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1700000021

第21章 诗文引用篇(6)

一个领导者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其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因为,深厚的理论底蕴,能帮助领导者拥有战略眼光、远见卓识;广博的知识储备,则是领导者获得决策信息、控制决策过程、确保决策成功的基础。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和知识倍增的时代,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即使是专业人士,学过的东西也很快会过时,何况一个领导干部,其分管和涉及的工作往往很多,更要求其对相关行业有深入的了解、系统的掌握,成为本部门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这样才能懂得在工作上如何突破,如何创新。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学习,就难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无法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使命。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作为党员八条义务的第一条,目的就是让所有党员干部都能成为以自己的明白使别人明白的“贤能之人”,而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领导干部如果不愿学习、不懂学习而做出一系列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的行政决策,将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在全面加强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只有加强学习、求真务实,少一些娱乐至上,多一些勤学慎思,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会得到锻炼和提高,与时俱进的能力才会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增强,才能适应岗位职责的要求,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才会有所保障。

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大家都要引为鉴戒。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虚谈废务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世说新语·言语》载:东晋偏安,士大夫却崇尚清谈,王羲之对此不满。他曾与谢安共登冶城。谢安“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于是他对谢安说:“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后以“虚谈废务”为空谈误事的典故。习近平在讲话中引用“虚谈废务”,强调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弘扬实干精神,“为政贵在行“,切勿空谈误国。

刘义庆是南宋著名文学家,他编撰的《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和重视。《言语》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佳句名言,多为一两句话,非常简洁,却大都得体、巧妙,或哲理深邃,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虚谈废务“,直击当时士大夫中的清谈之风,所谓不谈国事,不言民生,专谈老庄、周易,各抒歧异,摆观点,援理据,以驳倒他人为能事;而治理国家、强兵裕民等,则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但是,天下之事,务实为要。如果终日谈玄弄虚,闲扯莫名所以的东西;或者成天做文字游戏,将许多更重要的事情淹没在文山会海之中,这样的风气如果盛行,必然导致国家政务的荒废。古往今来,多少清谈的政客,因之误事、误国、误己,为人们所耻笑,而那些崇实务实的人,常被记起并誉为“民族的脊梁”。古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见解,确实切中要害。

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也从另一面印证了这个道理。民族独立,民主建国,锐意改革,用短短数十年走过西方国家两三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走出苦难、走向辉煌,靠的不是空想清谈,而是实干苦干。实干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曾经用一副对联为那些党内的空谈家“画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强调要把学习和实干结合起来,同时把理论联系实际看成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

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吸取“纸上谈兵”、“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更是语重心长。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发展攻坚克难。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尤其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能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机遇稍纵即逝,改革不进则退,时代呼唤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知行合一”。那些只会纸上谈兵而不知行合一,热衷虚谈废务而不求真务实,追求形式主义而不脚踏实地的“空谈干部”,只会让大政方针落空,政策措施变味,让中国梦破灭。

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要善于挤时间。经常听有的同志说自己想学习,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听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这绝不是放松学习的理由。中央强调要转变工作作风,能不能多一点学习、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也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转变作风的重要内容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第十九章,原文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习近平在讲话中,引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阐明了治学求进的道理。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它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旨,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而在于修身养性。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说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践。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因此博学乃为学的第一阶段。不经历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第三阶段的“慎思”。“明辨”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辨越明的,不辨,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如果说“慎思”是自我拷问和批判的话,那么,“明辨”则是相互之间的拷问和批判。“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习近平针对某些同志以“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为借口放松学习,提出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很有现实意义,因为这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工作作风转变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精神境界,坚定理想信念。

毛泽东曾说过,在青年时代他看了《共产党宣言》等三本马克思主义书籍,特别深刻地铭记在心中,从而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20世纪30年代上半叶,他受到“左”倾路线的打击被撤职后,说了三个字:“读书去。”通过读书,他更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信念。邓小平也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起点。”在“十年动乱”中被打倒,并被下放到江西新建拖拉机修配厂劳动时,他读了许多古今中外书籍,特别是大量的马列著作,并且在每天去上班的路上和散步中,思考着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信念和意志更坚定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后,他仍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它是科学。

习近平当年就是带着一箱子书到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落户的,他给自己定的座右铭是:“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他边放羊边看书,当地村民都用“爱看书”、“好学”来评价他。习近平也自称“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I(第23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主义综论I(第23卷)

    本卷是马克思主义综论第I卷,所收录的文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论述。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本质的探讨,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的分析。第二部分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 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

    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

    本书内容包括:神权政治观向道德政治观的转变、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式与多元政治文化的形成、儒家文化对国人政治心理的塑造和影响、墨家的政治哲学等。
  • 新反经(下)

    新反经(下)

    全书集诸子百家学说,叙历代更迭史实,核心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作者揉合儒、道、兵、法诸家思想,汇集王霸谋略,形成这么一部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原书涉及君臣德行、任人用长,钓情察势、霸略权变等内容,夹叙夹议,史论结合。对那些胸怀大志,追求卓越的现代人来讲,无论奉上御下、结盟御敌,还是公关游说,为人处世等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 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九)(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系列专题报

    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九)(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系列专题报

    本书以“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为主题,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三个国际性的议题,译介国外智库最新的文章论点,力图跟踪反映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士、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知名智库对中国这一正在崛起的世界性领导力量的看法和认知,意在为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以及政策决策人员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
  • 国际共运史与社会主义研究辑刊:2015年卷(总第5卷)

    国际共运史与社会主义研究辑刊:2015年卷(总第5卷)

    本书收入近三十篇文章,包括:《“天下为公”与“天下大同”》、《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整体性逻辑》、《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生成逻辑及其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动态分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内在逻辑与现实问题》等。
热门推荐
  • 无限之我要当主神

    无限之我要当主神

    无限世界,我为主神。这是一个主神横扫无尽世界,攻灭一切不服的故事。
  • 沸点:繁华盛开

    沸点:繁华盛开

    我的生命中出现了两个人。首先,很不巧,我遇上了一个寂寞的痞子,陪伴我走出失恋的阴霾!他说:堕落有两种人,一种是有故事的人,另一种是有钱人,你是哪一种?傅常川就是我心中的一根刺,残酷地再次出现在我生命中,连喘息的机会都不给。深深的几许斑斓,就像一首悠柔却悲戚的慢歌,看不见,却在彼此的心口留下清晰的伤痕!
  • 暴力老妖

    暴力老妖

    新书《史上最强岳父》已上传!从书圈点来的毒草们,开喷吧!
  • 凌云行者

    凌云行者

    数千年前,这片广袤的国土上曾经有三族人:砂金族、月兰族和汉族。砂金族好战,曾以铁蹄踏破中原,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建都京师,国名轩辕。随着时间流逝,轩辕国的皇帝越发暴虐无道,汉人起兵反之,夺回了中原的控制权,建国名为凌云,将轩辕政权赶回了极北的苦寒之地。不知何时,神秘的月兰族消失了,有人说是轩辕征讨屠尽,也有人说是瘟疫灭族。传闻轩辕国开国皇帝死前曾经留下一份神秘的宝藏,有人说满地的黄金,也有人说是长生之术,在民间广为流传。时间来到凌云国第五位皇帝宝庚帝的年代,一次意外的天灾,重启了这次追逐宝藏的赛跑。不久后,凉州鬼市,一个武艺高强、手持漆黑宝剑的魔头为了藏宝图屠尽众人的传说在江湖上广为流传,据传此人武艺高强,人称凌云行者,也有人说此人犹如鬼一般,称其鬼嗣行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四季晓晴

    四季晓晴

    季晓晴拥有校花必备的一切,石磊就在遇见季晓晴的那一刻,绕不开了爱情。
  • 落刃天绝
  • 虚妄超脱

    虚妄超脱

    当繁花落尽,当岁月蹉跎,从轮回中挣扎,从虚妄中超脱
  • 小湿雀观察日记

    小湿雀观察日记

    或许在成长的某个瞬间,每个少年少女都会狼狈如湿雀。她是离龙门最近的鲤鱼,是离星空最近的云。而林河,是泥塘里的砂砾。顾知偶然接触了这个别人口中的小混混,却发现这个瘦小、隐忍、狠厉的少年竟然有那么温柔、聪慧、通透。在十五岁,是顾知拉着林河奔入了阳光。林河学会更柔软,顾知学会更坚强。而命运击打着他们前进的船,他们一路颠簸,被冲散,又再重逢。校园暴力,世俗偏见……他们见证彼此坠落、拔节、野蛮生长。他们互相救赎,支撑着,一起奔向阳光,一起抬头仰望星河。而石洛、杨徐、孟子嘉、老狗等人的故事也在路上陪伴着他们,告诉他们什么是勇敢、坚持和爱。湿雀总会飞过雨夜,曙光沐浴中,落入一份温暖掌心。
  • 历代崇道记

    历代崇道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