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9600000003

第3章 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形成发展(1)

§§§第一节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目标的确立

1879年1月5日,《芝加哥论坛报》通讯员采访马克思时,这样描绘当时的马克思:“当他谈到他所喜爱的题目——社会主义的时候,他并不是像人们常常描写他的那样慷慨激昂地大谈一通,而是严肃地和充满信心地详细讲述他的‘解放人类’的乌托邦计划。他的这种严肃态度和信心说明他坚信自己的理论纵使在本世纪不能实现至少在下个世纪也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08页。撇开“乌托邦”这个成见或偏见之外,这个通讯员对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的概括还是很到位的,这种理论概括应该是得到了马克思的认可。可见,人类的幸福、人类的解放就是马克思进行理论研究和进行革命实践活动的总问题。马克思为此践行了终生,践行活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而亲自参加了革命实践活动;二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而进行了毕生的理论实践活动探索。

把为人类谋幸福作为终身奋斗目标,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确立了,他那时就把个人的人生完美与全人类的幸福看成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他认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应选择为全人类的幸福进行劳动的职业,个人人生才会完美,他在为1835年8月中学毕业考试而写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阐明了这些观点:“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为这样的职业而奋斗乃至献身,个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7页。这种理想体现了“德国启蒙运动和古典时期人道主义者的理想观念——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相互依赖的人群共同体的全面发展”,这与他在中学受到了典型而纯粹的人道主义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英]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卡尔·马克思传》第3版,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9页。

虽然马克思很早就树立起为人类谋幸福的远大志向,但对如何践行这一点,却是经历了相当艰辛的探索才逐渐明朗的。大学时期,马克思作为年轻人的奔放狂热和理想主义情结一直延续到1837年11月。马克思在1837年11月《给父亲的信》中袒露了他的思想变化。首先是从法学转向哲学。“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3页。,尽管哲学刚开始可能是作为法学研究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来进行学习的,但随着对哲学的深入学习和了解,马克思却被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深深地吸引着。此时的马克思经历了从康德、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这一与德国哲学本身同样的发展过程[英]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卡尔·马克思传》第3版,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3页。,完成了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到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转变。他在信里写道:“帷幕降下来了,我最神圣的东西已经毁了,必须把新的神安置进去。我从理想主义,——顺便提一提,我曾拿它同康德和费希特的理想主义比较,并从其中吸取营养,——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如果说神先前是超凡尘世的,那么现在它们已经成为尘世的中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4—15页。实现这种转变,对苦苦探索的马克思来说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情,从他急于向父亲表明自己的心路历程中就可以看出来:“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时机,它好像是表示过去一段时期结束的界标,但同时又指出生活的新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页。在艰辛的探索过程中,马克思豁然开朗之情溢于言表。从马克思的表白中还可知,他已经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从现实出发研究思想的原则。这一阶段,马克思是在追求理性自由、精神自由,这是与当时的普鲁士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

§§§第二节追求政治自由和政治解放

当时的德国正面临着批判宗教和封建专制制度争取实现政治自由和解放的历史任务。作为大学生,马克思刚开始是以哲学批判的方式从事着批判现实的活动,其批判成果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上。伊壁鸠鲁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启蒙者和公开反对信仰上帝的人。马克思为其辩护,并宣称自己信奉无神论,这等于就是向“基督教的”普鲁士国家和封建专制制度宣战。[德]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马克思传》,易廷镇、侯焕良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3页。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的哲学原理是“自我意识的绝对性和自由”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41页。,由于这符合马克思当时的信念和追求,因此他对此赞赏有加。尽管马克思对这种自由的理解仅限于理性、精神方面,但他已超越了黑格尔的立场。与大多数信奉自由主义、拥护资产阶级和有产市民阶级利益的青年黑格尔分子不同,他要做人间的“普罗米修斯”,他坚定地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毅然为全人类的利益而进行斗争,而绝不为资产阶级利益效劳。[德]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马克思传》,易廷镇、侯焕良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4页。

随着德国资产阶级在政治利益上的不断诉求,以及由此引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德国的封建势力加强了反动统治。大学毕业之后,事态的发展迫使马克思放弃了谋求大学教师一职的念头。意识形态领域成了反封建的进步势力和封建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马克思毅然投身到这场政治斗争之中。1842年1月中至2月初,马克思写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揭露了普鲁士政府检查令这种假自由主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他辛辣地写道:“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欢乐、光明,但你们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唯一合法的表现形式,精神只准披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自然界却没有一枝黑色的花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7页。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检查令的丑恶嘴脸——只有符合普鲁士专制需要的言论,才是唯一合法的。检查令之所以侵犯了人的精神自由、新闻出版自由,其罪恶的根源就在于当前制度的专制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5页。,因此,书报检查制度应当予以废除,“治疗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因为这种制度本身是一无用处的,可是它却比人还要威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31页。马克思的这篇文章自然也成了检查令的牺牲品。

马克思在随后4月份写的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议会记录的辩论》中进一步认为“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94页。马克思既谴责了诸侯贵族对出版自由的敌视,又反对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赞扬农民代表的发言,同时揭露了莱茵省议会和人民代议制的对立,批判了省议会反人民的性质——它捍卫的是地主贵族的特权和利益。最后他呐喊道:我们不仅要用矛头还要用斧子去为自由而战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96页。此时的马克思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只是一个反封建的斗士。问题是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当时马克思的答案是:哪里的法律成为真正的法律,就真正地实现了人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72页。法律规范是“人的行为本身必备的规律,是人的生活的自觉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72页。什么是真正的法律?马克思说:“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性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71页。这样的法律规范所赋予的自由就具有普遍的、理性的意义,而不包含任何个人的任性的性质。可见,他追求的是一种普遍无差别的精神自由。

1842年10月马克思写了评论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第三篇文章《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他开始为劳苦群众的物质利益进行辩护,尽管这种辩护还存在着思辨哲学的局限陈先达:《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3页。,但自从他确立了物质利益原则之后,这个原则就成为后来的理论斗争和政治斗争所一贯坚持的、最为根本的原则。马克思也由此从纯理论领域经由政治领域再转向经济生活领域。“一旦接触到现实的、直接的物质利益问题,马克思的唯心主义观点同客观现实的冲突就会明朗化、尖锐化,这样就迫使他探索、思考,从而在这个决定性的问题上取得了初步的突破。”陈先达:《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0页。马克思后来自己也坦承了这一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1842-1843年间作为《莱茵报》编辑的他第一次遇到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是促使他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同时,这也是令他感到非常“苦恼的疑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2页。恩格斯也曾回忆说:“我曾不止一次地听到马克思说,正是他对林木盗窃法和摩塞尔河地区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并从而走向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46页。研究政治经济学之后很快就走向了共产主义,并且在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马克思就发现了唯物史观最基本的内容。

1843至1844年是马克思思想转折的关键时期,他的思想变化不是一次性地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变化:一是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二是由唯物主义向实践唯物主义的转变。尽管从理性实践活动转向现实的物质生活领域对马克思思想的根本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没有对黑格尔哲学观和方法论上的根本颠倒,马克思就不可能实现由唯心主义向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根本转变。早在1841年,马克思就阅读了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但那时,马克思并没有完成向唯物主义的转变。对马克思产生根本性影响的是1843年2月费尔巴哈发表的《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正是这时的费尔巴哈使马克思实现了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颠倒。一开始是“唯物”地颠倒,后来则是“实践”地颠倒,即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一旦马克思运用用脚着地的黑格尔的方法从现实生活、经济生活维度去思考国家和法的本质时,就得出了与黑格尔截然相反的结论。“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12页。

在马克思看来,进行理论批判是当前的首要任务。1843年5月,他在《德法年鉴》的书信中提出:“我们的任务是要揭露旧世界,并为建立一个新世界而积极工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14页。但对如何建立自由的世界,以及什么是真正属于人的新世界,马克思是不太清楚的,他说:“虽然对于‘从何处来’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疑问,但是对于‘往何处去’这个问题却很糊涂。姑且不谈普遍地存在于各种改革家的观念中的那种混乱状态,就是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也都不得不承认他对未来没有明确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15—416页。这个问题只有到了科学地揭示出人的本质的时候,才有可能加以解决。人的本质的揭示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完成的。尽管当时马克思对此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仍然沿着中学时代确立的总目标进行艰苦探索。

同类推荐
  • 聚焦中国改革

    聚焦中国改革

    本书立足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蓝本,重点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决定》内涵、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本书直击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堕落,揭露整个晚清社会的溃败。晚清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充斥着太多的肮脏、卑鄙、龌龊与争斗。晚清官场也是一个政治智慧与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说官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在这样非典型的政治生态中生存下来并攫取话语权的呢?《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从“谋官路径”、“做官秘诀”、“保官之道”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晚清政治运作、政治智慧和官场潜规则,也揭示了晚清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实为当下政治的殷鉴。"
  •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站在事实的角度为读者详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成为“美国第一智库”的原因。除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史之外,还分析了兰德公司的发展趋势,使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有更多的体会。
  • 立政德:党员干部从政第一课

    立政德:党员干部从政第一课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探讨了领导干部要常修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慎独、慎初、慎微、慎欲等问题,采用史论结合的形式,在讲述政德重要性的基础上,明确了政德的科学内涵和践行路径,同时中运用古今案例和领导人的故事,极具哲思,有醍醐灌顶之功效,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素质的实用精进指南。
  • 施米特文集:合法性与正当性

    施米特文集:合法性与正当性

    《合法性与正当性》收入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三种:《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合法性与正当性》、《从囹圄中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主题围绕施米特作为宪法学家的思考与命运。《当今议会制的思想史状况》尖锐提出议会民主制的法理学和政治学困难,既立足于现实政治问题,又具有思想史视野。《合法性与正当性》为宪法学和政治学的经典文献,是施米特在魏玛宪政危机关头书写的法学名作,堪称挽救魏玛民国宪政的“绝望尝试”,明确主张对反魏玛宪法的政党(纳粹)实行党禁。然而战后,施米特却吊诡地被贴上“第三帝国桂冠法学家”的标签,1945年被盟军当局拘押近两年。其间,施米特写作六篇随笔,结集为《从囹圄中获救:1945—1947年间的体验》出版,篇幅虽小,但在施米特研究中征引率却很高,因为从中可以看到施米特因欧洲法学传统的彻底崩溃而深感无奈。
热门推荐
  • 妖孽儿子妖孽妈

    妖孽儿子妖孽妈

    她林若彤二十一世纪的腐女加色女一枚。本书一女N男结局未定,非小白,搞笑无限。世界上倒霉的事多了也没有她林若彤这样倒霉的,在马路上吃冰激凌居然被空中掉下的花盆砸死。*华丽丽的穿越了!人家穿越都是穿越到什么公主,小姐,皇后的身上,她却穿越到一个难民的身上!!明明是应征丫头莫名的变成了小妾,小妾就小妾为了活命她认了!!每天晚要被某男搞的云里雾里筋疲力尽,这她也认了,谁叫她是个色女捏!太医诊治她怀孕了,这不是件皆大欢喜的事吗?谁知道换来的却是一杯毒酒,林若彤大喊,这是为什么啊!!怎么满头问号??????王爷不是她的那个床上人?????她林若彤命不该绝被人救出,是幸运还是不幸!希望大家收藏!!一年后一个小小的妖孽诞生!!(人家怀孕十个月,她怀孕要十四个月)三年后母子相认!!(小妖孽出生一个月,母子被人拆散。)五年后~~~~~~~~~~~‘越城’洗浴娱乐一条街的老板是她。(那里最火的,是台球,和桑拿)‘名阳’第一大暗门的老大是他。(五岁老大,让人闻风丧胆)妈咪!我最后在和你说一遍,我来自二十七世纪。(美名其曰:飞船脱离轨道)妈咪!我现在的武功可是天下无几人能敌。(武器.....异能.....)妈咪!你让你那些男朋友都离我远点。(1,2,3,4,5,6,7....)妈咪!他??他??死小子!你给我闭嘴!!看看她林若彤怎么和小妖孽联手,纵横商场,情场,战场!!!呵呵雨中就介绍到这里!!喜欢的大家快来收藏吧!!雨中先占个坑!!亲们欢迎收藏!一天一更,不会断哦!!吼吼!!隆重推出,雨中新作品!!!《凤翱苍穹》女尊,美男,玄幻。她天之娇女,纵横天界,地界,人界,魔界,千年前她亲眼看着母亲元神尽散,她积聚全身的灵力,天界打破蓝灵珠,地界撕破生死簿,人界留下不了情,魔界折断镇魔剑,被仙帝封在冰塔下数千年,看遍世间悲欢离合,唯有那一幕让她不禁心痛。“狂儿,你可明白仙帝的用意!”神母走到冰塔前,看着那绝美高傲的人儿。“神母…”一颗晶莹的泪珠从黑亮的眸子中滑落,那千年冰塔瞬间融化,神母嘴角一丝淡淡的笑。“狂儿,一切由你而起,就让它这一切再由你而灭。”神母挥动仙袖,朝碧仙宫的方向飞去。
  • 农门医女有点田

    农门医女有点田

    徐芳园穿越了,家里一穷二白。为了过得好一点,她发愤图强,立志要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大富婆。发家致富的大道上难免有些不长眼的绊脚石。没关系,咱有神技傍身,使坏的人在咱眼里就是个渣。但……谁来给她解释下,她的身后怎么还跟着个貌美如花的腹黑男。
  • 额头有宝物

    额头有宝物

    别人额头有皱纹,姜凡额头有宝物!在这个灵力复苏,万物皆可觉醒的时代,姜凡通过额头里不断出现的宝物,活的风生水起!
  • 摘星踏斗

    摘星踏斗

    戏笔泼墨九天中,弄此河山大不同。苍云星斗无穷数,生演造化我摘空!我叫张重明,开着一家酒馆,真实身份是个剑客,天下第一!
  • 穿书以后我只想安静修仙

    穿书以后我只想安静修仙

    陶卓卿自扫码穿书以后尝试过各种避免被炮灰的方法——远离男女主;抱大腿;抢男女主奇遇等,可最后无一不是被炮灰。在还剩最后一次机会的时候,陶卓卿佛了,她只想安安静静的修仙了,谁都别想打扰她。可就在她安静修仙时,那些本是属于男女主的奇遇一个个的都找上了她,就连男女主都想抱她大腿。对此,陶卓卿表示拒绝,因为,她的大腿已经被人抢先抱了。女主:陶卓卿男主:贺孑
  • 洗冤师

    洗冤师

    人有冤,抱恨终生;鬼有冤,难下九泉。我是一名洗冤师,专替冤鬼还愿,送亡者上路。我的诡异经历接连不断。鬼玺、蛙人、双鬼拍门、公鸡下蛋、人面狗,总之是举头三尺有冤魂。别喘气,别瞪眼,跟我走进那个神秘诡谲的地方。
  • 误嫁千亿老公

    误嫁千亿老公

    被男友背叛,被堂姐插足,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嫁给了一个穷困潦倒,被赶出家族的瘸子。看来云晓念的人生已经跌到了谷底。但谁想到,这个穷困潦倒的男人,其实富可敌国。他不但不是瘸子,还是第一高手。外人都说他吃软饭,只有爱妻才知道他夜里有多硬。他宠妻无度,帮着爱妻一步步成为天皇巨星。(作者阅读了很多大神的火书,比如叶非夜、北川云上锦、南音音、?囧囧有妖、艾兮兮、公子衍等,从中学习借鉴了很多。)
  • 竞争的决胜(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竞争的决胜(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21世纪的青少年面临着生存能力、毒品、艾滋病、创新潜能、环保意识、意志力培养、独立自主、文学修养、良好习惯、心理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我管理、安全保护等考验! 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时,此套书为你明确前进的方向;当你陷于痛苦煎熬时,此套书为你补足勇气去战胜一切困难;当你迷失自我时,此套书将为你制定振作精神的计划。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敢去爱,有足够的坚强去宽容,有足够的度量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有足够的睿智去理解充溢于我们身边的爱,那么我们便可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此套书是一套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的励志精品集。每次读起,字里行间对我们的灵魂是一种很好的滋养。
  • 陪你一起过春夏秋冬

    陪你一起过春夏秋冬

    孟清嘉和苏智诚之间懵懵懂懂的小青春,我说不清楚,也不知道我喜不喜欢你,但我甘愿陪你度过春夏秋冬。
  • 我的整蛊系统停不下来

    我的整蛊系统停不下来

    “系统新任务,在太爷爷的寿礼盒里拉泡屎。”“系统新任务,在老王的葬礼上唱一首喜歌。”“系统新任务,在河边偷走沐浴的城主女儿衣服。”“系统新任务,在新婚夜代替北尊圣子入洞房。……周大海获得了一个“整蛊系统”,完成任务就有奖励,完成不了就会送命。大海最先是抗拒的,越往后面他越发现,只要一天不接个任务,他就浑身难受。系统请不要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