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0600000009

第9章 名人轶事篇(2)

拉索是一个保守的作曲家吗?

提及意大利作曲家拉索,一般的音乐爱好者非常熟悉他的无伴奏合唱曲《回声》,可是拉索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并非是以此曲奠定的。拉索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佛莱芒乐派的传统在这位高大人物身上达到了顶峰,意大利人称他为世界性的人物,他的艺术成就是一个半世纪佛莱芒复调音乐的顶点。它们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成就的神韵和光辉。在他的墓碑铭文上写的是:“这里安卧着拉索,他使困乏的世界清醒,世界的不谐和在他的和声中运动着。”

奥兰多·迪·拉索(1532~1594年)出生在比利时的蒙斯(当时是法属尼德兰地区),他的名字以多种形式出现,其音乐生涯从孩提时代便开始了,作为当地尼古拉教堂合唱团的男孩。他的嗓音非常优美。正是由于他的音乐天赋,以致后来被一个到处搜寻年轻音乐家的意大利贵族拐走了。他被弄到西西里总督府,服务于贡扎加的费迪南公爵,在最初的音乐经历中,他漫游意大利艺术胜地,从曼杜瓦到米兰,从那不勒斯到帕勒莫;21岁时便成了享有“罗马和世上所有教堂之母”之称的圣约翰·拉特兰教堂的合唱团领班。1554年,他从意大利来到安特卫普,在那里出版了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安特卫普圣歌篇》,这是一本著名的17首无伴奏圣歌集。不久拉索又有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位保护人,即巴伐利亚的阿尔伯特公爵,从此拉索到了慕尼黑的宫廷,这位公爵大人使他名声鹊起。拉索的声誉从此传遍欧洲。拉索的黄金时代自此开始了。他从一个乡下人成为一个有地位的上等人乃至贵族。他在巴伐利亚宫廷娶了一位贵族小姐,他们的4个儿子后来都成了音乐家。他死后,儿子们出版了他的歌集《音乐大全》,因而,在音乐史上,拉索较之后来的李斯特,在事业和生活上要春风得意得多。

关于拉索的创作原则和创作风格,音乐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权威的《新格罗夫音乐及音乐家辞典》认为拉索同帕勒斯特里纳一样,是一位保守的音乐家。研究文艺复兴音乐史的专家霍尔德·布朗的观点正相反。还有些人认为他两种风格兼而有之,或者说他完全超越了纯宗教音乐的创作原则。

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如果把拉索同帕勒斯特里纳作一个比较的话,两人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在音乐创作上都有着无穷的天赋和天衣无缝的技巧,并且都醉心于使用这种技巧和创作原则;也许是他们的地位决定了其创作上的保守,他们的许多风格相同,如频繁地使用三度跳和以一度来解决装饰音等。另外,二人的作品主要是圣乐,帕勒斯特里纳的作品是清一色的圣乐,拉索尽管周游列国,但一生留下的作品如52首弥撒曲、100首圣母颂以及1200首经文歌等,大都也是圣乐作品,仅从这方面而言,他是保守的作曲家就能令一般的音乐爱好者信服。然而专门研究文艺复兴音乐史的人则更多地从其创作风格方面理解这一观点。

许多持相反观点的人,认为拉索不是一个保守的音乐家。在许多方面,拉索与帕勒斯特里纳是不同的,二人同样可做一个比较:在当时法属尼兰德出生、在意大利受音乐教育而在德意志创作的拉索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人物。而帕勒斯特里纳“足不出户”,一生几乎未曾离开过罗马甚至罗马的教堂;后者的音乐集中体现了天主教音乐的风格,他本人是反宗教改革派音乐家的典范,然而拉索的艺术包罗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各种风格特点,如法国的香颂歌曲的优雅和技巧,意大利牧歌的美感及德国音乐的深刻和细腻。在对生活的感受方面,拉索甚至超过同代的佛莱芒大画家皮埃特·勃鲁盖尔,其音乐色彩辉煌,充满激情,某些动人的世俗歌曲中的歌词即便“对今日音乐厅而言,色情味也太重”,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的潮流。在创作法则上,帕勒斯特里纳严格遵循传统的天主教会倡导的法则,拉索则更多地采取“新艺术”创作原则,如导音的使用等。从许多方面看,拉索并非是保守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反映了一个新时代,充溢着浪漫主义的气息,《不列颠百科全书》亦持这一观点。

还有的认为,从时代而言,纵观整个音乐史,拉索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作曲家,他不反对传统的音乐却创作了违背传统的世俗音乐;他并不醉心于“新艺术”理论、不与新音乐流派合流却制作了超越时代的作品。有关资料证实:拉索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但他并没有反宗教改革的热情。仅凭这一点,就反映了他对于圣乐创作立场的不坚定性。生活在反宗教改革时代的拉索正处于他才华横溢、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他不仅没有反宗教改革的热情,相反还受到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新思想的影响,如他的作品有的表达了对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赞赏。在新教中心罗切尔(胡格诺教中心)、伦敦和海德堡,出版的拉索的音乐作品很合新教派的口味,它们在英格兰备受欢迎;他的香颂歌曲为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引用(在第二幕)。由于阿尔伯特公爵过分宠爱他,所以这些有违天主教圣乐原则的作品才得以出版流行;当老公爵死后,新的保护人尽管也很欣赏拉索的才华,但却反对他超越的立场,所以拉索渐渐失宠。拉索是一位天主教作曲家,创作的圣乐是其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但他的音乐风格特别是俗乐却受到新时代的影响,反过来,它们也影响着整个时代。他进入宫廷和教堂后创作了不少不朽杰作,这些作品冲出了封闭的教堂;可以说这位“音乐王子”是那个时代作曲家的典范,但他又超越了那个时代。

在拉索身上还有很多很多的谜,这些谜同对拉索是否是保守作曲家争论一样让世人迷惑不解。

《第十交响乐》是贝多芬创作的吗?

凡欣赏过贝多芬作品的人,无不为他那优雅的奏鸣曲所陶醉,为他那巨人般的交响乐所震撼。贝多芬作品的中心思想是交响性的。1800年4月2日演奏的《第一交响乐》被认为“在某些技术方面虽同18世纪的交响乐风格有密切关系,……但每一乐章都是独创的,处处都潜伏着(伟大的)贝多芬的因素”。1802年创作的《第二交响乐》比《第一交响乐》更有气魄,显示出清明恬静、胸襟宽广的意境。同年创作的《第三交响乐》,又名《英雄交响乐》,被认为是“新思想的缩影,是文艺中不可思议的伟绩之一,是一个作曲家在交响乐的历史和一般音乐史上迈出的最伟大的一步”。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一文中赞叹它是巨大的迷宫,深密的丛林,剧烈的对照,不但是音乐史上划时代的建筑,亦且是空前绝后的“史诗”。1806年创作的《第四交响乐》是贝多芬和勃仑斯维克订婚的一年,在这件可爱的作品中。泄露了他爱情的欢欣。《第五交响乐》,人称《命运交响乐》,它写了整整3年,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它永远是交响逻辑的完美的典范。在全部交响乐中,这是结构最谨严,部分最均衡,内容最凝练的一阕。《第六交响乐》创作于1807~1808年,又名《田园交响乐》。这是一部真正的古典交响乐。这阕献给大自然的颂歌,以深邃的平和、恬静的节奏、平稳的转调,使听者充满了语言难以形容的安谧和清香。第七、第八交响乐创作于1812年,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以奔腾兴奋的气氛表现了酒神节大规模的欢乐场面;后者似乎是一篇幽默的小品文,“像儿童一般,他作着音响的游戏”,仿佛是对交响乐的嘲弄。1823年,也就是创作完《第八交响乐》的11年之后,贝多芬推出了《第九交响乐》,音乐史家把这阕公认为是贝多芬将他过去在音乐方面成就的一个综合。

音乐天才贝多芬贝多芬是否写过《第十交响乐》,这一直是萦绕在音乐史家们心中的一个谜。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一书曾经记述,贝多芬在1824年9月17日致苏脱兄弟信中这样写道:“艺术之神还不愿死亡把我带走;因为我还负欠甚多!在我出发去天国之前,必得把精灵启示我而要完成的东西留给后人,我觉得我才开始写了几个音符。”他的未来计划中有《第十交响乐》。1827年3月18日他在写给其秘书莫希尔斯的信中说:“初稿全部写成的一部交响乐和一支前奏曲放在我的书桌上。”但这部初稿一直未被发现。朗格倾向于认为贝多芬并未写《第十交响乐》,因为在创作《庄严弥撒曲》和《第九交响乐》时。他已开始认识到自己已经达到大型音乐结构的极限。他以前所耕耘的一切音乐体裁的领域都已达到它们的终点,他的攻城槌已经没有冲击的对象了。

1988年10月8日,在伦敦举行的音乐会上奏出的贝多芬《第十交响乐》,这首全曲只有14分钟的交响乐,轰动了世界。这是谁的发现,抑或是后人的伪作,这是首次听到这阕交响乐听众的第一个反应。苏格兰音乐家巴里·库珀极度兴奋地挥着乐谱告诉记者:“你们瞧,一切都是真正属于贝多芬的。我惟一的功劳就是辨认了这些谱表。我把它作了调整和补充,就像贝多芬本来就会这样做的那样。在这方面我是很在行的。因为我是一名音乐学教授”。早在1983年,34岁的库珀正准备写一本题为《贝多芬的创作过程》的著作,他在柏林钻进了普鲁士文物国家图书馆,他非常艰难地辨认了贝多芬乱涂乱写的音符。有一页纸上标明是“交响乐”,其他一些纸片是奏鸣曲和四重奏的初稿,某些主调就在那几张谱表上。这位音乐家称自己“在可以辨认的一堆杂乱的字迹中。我能分辨出这是有目的、有步骤地写下的《第十交响乐》的谱表”。

库珀的见解是可以找到根据的。贝多芬在1818年笔记上曾写道:“用Andante写的Cantigue——用古音阶写的宗教歌,或是用独立的形式,或是作为一支追逸曲的引子。这部交响乐的特点是引进歌唱。或者用在终局,或从Adagio起就插入。乐队中小提琴……等都当特别加强最后几段的力量。歌唱开始时一个一个地,或在最后几段中复唱Adagio——Adagio的歌词用一个希腊神话或宗教颂歌,Allegro则用酒神庆祝的形式。”罗曼·罗兰由此推论,以合唱终局的计划是预备用在第十而非第九交响乐的。后来贝多芬又说要在《第十交响乐》中,把现代世界和古代世界调和起来,像歌德在第二部《浮士德》中所尝试的。晚年贝多芬十分孤独,病魔缠身。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从伦敦赠送给他100英镑作为医药费,贝多芬告诉爱乐乐团,为了感谢,他将把《第十交响乐》奉献给他。这是当时为感谢对艺术事业资助者的一种传统办法。自1822年以来,贝多芬由于要给维也纳宫廷写三重奏和四重奏而一直未能完成,但他一直没有间断过第十交响乐的构思。据贝多芬的一位音乐家密友赫尔茨说,他曾听过钢琴弹奏《第十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降E大调的序曲非常柔和,然后是C小调有力快板”。这和巴里·库珀找到的谱表的片断确实是完全吻合的。

关于《第十交响乐》的归属之谜在真相大白之前,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着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天才给我们创造的音乐盛宴。

“月光奏鸣曲”究竟从何而得名?

每当从收音机中或钢琴上传来那轻柔、飘渺的“月光奏鸣曲”的美妙旋律时,许多音乐爱好者的眼前便会浮现出“碧天如水夜云轻”、“天街夜色凉如水”等诗般幽美的夜景;特别在夜深人静之时聆听,更会产生这般感觉。但是听者中恐怕还有不少人并不知道,贝多芬的这首著名钢琴曲,原来并没有“月光”这个标题,它的正式名字应该是“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那么,究竟是何人,又为何加上了这样一个美妙的标题呢?

说法是很多的。其中,流传得最为广泛的一个是:某晚,贝多芬在莱茵河畔的某一小镇散步,听到一间破旧房子中有人正在弹奏着自己所写的一首曲子,还听到弹奏者(一位女子)边弹边与另一人叹息着自己因无力购买音乐会的门票去聆听贝多芬本人的演奏而深感惋惜……贝多芬大受感动,便推门而入,走到钢琴前为他们——一个鞋匠与他的盲妹妹弹奏了刚才的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他余情未尽,便又即兴弹起了一首新曲。这时正好月光如水,照得满屋皆白。贝多芬的乐曲也就照着此情此景驰骋了起来。弹完后,他飞奔回住所,连夜把刚才即兴所弹之曲记录、整理了出来,便为“月光奏鸣曲”。这一故事现在几乎传遍了全世界,甚至许多国家(其中也包括我国)的小学语文课本都把它收作了课文。

另一略为相似的传说是:某晚,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的林中散步,偶过一贵族别墅,便信步走进想作片刻休息。谁知里面正在举行盛大歌舞晚会。人们发现了贝多芬后便一致盛情邀请他即席演奏。贝多芬慨然允诺。这时,皎洁的月光照入大厅,贝多芬和钢琴沐浴在这银光之中,音乐家因此而灵感大发,即兴弹奏了一首美妙的乐曲。回去后加以整理,便写出了“月光奏鸣曲”。某位名画家还根据此事画成了一幅油画,在世界上也很闻名。

同类推荐
  • THE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 (英文朗读版)

    THE VOYAGE OF THE DAWN TREADER (英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都曾表示自己深受C·S·刘易斯作品的影响。随着《纳尼亚传奇》系列故事改编成电影,全世界更多观众和读者开始认识这部不朽的作品。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纳尼亚冒险故事中,这绝对是你一生难忘的神奇旅程……
  • 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

    本书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很多人自然地把它当作歌德的传记来阅读;但是我认为,它更加直接和突出地显现出了歌德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思想,所以还可以称得上是“歌德的谈话录”——就如《论语》体现着孔子的博大思想,以“谈话”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方面地体现“作者”(在这里,真正的作者应该是歌德了)思想,不受时空体式的限制,没有逻辑思维的束缚,是作者精神面貌的直接呈现,也是我们来阅读歌德、理解歌德的最贴近的一扇窗户。
  • 包小龙大方块历险记1:齐格威的家庭作业

    包小龙大方块历险记1:齐格威的家庭作业

    《包小龙大方块历险记1:齐格威的家庭作业(冒险小王子升级版)》内容简介:为了寻打有神秘力量的深海蓝宝石,小龙,萌萌,阿诺掉进了冒着浓烟,喷着炽热浆的火山口,等醒来后,他们看到了美轮美奂的宫殿遇到了匪夷所思的人鱼族,为了拯救鱼族的国家。他们前往深海沟中,途中遇到了巨,凶残的章鱼,在章鱼巨大的身躯前显得渺小的他们,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这一危机呢?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本书对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进行精编精选,用符合小学生的语言进行重新编写,配以精美的图片、通俗易懂的注解,方便家长和老师教给孩子阅读,让孩子学习语言、文字同时,感受古典文化的精髓,是一本的儿童读物。
  • 绿野仙踪:美丽女巫

    绿野仙踪:美丽女巫

    奥兹玛公主通过格琳达的《奇录大全》发现,在奥兹国一个偏僻角落,平头人和斯基泽人将要开战,于是她决定去做调解,维护奥兹国的安宁。她和多萝茜一起赶到那里,可是双方的首领都不听劝阻,执意要拼个你死我活。结果,苏迪克将库夷欧变成了一只钻石天鹅,多萝茜和奥兹玛也被困在了库夷欧用魔法沉入水中的玻璃圆顶屋里。格琳达通过她的魔法书知道了这一切,立即召集绿宝石城里的顾问团,成功营救了奥兹玛和多萝茜。
热门推荐
  • 娱乐新贵

    娱乐新贵

    (本书是一个叙事文,没有各种装逼打脸,有的只是好音乐,好电影的推荐,若是书友们想要更刺激的文章,这本书中真的没有,敬告书友,谢谢支持!)林峯(fēng),电影学院毕业生,在浮世繁华的城市里艰难谋生,意外触电身亡灵魂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在使自己接受现实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所能走出深渊,因为这一时空他靠制作盗版碟为生,为扭转这见不得光的事业,两世为人的他利用自己溶合之后的记忆,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娱乐时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古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汉魏六朝诗上承先秦,下启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汉诗、汉乐府民歌,有古诗十九首、曹操、曹植、蔡文姬、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等大家名作,也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优秀乐府民歌,《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古诗三百首》内容精彩纷呈,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全貌。古诗风格有质朴与瑰奇之别。但在直抒胸臆、自然成文上,则精神相通,从而将对声文辞采的追求与对自然情性的崇高统一起来,为唐人完成古今体分流,臻于“格高而律清”的艺术胜境,作好了准备。
  • 追问与守望

    追问与守望

    本书是新华社高级记者李钧德从事新闻采编工作20年来的代表作品集。书中的大部分作品,既是他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种种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也是他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对文明、民主、公平的现代化社会的追问和守望。作者擅长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和调研,20年来,他立足中原沃土,以一名新华社记者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自己手中的笔,纪录下了中国社会转型和变革时期人们对文明、民主、法治和真善美的呼唤。为不平追问,为正义呐喊,为社会守望,是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其中部分作品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 致我和你的103天
  • 天史

    天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彼时守望晴天

    彼时守望晴天

    一个瓶子,让洛夕改变了安定的生活。“我我我我,魂穿了!”从此,她开始进入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挽救破碎的心、拯救绝望的梦、化解深渊中的仇恨……还认识了一个帮助她的骚年—肖白。洛夕对肖白一无所知,却在初见那刻潸然泪下。对不起,如果有天我认出了你,哪怕你已老得说不出话了,我也会陪你到白头的,如果是晴天的话……
  • 神魔临世之天羽门

    神魔临世之天羽门

    在混沌的宇宙中,有一支强大的种族“神族!”他们坚守岗位,保护着一个又一个宇宙,然而却因为战神的化魔,“土崩瓦解!”他亲手杀害了至亲之人,他的父亲还有他的弟弟,然而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最爱的妻子也将焚灭,他又该如何救活他的妻子?犯了滔天罪孽的他,该如何重新振作起来,再一次保护这最后的一片宇宙?还是继续成魔毁掉这最后的乐土!宇宙岌岌可危!人类又当如何!
  • 我在时尚界搬砖

    我在时尚界搬砖

    从四无青年到时尚新锐?从职场小白到神仙企划?给别人搬砖or拥有自己的品牌?不关心设计的商品企划师,不是好的创始人!沪漂女青年郑绾绾的辛酸苦辣升级史,等你来捧场!
  • 万千繁星只为你

    万千繁星只为你

    他和她本应该是青梅竹马,可是在她三岁那年,他出国了。13年后,他从国外回来,去到他家时得知了一个噩耗,原来在他走的那天下午,她被仇家绑架并发生了车祸,醒来后却失忆了,她的家人们商量之后决定带她去到一个平凡的小城市度过一个平凡而又快乐的童年生活。几个月后,他又重新出现在她的身边,并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他在和她相处的过程中,他发现她的性格非常的多变,从此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