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1700000019

第19章 诗文引用篇(4)

孔子在原文中论及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前者是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后者则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孔子看来,后者是更难达到的境界。在孔子眼里,“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讲的都是修身养德,但其所展现的“趋利避害”的境界要更深切,尤其是对“不善”

的敬畏与自律程度更高。因此,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引用“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为“高压反腐”提出心理警戒,确实意味深长,极具现实针对性。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味着首先要对是非、善恶、真伪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和极强的洞察力,这种敏锐性和洞察力来自“吾日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因为日日“省”,才能看得清自身与“善”、“贤”之距离,并以“善”与“贤”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才能认得清何为“不善”,并对之时时保持警惕而不越雷池。

习近平以“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告诫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如果说“见善如不及”是“内修”,那么“见不善如探汤”则是以“内修”为前提的自律,因为只有在“见善如不及”的自我要求下,才可能对“不善”产生足够的警惕。领导干部大都拥有各种权力,会面对权力、地位、金钱甚至美色各种诱惑,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有了对“不善”的敬畏之心,真正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百姓谋利而不是用来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才能在权力面前自念“紧箍咒”,在金钱面前自设“高压线”,在美色面前自筑“防火墙”。

敬畏使人自律,领导干部只有敬畏权力,敬畏制度,才能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接受监督,正确行使权力,不做违法乱纪之事,不取不义之财,不沾不正之风。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之果敢和决心反腐倡廉,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重拳出击,警示大家:失去对权力制度之敬畏,视党纪国法于无物,必将走向腐败之深渊。

让每一个干部都能做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用敬畏取代侥幸,让腐败成为每一个领导干部双手前的沸水,心中时时有警惕之心。这样的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但这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对腐败零容忍,做到“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的日子就一定能到来。

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用“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来表示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勇气、决心与信心。

“刮骨疗毒”出自晋代陈寿《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刮骨疗毒”后常被用来作为形容意志坚强不惧疼痛的典范。

“壮士断腕”出自《三国志o 魏书o 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蝮蛇有剧毒,如臂腕被咬伤,就应该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至全身。常用来比喻做事在关键时刻要当机立断。

无论是“刮骨疗毒”还是“壮士断腕“,都是在面临自身肌体受到毒素侵袭时,勇敢果断地进行治疗,以牺牲局部来保全自身,显示了向自己开刀的果敢气概。如果说”刮骨疗毒“还是借助于医者的手术刀,”壮士断腕“则是自断臂膀,需要更大的勇气与胆识。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的讲话引用”刮骨疗毒“和”壮士断腕“,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其一,贪赃枉法、贪污腐败是危害党的”毒“。如果任由其发展而不处理,不能建立有效的反腐机制,腐败之毒就会入骨,就会危及党的形象,甚至危及党的生命。

其二,腐败之毒存在于党的骨、臂之中,要正视腐败现象的存在。要解决问题,就要正视问题的存在。习近平说:“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面对危及党和国家肌体健康的腐恶与毒瘤,绝不能讳疾忌医。

其三,要去除腐败之毒,就要像关羽和壮士一样,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举起“手术刀”,果断清除大小“毒瘤”,保证肌体的健康、队伍的纯洁,以捍卫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基因。

中共十八大以来,如果说践行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四风”是防微杜渐,那么“老虎”、“苍蝇”一起打则是确确实实的“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从中可以看到党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军,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以上高官已近40人,国企高管也超过50人,2014年5月前就查办了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1577人,他们就像侵袭入骨的“毒素”、被恶毒感染的“臂膀”,对他们依法惩治,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果敢,更有化毒去疾、自我净化,保证肌体健康、队伍纯洁的能力。唯有这样,我们的党才会更富有活力,才能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才能实现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

提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家有希望也有担心。目前,首先要把这一步继续抓好,起“徙木立信”的作用。这件事情要牢牢抓住,善做善成,才能做其他的事情。

——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徙木立信

——作风建设要落到实处,取信于民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了上海代表团的审议会。在会上,花蓓代表就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提出建议。习近平在回应花蓓的讲话中,引用了“徙木立信”的典故。

“徙木立信”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徙木立信”讲的是商鞅变法时的一个故事。商鞅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乃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原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又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改造成强盛之国,史称“商鞅变法”。秦孝公即位后,决定改革强国,下令招贤。商鞅由魏入秦,受到重用。他想要变法,但又担心天下人非议自己,于是在法令拟定尚未发布时,为取信于百姓,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立起一根高三丈的木柱,以十金招募能把这根木柱从南门移到北门的人。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一个人敢去搬木柱。于是商鞅又说:“能够搬走这木柱的人,奖赏五十金。”有一人就来搬了木柱,商鞅立即奖赏五十金,以证明自己有信用,不会欺骗百姓。“徙木立信”就被用来表示发布政策要说到做到,取信于民。

同为改革家的北宋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诗赞扬商鞅变法:“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用的就是徙木立信的典故。王安石对商鞅的盛赞,不免隐含有自己壮志未酬的惆怅,因为他同样在北宋实施变法、推行新政,但是未能如商鞅般“政必行”。

任何政令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最终只是一纸空文。当年商鞅为了使“政必行”,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就是“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其二是对反对新法者严惩不贷,尤其是对权贵。有令出即行的决心,还有能够保证政令畅通的手段,才能保证“政必行”。

中共中央的八项规定,是在2012年12月4日政治局会议上通过的。此时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央制定这一规定,目的是回应老百姓最关注的党的作风问题,以期通过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而且首先要求中央政治局身体力行,重整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八项规定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自己的执政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发出的从严治党的庄严承诺。

八项规定实施以后,取得了切实的成效,赢得了群众一片叫好之声。但是,也有群众对这一规定能否长期执行怀有疑虑。因为过去党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权限,制定过许多“负面清单”,但在执行中,或雷声大雨点小;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得不到有效执行;或实行一段时间后,往往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被束之高阁。这种情况多了,不仅失去了“规定”的权威性,而且会失去群众的信任。这也是花蓓代表建议从源头上、制度上持续巩固和推进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取得成效的背景。

习近平回应花蓓代表的建议时表示,要让中央的八项规定起到“徙木立信”的作用,就是要让这庄严承诺如同准备变法的商鞅一样,令出必行,让群众看到决心,取得群众的信任。

一个人要“言必行”,一个国家要“政必行”,关键在落实,在执行。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纪律,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就把纪律当成“稻草人”,不在乎?就是因为执行得不好,常常重“立法”而轻“执法”。现在,从习近平要让八项规定起到“徙木立信”作用的表态中,我们看到了中央在反腐倡廉问题上,如当年商鞅变法时那种“能令政必行”的果敢,那种“令下如山”、说到做到的气魄。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鉴得失,知兴替

——学习历史,以史为鉴

“鉴得失、知兴替”出自《新唐书·魏征传》,原文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鉴”乃镜子,意思是说,以铜作镜子,可以使人的衣冠整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以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习近平引用“鉴得失、知兴替”,鼓励领导干部学习历史文化,汲取人类文明精华。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列传》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魏征是唐朝著名政治家,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诫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此语乃唐太宗在痛失魏征之后的感叹。

“史,记事者也。”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以及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一代代人积累的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因而历史是“前车之鉴”,前人之得,可以效仿学习;前人之史,可以引以为戒。俄国哲学家赫尔岑说:“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就将被迫重演历史。”这些名言都是从不同角度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知史而后兴。

唐太宗之所以成就了“贞观之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明白“鉴得失、知兴替”的重要性,善于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习近平在多种场合强调要把读书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能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经常抽出时间读书,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实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典范。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更是对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习近平的这段讲话,实际上是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文化,是就学习历史、诗歌、伦理等传统文化知识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判断所做的精辟论述。学习历史,是培养一个人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和批评能力;学习诗歌,是提高一个人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学习伦理,则是让人明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应该遵循的道德礼仪准则。

作为领导干部,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之下,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本国的历史文化,因为国际化的大环境决定了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是有世界眼光、能吸取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人。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既可以让人具有理解、包容和尊重异质文化的宽阔胸怀,也为我们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提供全新的视角。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既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本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有独立的思考,又具有与世界上不同文化平等对话的勇气和底气,那他就能够真正具有世界眼光和天下情怀,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类推荐
  • 党员手册

    党员手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帮助广大党员担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本书从党员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党员如何以实际行动融入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并提出了要求,有助于广大党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实际工作中校准航向、把握标准。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本书的研究基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转型、全球化与国际“碳政治”博弈、城市化与城市碳管理展开。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期,人口无序聚集、交通拥堵严重、资源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房价居高不下、安全形势严峻等城市病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本书研究认为,大力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低碳城市,是将人类带出危机、步入可持续的健康幸福之路的唯一途径。同时指出,低碳城市建设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需要政府推动。
  • 衙门逻辑

    衙门逻辑

    本书是历史作家张程评点中国古代政体得失的力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皇帝也疯狂”(古代帝王的奇闻轶事)、“古代的官不好当”(古代官员的生存之道)、“衙门里面怪事多”(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与显规则)、“官府与百姓有什么关系”(权力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底蕴展览千年,将皇帝、官员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亦庄亦谐,将古代王侯布衣为得到权力、保有权力、攀附权力、避免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而表现出来的世间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欲知大道,必先治史。”闲时一读,可以怡情;静心思之,足以明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可以在本书里笑谈千年历史、淡看宦海浮沉。
  • 中国梦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探论

    中国梦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探论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阐释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的重大命题。其深刻内涵就是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昭示了未来的愿景、共同的追求,更指明了施政的方向、肩负的责任。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梦愿景下的协同推进国家各项建设工作的系统工程,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一公里的驱动工程。
热门推荐
  • 上清天宝斋初夜仪

    上清天宝斋初夜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走神的艺术与科学

    走神的艺术与科学

    《纽约时报》《科学美国人》《心理科学》热评图书不管你长于哪个领域,精于哪种知识,都推荐你读一读这本书,你一定会发现,简单的现象有时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奥妙。认知心理学创始人迈克尔·S.加扎尼加推荐科学家迈克尔·C.科尔巴里斯,手把手带领读者穿过雪片般的信息——从心理学、文学、历史学等角度来阐明我喜欢的精神状态——走神。他学识渊博、思路清晰、温暖热忱,像一束光一样,从未如此耀眼。在《走神的艺术与科学》这本书里,科学家迈克尔·C·科尔巴里斯以幽默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心理学、文学、历史的迷雾,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走神,这么做有什么好处。走神不仅可以让我们摆脱眼前的苦差事,还能让我们跳出自我束缚。它还有助于增强想象力、创造力、讲故事能力和同情心,让我们显得更有人性。此外,作者还解释我们为什么习惯回忆过去、畅想未来。其实,这对我们形成自我认知非常重要。
  • 史上最牛科技系统

    史上最牛科技系统

    【我是小白,单女主,不喜勿喷】有一次小智获得科技系统,改变了这一生....
  • 潘宫的预言8:死神的黄金棺

    潘宫的预言8:死神的黄金棺

    经历了组队以来最艰苦卓绝的一战,斗鱼和他的小伙伴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地狱凤凰城。在迷宫似的紫禁宫内,处处暗藏危机。斗鱼他们伪装成杂耍团伙计,与一个身份成谜的“外交官”签下了生死契约书,没想第一个任务就是运送一枚足以炸毁整座宫殿的定时炸弹。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伙伴们进入藏满骸骨的死亡冰窖里,却被意外反锁在里边,危险朝他们一步步逼近。地底深处恐怖的怪兽吼声、被奉为死神的神秘黄金棺、走不出去的镜面迷宫……种种迹象表明,这里隐藏着一个惊世骇俗的秘密。多重危险来临,斗鱼能否率队战胜藏匿在黑暗处的敌人,获取重要的灵戒讯息。加油,了不起的冒险小队!
  • 武技传

    武技传

    第一次写,写的不好,已经切了,后面有新书,请大家支持。
  • 终末之尊

    终末之尊

    天地间已知分有灵,魔,人三界,灵魔两界争端不断,战火终是渗透到了人界之中。身世凄惨,满腔热血的沈默被卷入到这场战争,这也是他逃不脱的宿命。在乱世之中,身上肩负的不只是儿女情长,更是天下苍生,他,会如何改变这个世界呢?
  • 星际5017

    星际5017

    星际,这是一个充满冒险,热血,激情,挑战的地方。
  • 召唤佣兵

    召唤佣兵

    已出现作品《生化危机(游戏世界观)》,《光晕》系列,《红警2》,《命令与征服3》,《战锤40k》,《守望先锋》,《使命召唤:现代战争》。
  • 竹马殿下超冷的

    竹马殿下超冷的

    一不小心,惨遭父母“抛弃”,6岁不到便被寄养在竹马的家里,小时候睡在上下铺,一起上学一起放学。转眼间,竹马家有青梅初长成,两人已经到了分房睡的年纪,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依旧同上一所高中。本以为是两小无猜,原来只是扮猪吃老虎。他腹黑恶魔洁癖狂,她冰雪聪明爱抓狂。“我把你当哥哥一样看待,你特么却把我当女朋友了。”一世英名将要毁于一旦。“胡说,你小时候可是一直都想睡我。现在你的机会来了!”步步紧逼,另类告白。“你诚实点能死吗?”千万只草泥马在内心呼啸而过。“没有人能够在我的心里兴风作浪,唯独你。从了我会怎样啊!!”强势固执,步步为营。终究,俏青梅醉倒在恶魔竹马的温柔乡。他宠她入心入肺。
  • 我爱你,像飞蛾扑火

    我爱你,像飞蛾扑火

    苏念出逃三年,一转身还是难逃言逸凡的魔掌。是宿命,还是孽缘?不知情之何起,早已一往而深!