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3500000023

第23章 重视信息资源——交锋中的筹码(1)

前面我们提到过“囚徒定律”,两个囚徒在境遇相同,可选择策略相同的情况下,因为彼此不知道对方要作什么选择,所以都选了能够让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最小而且损害最小的策略。这个问题如果反过来想,他们如果能够知道对方的想法,并且能够互相沟通,会怎么样?

答案是十分明确的,那样的话,就不会有“囚徒困境”了。他们只要串供就可以了,谁都不会受到严惩。但问题就在于他们无法知晓全部的信息,因而才在无奈之下作出了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信息是否能够完全掌握,这正是博弈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博弈中,信息是一个变量,如果对信息能够完全掌握的话,那么就能选出最合理的应对策略;相反,如果不能掌握全部的信息,那么只能靠自己所掌握的部分信息,按照归纳或者演绎的办法。自己去推测那些未知信息的情况,从而进行策略选择。显然,猜测的成分越大,博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就越差。

按照掌握信息的情况不同,博弈就可以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以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则,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当然,这是一个简单的概括,因为在实际的博弈过程中,还有一个时间变量,随着时间的变化,信息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这样一来信息本身就复杂了很多。所以,完全信息博弈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提法。就像是实验室里面提取出来的纯净物一样,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在其他的条件因素都相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信息的掌握不同,就会导致博弈中策略选择的变化。正因为信息在博弈中的重要性,所以,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里面,一提到战争,往往有一种角色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探子”、“探马”。如何去掌握更多的信息,并且制造出假信息迷惑对手,是博弈中的重要内容。

瞒天过海的诀窍

要把握信息、控制信息,使自己掌握全部的信息,而让对手蒙在鼓里,是高明的博弈策略。但是,有一句话叫做“没有不透风的墙”,也就是说,不可能有永远封闭的信息环境,任何信息都有泄露的一天。那么,如何做好信息保护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单纯的保密,不如让对手替自己保密。这个说法看上去好像是十分荒谬的——对手想要知道你这方面的信息还来不及呢。难道还会替你保密?当然会,这就是让对手逐渐习惯一种模式,让他产生松懈的情绪,也就是“审美疲劳”,不再对己方的某些信息敏感,那么,只要在对手不敏感的地方做好伪装工作,就可以瞒天过海,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中国古代的兵书《三十六计》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说的就是让对方对己方的行为不敏感,然后把其他信息伪装成此类信息迷惑敌军,造成单方面了解全部信息而对手毫不知情的效果。

战国时期孙膑使用的“添兵减灶”的谋略,正是这种信息迷惑的办法。

“战国”这个时期得名的原因,就是因为连年的战争和大国之间互相的争斗。战争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有一次,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当时齐国的军师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做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

庞涓行军三日,看到齐国军队中的灶越来越少,就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又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

孙膑使用的信息战,就是利用魏国人日常观念中“齐国军队胆小怯懦”的常识做文章,一边减少军营中的灶,一边增加军队数量,让己方的军事实力超过对方,然后进行伏击。而魏国的将军庞涓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过于相信自己所知道的常识,认为齐国军队真的军心涣散逃亡过半了。一方面是孙膑准确掌握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另一方面是庞涓茫然无知,最终的结果也正是孙膑技高一筹,把魏国军队杀得片甲不留。他们之间的博弈树如图所示:

不可能有永远封闭的信息环境,因此,只有在对手不敏感的地方做好伪装工作,才能占据信息战中的制高点。

这种利用对方不敏感的信息来蒙蔽对手的做法,不但可以用于进攻,也可以用于防守和撤退。在《三国演义》的第一百回中,就有一个诸葛亮减兵添灶的故事。

当时,诸葛亮得胜收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至军中交割。苟安好酒,路上延误了时间,超过限期十日。诸葛亮按照军法,对他杖责八十。苟安受刑之后心中怀恨,连夜引亲随五六骑径奔魏寨投降。司马懿吩咐他回成都布散流言,说诸葛亮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称帝,好让后主刘禅召回诸葛亮。苟安按照司马懿的计策,回成都见了宦官,布散流言,说诸葛亮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宦官闻知后马上告诉给后主,后主下诏宣诸葛亮班师回朝。使者星夜召诸葛亮回师,诸葛亮当时知道这是敌军所用的离间计策,仰天长叹:“主上年幼,必有佞臣在侧!吾正欲建功,何故取回?我如不回,是欺主矣。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于是只能安排撤军事宜。

《三国演义》里面对诸葛亮安排撤军的计策进行了详细记述:

姜维问曰:“若大军退,司马懿乘势掩杀,当复如何?”孔明曰:“吾今退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假如营内一千兵,却掘二千灶,明日掘三千灶,后日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杨仪曰:“昔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之法而取胜;今丞相退兵,何故增灶?”孔明曰:“司马懿善能用兵,知吾兵退,必然追赶;心中疑吾有伏兵,定于旧营内数灶;见每日增灶,兵又不知退与不退,则疑而不敢追。吾徐徐而退,自无损兵之患。”遂传令退军。

司马懿只待蜀兵退时,一齐掩杀。正踌躇间,忽报蜀寨空虚,人马皆去。懿因孔明多谋,不敢轻追,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仍回本寨;次日,又教军士赶到那个营内,查点灶数。回报说:“这营内之灶,比前又增一分。”司马懿谓诸将曰:“吾料孔明多谋,今果添兵增灶,吾若追之,必中其计;不如且退,再作良图。”于是回军不追。孔明不折一人,望成都而去。次后,川口的土著居民来报司马懿,说孔明退兵之时,未见添兵,只见增灶。懿仰天长叹曰:“孔明效虞诩之法,瞒过吾也!其谋略吾不如之!”遂引大军还洛阳。

孙膑擒庞涓,用的是添兵减灶之法。但诸葛亮并没有简单的模仿,而是使用相反的方式,用减兵添灶之法,骗过司马懿。得以全军退回到汉中,使“蜀兵不曾折了一人”。诸葛亮所利用的是司马懿对自己这种“添灶”行为的猜测。他知道司马懿平生十分多疑,所以就利用这一点,故布疑阵,让司马懿畏首畏尾,错失了战机,而他却能从容地调动军队顺利撤回。

皮包公司的学问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如何利用信息这一变量,隐藏自己的弱点。限制对方的优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策略。而利用信息做文章进行博弈的时候,不但要对信息进行控制和保密。更要利用信息给对方造成混乱,虚虚实实,变化无穷。说到底,这就是一种心理战术,在己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一些真实存在的弱点。正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所以说。进行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时侯,打心理战,就像现代社会的皮包公司进行天花乱坠的宣传一样,都是为了迷惑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虚者虚之”的策略,用真实信息去引诱对手并且利用对手的疑虑误导对手的做法,正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空城计”。实际上,空城计并非创始自三国时代的诸葛亮,而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投入使用并且在此后的历史上批量生产了。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宰相)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军。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难。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一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排。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一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旌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旌旗照旧飘扬。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旌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们,急忙撤兵了。”

所谓“空城计”,不一定非要在城内才使用,而是要掌握这一博弈技巧的核心精神,就是让对方摸不透自己的实力,对己方的信息不了解,最好是作出错误的判断,以便己方打出信息牌,干扰对方,然后趁乱施展自己的计谋。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定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绝不敢轻易进攻。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李广的百余骑得以安全返回大营。

李广的做法,就是空城计中的精髓——皮包公司策略。

本来自己一无所有,但是要摆出气度非凡、出手阔绰的样子,让对手摸不清自己的底细,并且在对手迷惑的时候,作出种种干扰,让对手陷入一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困境,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自己的计划。

同类推荐
  • 保持积极心态(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保持积极心态(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他的心态如何。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前者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后者则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而只有积极的心态才是成功者的法宝。两个具有不同心态的人从牢房的窗口同时向外望着:一个人看到的是暗夜和天空中的乌云。
  • 怕什么前途未知,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怕什么前途未知,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每个人都会经历自我挣扎的成长黑暗期,我也曾像你一样迷惘。但我们不要失望,我们不要丢掉那颗永远敢期待、永远敢拼搏、始终对一无所知的未来满腔热忱的少女心。管这世界拿多少妖魔鬼怪在我们面前示威,我们将披荆斩棘,发光如星,一路高歌,一路昂扬。直到我们找到最重要的那扇门,然后打开自己。
  • 办事的艺术全集

    办事的艺术全集

    本书既是一本办事的艺术集萃,也是一本蕴涵处世真谛的哲理书。全书从办事的心态、办事的形象仪表、办事的尺度和分寸、利用关系网办事、办事语言的运用、送礼和宴请,以及求人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何寻求领导、同事、下属、朋友、同学、亲戚、同乡、邻居、名人、客户帮助办事等角度出发,借鉴和汲取了我国古代处世智慧的精华,结合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和规律,理论与实践并重,配以生动的案例,全面阐述了种种办事的方法、手段、技巧。
  •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主宰人生。人的性格渗透于行为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学习、恋爱、婚姻、家庭……甚至人的健康都受到性格的巨大影响。性格左右着人的思维,影响着人的行为甚至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性格本身没有好坏,关键看你如何运用它,倘若你能很好地利用性格中的优势,性格就能为你服务;否则,性格就会阻碍你成功。本书不仅让读者认识到性格的重要性,而且详细阐释了如何发挥性格优势,摒弃性格弱点,从而创造辉煌的人生。
  •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

    2008年,在抗击冰冻雪灾中,有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有爱就有感动,感动是一种责任!”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感恩是一种爱,是一种对爱的追求、对善的坚守;感恩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责任的执著。 本书通过对感恩与责任精神的深入解读,探究了现代企业员工职业精神缺失的根源,为现代企业重塑商业伦理,完善员工职业培训,实施心本管理,塑造企业新主人翁精神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热门推荐
  • 淞故述

    淞故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家斗:第一夫人(完结)

    家斗:第一夫人(完结)

    《家斗:第一夫人》———郁琏城,郁家嫡出长女,在怯懦胆小的外表下,却拥有绝色之姿、倾城之貌。穆以琛,穆家嫡出之子,美若天神,俊逸若仙,万千女性心目中的理想对象,无数男人妒忌的情敌。一道圣旨临门,她的二妹郁无暇死活都不肯嫁,郁家人舍不得深得他们宠爱且如花似玉的二女儿,便应了她的要求从中擀旋,让身为郁家大小姐的她嫁给拥有天下第一美男之称却名声狼藉的穆家三少爷。面对相公的冷落,小妾的嘲讽,婆婆的刁难,小叔的调戏,小姑的蛮横,她都应对自如,安身在淡然清幽之处。她冷心,他冷情,同样冷傲的两人相处在一个屋檐下,是谁先厌倦了对峙?又是谁先习惯了守候?场景一:“好,我嫁!你们可以出去了,我需要静养。”郁琏城说得风轻云淡,却让在场的人震惊不已。在别人眼里,她是个沉静得没有存在感的人,却做出了如此激烈的举动,深夜冒着暴雨跪在院子外,只为求郁家人收回成命,千辛万苦救醒过来却扔出这样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场景二:“郎无情,妾无意。咱们井水不犯河水,两不相侵。”洞房花烛夜,面对匆匆而来给予她警告后,便到与她一同娶进门的小妾闺房留宿的相公,她忍着困倦之意,与他约法三章。新婚之夜,她独守空房,却乐得自在。翌日,面对蜚言流语,也仅是唇角划过一抹淡然的冷笑。场景三:“相公,有时间不如多关心关心妹妹。”每当他心生念想的时候,她总是毫不留情的泼下一盆冷水,提醒着他不要忘记自己承诺。他进一步,她就退十步。他发现愈是接近就愈是看不清猜不透她,看似淡然温和的她,却倔强且拒人于千里之外。场景四:“我穆以琛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即使她的心在天际,也要任性的将她锁在身边,直到她将心交给他便是。
  •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真正的冒险

    真正的冒险

    受到不明原因影响,桐人与优纪来到了未知的世界。在寻找同伴和归路的途中,二人结识了欧拉丽的冒险者贝尔·克朗尼、女神赫斯缇雅、和来自另一个地球的料理人幸平创真。为了弄清楚这混乱的一切,他们决定进入迷宫深处寻求答案……真正的冒险,就此开始。参与作品:《刀剑神域》、《在地下城寻求邂逅是否搞错了什么》、《食戟之灵》、「本作交流群:783131728(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

    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

    新书【返祖之末世生存游戏】土匪横行,执掌国度。朝府衰败,民不聊生。穿越土匪大陆,建立超级军团,一生戎马,铁骨铮铮,掀起一片腥风血雨。“我即为战争之主,亦是人类艰难生存的信仰。”战争残酷无情,唯有血与死的存在,攀登峥嵘之巅。满腔热血,抛身于战火之中,用血液捍卫信仰。以战死沙场,为荣誉,信仰。——血龙军团:851407996
  • The Perpetuation of Living Beings

    The Perpetuation of Living Bei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个爱情小故事

    十个爱情小故事

    这本书讲了许多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是一个女主角从幼稚到成熟。她们的非凡人生,到最后却是最虐心的结局。爱情是多少人舍弃一切都想要得到的?可是得到了,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痛。在一次次的跌倒中爬起,在一次次绝境中重生。她们有着不同的人生,却有着同样的爱情。
  • 农耕末世

    农耕末世

    戏说多年的末世终是众口成谶,一道刺目的曙光拉开了全球进化的序幕。这一次,老天爷为众生打开了大门,却独独关上了人类的那扇,这是一个连树都可能吃人的世界。幸运的是,张昱家族传承多年的玉坠,为他一脚踹开了另一扇门……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