剧艺术欣赏》。在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我作为一名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会员,充分利用了这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锻炼了自己审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我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现在,虽然还没有打算写回忆录,但是资料也已经开始积累,希望能给后人多留下一些精神财富。

最后,要特别说明: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我的老上级侯万福教授的悉心指导,得到了河北人民出版社编辑赵蕊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孙浩同志的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王秀娟

2013年7月1日于石家庄经济学院

① 广文,人在场的本体论与马克思哲学基本视域[J].新华文摘,2011年第11期(33~34)

同类推荐
  •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无论是声名显赫的伟大人物,还是普通的教师家长,在讲述人生哲理的时候都喜欢运用一些经典的小故事来辅证自己的观点。对于读者而言,与阅读那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相比,本书中的一些蕴涵哲理的小故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 不要赢

    不要赢

    在一切开始之前,我有一个故事要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Apple的创始人,如今正风靡全球的ipod、iphone缔造者,在2009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十年美国最佳CEO”的史蒂夫·乔布斯。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标注传习录

    标注传习录

    《传习录》是门人弟子在记录王阳明的教言,以及与弟子、同时代人物问答书简基础上编纂而成的语录书籍。最初是徐爱笔录的上卷,收入语录十四条。三轮执斋一生的事业里,翻刻《传习录》是最伟大的事情。其发端是,在京都给筱山侯讲学时,适逢筱山侯私淑王阳明学说,于是委托执斋校勘《传习录》。执斋于正德元年八月开始着手,标注本文、添加注释,于翌年九月三十日完成校勘。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共三章,分别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写作原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主要内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的重大意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导读》以《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作背景和内容结构为切入点,引领读者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也有助于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缺陷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热门推荐
  • 先生,今晚煮妖怪吗?

    先生,今晚煮妖怪吗?

    一个老妖怪,和一个贪心的人。贪心的人贪心不足,永享富贵几乎唾手可得。可一直帮助他的老妖怪却一心想成为真正的人。一个妖经历了七情六欲,一个人经历了万般富贵。贪心的人最后后悔了。可老妖怪却不想做人了。到底谁是对的,谁从一开始,就错了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新娘撞入怀

    新娘撞入怀

    “庄子,家里没地种不了庄稼怎么办?”她愁得发慌。“怎么没有?你不就是我的地吗?我能在你这块地上种出许多小庄稼来!”他一把抱起她就往榻上走去。一朝穿越被卖给山里汉做老婆,谢季从此与山汉子过起假夫妻的生活,没想汉子懂得宠人使得假夫妻成了真夫妻,从此夫妻搭配干活不累。家里没田地?开垦就好。她被贱男人调戏?强悍夫君一手可捏死他。有山贼来抢粮食,勇猛懂武的夫君一人就打得强盗屁滚尿流。等等,夫君懂武?谢季正惊讶之时,朝廷来人了,谢季才知道自个夫君身份不一般!
  • 植木天下

    植木天下

    传承低劣?且待我植木天下,万妖齐舞;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我就是自己最大的靠山,就是自己最深厚的背景;没有丹药,没有资源?待我牧树天下,我便不再需要丹药;
  • 执宰四界

    执宰四界

    在天人眼中,凡人如同蚂蚁,然而在天大的机缘加成下,凡人也能攀到天地的巅峰。
  • 师弟太会刷好感度啦

    师弟太会刷好感度啦

    新书《抱歉男一男二都是我》已上线!一路捡仙女怎么办?无敌种田文!以隆平大师为偶像!无敌种田文!一锄一撒,皆种出一朵仙葩。挥药锄于瓜田雨下,植仙药于瑶池仙刹……
  • 棠黎

    棠黎

    假丧尸真鬼畜小白兔×真深谙世事假救世主“这…这是给我的吗?”八岁却异常瘦弱的女孩看着眼前的大哥哥抿嘴嗯了两声,她愣了愣,然后她弯了弯眉眼竟朝眼前人笑了起来,她喜欢他,她想问他愿不愿意做她的大哥哥,他是第二个给她糖的人。
  • 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也是每一位父母必须做到的,家庭教育必须是快乐的教育,让孩子选择快乐,让快乐伴随孩子成长,生活中能让孩子快乐的事情很多,我们选择了能影响孩子一生、决定孩子一生,能让孩子快乐一生的36件事,既有专家的观点,也有编者的建议。
  • 笙知他寒暖

    笙知他寒暖

    【长明灯系列】第一部:《笙知他寒暖》裴家的小姐裴冬笙,从生下来就没吃过什么苦头,前面五个哥哥,就她一女孩,全府上下几乎团宠!因是冬天生的,生字又不好听,就换了笙。裴冬笙还有个小名儿,是她娘亲取的,叫夏吉。娘亲的姓氏,盼望她吉祥平安。不过没多少人知道,就她的爹爹、娘亲、五个哥哥,就没了。平平安安的长到五岁,突然来一个和尚,嘴里说着什么变故之类的,裴冬笙当时不以为然,她的娘亲和爹爹听了之后,也没有怎么样,就是鄞都最盛大的上元节不准她去了。五个哥哥故意买几个灯笼来引她,她气急了,告了娘亲,父亲亲自给她做了一提灯笼,还将五个哥哥给禁足一个月。她在那之后第七个上元节时,硬邀着哥哥们拉她去,几个哥哥实在不敢,裴冬笙就哭,因为当时娘亲和爹爹出去了,于是裴冬笙就去了她这一生第一个上元节……(作者不太会写简介,捂脸,希望大家看正文,再评价!)
  • 大汉时代周刊

    大汉时代周刊

    这是一个吃货回到汉朝的故事……穿越到汉武年间的赵启明,为了更好的混吃等死,做一个合格的纨绔官二代,被迫引入只有半桶水的现代知识和理念,大搞发明创造,结果一不小心,弄出了个吊打全世界的大汉帝国……
  • 婚后宠爱之相亲以后

    婚后宠爱之相亲以后

    大学毕业乔荞嫁给了蒋晨。四年后乔荞抓住蒋晨出轨。乔荞的梦想,找个男人认认真真的专泡她一个。“我只想问她为什么离婚的?”中间人:据说好像可能是身体有点问题,结婚几年了没有孩子。陆卿总结:这女的就是病咖,不能生。“他为什么跟前妻离婚的?”中间人:乔荞,婶儿跟你说,我也是才知道,这男的不行,离婚的时候据说把前妻的鼻梁都给打断了,是个暴力男,要谁也不能要他。乔荞总结:迟到,暴力男对于乔荞来说,离婚就像是一场噩梦,梦醒了总该认清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